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

文档序号:28905694发布日期:2022-02-12 14:3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


背景技术:

2.老年病科的患者大都会因为一些疾病造成患者行走困难、甚至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利用助行器夹持行走锻炼,恢复患者的下肢运动机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而现有的医院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功能不足,例如一些助行器功能单一,仅仅是支撑患者的体重辅助患者行走,当患者走累时,不能坐下来休息;一些助行器操作复杂需要家属操作,既不利于老年患者的锻炼,又使老年患者过度依赖家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以急需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不足,提供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助行器功能单一,仅仅是支撑患者的体重辅助患者行走,当患者走累时,不能坐下来休息;一些助行器操作复杂需要家属操作,既不利于老年患者的锻炼,又使老年患者过度依赖家属等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右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间铰接有坐板;前侧所述第一支撑板前侧铰接有扳手,所述扳手右部下侧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侧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底座中间上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侧均滚动连接有第一滚轮,两所述第一滚轮中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两所述固定轴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两所述第三连杆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底座中间内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底座上方左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两所述第三支撑杆上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内侧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底座下侧铰接有六个大小相同的第二滚轮。
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前后侧均铰接有第五连杆,两所述第五连杆中间固定有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两所述第五连杆上侧均铰接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坐板滚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底座中间内侧前后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中部所述第二滚轮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传动轴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轴套,两所述轴套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两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由皮带连接;所述轴套中间转动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下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下侧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三连杆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所述弹簧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杆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下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六支撑杆,两所述第六支撑杆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0.1.该助行器既能满足老年患者步行锻炼又能在老年患者走累时坐下来休息,在休息时可以手动操作让助行器继续前行,从而在休息的同时锻炼了老年患者的上肢。
11.2.该助行器操作简单,当老年患者坐下来时只需向上拉起第四连杆就能实现助行器的移动,不需要患者家属跟随推动助行器,减少了老年患者对家属的依赖。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主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轴测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第一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第二支撑杆局部结构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皮带局部放大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第一齿轮局部放大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第一齿轮轴测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挡杆局部放大图。
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的坐板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2.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老年病科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右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两所述第一支撑板2中间铰接有坐板3;前侧所述第一支撑板2前侧铰接有扳手4,所述扳手4右部下侧铰接有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5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7上侧固定连接有靠板8;所述底座1中间上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两所述第二支撑杆9内侧均滚动连接有第一滚轮10,两所述第一滚轮10中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1,两所述固定轴11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12,所述第三连杆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9滑动连接,两所述第三连杆12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杆13;所述底座1中间内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脚踏板14,所述底座1上方左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5,两所述第三支撑杆15上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6,所述第四支撑杆16内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7,所述底座1下侧铰接有六个大小相同的第二滚轮18。
23.该助行器在使用时,患者坐在坐板3上,双手握住第四连杆13向上提,经各个构件的传动使第二滚轮18转动,带动助行器向前移动;当患者需要步行时,右手握住手柄17站立,患者站立的同时,左手握住扳手4并向上搬动,扳手4通过与第一支撑板2的铰接,使扳手4下端带动第一连杆5向下移动;通过各个构件的传动使坐板3向上转动,起到辅助患者站立的作用。
24.所述第二连杆6前后侧均铰接有第五连杆19,两所述第五连杆19中间固定有第六
连杆20,所述第六连杆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转动连接;两所述第五连杆19上侧均铰接有第三滚轮21,所述第三滚轮21与所述坐板3滚动连接。
25.该助行器在使用时,第二连杆6的转动带动第五连杆19转动,第五连杆19的转动带动第三滚轮21在坐板3下侧滚动,第三滚轮21的滚动带动坐板3的转动,实现坐板3对患者的辅助站立。
26.所述底座1中间内侧前后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2,所述第一传动轴22与中部所述第二滚轮18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传动轴22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轴套23,两所述轴套23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4,两所述第二支撑杆9内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4与所述第二齿轮25由皮带26连接;所述轴套23中间转动连接有挡杆27,所述挡杆27下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条28,所述弹性条28下侧与所述轴套23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三连杆12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9,两所述弹簧29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所述固定块30与所述第二支撑杆9固定连接。
27.该助行器在使用时,患者双手向上拉动第四连杆13,第四连杆13带动皮带26逆时针转动,通过皮带与第一齿轮24的啮合传动,使第一齿轮24逆时针转动;轴套23转动连接的挡杆27卡在第一齿轮24内部的卡槽内,使第一齿轮24带动轴套23逆时针转动,轴套23带动第一传动轴22转动,第一传动轴22带动二滚轮18滚动实现助行器的移动;同时第四连杆13带动第三连杆12向上移动,经固定轴11、第一滚轮10等构件的传动,使弹簧29处于拉伸状态,当患者松开第四连杆13时,在弹簧29的作用力下,第四连杆13带动皮带26顺时针移动,经皮带26与第一齿轮24的啮合传动,使第一齿轮24顺时针转动,此时挡杆27脱离第一齿轮24内部卡槽,致使滚轮不会随第四连杆13的下移而倒转。
28.所述第四支撑杆16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31,所述第四支撑杆16下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六支撑杆32,两所述第六支撑杆32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15固定连接。
29.该助行器在使用时,当患者站立步行时,手扶手柄17站立,然后手扶第五支撑杆31步行,第六支撑杆32用于辅助患者坐在坐板3上。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患者手扶第五支撑杆31步行,当患者需要休息时,第六支撑杆32辅助患者坐在坐板3上,患者双脚放在脚踏板14上,双手握住第四连杆13做上下往复移动,经过各个构件的传动,使助行器向前移动。
3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2.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1底座、2第一支撑板、3坐板、4扳手、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一支撑杆、8靠板、9第二支撑杆、10第一滚轮、11固定轴、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脚踏板、15第三支撑杆、16第四支撑杆、17手柄、18第二滚轮、19第五连杆、20第六连杆、21第三滚轮、22第一传动轴、23轴套、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皮带、27挡杆、28弹性条、29弹簧、30固定块、31第五支撑杆、32第六支撑杆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