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冷热、湿敷消肿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45314发布日期:2022-03-05 08:4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冷热、湿敷消肿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冷热、湿敷消肿垫。


背景技术:

2.在医疗领域中,深静脉血栓指的是血液不正常的在深静脉内凝结,它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发生深静脉血栓主要就是由于血液回流缓慢,血管损伤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尤其是在一些骨科大手术后,特别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很长的时期内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后果十分严重,为有效治疗,需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热敷或者冷敷,促进血液循环,使淤血尽快吸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3.而现有的热敷或者冷敷的设备,通常都是采用对外接水排水系统来对患者进行治疗,需要经常更换热水或凉水,且只能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治疗,无法对患者的患肢完全包裹,达不到最佳疗效,且温度无法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冷热、湿敷消肿垫,通过对患者的患肢完整的包裹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时不用频繁的更换热水或凉水,同时患者还可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对热敷或者冷敷的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冷热、湿敷消肿垫,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介质容器、上端开口的储水盒,所述储水盒高于所述介质容器,所述介质容器的底部向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介质容器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上方设置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固定套、沿所述固定套内壁滑动的活塞,所述固定套的上端向下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固定套开口端的侧壁连通有单向阀,所述介质容器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介质容器相配合的有防漏盖;
7.所述储水盒包括储水室、雾化室,所述储水室与所述雾化室之间连通有穿过所述储水室及所述雾化室的吸水海绵棒,所述雾化室的内壁于所述吸水海绵棒的一侧设置有静音风扇,所述雾化室内于所述吸水海绵棒的下端设置有超声波雾化片,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壳相配合的壳盖,所述壳盖的上端于所述储水盒相对应处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壳盖内于所述控制面板后设置有控制器、温度调节器、继电器、蓄电池,所述控制面板的上端设置有热敷开关、冷敷开关、湿敷开关;
8.所述壳盖的上端于所述介质容器相对应处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穿过所述壳盖及所述防漏盖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外壁的扇叶,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壳盖及所述防漏盖的一端连接有转盘,所述活塞的侧壁设置有伸出所述固定套开口端的活塞杆,所述转盘的偏心处与所述活塞杆相对应的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介质容器的侧壁
连通有穿出所述外壳的进水管,所述外壳穿出所述进水管的侧壁设置有具有弹性且能发生形变的柔性敷带,所述柔性敷带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沿所述柔性敷带长度方向设置的海绵垫,所述柔性敷带内有沿所述柔性敷带长度方向设置且呈蛇形的柔性循环管路,所述柔性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柔性循环管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及所述介质容器与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外壳的侧壁于所述雾化室相对应处向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柔性敷带的下方;
9.所述外壳的侧壁设置有充电孔,所述外壳远离所述柔性敷带的侧壁于所述储水室相对应处连通有进水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温度调节器、所述继电器、所述蓄电池、所述热敷开关、所述冷敷开关、所述湿敷开关、所述散热风扇、所述充电孔、所述静音风扇、所述超声波雾化片及所述控制面板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所述介质容器及所述柔性循环管路内均设置有流动性及导热性能好的循环介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柔性敷带缠绕在患者的下肢固定,带有外壳的一端固定在患者下肢的上部,缠绕时要均匀缠绕,不要出现柔性敷带叠加的情况,柔性敷带在海绵垫的支撑作用下会与患者的下肢之间一条空腔通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方式,若需要冷敷,则按下冷敷开关,控制器则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开始工作,半导体制冷片开始制冷,摇杆带动活塞在固定套内做往复运动,循环装置让循环介质流动起来,循环介质会顺着柔性循环管路流动,循环一周后循环介质则会回到介质容器中,从循环装置的进水口进入,在活塞的作用下从单向阀流出,以此达到循环效果,由于半导体制冷片在制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会经过散热风扇排出,当患者感觉到冰凉的感觉后,则可通过控制面板调节制冷的温度,半导体制冷片会将循环介质制冷,循环介质在循环装置的作用下顺着循环管道将冷量传输至整个柔性敷带,达到冷敷的效果;
11.若患者需要热敷时,打开热敷开关,控制器则控制继电器改变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源正负极,风扇带动循环装置继续工作,让循环介质流动,半导体制冷片则开始制热,半导体制冷片将循环介质加热,循环介质通过柔性循环管路将热量传导至整个柔性敷带,达到热敷的效果,若患者需要湿敷,打开进水阀,往储水室内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成以后,关闭进水阀,按下湿敷开关,超声波雾化片及静音风扇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开始工作,吸水海绵棒将储水室内的药液输送到雾化室内,吸水海绵棒上的药液在重力作用下会流到超声波雾化片上,药液在超声波物化片的震荡作用下被震荡成雾状,成雾状的药液在静音风扇的作用下从通孔吹出,雾状的药液在静音风扇的作用下顺着空腔通路飘动至整个空腔内,以达到湿敷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药液是否需要加热或制冷打开相应的控制开关,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还可以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自由活动。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介质容器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或者冷量就不会直接将产生的能量传导至外壳。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敷带及所述柔性循环管路均由导热绝缘弹性橡胶制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绝缘弹性橡胶可以将热敷、冷敷或者湿敷的温度迅速的传导至整个柔性敷带,不会造成过多能量的浪费,也可让柔性敷带与患者的下肢更好
的接触。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侧壁于所述柔性敷带的下方及所述柔性敷带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弹力带,每一弹力带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勾面魔术贴,每一弹力带的外侧均设置有绒面魔术贴,所述外壳远离所述柔性敷带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对应弹力带的固定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柔性敷带更好的固定在患者的下肢,柔性敷带也不会在治疗过程中掉落,不会让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其一、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敷带使用灵活,也可以将患者的患肢很好的包裹,不止局限于患处的治疗,还可将加快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20.其二、本实用新型的温度调节器可以调节治疗时候的温度,不会让治疗的温度太低或太高,影响治疗效果;
21.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可以在自身工作的同时带动循环装置开始工作,且互不影响;
22.其四、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绝缘弹性橡胶不仅柔软、能量传导效率高,还能更好的贴合人体,减少能量的浪费;
23.其五、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垫不仅能让柔性敷带与患者的下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通路,还能将药液留在空腔通路里面。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主要是用于展示柔性循环管路;
26.图3主要是用于展示外壳内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27.图4主要是用于展示介质容器及储水盒;
28.图5主要是用于展示循环装置。
29.图中:1、外壳;11、壳盖;12、固定环;13、充电孔;14、进水管;2、柔性敷带;21、柔性循环管路;22、弹力带;23、绒面魔术贴;24、勾面魔术贴;25、海绵垫;3、控制面板;31、冷敷开关; 32、热敷开关;33、湿敷开关;34、控制器;35、温度调节器;36、继电器;37、蓄电池;4、散热风扇;41、转轴;42、扇叶;43、转盘;5、介质容器;51、半导体制冷片;52、防漏盖;53、隔热层;6、循环装置;61、固定套;62、活塞;63、进水口;64、单向阀;65、摇杆;66、活塞杆;7、储水盒;71、储水室;72、雾化室;73、吸水海绵棒;74、静音风扇;75、超声波雾化片;76、进水阀;7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冷热、湿敷消肿垫,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一个上端开口的介质容器5、一个上端开口的储水盒7,储水盒7高于介质容器5,介质容器5的底部向上设置有一块半导体制冷片51,介质容器5内于半导体制冷片51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循环装置6,循环装置6包括一个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固定套61、
一个沿固定套61内壁滑动的活塞62,固定套61的上端向下开设有一个进水口63,固定套61远离固定套 61开口端的侧壁连通有一个单向阀64,介质容器5的开口端设置有一个与介质容器5相配合的防漏盖52。
32.储水盒7包括一个储水室71、一个雾化室72,储水室71与雾化室72之间连通有一根穿过储水室71及雾化室72的吸水海绵棒73,雾化室72的内壁于吸水海绵棒73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静音风扇74,雾化室72内于吸水海绵棒73的下端设置有一片超声波雾化片75,外壳1的开口端设置有一个与外壳1相配合的壳盖11,壳盖11的上端于储水盒7相对应处设置有一块控制面板3,壳盖11内于控制面板3后设置有一个控制器34、一个温度调节器35、一个继电器36、一块蓄电池37,控制面板3的上端设置有一个热敷开关32、一个冷敷开关31、一个湿敷开关33。
33.壳盖11的上端于介质容器5相对应处设置有一个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包括一根穿过壳盖11及防漏盖52的转轴41、四片设置于转轴41外壁的扇叶42,转轴41穿过壳盖11及防漏盖52的一端连接有一个转盘43,活塞62的侧壁设置有一根伸出固定套61开口端的活塞杆66,转盘43的偏心处与活塞杆66相对应的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摇杆65,介质容器5的侧壁连通有一根穿出外壳1的进水管14,外壳1穿出进水管14的侧壁设置有一条具有弹性且能发生形变的柔性敷带2,柔性敷带2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条沿柔性敷带2长度方向设置的海绵垫25,柔性敷带2内有一根沿柔性敷带2长度方向设置且呈蛇形的柔性循环管路21,柔性循环管路21的一端与进水管14连通,柔性循环管路21的另一端穿过外壳1及介质容器5与单向阀64连通,外壳1的侧壁于雾化室72相对应处向内开设有一个通孔77,通孔77设置于柔性敷带2的下方。
34.外壳1的侧壁设置有一个充电孔13,外壳1远离柔性敷带2的侧壁于储水室71相对应处连通有一个进水阀76,半导体制冷片51、控制面板3、温度调节器35、继电器36、蓄电池37、热敷开关32、冷敷开关31、湿敷开关33、散热风扇4、充电孔13、静音风扇74、超声波雾化片75及控制面板3均与控制器34电连,介质容器5及柔性循环管路21内均设置有流动性及导热性能好的循环介质(图略),介质容器5的内壁设置有一层隔热层53,柔性敷带2及柔性循环管路21均由导热绝缘弹性橡胶制成,外壳1侧壁于述柔性敷带2的下方及柔性敷带2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一根弹力带22,每一弹力带22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片勾面魔术贴24,每一弹力带22的外侧均设置有一片绒面魔术贴23,外壳1远离柔性敷带2的侧壁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对应弹力带22的固定环12。
35.使用方式: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柔性敷带2缠绕在患者的下肢固定,带有外壳1的一端固定在患者下肢的上部,外壳1上的弹力带 22绕过患者的下肢,且穿过固定环12,通过勾面魔术贴24与绒面魔术贴23的配合固定,柔性敷带2另外一端的弹力带22用同样的方式固定在患者下肢的下部份,柔性敷带2缠绕时要均匀缠绕,不要出现柔性敷带叠加的情况,柔性敷带2在海绵垫25的支撑作用下会与患者的下肢之间一条空腔通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方式,若需要冷敷,则按下冷敷开关31,控制器34则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1、散热风扇4开始工作,半导体制冷片51开始制冷,摇杆65带动活塞62在固定套61内做往复运动,循环装置6 让循环介质流动起来,循环介质会顺着柔性循环管路21流动,循环一周后循环介质则会回到介质容器5中,从循环装置6的进水口63 进入,在活塞62的作用下从单向阀64流出,以此达到循环效果,由于半导体制冷片51在制冷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会经过散热风扇4排出,当患者感觉到冰凉的感觉后,则可通过控制面板3调节制冷的温度,半导体制冷片51会将循环介质制冷,循环介质在循环装置6的作用下顺着循环管道将冷量传输至整个柔性敷带 2,达到冷敷的效果。
36.若患者需要热敷时,打开热敷开关32,控制器34则控制继电器 36改变半导体制冷片51的电源正负极,风扇带动循环装置6继续工作,让循环介质流动,半导体制冷片51则开始制热,半导体制冷片 51将循环介质加热,循环介质通过柔性循环管路21将热量传导至整个柔性敷带2,达到热敷的效果,若患者需要湿敷,打开进水阀76,往储水室71内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成以后,关闭进水阀76,按下湿敷开关33,超声波雾化片75及静音风扇74在控制器34的作用下开始工作,吸水海绵棒73将储水室71内的药液输送到雾化室72内,吸水海绵棒73上的药液在重力作用下会流到超声波雾化片75上,药液在超声波物化片的震荡作用下被震荡成雾状,成雾状的药液在静音风扇74的作用下从通孔77吹出,雾状的药液在静音风扇74的作用下顺着空腔通路飘动至整个空腔内,以达到湿敷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药液是否需要加热或制冷打开相应的控制开关,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还可以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自由活动。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