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4211发布日期:2022-02-08 13:0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烫熨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大多数卒中患者经治疗后有肢体功能障碍。中药烫熨运用中医“得温痛减”的理念,运用中药烫熨的热熨作用,使气血经络得以疏通,濡养腠理,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及舒适度,从而使患者在最佳时间内尽快恢复偏瘫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现发现国内外研究在中药烫熨治疗肩手综合征上多采用纱布袋进行中药烫熨治疗,采用的中药材直接装入袋中在微波炉里加热,但该方式温度下降较快,烫熨治疗只能持续10~15分钟,需要重新加热或更换新的药包,来保证治疗时间,同时纱布袋在烫熨治疗过程的操作也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至少用于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包括保温层、衬底与手套;
5.衬底与保温层的第一面连接且形成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层;或者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衬底与保温层第一面连接,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层;
6.手套与保温层的第二面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通过保温层来降低加热后的药物层内的中药的热量向外部散失速率,以此来增加中药烫熨治疗时间,还可以通过保温层外侧连接的手套,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放入手套内进行烫熨,操作便捷,手掌可根据治疗需求均衡用力,热熨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防止操作人员操作时手烫伤和手疲劳,使用更加安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物层的边缘设置有开口,或保温层上设置有贯穿保温层,与药物层的内部连通的开口。由此,药物层内的中药可以通过开口进行替换;开口设置在药物层的边缘,保证药物层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光滑,增加舒适感;开口贯穿保温层与药物层的内部连通,第一可以保证药物层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光滑,增加舒适感,第二可以在操作人员手持烫熨袋进行烫熨时,中药不易从药物层内洒出来。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层包括防水层以及与防水层连接的植绒布层,防水层与衬底连接,植绒布层与手套连接。由此,防水层可以防止药物层里的药水或粉尘流出或逸出,植绒布层主要用于保温,以此来降低加热后的药物层内的中药的热量向外部散失速率。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层包括基体,以及与基体分别连接而又相互独立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基体分别与衬底、手套连接。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体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
部,第一弧形部至第四弧形部依次首尾相连围绕基体,且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端,第二弧形部与第三弧形部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端,第三弧形部与第四弧形部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三端,第四弧形部与第一弧形部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四端。由此,弧形形状的烫熨袋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相比较没有弧形部的烫熨袋更容易贴合人体。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与第二端为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通过固定带与第二端连接将烫熨袋固定在人的肩部上。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端设置有扣环,固定带,或第二端,或第四端均可连接在扣环上。由此还可以通过固定带或第二端或第四端绑在扣环上将烫熨袋固定在人的肩部上,该方式相比较上一种方式,烫熨袋与人体贴合的更紧密。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底上设置有与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相对应的第五弧形部、第六弧形部、第七弧形部、第八弧形部。由此,形成的弧形形状的药物层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相比较没有弧形部的药物层更容易贴合人体。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层设置有多个收纳腔,多个收纳腔分别用于收纳固定带、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在操作人员手放入手套内进行烫熨时,可分别将第一端及与其连接的固定带、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收纳进不同的收纳腔内,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放入手套内进行烫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套与保温层为可拆卸连接。由此,在将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固定于患者肩部时,可把手套取下,防止手套压在肩部,影响治疗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通过保温层来降低加热后的药物层内的中药的热量向外部散失速率,以此来增加中药烫熨治疗时间,还可以通过保温层外侧连接的手套,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放入手套内进行烫熨,操作便捷,手掌可根据治疗需求均衡用力,热熨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防止操作人员操作时手烫伤和手疲劳,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第一种药物层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手套与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第二种药物层形成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第二种开口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的固定带第二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号说明:保温层100,防水层110,植绒布层120,基体130,第一端131,第二端132,第三端133,第四端134,第一弧形部135,第二弧形部136,第三弧形部137,第四弧形部
138,固定带140,粘布贴阳面141,粘布贴阴面142,扣环150,收纳腔160,衬底200,第五弧形部201,第六弧形部202,第七弧形部203,第八弧形部204,第一衬底210,第二衬底220,手套300,药物层400,开口41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实施例一
27.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如图1-3所示,该新型肩部中药烫熨袋包括保温层100、衬底200与手套300;衬底200与保温层100的第一面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且形成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层400,手套300与保温层100的第二面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通过保温层100来降低加热后的药物层内的中药的热量向外部散失速率,以此来增加中药烫熨治疗时间,还可以通过保温层100外侧连接的手套300,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放入手套300内进行烫熨,操作便捷,手掌可根据治疗需求均衡用力,热熨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防止操作人员操作时手烫伤和手疲劳,使用更加安全。
28.对于保温层100可以包括防水层110以及与防水层110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的植绒布层120,其中,防水层110与衬底200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形成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层400,植绒布层120与手套300连接。由此,防水层110可以防止药物层400里的药水或粉尘流出或逸出,植绒布层120主要用于保温,以此来降低加热后的药物层400内的中药的热量向外部散失速率。
29.对于保温层100可以包括基体130,以及与基体130分别连接而又相互独立的第一端131、第二端132、第三端133和第四端134;基体130分别与衬底200、手套300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
30.其中,基体130包括第一弧形部135、第二弧形部136、第三弧形部137和第四弧形部138,第一弧形部135至第四弧形部138依次首尾相连围绕基体130,且第一弧形部135与第二弧形部136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端131,第二弧形部136与第三弧形部137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端132,第三弧形部137与第四弧形部138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三端133,第四弧形部138与第一弧形部135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第四端134。由此,弧形形状的烫熨袋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相比较没有弧形部的烫熨袋更容易贴合人体。
31.第一端131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有固定带140,固定带140与第二端为132为可拆卸连接,具体为固定带140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有粘布贴阳面141,第二端132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有与粘布贴阳面匹配的粘布贴阴面142。由此,可以通过固定带140的粘布贴阳面141粘在粘布贴阴面142上将烫熨袋固定在人的肩部。
32.第三端133设置有扣环150,固定带140,或第二端132,或第四端134可连接在扣环150上。由此还可以通过固定带140,或第二端132,或第四端134绑在扣环上将烫熨袋固定在人的肩部上,该方式相比较上一种方式,烫熨袋与人体贴合的更紧密,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性的选用固定方式。
33.保温层1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收纳腔160;在操作人员手放入手套300内进行烫熨时,可分别将第一端131及与其连接的固定带140、第二端132、第三端133和第四端134折叠或卷起来后收纳进不同的收纳腔160内,当然也可以直接塞进收纳腔160内,以方便操
作人员手放入手套300内进行烫熨。
34.对于衬底200上可设置有与第一弧形部135、第二弧形部136、第三弧形部137、第四弧形部138相对应的第五弧形部201、第六弧形部202、第七弧形部203、第八弧形部204。由此,形成的弧形形状的药物层400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相比较没有弧形部的药物层400更容易贴合人体。
35.对于药物层400可以设置有用于放置中药的开口410,由此,药物层400内的中药可以通过开口410进行替换。如图1所示,开口410可以设置在药物层400的边缘,对于开口410设置在药物层400的边缘,可保证药物层400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光滑,增加舒适感。
36.开口4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上开口410的开合部件(未图示),由此,在开口410上设置开合部件,能够防止中药从药物层400内洒出来,开合部件可以为拉链或密封条等用于开合的部件,当然为了防止热量从安装开合部件的地方散失,可在安装开合部件的地方连接一个带保温作用的折边盖住开合部件。
37.实施例二
3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手套300与保温层100中的植绒布层120为可拆卸连接,在将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固定于患者肩部时,可把手300取下,防止手套压在肩部,影响治疗效果,其中,手套300与保温层100中的植绒布层120之间可通过拉链的形式形成可拆卸连接。
39.实施例三
4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如图4所示,衬底200包括第一衬底210和第二衬底220,第一衬底210与保温层100第一面缝合连接或粘合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一衬底210与第二衬底220之间缝合或粘合连接形成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层400,其中可拆卸连接可通过拉链的方式实现,在对中药进行加热时,拆下药物层400,中药加热完后再将药物层400与保温层100连接,方便直接对药物层400内的中药加热,同时还可以避免将烫熨袋整体放进微波炉加热过程中对其它部件造成损害。
41.实施例四
4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如图5所示,开口410设置在保温层100上并贯穿保温层100,与药物层400的内部连通。由此,第一可以保证药物层400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光滑,增加舒适感,第二可以在操作人员手持烫熨袋进行烫熨时,中药不易从药物层400内洒出来。
43.实施例五
4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对于药物层400可以没有开口,即在生产时,将中药缝在药物层400内,该烫熨袋为一次性用品。
45.实施例六
4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或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如图6所示,对于固定带140连接的粘布贴阳面141可替换为扣环150,第二端132连接的粘布贴阴面142也可替换
成扣环150,固定带140与第二端132可通过扣环150进行可拆卸连接,其中,还可选择性的将第四端134也连接一个扣环150。由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将其中的两个扣环150进行连接,将烫熨袋固定在人的肩部上。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