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7559发布日期:2022-01-05 13:1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康检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逐渐重视起来,为了满足众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快速检测,于是出现了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另外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有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基本都具备对心率进行检测的功能,但是现有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不具备对心率检测处进行消毒灭菌的装置,多人连续使用会引起细菌的传染,另外现有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也不具备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功能,达不到现今使用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机器人头部,所述机身的正面开设有收缩室,所述机身的内部开设有检测室,所述检测室的内腔设置有检测座,所述检测座的顶面设置有心率检测模块,所述机身的内部开设有蓄水室,所述机身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水管,一个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蓄水室的内腔,另一个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检测座的正上方。
5.优选的,所述收缩室的内壁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所述收缩室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翻转板,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收缩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翻转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板的顶部设置有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的表面设置有坐垫,所述翻转板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支撑板。
6.优选的,所述机身的内部开设有净化室,所述净化室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棉,所述净化室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机身的侧面且位于净化室的外侧铰接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
7.优选的,所述机身的内部开设有吸气槽,所述机身的背面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孔的一端与吸气槽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机身的内部设置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一端延伸至吸气槽的内腔,所述吸风机的另一端延伸至净化室的内腔。
8.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头部的正面设置有体温测量模块,所述机器人头部的正面设置有喇叭,所述机器人头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
9.优选的,所述机身的正面设置有触摸屏。
10.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称重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接触传感器、吸风机、触摸屏、体温测量模块、喇叭以及水泵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机身和机器人头部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所述翻转板和支撑板均由3d打印成型。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当检测人员从坐垫的表面站起后,翻转板在扭簧的弹力下自动复位到收缩室的内腔,同时坐垫与接触传感器相接触,接触传感器对控制模块中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控制水泵启动把蓄水室内腔的消毒液导入到喷头中,从喷头喷出的消毒液对检测座以及检测室的内腔进行消毒,避免了传统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不具备对心率检测处进行消毒灭菌的装置,多人连续使用会引起细菌传染的问题,提高了该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14.2、该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在该智能机器人运行时,启动吸风机把外部的空气从吸气孔和吸气槽抽进净化室的内腔,利用净化室内腔设置的过滤棉和活性炭层对空气中的灰尘和异味进行消除净化,处理后的空气从出气孔重新排出到外部,实现了对检测机器人所处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的功能,提高了该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的剖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2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机身;3、机器人头部;4、收缩室;5、转轴;6、翻转板;7、称重模块;8、坐垫;9、收纳槽;10、支撑板;11、检测室;12、检测座;13、心率检测模块;14、接触传感器;15、蓄水室;16、吸风机;17、控制模块;18、触摸屏;19、净化室;20、过滤棉;21、活性炭层;22、封闭门;23、出气孔;24、体温测量模块;25、喇叭;26、水泵;27、导水管;28、喷头;29、吸气槽;30、吸气孔;31、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可以带动该智能机器人进行移动,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机身2,机身2的内部开设有净化室19,净化室19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棉
20,净化室19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层21,利用过滤棉20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利用活性炭层21对空气中的异味进行吸附,机身2的侧面且位于净化室19的外侧铰接有封闭门22,封闭门22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23,可打开封闭门22对位于净化室19内腔的过滤棉20和活性炭层21进行更换和处理,机身2的内部开设有吸气槽29,机身2的背面开设有吸气孔30,吸气孔30的一端与吸气槽29的内腔相连通,机身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风机16,吸风机16的输入端延伸至吸气槽29的内腔,吸风机16的输出端延伸至净化室19的内腔,通过吸风机16把外部的空气吸进净化室19的内腔进行过滤净化,机身2的顶部设置有机器人头部3,机器人头部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体温测量模块24,体温测量模块24为现有技术,通过体温测量模块24对检测人员的体温进行测量,机器人头部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喇叭25,通过喇叭25把检测出来的信息播放出来,以便一些文化程度不高或视力有障碍的检测人员对检测信息进行了解,机器人头部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17,机身2的正面开设有收缩室4,收缩室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接触传感器14,通过接触传感器14对坐垫8进行检测,接触传感器14与坐垫8接触一次,接触传感器14对控制模块17发出一次信号,从而通过控制模块17控制水泵26启动,进而通过喷头28喷出消毒液对检测座12进行消毒,收缩室4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翻转板6,转轴5的表面设置有扭簧31,扭簧31的一端与收缩室4的内壁固定连接,扭簧31的另一端与翻转板6的侧面固定连接,当翻转板6从收缩室4的内腔扳出后,扭簧31处于压缩状态,当翻转板6不受力时,扭簧31的弹力带动翻转板6自动收回到收缩室4的内腔,翻转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称重模块7,称重模块7的表面设置有坐垫8,翻转板6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9,收纳槽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0,机身2的内部开设有检测室11,检测室11的一端与收缩室4的内腔相连通,检测室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检测座12,检测座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心率检测模块13,心率检测模块13为现有技术,用于对检测人员的心率进行检测,机身2的内部开设有蓄水室15,蓄水室15的内腔设置有消毒液,机身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26,水泵26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7,一个导水管27的一端延伸至蓄水室15的内腔,另一个导水管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28,喷头28位于检测座12的正上方,机身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触摸屏18,通过触摸屏18把检测出的信息展示出来,以便检测人员进行观看,控制模块17分别与称重模块7、心率检测模块13、接触传感器14、吸风机16、触摸屏18、体温测量模块24、喇叭25以及水泵26电性连接,机身2和机器人头部3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翻转板6和支撑板10均由3d打印成型。
24.综上,该基于3d打印技术的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当检测人员走到机器人头部3的前方时,体温测量模块24自动对检测人员的体温进行检测,然后把翻转板6从收缩室4的内腔扳出,使得翻转板6的底面与收缩室4内腔的底部相接触,同时把支撑板10从收纳槽9的内腔扳成竖直状态,利用支撑板10对翻转板6进行支撑,然后检测人员坐在坐垫8上,当双脚离地时,称重模块7对检测人员的体重进行测量,同时使检测人员的手部放置到检测座12的表面,利用心率检测模块13与检测人员的手腕部位相接触,从而对检测人员的心率进行检测,当检测完成后,控制模块17把检测出来的结果在触摸屏18上进行显示,另外通过喇叭25上对检测信息进行播报,当检测人员从坐垫8上站起后,翻转板6在扭簧31的弹力下自动复位到收缩室4的内腔,同时支撑板10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收回到收纳槽9的内腔,当翻转板6复位到收缩室4的内腔时,坐垫8与接触传感器14相接触,接触传感器14对控制模块17中发出信号,控制模块17控制水泵26启动把蓄水室15内腔的消毒液导入到喷头28中,从喷头28喷
出的消毒液对检测座12以及检测室11的内腔进行消毒,另外在该智能机器人运行时,可启动吸风机16把外部的空气从吸气孔30和吸气槽29抽进净化室19的内腔,利用净化室19内腔设置的过滤棉20和活性炭层21对空气中的灰尘和异味进行消除净化,处理后的空气从出气孔23重新排出到外部,即可。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