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鼻用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7760发布日期:2022-03-17 01:0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鼻用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鼻用护理椅。


背景技术:

2.在高压氧(hbo)治疗中,环境压力改变引起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可引起中耳气压伤,国外发病率为17%,国内为9.1%~21.3%。中耳气压伤发生时有耳堵、耳胀、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耳痛剧烈,难以忍受,出现鼓室积液、积血,甚至鼓膜穿孔而导致治疗中断,使患者错过治疗时机,甚至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3.因此,寻找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预防中耳气压伤,保证患者治疗安全非常重要。资料表明,hbo治疗前采用呋嘛滴鼻液滴鼻可减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传统方法是采用头后仰平卧位滴鼻,由于后鼻黏膜光滑,药液滴鼻后直接流向口咽部,患者有口苦的感觉,呋嘛滴鼻液不能流到鼻咽部侧壁,咽鼓管咽口难以开放,中耳气压伤发生率高,效果并不理想。发明人根据咽鼓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采用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头后仰侧转45
°
的体位滴鼻,由于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侧壁,呋嘛滴鼻液顺着鼻腔外侧壁通过鼻后孔跌落到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咽口周围,咽口周围淋巴组织丰富,皱襞较多,利于潴留,呋嘛滴鼻液具有血管收缩作用,使咽口黏膜收缩,此时咽鼓管咽口打开,加压过程再做捏鼻鼓气动作,可加强咽鼓管的开放,利于中耳气压伤的预防。
4.然而利用现有的护理椅实现上述护理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是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头后仰侧转45
°
的体位滴鼻这一操作需要患者颈椎和肩部发力,老年和儿童患者不易遵从,依从性差,再者,将患者的头部侧转成45
°
治疗,患者如没有支撑也较难保持该姿势。因此设计一种护理椅以适用于滴鼻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滴鼻用护理椅,所述滴鼻用护理椅能使患者保持滴鼻治疗的正确姿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滴鼻用护理椅,包括底座、椅座、椅背和头托,所述底座上连接所述椅座,所述椅座转动连接所述椅背,所述椅背通过调整支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椅背的顶端设有头托,
8.所述头托包括安装座、头部垫板和两个弹性挡板,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所述头部垫板,两个所述弹性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头部垫板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挡板与所述头部垫板之间形成具有供头部放入的空间;所述椅背连接所述头托的安装座;
9.所述椅背上设置有翻身板,翻身板包括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的右侧边缘通过转轴转动式安装在右板的左侧边缘上,使左板和右板可相对翻折;
10.左板与椅背之间设有左充气气囊,右板与椅背之间设有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
与右充气气囊分别连接充气机构;所述的左充气气囊与左板的宽度相等,右充气气囊与右板的宽度相等。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机构为电动充气泵。
12.进一步地,所述椅座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可锁止的万向轮。
13.进一步地,所述椅背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护栏。
14.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垫板上设置有一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低于所述椅背上表面形成的平面。
15.进一步地,所述椅背下表面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头托的安装座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椅座、椅背和头托,所述底座上连接所述椅座,所述椅座转动连接所述椅背,所述椅背通过调整支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椅背连接所述头托,使用者可通过所述调整支架将椅背向下或向上调节。
18.头托包括一个头部垫板和两个弹性挡板,两个所述弹性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头部垫板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挡板与所述头部垫板之间形成具有供头部放入的空间,头部垫板上设置有一弧形凹槽,有利于对头部位置进行支撑。
19.使用时,患者坐于椅座上,背部靠于椅背上,头部置于头托内,然后通过所述调整支架调节椅背的位置,可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头部垫板上设置有一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低于所述椅背上表面形成的平面,可使患者保持头后仰的姿势,由于头托和椅背分别对头部和肩部进行支撑可缓解患者颈椎和肩部的不适感;
20.椅背上设置有翻身板,翻身板包括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的右侧边缘通过转轴转动式安装在右板的左侧边缘上,使左板和右板可相对翻折;左板与椅背之间设有左充气气囊,右板与椅背之间设有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与右充气气囊分别连接充气机构,通过给左充气气囊或右充气气囊充气,可抬高左板或右板,进而将患者调节到较为舒适的姿势。
21.左板和右板的边缘均设置有护栏,可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跌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可手扶活动护栏缓解疲劳以保持正确姿势。
22.本实用新型能达到辅助病人保持正确的治疗姿势,且无需人工搬动病人,省时省力,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托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右板向上摆动后的示意图。
26.图1-3中的附图标号为:1、底座;2、椅座;3、椅背;4、头托;41、安装座;42、头部垫板;43、弹性挡板;44、弧形凹槽;5、调整支架;6、翻身板;61、左板;62、右板;7、左充气气囊;8、右充气气囊;9、扶手;1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3所示的一种滴鼻用护理椅,包括底座1、椅座2、椅背3和头托4,底座1上连接椅座2,椅座2转动连接椅背3,椅背3通过调整支架5与底座1相连,椅背3连接头托4,使用者可通过所述调整支架5将椅背3向下或向上调节。
29.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识,可选择伸缩式支撑杆作为调整支架5。也可以采用电动伸缩结构,如在底座1上设置伸缩电机,伸缩电机的推杆顶端固定连接万向球,万向球外侧转动连接有万向球座,万向球座固定在椅背3上。
30.头托4包括一个头部垫板42和两个弹性挡板43,两个弹性挡板43分别设置在头部垫板42的两侧,两个弹性挡板43与头部垫板42之间形成具有供头部放入的空间,头部垫板42上设置有一弧形凹槽44,有利于对头部位置进行支撑。
31.使用时,患者坐于椅座2上,背部靠于椅背3上,头部置于头托4内,然后通过所述调整支架5调节椅背3的位置,可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头部垫板42上设置有一弧形凹槽44,所述弧形凹槽44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低于所述椅背3上表面形成的平面,可使患者保持头后仰的姿势,由于头托4和椅背3分别对头部和肩部进行支撑可缓解患者颈椎和肩部的不适感;
32.椅背3上设置有翻身板6,翻身板6包括左板61和右板62,左板61的右侧边缘通过转轴转动式安装在右板62的左侧边缘上,使左板61和右板62可相对翻折;左板61与椅背3之间设有左充气气囊7,右板62与椅背3之间设有右充气气囊8,左充气气囊7与左板61的宽度相等,右充气气囊8与右板62的宽度相等,左充气气囊7与右充气气囊8分别连接充气机构,通过给左充气气囊7或右充气气囊8充气,可抬高左板61或右板62对患者身体进行支撑,进而将患者调节到较为舒适的姿势。
33.左板61和右板62的边缘均设置有护栏,可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跌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可手扶护栏缓解疲劳以保持正确姿势。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在椅座2两侧设置扶手9以缓解患者的疲劳感,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可锁止的万向轮以方便移动。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椅背3下表面固定有一驱动电机10,所述头托4的安装座41与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头托4向左或向右转动,以使患者头部保持向左或向右侧转的姿势,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识,可以选择带自锁功能的伺服电机作为驱动电机10,伺服电机可以设定并精准控制驱动电机10转动的角度。
36.使用过程:嘱患者坐于护理椅上,背部靠于椅背3上,头部置于头托4的凹槽内,然后通过调节调整支架5将椅背3向下或向上调节,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且头后仰的姿势,接着嘱患者头部侧转一定的角度,也可以通过驱动电机10精准完成这一操作,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舒适情况通过给左充气气囊7或右充气气囊8充气,可抬高左板61或右板62对患者身体进行支撑,进而将患者调整成更为舒适的姿势,即可在位于下侧的鼻腔进行滴
鼻治疗,采用该体位滴鼻,麻黄碱顺着鼻腔外侧壁,通过鼻后孔跌落到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咽口周围,咽口周围淋巴组织丰富,皱襞较多,利于麻黄碱潴留,由于麻黄碱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咽口黏膜收缩,利于咽鼓管咽口打开,加压过程再做捏鼻鼓气动作,可加强咽鼓管的开放,利于中耳气压伤的预防。
37.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