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3846发布日期:2021-12-15 11:4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科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科喷雾器。


背景技术:

2.喷雾器是喷雾器材的简称,喷雾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而呼吸科用喷雾器就是将药液变成雾状,从而能够为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治疗。
3.现有的呼吸科喷雾器大多体积庞大,非常不便于移动使用,在应对呼吸道疾病治疗时,需要用到鼻腔喷雾器进行上药,使用时通常采用人力按压的方式进行用药,反复使用后手指处会出现酸麻的情况,十分不便,在用药过程中由于没有防护措施,使得药雾会散发在周围空气中,不进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使用起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呼吸科喷雾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呼吸科喷雾器,包括喷雾器主体,所述喷雾器主体包括喷雾结构和自动上药结构,所述喷雾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喷雾结构,所述喷雾结构的底端设置有自动上药结构,所述喷雾结构和自动上药结构之间设置有导管,所述喷雾结构包括面罩、喷雾头和固定带,所述导管另一端安装有面罩,所述面罩的内侧设置有喷雾头,所述面罩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带,所述自动上药结构包括药罐、抽药泵、喷药泵、搅拌泵、置药仓和plc控制模块,所述自动上药结构的内部底侧设置有药罐,所述药罐的顶端安装有抽药泵,所述抽药泵的一端安装有搅拌泵,所述搅拌泵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头,所述搅拌泵的底端安装有置药仓,所述药罐和抽药泵之间设置有导药管,所述搅拌泵的一侧设置有喷药泵,所述自动上药结构的内部一侧设置有plc控制模块,所述自动上药结构的前端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自动上药结构一侧设置有加药嘴,所述加药嘴的顶端设置有防护帽,所述加药嘴的上方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自动上药结构的顶端一侧表面设置led灯,所述led灯的一侧安装有喷药开关。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药泵、抽药泵和置药仓与导药管之间均为过盈连接,所述抽药泵和药罐均设置有两个,且均为等距排列安装,所述导药管为pvc材料制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药开关、led灯、电源开关、抽药泵、喷药泵和搅拌泵与plc控制模块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罩为可拆卸式结构设置,所述固定带为弹性松紧绳制成,所述喷雾头和导管之间为可拆卸式结构设置,所述喷雾头共设置有两个,且为对称排列安装,所述导管和喷药泵之间为过盈连接,所述导管为pe材料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罐单个最大容量为200毫升,置药仓最大容量为100毫升。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嘴和药罐为相对应部件设置,所述加药嘴和防护帽为相对应部件设置,所述加药嘴和防护帽均设置有两个。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头为可拆卸结构设置,且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呼吸科喷雾器,相比于普通的喷雾器,体积更小,更轻便,移动使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喷雾结构,可在使用时对面部,特别是鼻腔部分进行进一步的防护,既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减少了药雾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设置自动上药结构,可使上药过程实现全自动化,实际使用使方便快捷,通过设置两个药罐,可将不同的药液加入不同的药罐中,进而通过置药仓的搅拌环境完成配比,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面罩和导管连接处剖面图;
19.图中:1、喷雾器主体;2、喷雾结构;3、自动上药结构;4、导管;5、面罩;6、喷雾头;7、固定带;8、药罐;9、抽药泵;10、喷药泵;11、搅拌泵;12、置药仓;13、plc控制模块;14、搅拌头;15、导药管;16、把手;17、加药嘴;18、防护帽;19、电源开关;20、led灯;21、喷药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2.实施例1
23.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科喷雾器,包括喷雾器主体1,喷雾器主体1包括喷雾结构2和自动上药结构3,喷雾器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喷雾结构2,喷雾结构2的底端设置有自动上药结构3,喷雾结构2和自动上药结构3之间设置有导管4,喷雾结构2包括面罩5、喷雾头6和固定带7,导管4的一端安装有面罩5,面罩5的内侧设置有喷雾头6,面罩5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带7,自动上药结构3包括药罐8、抽药泵9、喷药泵10、搅拌泵11、置药仓12和plc控制模块13,自动上药结构3的内部底侧设置有药罐8,药罐8的顶端安装有抽药泵9,抽药泵9的一端安装有搅拌泵11,搅拌泵11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头14,搅拌泵11的底端安装有置药仓12,药罐8和抽药泵9之间设置有导药管15,搅拌泵11的一侧设置有喷药泵10,自动上药结构3的内部一侧设置有plc控制模块13,自动上药结构3的前端表面设置有把手16,自动上药结构3一侧设置有加药嘴17,加药嘴17的顶端设置有防护帽18,加药嘴17的上方安装有电源开关19,自动上药结构3的顶端一侧表面设置led灯20,led灯20的一侧安装有喷药开关
21。
24.进一步的,喷药泵10、抽药泵9和置药仓12与导药管15之间均为过盈连接,抽药泵9和药罐8均设置有两个,且均为等距排列安装,导药管15为pvc材料制成,通过设置两个抽药泵9可将对应药罐8里的药液抽入置药仓中,pvc材料具有一定抗化学腐蚀性和稳定的物理特性。
25.喷药开关21、led灯20、电源开关19、抽药泵9、喷药泵10和搅拌泵11与plc控制模块13之间均为电性连接,喷药开关21为喷药泵10的控制开关,电源开关19为plc控制模块13的总电源开关,通过plc控制模块13可控制不用功能的泵进行循环使用,十分方便。
26.面罩5为可拆卸式结构设置,固定带7为弹性松紧绳制成,喷雾头6和导管4之间为可拆卸式结构设置,喷雾头6共设置有两个,且为对称排列安装,导管4和喷药泵10之间为过盈连接,导管4为pe材料制成,面罩5和喷雾头6可进行拆卸清洁,喷雾头6使用时可对准鼻孔进行给药,pe材料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为药液输送管常用材料。
27.药罐8单个最大容量为200毫升,置药仓12最大容量为100毫升,使用时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药液配比,在不用的药罐8加入相应配比标准容量的药液即可,药罐8为最大容量药液时,置药仓12单次最多可进行3次搅拌给药。
28.加药嘴17和药罐8为相对应部件设置,加药嘴17和防护帽18为相对应部件设置,加药嘴17和防护帽18均设置有两个,在闲置时和使用时,需将防护帽18盖于加药嘴17上方,起到防尘和防止药液飞溅的作用。
29.搅拌头14为可拆卸结构设置,且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用时通过顶部连接搅拌泵11进行传动旋转搅拌,需定期进行拆卸清洗,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30.具体的,使用时需将本实用新型外接电源,将面罩5通过固定带7固定于面部鼻腔处,需在打开电源开关19前在加药嘴17处加入需要的药液,打开电源开关19后,通过自动上药结构3进行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面罩5和固定带7,可使喷雾头6在使用过程中固定于鼻腔处,既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防止药雾散入到周围大气环境中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设置抽药泵9、喷药泵10和搅拌泵11,可对药罐8处的药液进行自动抽取,并进行进一步的搅拌融合配比,最后再传导至导管4处使用,通过设置plc控制模块13,可在喷雾器主体1外部对泵进行控制,打开电源开关19之后,抽药泵9工作5秒,将一部分药液抽入置药仓12中,接着搅拌泵工作3秒,通过连接下方的搅拌头14对药仓12处的药液进行搅拌,搅拌3秒之后led灯亮起,此时即可打开喷药开关21,控制喷药泵10工作,将置药仓12内搅拌好的药液抽入上方导管4处,通过喷雾头14导出药雾,便于患者吸入治疗,通过设置加药嘴17和防护帽18,可在喷雾器主体1外部进行加药,通过设置可拆卸搅拌头14,可方便拆卸清理,十分方便;
31.更具体的,加药完成后,电源开关19打开,plc控制模块13处供电,抽药泵9、喷药泵10和搅拌泵11可连续使用3次,使用3次之后电源开关19自动关闭,需进行重新加药后,重新打开电源开关21进行使用。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呼吸科喷雾器,相比于普通的喷雾器,体积更小,更轻便,移动使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喷雾结构2,可在使用时对面部,特别是鼻腔部分进行进
一步的防护,既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减少了药雾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设置自动上药结构3,可使上药过程实现全自动化,实际使用使方便快捷,通过设置两个药罐8,可将不同的药液加入不同的药罐8中,进而通过置药仓12的搅拌环境完成配比,便于使用。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