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2926发布日期:2022-02-20 02:1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临床上,脑脊液引流是神经科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各种类型的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少数未能切除的颅内肿瘤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方法。其持续将脑脊液引出,既可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又可以促进炎性脑脊液排出,预防和减轻即发型并发症,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病人的恢复。
3.脑血管病神经外科经常使用到脑室引流管,通过脑脊液的引流控制颅内压的大小,正常情况,正常人的颅内压值为80-180mmhg;脑脊液引流期间,如何准确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及引流量是个难题。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手动调节位于引流导管上的流量调节阀来调节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量。但是这种方法人为因素占了很大部分的影响,较难准确控制其流量,容易造成引流过快或引流过度,这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可造成颅内压急剧下降,并导致诸多严重并发症;而引流过度引流会导致颅内低压,引起脑内出血等神经并发症。这使得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量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颅内压值自动控制开放引流或停止引流的脑脊液引流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器、控制模块、电磁阀、连接管、引流袋、滑移机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引流管的一端,引流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引流袋安装在滑移机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显示器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电磁阀电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滑移机构包括下底板、上底板、支撑板、两个滑移杆、螺杆、滑块;下底板和上底板均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撑板上;下底板和上底板均设有两个连接孔,上底板的连接孔和下底板的连接孔对应设置,两个滑移杆位于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两个滑移杆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的连接孔连接,两个滑移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上底板的连接孔连接,两个滑移杆相互平行;下底板和上底板均设有螺纹孔,螺杆的一端与下底板的螺纹孔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上底板的螺孔,螺杆的另一端与上底板的螺孔螺纹连接,螺杆与滑移杆平行;滑块与两个滑移杆滑移连接,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引流袋安装在滑块。
8.作为一种优选,滑移机构还包括手柄、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套在螺杆的另一端,锁紧部件位于上底板的顶部;手柄与螺杆的另一端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手柄包括摇杆和套圈,套圈套在螺杆的外侧,摇杆与套圈固定连接,套圈的外侧设有刻度线。
10.作为一种优选,滑块设有挂钩,引流袋悬挂在挂钩。
11.作为一种优选,引流管和连接管均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体制成。
12.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颅内压值自动控制开放引流或停止引流;本实用新型对颅内压力进行监测,根据颅内压力值变化,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打开或关闭,避免脑脊液丢失过多或脑脊液倒流;在电磁阀关闭时,引流管停止引流,医护人员通过调节滑移机构调节引流袋的高度,调节引流量以及速度,调节精准。
14.2.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显示器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观察颅内压力值,操作方便。
15.3.本实用新型的滑移机构通过手柄遥控,套圈上设有刻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引流袋高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的立体图。
17.其中,1为引流管,2为连接管,3为电磁阀,4为压力显示器,5为控制模块,6为下底板,7为支撑板,8为螺杆,9为滑移杆,10为引流袋,11为滑块,12为锁紧块,13为套圈,14为上底板,15为挂钩,16为摇杆,17为锁紧螺栓,18为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器、控制模块、电磁阀、连接管、引流袋、滑移机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引流管的一端,引流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引流袋安装在滑移机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显示器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电磁阀电连接。
20.滑移机构包括下底板、上底板、支撑板、两个滑移杆、螺杆、滑块;下底板和上底板均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撑板上;下底板和上底板均设有两个连接孔,上底板的连接孔和下底板的连接孔对应设置,两个滑移杆位于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两个滑移杆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的连接孔连接,两个滑移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上底板的连接孔连接,两个滑移杆相互平行;下底板和上底板均设有螺纹孔,螺杆的一端与下底板的螺纹孔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上底板的螺孔,螺杆的另一端与上底板的螺孔螺纹连接,螺杆与滑移杆平行;滑块与两个滑移杆滑移连接,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引流袋安装在滑块。滑移机构的设置便于控制引流袋的高度。
21.滑移机构还包括手柄、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套在螺杆的另一端,锁紧部件位于上底板的顶部;手柄与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手柄便于操作。
22.手柄包括摇杆和套圈,套圈套在螺杆的外侧,摇杆与套圈固定连接,套圈的外侧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便于调整滑块的相对高度,从而控制引流量以及引流速度。
23.滑块设有挂钩,引流袋悬挂在挂钩。便于存取。
24.引流管和连接管均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体制成。
25.锁紧部件包括锁紧块、锁紧螺栓和螺母,锁紧块包括弧形套圈和锁紧段,弧形套圈套在螺杆外侧,弧形套圈半包围螺杆,弧形套圈的两端分别与锁紧段连接,两个锁紧段相互平行,两个锁紧段均设有螺孔,锁紧螺栓的一端穿过两个螺孔,锁紧螺栓的一端与两个螺孔螺纹连接,螺母与锁紧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当滑块调整到相应位置时,旋紧螺母使弧形套圈锁紧螺杆,使螺杆固定,从而滑块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滑动,引流袋的高度固定,引流量以及引流速度不会出现偏差。
26.本实施例的电连接为通过数据线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引流导管一端放入颅内,位于颅内的压力传感器对颅内压进行监控,并将该信息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后端的压力显示器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对该数据进行判断,当颅内压力正常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关闭,引流管不进行脑脊液引流;当颅内压力高于正常数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打开,引流管与连接管连通,直至颅内压压力恢复正常压力;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压力显示器显示数据相应调整引流袋的高度,从而把控引流量以及引流速度,避免引流过度。
28.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如滑移机构部分控制滑块滑移,可以改成电机连接螺杆,精准控制滑块的上升高度以及下降高度,从而精确调整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量;本实施例考虑到电机以及控制模块这些部件需要电连接,以及相应控制部分,需要设置较为麻烦,引流时间不需要太长,因此直接人工调整即可。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