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送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4839发布日期:2022-02-16 15:5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送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送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以及局部给药等操作。该支气管镜附有活检取样解构,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之外,在治疗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纤支镜检查的送药操作大多需要两名医生的密切配合方能完成,即一名医生负责操作纤支镜,而另外一名医生负责将送药导管从纤支镜的活检孔道入口伸入到纤支镜的吸引孔或活检孔后,通过注射器向送药导管内注射药液或麻醉剂,以达到送药的目的,且两名医生的操作默契度将直接影响送药的效果,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液体送药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液体送药装置,包括用于进行进药或送药操作的药液中转部,与药液中转部连通且用于为药液中转部供给液体的进液部,,以及与药液中转部连通且用于给患者待给药部位送药的出液部;所述药液中转部包括中部设有与进液部和出液部连通的空腔的储液件,以及活动设于储液件的空腔内的活塞杆;所述进液部包括与储液件连通的导管,设于导管上的第一开关,以及设于导管远端的供液件;所述出液部上设有第二开关。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启与关闭通过对所述活塞杆的按压或抽取操作控制。
8.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包括设于导管内壁上的支撑台,一侧端部与支撑台连接的第一弹簧,以及与第一弹簧的另一侧端部连接的t型压杆。
9.优选的,所述出液部包括与所述储液件连通的输送管,设于输送管靠近所述储液件一侧的端部且与输送管连通的调节管,以及设于输送管远端的雾化喷嘴。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输送管的内径;所述调节管靠近所述储液件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调节管靠近所述雾化喷嘴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二开口。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用于封堵第一开口的封堵盖,设于封堵盖靠近第二开口一侧的平面上的顶杆,以及套设于顶杆上且两侧端部分别与封堵盖和第二开口的边缘连接的第二弹簧。
12.优选的,所述供液件上设有刻度。
13.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储液件活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密封件。
14.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活塞杆上且底部固定于储液件远离出液部一侧的端部的第三弹簧。
15.优选的,所述供液件包括设于所述导管的远端且与所述导管连通的药剂袋,设于药剂袋上的药剂注入孔,以及与药剂注入孔相适配的封堵帽。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液体送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等优点,仅需一名医生即可完成纤支镜的检查与送药操作,无需两名医生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且更加节省医生的人力投入成本,医生单手即可完成纤支镜的操作及送药,操作简单且更省力,更便捷,同时通过雾化喷嘴使药剂或麻醉剂喷涂更均匀,大大节约了药剂或麻醉剂的剂量,减轻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附图说明
17.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送药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还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具体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送药装置,包括用于进行进药或送药操作的药液中转部100,与药液中转部100连通且用于为药液中转部100供给液体的进液部200,以及与药液中转部100连通且用于给患者待给药部位送药的出液部300;所述药液中转部100包括中部设有与进液部200和出液部300连通的空腔的储液件110,以及活动设于储液件110的空腔内的活塞杆120;所述进液部200包括与储液件110连通的导管210,设于导管210上的第一开关220,以及设于导管210远端的供液件230;所述出液部300上设有第二开关310。该出液部300的远离药液中转部100一侧的端部设于纤支镜的吸引孔或活检孔上。该药液中转部100设于纤支镜的操作部上;该进药是指液体从进液部200的供液件230中流入到药液中
转部100;该送药是指液体从药液中转部100流入出液部300并送至患者的待给药部位。
25.上述结构的液体送药装置,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前,先抽动活塞杆120并打开第一开关220使供液件230内的药液或麻醉剂抽入至储液件110内,在进行纤支镜操作时,医护人员仅需用操作纤支镜的那只手的大拇指或食指按压活塞杆120,或使用另外一只手辅助按压活塞杆120,并关闭第一开关220且打开第二开关310,使活塞杆120挤压储液件110内的药液或麻醉剂,进而将药液或麻醉剂被挤压至出液部300,到达患者的待给药部位,使整个的送药过程仅需一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医护工作的工作效率,且简化了送药操作,省时省力。
26.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进液部200的导管210设于储液件110的底部侧壁上,该出液部300设于储液件110的底部,以保证药液或麻醉剂可在重力作用下更顺利的流入患者的待给药部位,提高医生操作的便捷性。
27.进一步地,该药液中转部100可以一体成型地固定于纤支镜的操作部,也可可拆卸的设于纤支镜的操作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该药液中转部100通过连接件140与纤支镜实现可拆卸连接,该连接件140可以是弹性件,比如固定于药液中转部100上的橡筋,或者是固定于药液中转部100上的弹性带;该连接件140也可以是由多个组件组成,比如该连接件140包括固定于药液中转部100上且套设于纤支镜上的柔性件,以及固定于柔性件上的卡扣,通过柔性件使药液中转部100与纤支镜连接,再通过卡扣进行锁紧已实现固定,该柔性件可以是固定绳,或固定带;该连接件140还可以是固定于药液中转部100上的卡箍,以实现药液中转部100与纤支镜的连接。
28.进一步地,为了简化医护人员的操作,使送药操作更加省时省力,所述第一开关220的开启与关闭通过对所述活塞杆120的按压或抽取操作控制。利用活塞杆120抽取过程中搅动空气导致储液件110与进液部200的不同压差所产生的力,即将活塞杆沿竖直方向抬起来时产生的力将第一开关220打开并将药液或麻醉剂吸入至储液件110内,以及在按压过程中活塞杆120对液体的挤压力,进而将压力传导给第一开关220使其关闭,进而使活塞杆120在向下按压过程中,药液不会流回供液件230。
29.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关220包括设于导管210内壁上的支撑台221,一侧端部与支撑台221连接的第一弹簧222,以及与第一弹簧222的另一侧端部连接的t型压杆223。该第一弹簧222优选为回位弹簧。该支撑台221沿导管210的内壁一周设置,中部设有便于药液或麻醉剂通过的通孔。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簧222固定于该支撑台221靠近供液件230一侧的平面上,且该第一弹簧222套设于t型压杆223上,该t型压杆223与支撑台221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密封件224,该第二密封件224优选为密封胶圈。
30.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二开关310对送药的控制,且使药液或麻醉剂均匀的喷涂于患者的待给药部位,所述出液部300包括与所述储液件110连通的输送管320,设于输送管320靠近所述储液件110一侧的端部且与输送管320连通的调节管330,以及设于输送管320远端的雾化喷嘴340。该雾化喷嘴340可拆卸设于该输送管320上,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该输送管320的材质优选为普通的医用橡胶导管或医用pvc导管。该雾化喷嘴340上设有雾化喷孔,以便于药液或麻醉剂呈雾状喷涂于患者的待给药部位,保证药效,或使表麻效果更好,且更节省药剂量,为患者节约医疗成本。
31.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二开关310在关闭状态下对药液的封堵,防止药液或麻醉剂
的浪费,所述调节管330的内径大于所述输送管320的内径;所述调节管330靠近所述储液件110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开口331;所述调节管330靠近所述雾化喷嘴340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二开口332。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310包括用于封堵第一开口331的封堵盖311,设于封堵盖311靠近第二开口332一侧的平面上的顶杆312,以及套设于顶杆312上且两侧端部分别与封堵盖311和第二开口332的边缘连接的第二弹簧313。该封堵盖311的外径应大于该第一开口331的直径。该封堵盖311与第一开口331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件,该第三密封件优选为密封胶圈。该第二弹簧313优选为回位弹簧。
33.进一步地,为使活塞杆120在抽取或按压过程中使储液件110与进液部200或出液部300内的气压或液压保持较大压差,进而产生较大的吸力或推力,所述活塞杆120与所述储液件110活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密封件121。所述储液件110的内壁为光滑的,以便于活塞杆120与所述储液件110的内壁活动连接。该第一密封件121优选为套设于活塞杆120上的密封圈。
34.实际使用时,当抽取活塞杆120时,由于储液件110内的多数空气被带出,供液件230内的液体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和大于储液件110的空气压力,形成看似活塞杆120的抽拉动作所产生的“吸力”,进而使第一开关220与第二开关310均向储液件方向运动,第一开关220被开启,第二开关310则将第一开口331完全封闭,即第二开关310被关闭,药液或麻醉剂流入药液中转部100,当进行送药操作时,由于本装置设于纤支镜的操作部上,医护人员只需用操作纤支镜的那只手的大拇指或食指按压活塞杆120,也可使用另外一只手辅助操作也可,按压力传导给储液件110内的液体,使储液件110内的液体压力大于供液件230内的压力,进而推动第一开关220向供液件230方向移动,第一开关220关闭,同时由于液体自身重力与按压力之和大于输送管320内的大气压力,进而推动第二开关310向第二开口332方向移动,使第二开关310开启,药液或麻醉剂流入输送管320内,并流向雾化喷嘴340,最终流向患者的待给药部。由于输送管320的远端位于纤支镜的吸引孔或活检孔上,医护人员可根据纤支镜的显示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给药或给麻醉剂,不仅药剂喷涂均匀,给药或表麻效果更好,更节约了药剂量,为患者减轻了就医成本。
35.具体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液体送药装置,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
37.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第一弹簧222固定于该支撑台221靠近导管210中心一侧的侧壁上,且套设于t型压杆223上,并与t型压杆223固定。
3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供液件230上设有刻度,以便于了解投入使用的药剂量大小。
39.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件110采用透明的医用pvc材质,且所述储液件110上设有刻度,以便于医生对药剂量的控制。
40.进一步地,为了减小活塞杆120在按压过程中的阻力,使按压更省力,还包括套设于活塞杆120上且底部固定于储液件110远离出液部300一侧的端部的第三弹簧130。该第三弹簧130优选为回位弹簧。
41.进一步地,所述供液件230包括设于导管210的远端且与导管210连通的药剂袋231,设于药剂袋231上的药剂注入孔,以及与药剂注入孔相适配的封堵帽232。该药剂袋231
可以为医用pvc材质,也可以为医用橡胶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药剂注入完成后,可通过向药剂注入孔内充气的操作,将药剂袋231内填满空气,再使用封堵帽232将药剂注入孔封堵上,以便于药液或麻醉剂可以更加快速的流入药液中转部100。
42.进一步地,该输送管320的内径从靠近储液件110一侧端部向远端逐渐减小,以保持药剂的液体压力,保证喷雾效果。
43.综上所述,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仅能达到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还由于第三弹簧130以及供液件230的设置,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省时省力,且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在纤支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操作。
44.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