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的覆膜支架

文档序号:29227820发布日期:2022-03-12 13:1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的覆膜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的覆膜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主动脉弓部弓上发出三分支,自近心端至远端依次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覆膜支架覆盖弓部病变(夹层或动脉瘤)的同时,可能需覆盖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因这两根血管为大脑供血,必须保留,所以必须重建。目前重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多采取如下数种方法:1.开胸自升主动脉搭桥至三分支,创伤大。2.“烟囱”技术,即在主动脉内放入覆膜支架的同时切开或穿刺双侧颈动脉逆向使用小口径分支支架植入分支动脉并伸入主动脉内与主动脉内大支架开口平行,该方法虽操作简单,但多用于应急,因其内漏发生率过高且支架开口多个支架拥挤于主动脉内,易磨损主动脉,造成二次损伤以及分支支架因被大支架压迫易发生闭塞。3.制式“内烟囱”支架,即将烟囱支架分为两部分,将“外烟囱”改为出厂即大支架内嵌一体的分支“内烟囱”支架,此为第一部分支架,植入到升主动脉后再经分支血管内逆向植入分支覆膜支架与第一部分支架的“内烟囱”支架连接,再植入第二部分主动脉覆膜支架接入第一部分支架内。该类支架尚处于临床实验但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不是生理重建。弓上分支开口仍移向升主动脉。4.原位开窗技术,该方法可使用于各种病变,但如分支角度与主动脉过于平行,经分支血管逆向穿刺主动脉内支架时穿刺针较难垂直于大支架覆膜,最主要缺点为穿刺后强行球囊扩张开主动脉内支架膜,扩张后植入分支覆膜支架,但分支覆膜支架与大支架间易内漏。所以,本技术领域亟需一种安全可靠的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的覆膜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安全可靠的进行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重建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的覆膜支架,设于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血管内,包括主动脉内覆膜支架、带分支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裸支架;主动脉内裸支架的外周套设有主动脉内覆膜支架;主动脉内覆膜支架设为圆筒状,侧壁设有开口,开口处的主动脉内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裸支架之间夹设有带分支覆膜支架的一端,带分支覆膜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分别设于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内的分支部。
5.优选地,所述带分支覆膜支架包括基底部和分支部;基底部和分支部设为一体成型,带分支覆膜支架在输送时被压缩为y形,y形的分叉处为基底部和分支部的连接处,y形的分叉部分为带分支覆膜支架的分支部。
6.优选地,所述分支部设为展开后为圆筒形的覆膜支架。
7.优选地,所述基底部设为展开后为裙摆形的覆膜支架,基底部设于主动脉内覆膜
支架与主动脉内裸支架之间。
8.优选地,所述分支部之间y形的分叉处的覆膜支架设有弹性。
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将涉及主动脉弓部病变并累及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的部位进行生理性原位重建;手术创伤小,各个支架按生理结构自然连接,结合紧密。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其中a图为主动脉内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b图为带分支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c图为主动脉内裸支架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放置本实用新型带分支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4.其中a图至d图为带分支覆膜支架逐渐展开放置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依次放置本实用新型主动脉内覆膜支架、带分支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裸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主动脉内覆膜支架;2.带分支覆膜支架;3.主动脉内裸支架;4.基底部;5.分支部;6.主动脉弓部;7.分支血管;8.分叉处。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其分支的覆膜支架,设于主动脉弓部6及其分支血管7内,包括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带分支覆膜支架2和主动脉内裸支架3;主动脉内裸支架3的外周套设有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设为圆筒状,侧壁设有开口,开口处的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与主动脉内裸支架3之间夹有带分支覆膜支架2的一端,带分支覆膜支架2的另一端设有分别设于主动脉弓分支血管7内的分支部5。带分支覆膜支架2包括基底部4和分支部5;基底部4和分支部5设为一体成型,带分支覆膜支架2在输送时被压缩为y形,y形的分叉处8为基底部4和分支部5的连接处,y形的分叉部分为带分支覆膜支架的分支部5。分支部5设为展开后为圆筒形的覆膜支架。基底部4设为展开后为裙摆形的覆膜支架,基底部4设于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与主动脉内裸支架3之间。分支部5之间y形的分叉处8的覆膜支架设有弹性。
19.实施例
20.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支架套件由3个部件组成;分别为: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带分支覆膜支架2和主动脉内裸支架3。
21.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其支架一侧有一椭圆形缺口;
22.带分支覆膜支架2及裙摆覆膜片;其束缚状态下为如图1中的b图中,整体为“y”型,“y”型分两部分,基底部4为裙摆部分,该部分通过股动脉导入(如图2中a图所示)后,通过后撤基底部4的外鞘管(如图2所示)来释放该部分支架,图1中的b图中分支部5的部分,需要事先通过股动脉建立导丝通路至双侧颈总动脉,并且双侧颈总动脉需要切开后将导丝引出以建立通路,两个分支部5通过双导丝到达弓部(如图2所示),分支部5的双头部分设有的释放外鞘分别束缚双头支架,释放外鞘可分别沿双导丝进入颈动脉,并可通过双侧颈总动脉引
出体外;股动脉体外部分后撤鞘,释放基底部4,基底部4扩张成所示裙摆部分后,通过双侧颈动脉体外部分导丝的适当牵引,使基底部4释放后形成的张开的裙摆部分贴近主动脉弓顶,基底部4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两个分支部5之间的位于y形的分叉处8的覆膜支架,该处覆膜为预制弹性膜,具有易拉伸特性,在双头支架的导丝牵拉后,膜受牵拉扩张从而使双头支架两个分支部5之间的间距拉开,拉开的距离由膜所受牵引力决定,当牵引后的双头支架两个分支部5之间分开的距离接近术前评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之间的间距后停止牵拉。裙摆及双头支架到位后,沿先前已自双侧颈总动脉引至体外的导丝后撤分支部5的释放外鞘,从而依次释放双头支架的两个分支部5,释放后颈总动脉内分支部5的支架部分即固定于双侧颈动脉内。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生理性原位重建弓上分支动脉。
24.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
25.步骤:
26.①
自一侧股总动脉导入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释放前,将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一侧的缺损处外圈的标记对至主动脉弓顶,释放后的缺损处正对弓上三分支或至少正对无名动脉、左颈总股动脉。
27.②
切开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并逆血流置入动脉鞘。
28.③
经股动脉大鞘内同时导入两根导丝,经股动脉至主动脉弓,依次进入右颈总、左颈总动脉,并经之前逆向所留置的动脉鞘引出双侧颈总动脉、固定。
29.④
经股动脉外露的两根导丝,分别将带分支覆膜支架2分支部5的a、b两头导入,带分支覆膜支架2沿双导丝进入弓部并将a、b头依次进入右、左颈总动脉内(如图2)。当带分支覆膜支架2的a、b双头支架到位时,双头支架上的束缚外鞘同时连接经过双侧颈总动脉置入的动脉鞘,并导出至体外。
30.⑤
经股动脉导入的带分支覆膜支架2基底部4的外鞘后撤,释放出带分支覆膜支架2基底部4的裙摆部分(如图2)。于体外牵拉经双侧颈总动脉引出的导丝及双头支架的外露的束缚外鞘,使双头支架释放前的根部自适应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间的距离。
31.⑥
依次后撤双头支架外露的束缚外鞘,依次释放双头支架(如图2中c图、d图)。
32.⑦
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和带分支覆膜支架2释放后撤除导丝,再次经股动脉导入主动脉内裸支架3(主动脉内大口径的裸支架)全程覆盖带分支覆膜支架2的基底部4,使其完全贴敷于主动脉内覆膜支架1,手术完成。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