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672发布日期:2022-03-16 22:5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引导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2.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等,呼吸衰竭、肺气肿、肺脓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大部分的下呼吸道疾病都伴随着有肺部积痰、积液等,而肺部中的积痰、积液等污物未及时清理而浓缩,单靠气管很难排出,长此下去,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以及气管阻塞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等,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者还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是危及生命。
3.目前治疗肺部问题,向气管和肺部通入导管时,由于气管的入口较小,操作空间小,容易堵塞气管,或者损伤气管入口。当前像新冠肺炎等各种病毒性肺炎重症病人、癌症及体质虚弱出现大面积肺部感染的患者等呼吸道病人,还没有一种快速有效的应对治疗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引导管组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引导管组件,包括用于通过侧面支撑气管的第一引导管、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管的第二引导管以及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可弯曲的至少一根第三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引导管和所述第三引导管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导管、所述第二引导管和所述第三引导管的表面光滑,所述第一引导管的侧面设有连通内外的周向分布的多个通气孔,所述第三引导管上也设有连通内外的通气孔,以在所述第一引导管支撑气管时,所述第二引导管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管进入气管中,所述第三引导管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管并进入肺部,通过所述通气孔吸收或喷出物质。
6.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人体牙齿咬损第一引导管和固定第一引导管位置的夹子。
7.优选地,所述第三引导管的末端上设有用于供其内部的管向外伸出的通孔。
8.优选地,所述第三引导管的末端上设有用于照明的灯和第三引导管摄像头。
9.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管设有连通内外的周向分布的多个通气孔。
10.优选地,所述第三引导管上的所述通气孔数量为多个并且至少部分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三引导管的侧面。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一端侧面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内外的进出孔,以供不同的所述第三引导管通过不同的所述进出孔朝不同方向伸出。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管中设有位于所述进出孔之间的用于将所述第三引导管导向所述进出孔的导向部。
13.优选地,所述引导管组件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包括第二引导管摄像头,所述第二引导管摄像头设在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伸入气管的一端;
14.所述第二引导管摄像头设在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侧面,或者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前端封闭并且所述第二引导管摄像头设在所述第二引导管前端。
15.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管摄像头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朝向不同。
16.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管是可弯曲的。
17.优选地,所述摄像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引导管摄像头电连接的导线,导线沿所述第二引导管设置;
18.摄像组件包括将导线覆盖在所述第二引导管上并密封的保护层,或者导线埋在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侧壁中。
19.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引导管组件能在保护气管入口的情况下,将第三引导管伸入气管进入肺部,治疗肺部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引导管组件的总体概念图。
22.图2是图1的引导管组件深入气管的示意图。
23.图3是图1的引导管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4.图4是图1的引导管组件的夹子的主视图(夹子在闭合状态)。
25.图5是图4的夹子的仰视图(夹子在闭合状态)。
26.图6是图4的夹子的仰视图(夹子在打开状态)。
27.图中的标号表示:第一引导管11,夹子111,第一部分1111,第二部分1112,夹持部1113,手柄1114,凹槽1115,插入孔1116,锁扣1117,第二引导管12,第三引导管13,通气孔14,进出孔15,导向部16,通孔17,灯18,第三引导管摄像头19,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气管3。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29.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引导管组件,包括用于通过侧面支撑气管的第一引导管11、可活动地穿过第一引导管11的第二引导管12以及可活动地穿过第二引导管12的可弯曲的至少一根第三引导管13,第一引导管11的长度短于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的长度,第一引导管11、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的表面光滑,第一引导管
11的侧面设有连通内外的周向分布的多个通气孔14,第三引导管13上也设有连通内外的通气孔14,以在第一引导管11支撑气管时,第二引导管12穿过第一引导管11进入气管中,第三引导管13穿过第二引导管12并进入肺部,通过通气孔14保证肺部通气量或喷出物质。
30.该引导管组件设有支撑患者气管的第一引导管11,起到保护气管的作用,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穿过第一引导管11进入气管和肺部,以免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的活动损伤气管;第一引导管11上设有通气孔14,患者可以通过通气孔14呼吸;第三引导管13则通过其上的通气孔14保证肺部的通气量。
31.优选地,第一引导管11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人体牙齿咬损第一引导管11和固定第一引导管11位置的夹子111,夹子111连通第一引导管11,并且可以呈向外张开的喇叭状,以便于撑开人体嘴巴,避免嘴巴咬到导管,便于导管伸入,并且固定第一引导管11位置,防止第一引导管11插入过深和向外移动脱离声带,防止损伤声带等部位。
32.参见图4-6,优选地,夹子111包括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都包括夹持部1113以及设在夹持部1113上向外延伸的手柄1114,夹持部1113上设有凹槽1115,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的凹槽1115对应并界定出供第一引导管11穿过的插入孔1116,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将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锁紧在一起的锁扣1117,通过活动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实现插入孔1116的开合。在使用时,打开夹子111,插入孔1116开放,将第一引导管11插入凹槽1115位置,然后闭合夹子111,使第一引导管11夹紧在插入孔1116中,并用锁扣1117锁紧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此外,除了锁扣1117,也可以采用皮圈缠绕手柄1114,将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部分1112固定在一起。
33.优选地,第三引导管13的末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供其内部的管向外伸出的通孔17,第三引导管13的末端设有用于照明的灯18以及第三引导管摄像头19,这是为工作导管和其它工具实施具体治疗作用的保障。当第三引导管13进入肺部后,伸入第三引导管13的工作管从通孔17向外伸出,对肺部进行治疗,例如吸走肺部中的积水或痰,或者喷出药剂进行治疗,或者喷出含氧气体保证含氧量。
34.优选地,第二引导管12设有连通内外的周向分布的多个通气孔14,第一引导管11、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上都设有通气孔14。
35.优选地,第三引导管13上的通气孔14数量为多个并且至少部分周向分布在第三引导管13的侧面。
36.参见图3,第二引导管12的一端侧面设有至少两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连通内外的进出孔15,以供不同的第三引导管13通过不同的进出孔15朝不同方向伸出,从而可以同时对两个肺部进行操作。第二引导管12中设有位于进出孔15之间的用于将第三引导管13导向进出孔15的导向部16。
37.优选地,引导管组件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包括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设在第二引导管12的伸入气管的一端,也即相对于夹子111相反的一端;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用于对气管和肺部进行观察。
38.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的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设在第二引导管12的侧面,或者第二引导管12的前端封闭并且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设在第二引导管12前端。
39.优选地,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并且朝向不同,这样可以有更广的视野。第二引导管12优选是可弯曲的,以弯曲深入气管或肺部。摄像组件包括与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电连接的导线,导线沿第二引导管12设置;摄像组件包括将导线覆盖在第二引导管12上并密封的保护层,或者导线埋在第二引导管12的侧壁中。
40.此外,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也可以是无线控制的,第二引导管摄像头21无需通过导线与外部连接。
41.综上,该引导管组件设有支撑患者气管的第一引导管11,起到保护气管的作用,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穿过第一引导管11进入气管和肺部,以免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的活动损伤气管;第一引导管11、第二引导管12和第三引导管13上设有通气孔14,患者可以通过第一引导管11上的通气孔14呼吸,第二引导管12可以通过其上的通气孔14喷出麻醉药;第三引导管13通过其上的通气孔14保证肺部的通气量。当第三引导管13进入肺部后,伸入第三引导管13的工作管从通孔17向外伸出,对肺部进行治疗,例如吸走肺部中的积水或痰,或者喷出药剂进行治疗,或者喷出含氧气体保证含氧量。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