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2549发布日期:2022-03-20 01:0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冰敷或热敷是广泛应用于因运动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症的物理治疗手段。其中,冰敷可以使患处的毛细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降温退热,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冰敷还可以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增加散热,降低体温等。热敷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在炎症早期,热敷能够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后期可使炎症局限,有助于组织修复。热敷还能够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等。
3.现有技术中可将蓄温剂(冷敷时蓄温剂可以是冷水、冰块等,热敷时,蓄温剂可以是热水)容置于一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置在患处以进行冷敷或热敷,所述容器可以是各种材质的布制作而成的袋状结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有蓄温剂的容器容易在局部受到压力时出现应力集中,进而发生“爆袋”,导致蓄温剂流出,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装置,该医用装置在进行冷敷或热敷时,有效减少因局部受压引发的爆袋现象。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所述医用装置包括敷袋,所述敷袋包括袋体、隔离层和第一蓄温剂;所述袋体具有密闭的第一内腔,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并与所述袋体连接,且将所述第一内腔分割为第一子内腔和第二子内腔;所述隔离层上设有若干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子内腔和所述第二子内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蓄温剂填充于所述第一内腔中。
6.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腰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7.可选地,所述敷袋上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相互隔离,且所述第二内腔与外部连通;所述医用装置还包括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能够与所述敷袋分离以进行冷却处理或加热处理,所述导热部还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并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
8.可选地,所述隔离层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相互贴合,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在所述第二区域处相互分离,并形成所述第二内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9.可选地,所述第二内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0.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区域上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的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通孔的面积占相应的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的 1/5;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
直。
11.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5mm~10mm,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通孔的边缘到所述袋体的边缘的尺寸为5mm~10mm。
12.可选地,所述导热部为金属部件;或者所述导热部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蓄温剂,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密闭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二蓄温剂容置于所述第三内腔中。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蓄温剂和所述第二蓄温剂均包括保温凝胶。
14.可选地,所述医用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单元,所述温度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并显示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温度。
15.可选地,所述温度监测单元包括测温端和显示端,所述测温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并与所述第一蓄温剂接触,所述显示端设置于所述敷袋外部,并用于显示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温度。
16.可选地,所述温度监测单元为变色感温片。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8.第一、前述的医用装置包括敷袋,所述敷袋包括袋体、隔离层和第一蓄温剂;所述袋体具有密闭的第一内腔,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并将所述第一内腔分割为第一子内腔和第二子内腔,所述隔离层上还设有若干通孔,并使得所述第一子内腔和所述第二子内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蓄温剂填充于所述第一内腔中。通过所述隔离层将所述第一内腔分割为第一子内腔和第二子内腔,能够减缓所述第一内腔中的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流动性过大的问题,同时在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敷袋的局部受到压力时,所述第一蓄温剂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子内腔和所述第二子内腔之间循环流动并减压,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爆袋现象的发生。
19.第二、所述敷袋上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相互隔离,且所述第二内腔与外部连通;所述医用装置还包括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能够与所述敷袋分离以进行冷却处理或加热处理,所述导热部还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并用于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利用所述医用装置对患处进行冷敷治疗或热敷治疗时,可以在不频繁更换所述第一蓄温剂或更换所述敷袋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导热部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相应的能量,延长所述医用装置的治疗时间。尤其地,当所述敷袋为穿戴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蓄温剂不能与所述袋体分离时,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可以使得使用者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无需重复穿脱所述敷袋,使得所述医用装置的使用过程简单且方便。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敷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敷袋的a-a 剖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敷袋的爆炸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第一蓄温剂。
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
10-治疗装置;
[0027]
100-敷袋,110-袋体,111-第一内腔,111a-第一子内腔,111b
‑ꢀ
第二子内腔,112-第一表层,113-第二表层,120-隔离层,121-通孔, 122-第一结构层,123-第二结构层,130-第一蓄温剂,101-第二内腔;
[0028]
200-导热部;
[0029]
300-温度监测单元,310-测温端,320-显示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1]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0032]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对患处进行冷敷治疗或热敷治疗的医用装置。所述医用装置包括敷袋,所述敷袋包括袋体、隔离层和第一蓄温剂。其中,所述袋体具有密闭的第一内腔。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并与所述袋体连接,且将所述第一内腔分割为第一子内腔和第二子内腔,所述隔离层上还设有若干通孔,并使得所述第一子内腔和所述第二子内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蓄温剂填充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隔离层的设置能够减缓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且当所述敷袋的局部受到压力时,所述第一蓄温剂还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子内腔和所述第二子内腔之间循环流动并减压,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爆袋”。所谓“爆袋”是指所述袋体发生破裂,导致所述第一蓄温剂流出的现象。
[003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
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3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医用装置10包括敷袋100,所述敷袋100的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敷袋100包括袋体110、隔离层120和第一蓄温剂130,其中,所述袋体110具有密闭的第一内腔111,所述隔离层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111中,并与所述袋体110连接,且将所述第一内腔111分割成第一子内腔111a和第二子内腔111b,所述隔离层120上还设有若干通孔121,并使得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 和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通过所述通孔121连通。所述第一蓄温剂130 填充于所述第一内腔111中(也即,所述第一蓄温剂130填充于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和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中)。
[003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具体种类没有限制,只要其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即可,可选的种类包括水、保温凝胶等。当所述第一蓄温剂130为保温凝胶时,所述保温凝胶可以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交联,或者所述保温凝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利用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水调配制成。所述保温凝胶可以重复使用,且所述保温凝胶在低温下不易结晶,不会划伤所述袋体110及所述隔离层120。
[0037]
所述第一蓄温剂130通常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通过所述隔离层 120对所述第一内腔111进行分割,使得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一部分地填充于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中,另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中。也就是说,所述隔离层120将空间较大的所述第一内腔 111分割为两个空间较小的子内腔,并由两个子内腔分别容纳一部分所述第一蓄温剂130,这样做,可以减小每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蓄温剂 130的活动范围,进而减缓所述第一蓄温剂130流动并缓解堆积现象。另一方面,当所述敷袋100的局部受到外界压力时,所述第一蓄温剂 130能够通过所述通孔121在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和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中循环流动并减低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有效流体量的流动活跃度,进而减压并减少应力集中,保持所述第一子内腔 111a和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中的压力均衡,减少甚至避免“爆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通孔12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为圆形、方形、腰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孔121的孔径不能过小,过小则导致所述第一蓄温剂130不能有效地在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及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之间循环,达不到平衡压力的目的。所述通孔121的孔径也不能过大,过大则会使得所述第一蓄温剂130在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 和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之间乱窜,同样不利于平衡压力。
[0039]
进一步地,所述敷袋100上还形成有第二内腔101,所述第二内腔101与所述第一内腔111相互隔离。以及,所述医用装置10还包括导热部200,所述导热部200能够与所述敷袋100分离以进行冷却处理并存储冷量或热处理并存储热量,所述导热部200还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101中,并向所述第一蓄温剂130提供冷量或热量。如前所述,所述医用装置10可用于对患处进行冷敷治疗或热敷治疗。当所述医用装置10用于冷敷治疗时,所述导热部200用于向所述第一蓄温剂130提供冷量,当所述医用装置10用于热敷治疗时,所述导热部200用于向所述第一蓄温剂130提供热量。
[0040]
利用所述医用装置10对患处进行冷敷治疗的方法为:将所述敷袋100及所述导热
部200放置于冰箱等制冷装置中进行冷却,并使所述第一蓄温剂130及所述导热部200存储冷量。然后将所述敷袋100 取出,并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将所述敷袋100固定于患处。由于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保温时间较短,因此若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则在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即将恢复至常温时,将所述导热部 200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101中,所述导热部200所存储的冷量传递至所述第一蓄温剂130,以使得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降低,从而所述敷袋100可继续用于冷敷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冷敷方式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所述导热部200向所述第一蓄温剂130补充冷量来延长所述敷袋100的冷敷时间,可不必频繁更换所述第一蓄温剂130或所述敷袋100,简化治疗过程。尤其地,当所述敷袋100为穿戴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蓄温剂130不能与所述袋体110分离时,这样的设置还能够在较长的治疗过程中,避免患者重复穿脱所述袋体 110,使得治疗过程更为简单方便。
[0041]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利用所述医用装置10进行热敷治疗的过程也是如此,其区别仅在于治疗开始前,将所述敷袋100及所述导热部200放入热水或微波炉中进行加热。
[0042]
如图4所示,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利用所述隔离层120来形成所述第二内腔101。具体地,所述袋体110包括第一表层112和第二表层113,所述第一表层112、所述隔离层120及所述第二表层 113沿第三方向依次层叠布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表层112与所述第二表层1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第一内腔111,所述第一表层112与所述隔离层120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所述隔离层 120与所述第二表层113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所述隔离层120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区域102和第二区域103,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隔离层120包括第一结构层 122和第二结构层123,且所述第一结构层122靠近所述第一表层112,并与所述第一表层112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层123靠近所述第二表层 113,并与所述第二表层113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102,所述第一结构层122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3相互贴合并连接,在所述第二区域 103,所述第一结构层122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3相互分离并形成所述第二内腔101。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区域103,所述第一结构层 122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3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内腔101。实践中,可采用整体热压成型工艺生产所述隔离层120。
[0043]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102的数量比所述第二区域103的数量多一个,那么所述第二区域10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内腔101的数量相等,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内腔101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区域102之间。当所述导热部200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101中时,所述导热部200将所述第二内腔101的壁(也即所述第一结构层122及所述第二结构层123在所述第二区域102处的部分)撑起来,使得所述第一子内腔 111a被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102),以及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同样被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部分。这样做的优点是进一步对所述第一内腔111进行分割,使得位于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及所述第二子内腔111b的任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蓄温剂130具有更小的活动范围,减缓流动,避免堆积,并且所述第一子内腔111a及所述第二子内腔的容积是固定的,也就使得容纳的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体积是固定的,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蓄温剂120在所述第一内腔111中的分布均匀性。
[004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21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102,以确保所述第二内腔101与所述第一内腔111相互隔离。并且,优选每个第一区域102处设置一
个长条形(包括长方形、腰圆形、椭圆形中的任一种)的所述通孔121,且所述通孔121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垂直。进一步地,在任一个所述第一区域102处,所述通孔121的面积占该第一区域102的面积的1/5左右。更详细地,所述通孔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5mm~10mm,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通孔121与所述袋体110的边缘的距离为5mm~10mm。
[0045]
请返回参考图1,所述导热部20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内腔101的形状相匹配。举例来说,当所述第二内腔101为长条形腔室时,所述导热部200为长的棒状结构。通常,所述导热部200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或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可选地,所述导热部200可以是金属部件,例如不锈钢棒,或者所述导热部200包括棒状的第一基体 (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密闭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中填充有第二蓄温剂,所述第二蓄温剂可包括保温凝胶。
[0046]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腔10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当所述医用装置10用于对某些部位例如胳膊、腿部进行治疗时,所述敷袋100可以在弯曲并贴合该部位的皮肤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方向沿胳膊或腿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不对所述导热部200的使用造成干涉。
[0047]
请继续参考图1并结合图2及图4,所述医用装置10还进一步包括温度监测单元300,所述温度监测单元300用于监测并显示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所述温度监测单元300的设置可以使使用者直观且较为准确地获取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当前温度,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地利用所述导热部200向所述第一蓄温剂130补充冷量或热量。
[0048]
可选地,所述温度监测单元300包括相互连接的测温端310和显示端320,其中所述测温端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111中,并与所述第一蓄温剂130接触,以获取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所述显示端320设置于所述敷袋100的外部,并显示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温度监测单元300为变色感温片,所述变色感温片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低于一预设温度时,所述变色感温片显示为第一预定颜色,而当所述第一蓄温剂130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变色感温片显示为第二预定颜色。这样一来,所述变色感温片的一部分作为所述测温端310,所述变色感温片的另一端则作为所述显示端320。所述预设温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可以是略低于常温的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变色感温片包括第二基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可逆变温材料,所述可逆变温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包括但不限于ag、cu、hg 的碘化物、络合物、复盐以及由钴盐、镍盐与六次甲基四胺形成的化合物。
[0049]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10及所述隔离层120可采用pvc材料制作,pvc材料具有柔性好、延展性强、耐挤压的优点。更具体地,且所述第一表层112、所述隔离层120及所述第二表层113 的边缘通过高周波热压融合技术进行连接并封边,这样做可以使得所述敷袋的边缘牢固不起泡,进一步提高所述敷袋100的使用寿命。
[0050]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