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髓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2761发布日期:2022-06-24 23:2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髓内固定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髓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髓内钉是骨科常用内固定器械,其中的弹性髓内钉在固定儿童管状骨骨折损伤时尤为重要,但传统的弹性髓内钉需两根协同作用,需两处进针且相对手术时间较长,同时存在钉尾部对周围软组织有刺激且容易退钉等问题,其适应场景有限。现有技术下并不能通过单根弹性髓内钉来达到较为稳定的内固定效果,目前虽有旋进型尾帽用于封闭弹性髓内钉尾端,但退钉现象仍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髓内固定装置。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包括主钉部、肋部,其中主钉部在头端与肋部相连接,主钉部具有限位部结构并在工作状态时呈弧形弯曲形状。该髓内固定装置通过主钉的弹性恢复力量来复位固定骨折断端,并通过肋部的配合来加强弹性力量及阻止骨折端成角旋转,单一的髓内固定装置即可达到稳定的固定,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不易退钉失效,适应范围增加,拥有较佳的固定防旋效果且方便拆卸。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包括主钉部、肋部,其特征在于:主钉部在头端与肋部相连接,主钉部有限位部结构,在工作状态时主钉部呈弧形弯曲形状,此时主钉部形状类似于弓臂,而所谓工作状态即是指髓内固定装置完成插入后的起效固定状态。主钉部头端是指主钉部远离插钉点的远端部分,对应的另一端为尾端,肋部与其对应的两端即分别为肋部的头端和尾端。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在头端具有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作为与肋部连接的部位,肋部穿过连接通孔后以进行主钉部与肋部的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连接技术,比如肋部直接穿过连接通孔或通过焊接固定等。就现有技术条件而言,髓内固定装置可以为钛合金制作,也可以为不锈钢制作,考虑到人体组织相容性及材料的安全性,优选但不限于为钛合金制作。
5.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在头端具有弯曲形状。该弯曲形状类似于现有弹性髓内钉末端结构。以上举例目的在于为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易想到的是,该弯曲形状的说明亦并非是对髓内固定装置主钉部的形状做出的限定。
6.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还具有渐变径结构,其指主钉部该部分周径的逐渐变化以利于主钉的插入,渐变径结构上有沟槽结构以容纳肋部,防止因肋部突出造成难以进钉,需指出的是,取消或调整渐变径结构形状后的髓内固定装置同样也可以工作,只是在插入主钉部时可能相对困难。
7.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还具有限位部结构,限位部结构上构建有限位孔结构,限位孔结构内壁起到限制肋部尾端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使肋部能在尾端相互交叉缠绕;限制工作状态时肋部相对于主钉部的移动;减弱肋部尾端对外界产生的切割作用。基
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限位孔结构做出形态改变,例如,改为限位槽结构等。当肋部尾端穿过限位部结构上的限位孔结构后,收紧肋部,将其尾端交叉并在锁定部结构将其相互缠绕成螺旋结构,此时则为髓内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主钉部呈弧形弯曲,超出主钉部尾端的螺旋部分可适当剪除并反折后埋头置于锁定孔结构内。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易理解的是,插入主钉部前也可以弧形预弯主钉部,即类似于现有弹性髓内钉插钉前的做法。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包括主钉部、肋部,其中主钉部在头端与肋部相连接,主钉部具有限位部结构并在工作状态时呈弧形弯曲形状。该髓内固定装置通过主钉的弹性恢复力量来复位固定骨折断端,并通过肋部的配合来加强弹性力量及阻止骨折端成角旋转,单根髓内固定装置即可达到稳定的固定,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不易退钉失效,适应范围增加,使用较少的零部件实现较佳的固定防旋效果且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9.图1为一种髓内固定装置侧面观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在俯视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包括有渐变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2.图4为一种髓内固定装置的尾端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工作状态下的形态示意图。
14.其中,1.主钉部,11.主钉部头端的连接通孔,12.主钉部头端的弯曲形状,13.渐变径结构,131.沟槽结构,14.限位部结构,141.限位孔结构,15.锁定部结构,151.锁定孔结构,2.肋部,21.螺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应明白,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同时,说明书附图亦并非是对各结构形态及尺寸做出限制。
16.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包括主钉部(1)、肋部(2),其特征在于:主钉部(1)在头端与肋部(2)相连接,主钉部(1)有限位部结构(14),在工作状态时主钉部(1)呈弧形弯曲形状,此时主钉部(1)形状类似于弓臂,而所谓工作状态即是指髓内固定装置完成插入后的起效固定状态。主钉部(1)头端是指主钉部(1)远离插钉点的远端部分,对应的另一端为尾端,肋部(2)与其对应的两端即分别为肋部(2)的头端和尾端。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1)在头端具有连接通孔(11),该连接通孔(11)作为与肋部(2)连接的部位,肋部(2)穿过连接通孔(11)后以进行主钉部(1)与肋部(2)的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连接技术,比如肋部(2)直接穿过连接通孔(11)或通过焊接固定等。就现有技术条件而言,髓内固定装置可以为钛合金制作,也可以为不锈钢制作,考虑到人体组织相容性及材料的安全性,优选但不限于为钛合金制作。
17.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1)在头端具有弯曲形状(12)。该弯曲形状(12)类似于现有弹性髓内钉末端结构。以上举例目的在于为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易想到的是,该弯曲形状(12)的说明亦并非是对髓内固定装置主钉部(1)的形状做出的限定。
18.进一步地,所述主钉部(1)还具有渐变径结构(13),其指主钉部(1)该部分周径的逐渐变化以利于主钉的插入,渐变径结构(13)上有沟槽结构(131)以容纳肋部(2),防止因肋部(2)突出造成难以进钉,需指出的是,取消或调整渐变径结构(13)形状后的髓内固定装置同样也可以工作,只是在插入主钉部(1)时可能相对困难。当肋部(2)尾端穿过限位部结构(14)上的限位孔结构(141)后,收紧肋部(2),将其尾端交叉并在锁定部结构(15)将其相互缠绕成螺旋结构(21),此时则为髓内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主钉部(1)呈弧形弯曲,超出主钉部(1)尾端的螺旋部分可适当剪除并反折后埋头置于锁定孔结构(151)内,本实施例中锁定孔结构(151)为双孔形态。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易理解的是,插入主钉部(1)前也可以弧形预弯主钉部(1),即类似于现有弹性髓内钉插钉前的做法。
19.实施例2: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锁定部结构(15)的锁定孔结构(151)内壁上构建有内螺纹,可连接外部连接杆以利于主钉部(1)插入。
20.实施例3: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锁定部结构(15)的外壁上构建有外螺纹,可连接外部连接杆以利于主钉部(1)插入。
21.实施例4: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孔结构(141)直接构建于锁定部结构(15)处。
22.实施例5: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部结构(15)处的锁定孔结构(151)为单孔,容纳肋部(2)尾端通过。
23.实施例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构建有单独的尾帽,其类似于现有弹性髓内钉完成插钉后的尾帽,该尾帽容纳髓内固定装置的锁定部结构(15)并包埋于骨皮质内,进一步减弱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及防止退钉。
24.实施例7: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髓内固定装置将配合独立的锁定螺钉使用,通常情况下,锁定螺钉位于髓内固定装置主钉部(1)及肋部(2)的头端所在骨质内,可加强对骨折断端的锁定,从而加强防旋等作用。
25.实施例8: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髓内固定装置的肋部(2)为多股钢丝或钛丝捻制而成的钢缆或钛缆,其尾端可使用类似现有钢缆或钛缆锁扣结构加强固定,例如钢丝绳绳夹等。
26.实施例9: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髓内固定装置的肋部(2)为医用缝合线,可以是单股或多股缝合线,其尾端可直接打结固定。
27.实施例10: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髓内固定装置的肋部(2)套有保护套,该保护套可防止骨折愈合时骨断端处新生的骨质包埋肋部(2)造成取钉困难,同时其也可增加肋部(2)与骨断端的接触面积。
28.实施例11:如图1、图2、图3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髓内固定装置主钉部(1)的限位部(14)和锁定部(15)独立于其它部分,制作为类似于尾帽结构。插钉时先插入主钉部(1)其他部分至合适长度,此时可剪除多余主钉部(1),再把肋部(2)尾端穿过上述独立的限位部(14)和锁定部(15)部件,收紧肋部(2)尾端后交叉并相互缠绕固定。
29.附图是对各实施例的说明而非对各部件形态及尺寸做出限制,且以上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制作的等效结构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