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3593发布日期:2022-02-08 12:5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一种有创血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调节有创血压测量设备管路中的液体流速的灌注阀。


背景技术:

2.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ure,ibp)测量是通过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血管内血液压强的方法,能够直接、持续、动态地监测患者真实的血压情况,测量时经穿刺在患者血管中置入导管并与充满灌注液(灌注液一般为生理盐水或加入肝素等抗凝液的生理盐水)的灌注系统连接形成液体流通管路,由于液体的压力传递作用使得通路内灌注液压力与血管内压力保持一致,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通路内灌注液的压力即可得到实时的血压数据。
3.为保证有创血压测量的安全,穿刺操作前需要对管路进行冲洗以应保证排除血压测量管路内的气泡,该操作一般通过置于灌注器和压力传感器之间的灌注阀来实现。灌注阀包括微孔管和包套于微孔管外的橡胶套,橡胶套上部两侧具有片状的侧翼,通过捏住两个侧翼并向中间挤压,可以使橡胶套内壁与微孔管外壁之间形成液体通路,通过流经液体通路的灌注液对测量管路进行冲洗。当松开两个侧翼后,橡胶套重新贴合于微孔管外壁形成密封,灌注液通过微孔管的微孔以极低的流速在测量管路中流动,形成与血管中血压的压力平衡状态。
4.上述灌注阀的片状侧翼形状较为复杂,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和成本,且捏住侧翼向中间进行挤压的操作也较为不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灵活便捷地调节创血压测量设备管路的流速,且易于生产制作的流速调节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能够灵活便捷地调节创血压测量设备管路的流速,且易于生产制作。
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用于调节流过有创血压测量设备管路中的液体流速,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管阀本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管阀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部连通;所述管阀本体包括圆柱状微孔管和包套于所述微孔管外部的管套;所述微孔管的径向中心具有轴向贯穿的微孔;所述管套包括由内向外一体成型地制成的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所述第一管套通过过盈配合包套于所述微孔管的外壁,所述第二管套包套于所述第一管套外部且在所述第一管套两端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管套上部具有轴向贯穿的竖直切口。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套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微孔管的轴向长度。
9.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管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管套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10.优选地,所述管套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管套外壁的上部。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套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由所述第一管套两端的上部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一体成型地制成的第一管路、第一密封凹槽、第一限位部和管路接头;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微孔管的外壁直径;所述第一密封凹槽环绕于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外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下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一体成型地制成的第二管路、第二密封凹槽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微孔管的外壁直径;所述第二密封凹槽环绕于所述第二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下部。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凹槽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第二管套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拆卸地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扩流槽,所述第一扩流槽由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上部沿轴向凹陷形成。
16.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二扩流槽,所述第二扩流槽由所述第二管路朝向所述管阀本体的一端的上部沿轴向凹陷形成。
1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采用向下按压的方式调节流过有创血压测量设备管路的液体流速,改变了通过捏住两个侧翼并向中部挤压的操作方式,使得对管路冲洗的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19.2、取消了现有灌注阀位于上部两侧的片状侧翼,简化了产品的制作步骤,降低了生产难度,可有效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安装于有创血压测量设备中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的装配爆炸图;
22.图3为管套的立体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阀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阀本体在未向下按压状态下的正视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阀本体在向下按压状态下的正视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的立体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的立体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在未向下按压状态下a-a向剖切的平面图;
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在向下按压状态下a-a向剖切的平面图。
30.图中标号
31.1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管路,112第一密封凹槽,113第一限位部,114管路接头,115第一扩流槽,12管阀本体,121微孔管,1211微孔,1212临时通
道,122管套,1221第一管套,1222第二管套,1223竖直切口,1224按压部,1225导流槽,13第二连接部,131第二管路,132第二密封凹槽,133第二限位部,135第二扩流槽,2压力传感器,21数据线,3罗尔接头,4校零三通阀门,5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33.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4.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3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36.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技术。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属于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安装于有创血压测量设备中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的装配爆炸图。
38.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一端通过管路接头114连接输液管5,用于接收来自可加压输液袋和灌注器(图中未示出可加压输液袋和灌注器)的灌注液,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2连接,并与压力传感器2的液体管路连通,压力传感器2依次连接校零三通阀门4、穿刺接头及血管内导管(图中未示出穿刺接头和血管内导管)等,穿刺接头10与血管内导管101相连,从而自可加压输液袋至血管内导管的尖端形成连通的液体通路;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通过控制流向压力传感器2的灌注液的流速,使压力传感器2的液体管路内的灌注液压力与血管内导管尖端的血压保持相同,从而使压力传感器2获得测量位置的血压数据;压力传感器2通过数据线21将获取的血压数据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上述可加压输液袋、灌注器、穿刺接头、血管内导管及显示设备等均为有创血压测量设备的标准构成部件,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39.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的装配爆炸图,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管阀本体12和第二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1、管阀本体12和第二连接部13内部连通,所述管阀本体12包括圆柱状微孔管121和包套于所述微孔管121外部的管套122。
40.以下结合图3至图6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阀本体12的结构。
41.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套122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阀本体12的装配
示意图,其中为清楚地展示内部结构,对管套122进行了a-a向剖切,图5为管阀本体12的正视图,图6为管阀本体12在向下按压状态下的正视图,如图3至图6所示,管阀本体12包括圆柱状微孔管121和包套于微孔管121外部的管套122;微孔管121的径向中心具有轴向贯穿的微孔1211;管套122包括由内向外一体成型地制成的第一管套1221和第二管套1222,第一管套1221通过过盈配合包套于微孔管121的外壁,第二管套1222包套于第一管套1221外部且在第一管套1221两端沿轴向向外延伸;第一管套1221上部具有轴向贯穿的竖直切口1223。
42.进一步地,第一管套1221的轴向长度小于微孔管121的轴向长度。
43.进一步地,微孔管121由硬质材料制成,管套122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44.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微孔管121由硬质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医用玻璃或聚氯乙烯等材料通过注塑或挤出等方式加工成型,微孔管121的径向中心具有轴向贯穿的微孔1211,微孔1211的孔径被设置为能以2至4毫升/小时的流速流过灌注液,使得压力传感器2液体管路内保持灌注液与测量位置的血压的压力平衡状态。
45.管套122由软质弹性材料,例如医用硅胶等材料通过模压的或硅胶注塑等方式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及回复力,管套122由内向外为第一管套1221和第二管套1222,第一管套1221的轴向长度小于微孔管121的轴向长度,且其内壁直径稍小于微孔管121的外壁直径,利用其弹性包套于微孔管121的外壁;第二管套1222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管套1221轴向长度,在第一管套1221的两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其内壁与微孔管121的外壁形成可容纳液体的空间;通过数控机床或等加工设备在第一管套1221的上部沿轴向切割出贯穿的竖直切口1223。
46.图5及图6分别示出管阀本体12未受向下压力和受到向下压力时的状态。当管阀本体12未受向下压力时,如图5所示,第一管套1221内壁紧贴在微孔管121外壁,由于管套122的弹性回复力,竖直切口1223处于封闭状态。灌注液只能通过微孔1211流过;当管阀本体12受到向下压力时,如图6所示,第一管套1221发生变形,其竖直切口1223张开,形成可以供灌注液流过的临时通道1212,能够使灌注液以大于60毫升/分钟的速度流过。
47.优选地,管套122还包括按压部1224,按压部1224位于所述第二管套1222外壁的上部。
48.优选地,第一管套1221还包括导流槽1225,导流槽1225由所述第一管套1221两端的上部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
49.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管套1222外壁上部还可以设置按压部1224,使得通过按压管阀本体12进行有创血压测量设备管路冲洗时更加方便;在第一管套1221的两端还具有导流槽1225,通过设置导流槽1225可以增加微孔管121与第二管套1222之间的空间,容纳更多的灌注液,有助于提升管路冲洗的效果。
50.以下,结合图7、图8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3的结构。
5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11包括一体成型地制成的第一管路111、第一密封凹槽112、第一限位部113和管路接头114;第一管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的内壁直径大于微孔管121的外壁直径;第一密封凹槽112环绕于第一管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的外侧;第一限位部113位于第一管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一端的下部;优选地,第一管路111还包括第一扩流槽115,第一扩流槽115由第一管
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的上部沿轴向凹陷形成。
5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可以由聚碳酸酯或其他医用硬质材料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地制成,第一管路111内部具有供灌注液流过的液体通道,第一管路111朝向灌注器的一端具有管路接头114,可以与罗尔接头3相接并通过输液管5与可加压输液袋和灌注器连接;第一密封凹槽112位于第一管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为环绕于第一管路111外侧的圆环状凹槽,由第一管路111的管壁沿径向增厚,再以圆环状凹槽形式沿轴向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113位于第一管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一端的下部;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路111还包括位于第一管路111朝向管阀本体12一端的上部的第一扩流槽115,用于将从灌注器一端流过的灌注液进行扩流。
5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13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13包括一体成型地制成的第二管路131、第二密封凹槽132和第二限位部133;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的内壁直径大于微孔管121的外壁直径;第二密封凹槽132环绕于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的外侧;第二限位部133位于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一端的下部;优选地,第二管路131还包括第二扩流槽135,第二扩流槽135由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的上部沿轴向凹陷形成。
5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3可以由聚碳酸酯或其他医用硬质材料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地制成,更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3可以与压力传感器2的外壳一体成型地制成;第二管路131内部具有供灌注液流过的液体通道并且与压力传感器2的液体通道连通;第二密封凹槽132位于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的一端,为环绕于第二管路131外侧的圆环状凹槽,由第二管路131的管壁沿径向增厚,再以圆环状凹槽形式沿轴向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部133位于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一端的下部;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路131还包括位于第二管路131朝向管阀本体12一端的上部的第二扩流槽135,用于对流向压力传感器2一端的灌注液进行扩流。
55.以下结合图2、图9至图10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的装配及使用方式。
56.如图2所示,第一管套1221通过过盈配合包覆于微孔管121外壁;第二管套1222的两个端部分别进入第一密封凹槽112、第二密封凹槽132,通过第二管套1222的弹性回复特性形成密封连接;第一限位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33可以是互相匹配的卡扣及卡槽,能够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5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在血压测量状态(即未向下按压状态)下的剖面图,此时由于第一套管1221包覆于微孔管121的外壁,竖直切口1223处于封闭状态,灌注液只能以2至4毫升/小时的流速流过微孔1211并进入压力传感器2的液体通道,使得压力传感器2的液体通道内的灌注液压力与血管内导管尖端部位的血压形成压力平衡,此时压力传感器2所测量到的即为血管内导管尖端部位的血压。
5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创血压测量管路灌注阀1在冲洗状态下的剖面图,此时向下按压第一管套1221,第一管套1221及第二管套1222在下压力下产生变形,竖直切口1223张开,形成可以供灌注液通过的临时通道1212,从而灌注液可以同时从微孔1211和临时通道1212流过,灌注液从临时通道1212流过的流速远大于从微孔1211流过的流速,从而对血压测量设备的管路进行冲洗以消除管路内的气泡。
59.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