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4599发布日期:2021-11-25 12:3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


背景技术:

2.在进行腔镜手术或做术中超声的时候需要用到腔镜套,腔镜套是一种中空的塑料套,塑料套的两端分别有系绳,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系绳固定于腔镜或超声刀的末端,防止滑脱。现有腔镜套为了保证无菌效果和方便运输,一般进行多重折叠,使用时先将折叠部展开,然后用左手插入腔镜套末端的内部,右手将在外部分翻折套在左手上,用左手接器械的导线,但导线前端不可以完全穿过腔镜套,避免导线污染无菌区域。然后将无菌的腔镜器械插入到腔镜套内,在腔镜套内完成腔镜器械与导线的衔接,然后将与无菌的腔镜器械接触部位的系绳打结固定腔镜套上端,将腔镜套下端向下牵拉覆盖导线至地板并再次系绳打结,一台手术通常需要使用多个腔镜套,繁琐的腔镜套安装势必会浪费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时长及感染风险,此外腔镜套膜较薄,全体为塑料材质,固定后表现松垮,容易破损以及干扰手术视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缺陷,从而实现一种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
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包括塑料套,所述塑料套的两端均设置有器械固定部件,所述塑料套的外部设置有位置固定部件、堆叠收放部件和负压连接部件,所述位置固定部件平行塑料套的两端,所述堆叠收放部件与塑料套的两端垂直。
5.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套成圆柱状。
6.进一步地,所述器械固定部件包含有与塑料套固定连接的固定内环,所述固定内环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透明敷贴,所述透明敷贴的一端与固定内环的端口固定连接;在对器械进行固定时,将圆环状透明敷贴从固定内环的外侧进行翻折。
7.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敷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离型纸,所述第二离型纸的一端设置有易撕贴;拉动靠近器械一端的易撕贴,撕掉第二离型纸,翻折透明敷贴,使透明敷贴固定在器械上。
8.进一步地,所述位置固定部件设置有多组,每组位置固定部件包含有与塑料套外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胶片,所述塑料套与固定胶片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粘结片;在使用时,将塑料套外侧的固定带固定在手术床上或其他器械上,撕开固定带的固定胶片,与相对的粘结片黏结,防止腔镜器械因重力牵拉而掉落。
9.进一步地,所述堆叠收放部件包含有对称设置在塑料套两侧的夹套,所述夹套的内侧设置有有抽绳,所述夹套和抽绳的一端均与塑料套固定连接,所述夹套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所述抽绳的长度大于夹套的长度;在使用时,先抽动抽绳,使塑料套进行堆叠,便于快
速将器械的导线从塑料套中穿过,但导线前端不可以完全穿过塑料套,避免导线污染无菌区域。
10.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连接部件包含有设置在塑料套外侧的负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的设置,保证负压接口的洁净。
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与塑料套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胶贴,所述密封盖的外部与密封胶贴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易撕片,密封胶贴的设置使密封盖与塑料套连接,从而对负压接口进行密封,保证负压接口的洁净。
12.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套外侧与密封胶贴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离型纸,所述第一离型纸的面积大于密封胶贴的面积;在使用时,拉动易撕片,使密封胶贴与第一离型纸分离,打开负压接口,连结手术室负压吸管,第一离型纸的设置,便于密封胶贴与第一离型纸分离,且不会在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塑料套破损。
13.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的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在使用时,抽动抽绳,使塑料套进行堆叠,便于快速将器械的导线从塑料套中穿过,安装方便,大大缩短了安装操作时间。
15.2.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无需在固定时进行拉绳打结,只需把内环透明敷贴撕去,贴紧在导线或腔镜柄表面即可,大大缩短了安装操作时间,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16.3.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检查方式简单,只需把塑料套末端负压接口和手术室内负压吸管连结,开通负压,即可知道有无破损,同时让塑料套与导线贴附,改变原来腔镜套安装后臃肿的情况,不会干扰术区视野。
17.4.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与无菌区域固定简单;持续负压吸引时,将塑料套外侧的固定带固定在无菌区域,如有需要可同时包裹电刀导线固定在无菌区域;固定便捷,不宜脱落,防止腔镜或其他器械慎掉落,且不需占据其他手术器械固定,避免了更换器械,减少了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塑料套,11

夹套,12

抽绳,13

密封盖,14

负压接口,15

第一离型纸,16

密封胶贴,17

易撕片,21

固定内环,22

第二离型纸,23

透明敷贴,24

易撕贴,31

固定带,32

固定胶片,33

粘结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做更加详细的描述。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
顶”、“底”、“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见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该腔镜负压无菌保护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缩短了安装腔镜套的时间,可通过负压吸引检查有无破损,且不干扰手术视野,为医护人员提供方便等优点,具体包括塑料套1,塑料套1成圆柱状。塑料套1的两端均设置有器械固定部件,器械固定部件包含有与塑料套1固定连接的固定内环21,固定内环21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透明敷贴23,透明敷贴23的一端与固定内环21的端口固定连接;透明敷贴2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离型纸22,离型纸便于与胶粘带分离。第二离型纸22的一端设置有易撕贴24。在对器械进行固定时,拉动靠近器械一端的易撕贴24,撕掉第二离型纸22,将圆环状透明敷贴23从固定内环21的外侧进行翻折,使透明敷贴23固定在器械上,大大缩短了安装操作时间,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24.参见图1

2所示,塑料套1的外部设置有位置固定部件,位置固定部件平行塑料套1的两端,位置固定部件设置有多组,均布在塑料套1的外部。每组位置固定部件包含有与塑料套1外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带31,固定带31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胶片32,塑料套1与固定胶片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粘结片33。在使用时,将塑料套1外侧的固定带31固定在手术床上或其他器械上,撕开固定带31的固定胶片32,与相对的粘结片33黏结,防止腔镜器械因重力牵拉而掉落。
25.参见图1

2所示,塑料套1的外部设置有堆叠收放部件,堆叠收放部件与塑料套1的两端垂直。堆叠收放部件包含有对称设置在塑料套1两侧的夹套11,夹套11的内侧设置有有抽绳12,夹套11和抽绳12的一端均与塑料套1固定连接,夹套11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抽绳12的长度大于夹套11的长度;在使用时,先抽动抽绳12,使塑料套1进行堆叠,便于快速将器械的导线从塑料套1中穿过,但导线前端不可以完全穿过塑料套1,避免导线污染无菌区域。
26.参见图1

2所示,塑料套1的外部设置有负压连接部件,负压连接部件包含有设置在塑料套1外侧的负压接口14,负压接口14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盖13,密封盖13的设置,保证负压接口14的洁净。密封盖13的一端与塑料套1外侧固定连接,密封盖13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胶贴16,密封盖13的外部与密封胶贴16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易撕片17,密封胶贴16的设置使密封盖13与塑料套1连接,从而对负压接口14进行密封,保证负压接口14的洁净。塑料套1外侧与密封胶贴16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离型纸15,第一离型纸15的面积大于密封胶贴16的面积;在使用时,拉动易撕片17,使密封胶贴16与第一离型纸15分离,打开负压接口14,连结手术室负压吸管,第一离型纸15的设置,便于密封胶贴16与第一离型纸15分离,且不会在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塑料套1破损。
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先抽动抽绳,使塑料套进行堆叠。然后用一手移动器械的导线,另一手接器械的导线,但导线前端不可以完全穿过塑料套。然后将无菌的腔镜器械插入到塑料套内,在塑料套内完成腔镜器械与导线的衔接。拉动靠近腔镜器械一端的易撕贴,撕掉第二离型纸,翻折透明敷贴,使透明敷贴固定在腔镜柄上。随后将塑料套远端向下牵拉覆盖导线,撕掉另一端固定内环上的第二离型纸,翻折透明敷贴,使透明敷贴固定在导线上。拉动易撕片,使密封胶贴与第一离型纸分离,打开负压接口,连结手术室负压吸管。最后将塑料套外侧的固定带固定在手术床上或其他器械上,撕开固定带的固定胶片,与相对的粘结片黏结。
28.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如使用“一个”或
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29.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