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0236发布日期:2022-01-01 00:4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康复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医院对于治疗瘫痪、中风或者由于运动导致下肢受损的患者,不仅仅是药物方面针对性治疗,其后期的康复理疗训练也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大部分患者依靠的是护工、护士或者家人进行人工腿部按摩,这会费时费劲,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某些不是很富裕患者的经济负担。康复器械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或指导时所借助的器械,适用于各类医院的骨科、康复科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恢复或者保持下肢受损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的康复性治疗。
3.然而由于目前所使用的下肢康复装置大多采用将患者佩戴背带吊起的方式锻炼,此种方式虽然适应性较好,但是在训练中需要人员长期看护,这是由于一旦患者体力不支发生倾斜和意外时难以及时发现,较为危险,同时也不能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定额减重适配,且目前所使用的上述装置大多不能够供患者休息使用,也难以根据不同患者使用进行调节,导致意外事故频发。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发生意外时及时报警便于人们发现、能够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定额减重、且能够在体力不支时供患者休息、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降低意外事故发生频率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包括:底座;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翻折板,所述翻折板铰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支臂电动伸缩杆,所述支臂电动伸缩杆铰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翻折板上;两个扶手,两个所述扶手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电动康复机,所述电动康复机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电动康复机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和所述翻折板的下方;定额减重吊装机构,所述定额减重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个支撑板和翻折板上;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翻折板上;乘坐机构,所述乘坐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7.优选的,所述定额减重吊装机构包括力矩电机、多个导轮、调节片、调节轮、拉带、佩戴背带和安全带紧急制动装置,所述力矩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电动康复机的一侧,多个所述导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翻折板上,所述调节片设置在所述翻折板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电动康复机的正上方,所述调节轮设置在所述调节片的底部,所述拉带缠绕在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拉带滑动通过多个所述导轮和所述调节轮,所述佩戴背带固定设置在所述拉带的端部,所述佩戴背带位于所述调节轮的下方,所述安全带紧急制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翻折板的顶部并与所述拉带
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安装片、两个支撑杆、壳体、触发开关和缓冲复位机构,所述安装片螺栓安装在所述翻折板的底部,所述安装片位于所述调节片和所述支臂电动伸缩杆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片的底部,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触发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缓冲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触发开关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安装滑片、缓冲弹簧、触发滑片、滑杆、顶片、压缩弹簧、触发导轮、安装环和触发拉线,所述安装滑片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安装滑片的顶部与所述触发开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滑片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滑片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触发滑片位于所述触发开关触发端的上方,所述滑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滑杆的底端与所述触发滑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顶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杆的顶端上,所述压缩弹簧滑动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所述顶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导轮设置在所述顶片的顶部,所述安装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调节轮的一侧,所述触发拉线设置在所述拉带和所述安装环上,所述触发拉线滑动通过所述触发导轮。
10.优选的,所述乘坐机构包括坐凳主电动伸缩杆、托板、外附环、坐凳副电动伸缩杆和调节机构,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位于所述电动康复机远离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托板铰接在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的输出杆上,所述外附环固定套设在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的输出杆上,所述坐凳副电动伸缩杆铰接在所述外附环的一侧,所述坐凳副电动伸缩杆的输出杆与所述托板的底部相铰接,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槽、纠偏杆、调节螺杆、传动块、调节马达和两个锥形齿轮,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与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相对应,所述纠偏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调节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所述纠偏杆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传动块螺纹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所述传动块与所述纠偏杆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块的顶部与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马达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位于所述调节螺杆的一侧,两个所述锥形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和所述调节马达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锥形齿轮相啮合。
12.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触发开关相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托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坐垫,所述调节马达和两个所述锥形齿轮外设置有同一个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扶手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扶手的转轴轴心处等圆心均匀分布,所述扶手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与多个所述定位孔均相适配,所述扶手上套设有护套。
15.优选的,所述翻折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栓槽,所述调节片上螺纹安装有多个安装螺栓,多个所述安装螺栓均与多个所述螺栓槽相适配。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走康复报警装置:
18.1、通过支臂电动伸缩杆可调节翻折板的角度,扶手通过定位螺栓即可多角度定位,电动康复机用于患者的康复使用,通过定额减重吊装机构中力矩电机的力矩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重等身体情况调节力矩,从而达到快速调节定额的目的,在使用中力矩电机的输出轴反转力矩可以实现快速的增大力矩,从而防止摔倒;
19.2、通过触发机构能够在发生意外时触发警报,提醒监护人员,提高安全性,通过缓冲复位机构能够对触发力进行缓冲,减小对触发开关的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20.3、通过乘坐机构可在患者疲惫时进行乘坐休息,也在可佩戴电动康复机时进行乘坐,通过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座椅角度和高度,便于人们舒适坐姿,在体力不支时也可休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所示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所示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6中所示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号:1、底座;2、支撑板;3、翻折板;4、支臂电动伸缩杆;5、扶手;6、电动康复机;7、力矩电机;8、导轮;9、调节片;10、调节轮;11、拉带;12、佩戴背带;13、安全带紧急制动装置;14、安装片;15、支撑杆;16、壳体;17、触发开关;18、安装滑片;19、缓冲弹簧;20、触发滑片;21、滑杆;22、顶片;23、压缩弹簧;24、触发导轮;25、安装环;26、触发拉线;27、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8、托板;29、外附环;30、坐凳副电动伸缩杆;31、滑槽;32、纠偏杆;33、调节螺杆;34、传动块;35、调节马达;36、锥形齿轮;37、安装槽;38、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1.请结合参阅图1

图8,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所示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所示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行走康复报警装置包括:底座1;两个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翻折板3,所述翻折板3铰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2上;支臂电动伸缩杆4,所述
支臂电动伸缩杆4铰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2和所述翻折板3上;两个扶手5,两个所述扶手5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电动康复机6,所述电动康复机6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电动康复机6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和所述翻折板3的下方;定额减重吊装机构,所述定额减重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两个支撑板2和翻折板3上;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翻折板3上;乘坐机构,所述乘坐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通过支臂电动伸缩杆4可调节翻折板3的角度,扶手5通过定位螺栓即可多角度定位,电动康复机6用于患者的康复使用。
32.所述定额减重吊装机构包括力矩电机7、多个导轮8、调节片9、调节轮10、拉带11、佩戴背带12和安全带紧急制动装置13,所述力矩电机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远离所述电动康复机6的一侧,多个所述导轮8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2和所述翻折板3上,所述调节片9设置在所述翻折板3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电动康复机6的正上方,所述调节轮10设置在所述调节片9的底部,所述拉带11缠绕在所述力矩电机7的输出轴上,所述拉带11滑动通过多个所述导轮8和所述调节轮10,所述佩戴背带12固定设置在所述拉带11的端部,所述佩戴背带12位于所述调节轮10的下方,所述安全带紧急制动装置13设置在所述翻折板3的顶部并与所述拉带11活动连接,通过定额减重吊装机构中力矩电机7的力矩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重等身体情况调节力矩,从而达到快速调节定额的目的,在使用中力矩电机7的输出轴反转力矩可以实现快速的增大力矩,从而防止摔倒。
33.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安装片14、两个支撑杆15、壳体16、触发开关17和缓冲复位机构,所述安装片14螺栓安装在所述翻折板3的底部,所述安装片14位于所述调节片9和所述支臂电动伸缩杆4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杆1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片14的底部,所述壳体16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15上,所述触发开关17设置在所述壳体16内,所述缓冲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16上并与所述触发开关17相对应,通过触发机构能够在发生意外时触发警报,提醒监护人员,提高安全性。
34.所述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安装滑片18、缓冲弹簧19、触发滑片20、滑杆21、顶片22、压缩弹簧23、触发导轮24、安装环25和触发拉线26,所述安装滑片18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6内,所述安装滑片18的顶部与所述触发开关1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19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滑片18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19的底端与所述壳体16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滑片20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6内,所述触发滑片20位于所述触发开关17触发端的上方,所述滑杆21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6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滑杆21的底端与所述触发滑片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1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6外,所述顶片2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杆21的顶端上,所述压缩弹簧23滑动套设在所述滑杆21上,所述压缩弹簧23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6的顶部和所述顶片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导轮24设置在所述顶片22的顶部,所述安装环25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6远离所述调节轮10的一侧,所述触发拉线26设置在所述拉带11和所述安装环25上,所述触发拉线26滑动通过所述触发导轮24,通过缓冲复位机构能够对触发力进行缓冲,减小对触发开关17的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35.所述乘坐机构包括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托板28、外附环29、坐凳副电动伸缩杆30和调节机构,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位于所述电动康复机6远离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托板28铰接在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的输出杆上,所述外附环29固定套设在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的输出杆上,所述
坐凳副电动伸缩杆30铰接在所述外附环29的一侧,所述坐凳副电动伸缩杆30的输出杆与所述托板28的底部相铰接,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与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相连接,通过乘坐机构可在患者疲惫时进行乘坐休息,也在可佩戴电动康复机6时进行乘坐。
3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槽31、纠偏杆32、调节螺杆33、传动块34、调节马达35和两个锥形齿轮36,所述滑槽31开设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并与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相对应,所述纠偏杆3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槽31内,所述调节螺杆33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31内,所述调节螺杆33位于所述纠偏杆32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杆3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外,所述传动块34螺纹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33上,所述传动块34与所述纠偏杆32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块34的顶部与所述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马达3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位于所述调节螺杆33的一侧,两个所述锥形齿轮36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33和所述调节马达35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锥形齿轮36相啮合,通过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座椅角度和高度,便于人们舒适坐姿,在体力不支时也可休息。
37.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安装槽37,所述安装槽37内设置有蜂鸣器38,所述蜂鸣器38与所述触发开关17相连接。
38.所述托板2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坐垫,所述调节马达35和两个所述锥形齿轮36外设置有同一个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39.所述支撑板2位于所述扶手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扶手5的转轴轴心处等圆心均匀分布,所述扶手5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与多个所述定位孔均相适配,所述扶手5上套设有护套。
40.所述翻折板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栓槽,所述调节片9上螺纹安装有多个安装螺栓,多个所述安装螺栓均与多个所述螺栓槽相适配。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2.第一步:首先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展开本装置,调节翻折板3时启动支臂电动伸缩杆4即可调节翻折板3的角度,扶手5通过定位螺栓即可多角度定位,随后根据使用者的体重等身体情况调节力矩电机7的力矩,从而达到快速调节定额的目的,在使用中力矩电机7的输出轴反转力矩可以实现快速的增大力矩,从而防止摔倒;
43.第二步:根据使用者坐姿进行调节托板28的舒适位置,调节时首先启动调节马达35,调节马达35的输出轴通过两个锥形齿轮36带动调节螺杆33转动,调节螺杆33驱动传动块34沿纠偏杆32滑动,从而带动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和托板28进行位置调节,启动坐凳主电动伸缩杆27可调节托板28的高度,启动坐凳副电动伸缩杆30可调节托板28的倾斜角度,便于人们舒适坐姿,在体力不支时也可休息;
44.第三步:操作时患者首先乘坐在托板28上,之后将双脚放置在电动康复机6的脚蹬上并通过腿部支撑进行固定患者腿部,随后患者手扶扶手5站起,此时可看护人员从旁协助使佩戴背带12佩戴在患者的肩部,此时可启动电动康复机6进行康复训练,一旦患者发生意外事故,此时拉带11被绷紧,安全带紧急制动装置13采用汽车安全带原理能够在紧急时刻进行锁紧拉带11,当拉带11被瞬间拉伸时,拉带11带动相连接的触发拉线26,触发拉线26压迫触发导轮24和滑杆21下滑入壳体16内,此时压缩弹簧23被压缩,触发滑片20此时按压触发开关17,触发开关17受到压力时使缓冲弹簧19被压缩,触发滑片20滑动下移,这时触发开
关17启动蜂鸣器38报警,力矩电机7的输出轴反转力矩实现快速的增大力矩,从而防止摔倒。
4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康复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走康复报警装置,通过支臂电动伸缩杆4可调节翻折板3的角度,扶手5通过定位螺栓即可多角度定位,电动康复机6用于患者的康复使用,通过定额减重吊装机构中力矩电机7的力矩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重等身体情况调节力矩,从而达到快速调节定额的目的,在使用中力矩电机7的输出轴反转力矩可以实现快速的增大力矩,从而防止摔倒,通过触发机构能够在发生意外时触发警报,提醒监护人员,提高安全性,通过缓冲复位机构能够对触发力进行缓冲,减小对触发开关17的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乘坐机构可在患者疲惫时进行乘坐休息,也在可佩戴电动康复机6时进行乘坐,通过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座椅角度和高度,便于人们舒适坐姿,在体力不支时也可休息。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