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3532发布日期:2022-06-24 23:3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


背景技术:

2.中医理论是中国古代长期实践,不断传承积累下来的传统医学,几千年下来,中医理论自身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并发展中,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和西医不断的相结合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在在中医诊断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对病人脉搏进行测量,对于病人脉搏的测量,最传统的方法即为医生将手搭在病患的手腕处进行测量。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病人的脉搏的测量也采用了电子的方法,通过压电陶瓷来感应脉搏的跳动,从而测量出病患的脉搏,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压电陶瓷没有很好的贴合病人的手腕处,从而导致最终测量的结果造成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椅身和两个脉搏测试机构,两个脉搏测试机构分别设置在椅身的两侧,所述椅身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脉搏测试机构包括枕套、滑块一、测脉板、收紧板、连杆和电机,所述枕套一侧开设有水平的滑道一,所述滑块一滑动适配在滑道一内,所述测脉板的内侧设置有脉搏测试器,所述测脉板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距离传感器,所述电机设置在枕套的底部,所述收紧板设置在枕套的一侧,所述收紧板通过连杆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机、脉搏测试器和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测脉板的一端铰接在滑块一上,所述收紧板与测脉板相对应的一端通过磁铁可拆卸连接。
7.优选的,所述椅身两侧均设置有套管,所述枕套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套管与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位于套管的下方,所述椅身底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移动板相连,所述枕套上设置有测重传感器二,所述气缸通过控制器与测重传感器二相连。
8.优选的,所述套管与椅身水平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滑道二,所述滑道二内设置有与滑道二滑动连接的滑块二,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滑块二相连。
9.优选的,所述椅身的前部设置有两个脚踏板。
10.优选的,所述椅身前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脚踏板套设在旋转杆上,所述脚踏板与旋转杆的连接处为圆弧状。
11.优选的,所述椅身的上部设置有测重传感器一。
12.优选的,所述椅身上设置有照明灯。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通过将测脉板铰接在滑块一上,同时在在测脉板的内侧设置有测脉器和距离传感器,将手放置在枕套上后,将测脉板翻转至手腕上,同时测脉板通过磁铁吸附在收紧板上,通过距离传感器控制电机转动,使得收紧板向下旋转,并通过测距传感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从而使测脉板紧密的贴合在病人的手腕上,进行测量。通过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可以使得测脉板紧密贴合在病人手腕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未贴近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1椅身、2照明灯、3枕套、4测重传感器一、5测重传感器二、6滑道一、7滑块一、8套管、9脚踏板、10移动板、11滑道二、12滑块二、13气缸、14测脉板、15收紧板、16旋转杆、17电机、18连杆、19脉搏测试器、20距离传感器、21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如图1-3所示,包括椅身1和两个脉搏测试机构,两个脉搏测试机构分别设置在椅身1的两侧,同时在椅身1上设置有控制器,同时控制器与两个脉搏测试机构相连,用于对脉搏测试机构上各个组件进行控制,同时将脉搏测试机构上数据发送至医生的电脑上。脉搏测试机构包括了枕套3、滑块一7、测脉板14、收紧板15、连杆18和电机17,在枕套3上一侧开设有水平的滑道一6,滑块一7设置在滑道一6内,并与滑道一6滑动连接,测脉板14铰接在滑块一7的顶部,从而可以根据患者的手腕位置来调节测脉板14的位置,且测脉板14为圆弧状可以有效的贴合住患者的手腕处。收紧板15设置在与测脉板14相对的一侧,收紧板15为圆弧状且沿着滑道一6分布,电机17设置在枕套3的底部,同时电机17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连杆18,连杆18远离电机17的一端与收紧板15相连,从而通过电机17带动收紧板15转动。在收紧板15和测脉板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磁铁,用户可通过磁铁将测脉板14吸附在收紧板15上,通过收紧板15来带动测脉板14向下转动,同时也防止收紧板15转动过多对病人手腕造成损害。在测脉板14的内侧设置有脉搏测试器19,且该脉搏测试器19位于测脉板14的中心处,在本实施例中脉搏测试器19为脉搏波心率传感器芯片yk1303p,既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脉搏进行测量,同时脉搏测试器19与控制器相连,即可以将所测到的信息发送至医生的电脑上,供医生查看。在测脉板14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距离传感器20,在本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20为基恩士的激光传感器lr-x系列,可有效检测测脉板14距离患者与手腕的距离,同时距离传感器20通过控制器与电机17相连,可以根据距离传感器20所测的距离不断的调整电机17输出的角度,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测脉板14有效的贴合在患者的手腕上,也保证了测脉板14不会对患者的手腕造成压力。
21.由于每个人身高和手的长短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同一个椅子上往往并不能适合所有人,因此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来调节枕套3的高低和远近。在椅身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套管8,同时该套管8椅身1水平滑动连接,使得套管8既可以向椅身1内滑去也可以向椅身1的外侧滑去。枕套3设置在套管8的上方,且枕套3的底部设置了导向杆21,导向杆21穿过套管8和套管8竖直滑动连接。在导向杆2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10,且移动板10位于套管8的下方,即可通过到导向杆21来带动枕套3在套管8中上下滑动,在移动不板10上开设有水平的滑道二11,在滑道二11内设置有与滑道二11滑动连接滑块二12,使得滑块二12可以在滑道二11内滑动,在椅身1的底部设置有气缸13,气缸13的输出端与滑块二12相连,从而当气缸13运动带动滑块二12运动时,并通过滑块二12使得移动板10运动从而带动枕套3在套管8内上下滑动。在枕套3上设置有测重传感器二5,用来测量枕套3上的所施加的力,同时测重传感器二5通过控制器和气缸13相连,当测重传感器二5上的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出信号给气缸13,使得气缸13运动从而使得枕套3下降,当测重传感器二5上的重量过小时,并发出信号给气缸13,使得气缸13运动从而使得枕套3上升。患者仅需通过在枕套3上施加不同的力就可以对枕套3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来达到准确的测量。
22.在椅身1的前部设置有旋转杆16,同时在旋转杆16上套设有两个脚踏板9,患者坐在椅子上后可以将双脚放在脚踏板9上,可根据患者的腿部之间的距离,来调节两个脚踏板9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患者将脚放在脚踏板9上。同时脚踏板9和旋转杆16的连接处为圆弧状,使得患者在将脚放在脚踏板9后,小腿即可以靠在脚踏板9和旋转杆16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当患者的腿部受伤时,医生既可以通过脚踏板9和旋转杆16之间的连接处帮助患者将腿提起,并进行观察有利于帮助医生更好的确定患者的病情。同时在椅身1上部设置有测重传感器一4,在病人坐在椅子上后可对病人的病人的体重进行称重,从而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状况。在椅身1上还设置有照明灯2,通过照明灯2可以对患者的口腔以及一些不容易观察的地方进行照明,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判断。
23.工作原理:当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断辅助器使用时,患者坐在椅身1上后,调节两个脚踏板9的距离,使得两个脚可以放在两个脚踏板9上。调节两个枕套3距离椅身1的距离,并将两只手拳心向上平放在枕套3上,可根据的自己的舒适性对枕套3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在气缸13的作用下枕套3下降,在下降至一定高度,减去施加的压力即可使枕套3稳定。同时由医生调节测脉板14的位置,使得测脉板14位于患者的手腕处,将测脉板14翻转吸附在收紧板15上,并通过距离传感器20发出信号使电机17转动,从而带动收紧板15转动,使得吸附在收紧板15上的测脉板14向下运动,贴合住患者的手腕,在达到一定距离后,距离传感器20发出信号给电机17,电机17停止运动,从而通过测脉板14上脉搏测试器19对患者的脉搏进行测试,并将最终的结果通过控制器发送给医生,来对医生的诊断进行一定辅助。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