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6995发布日期:2021-12-22 19:0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


背景技术:

2.口腔手术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牙齿拔除术,如残根残冠、阻生牙、乳牙等。 2、牙周手术,如引导组织再生术、牙龈成形术、根面平整术、牙周植骨术等。3、牙源性囊肿摘除术,如始基囊肿、含牙囊肿、萌出囊肿、成人龈囊肿、牙旁囊肿等。4、非牙源性囊肿摘除术,如鼻腭管囊肿、鼻唇囊肿、球状上颌囊肿等。5、软组织囊肿摘除术,如皮样和表皮样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畸胎样囊肿、黏液囊肿、舌下囊肿等。6、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如牙源性肿瘤、涎腺肿瘤、恶性肿瘤等;
3.目前,在做口腔手术时,大多需要借助开口器,特别是在儿童做手术时,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不使用开口器往往会影响手术的进行;但是,现有的开口器大多操作麻烦,开口的支撑调节不便,且调节支撑部不可移动,有时会遮挡医生的诊治视线,影响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包括套设在上牙床上的上牙套和套设在下牙床上的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均为半圆环状,且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两端部均为圆角设置;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中间设有凹槽,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前侧之间通过可以调节高度的调节机构进行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的上端连接在上牙套的下端面,所述下连接座的下端连接在下牙套的上端面,所述上连接座的下端和下连接座的上端通过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螺纹套筒、连接座和滑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前端相对面均设有移动滑槽,两个所述移动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下端的所述滑块的上端面通过连接座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上端的所述滑块的下端面通过连接座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之间通过螺纹套筒进行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为弹性的硅胶制成,可以改变滑块和螺纹杆之间的连接角度。
10.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且若干个所述防滑凸均匀环状排列在螺纹套筒外。
11.所述,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12.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座、滑块和电动伸缩杆,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前端相对面均设有移动滑槽,两个所述移动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
端通过连接座转动连接在下端的滑块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连接座转动连接在上端的滑块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4.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后侧端转动连接,且前侧端通过调节机构来调节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开合端,从而达到让儿童开口的目的,同时,调节机构可以在移动滑槽内随意的移动位置,使得口腔科医生在诊治时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调节机构的位置,避免其遮挡诊治视线。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实施例一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上牙套;2、下牙套;3、上连接座;4、下连接座;5、移动滑槽;6、调节机构;7、第一螺纹杆;8、第二螺纹杆;9、螺纹套筒;10、连接座;11、防滑凸; 12、滑块;13、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

3,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包括套设在上牙床上的上牙套1和套设在下牙床上的下牙套2,上牙套1和下牙套2均为半圆环状,且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两端部均为圆角设置;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中间设有凹槽,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转动连接,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前侧之间通过可以调节高度的调节机构 6进行连接。
24.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上连接座3的上端连接在上牙套1的下端面,下连接座4的下端连接在下牙套2的上端面,上连接座3的下端和下连接座4的上端通过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25.调节机构6包括第一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8、螺纹套筒9、连接座10和滑块12,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前端相对面均设有移动滑槽5,两个移动滑槽5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下端的滑块12的上端面通过连接座10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上端的滑块12的下端面通过连接座10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之间通过螺纹套筒9进行连接。
26.连接座10为弹性的硅胶制成,可以改变滑块12和螺纹杆之间的连接角度。
27.螺纹套筒9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11,且若干个防滑凸11均匀环状排列在螺纹套筒9外。
28.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的螺纹方向相反。
29.使用时,通过转动螺纹套筒9,使得螺纹套筒9带动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同时向外伸长,使得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的开合度增大,促使儿童口腔张开;反之则可以减小开合度,取下开口器。
30.实施例二
31.请参阅图4和5,一种口腔儿童开口器,包括套设在上牙床上的上牙套1和套设在下牙床上的下牙套2,上牙套1和下牙套2均为半圆环状,且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两端部均为圆角设置;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中间设有凹槽,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转动连接,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前侧之间通过可以调节高度的调节机构6进行连接。
32.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上连接座103的上端连接在上牙套1的下端面,下连接座4的下端连接在下牙套2的上端面,上连接座3的下端和下连接座4的上端通过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33.调节机构6包括连接座10、滑块12和电动伸缩杆13,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前端相对面均设有移动滑槽5,两个移动滑槽5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电动伸缩杆13 的下端通过连接座10转动连接在下端的滑块12上,电动伸缩杆13的上端通过连接座10 转动连接在上端的滑块12上,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13的伸长,使得上牙套1和下牙套 2的距离增大,使得口腔张开。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上牙套1和下牙套2分别套在患者的上牙床和下牙床上,由于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后侧端转动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机构6的伸长来调节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开合端,从而达到让儿童开口的目的,同时,滑块12可以在移动滑槽5内随意的移动位置,使得调节机构6可以在移动滑槽5内移动,如在做软组织囊肿摘除术时,口腔科医生在诊治时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调节机构6的位置,避免其遮挡诊治视线,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