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患者助行器

文档序号:28907595发布日期:2022-02-12 14:4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骨伤患者助行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骨伤患者助行器。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若不小心发生跌落、碰撞时往往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较为常见的伤害为骨伤,为了使骨伤能尽快恢复,在骨伤发生后需要减少发生骨伤处承受的力;助行器就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在骨伤恢复中有着重要作用;现在市场上存在的助行器大部分只是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对于自主行走困难的老人、下肢功能严重不足的使用者以的患者来说,帮助十分有限,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骨伤患者助行器存在功能单一、只能辅助支撑的问题,因此,急需骨伤患者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骨伤患者助行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骨伤患者助行器存在功能单一、只能辅助支撑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骨伤患者助行器,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车轮,所述支撑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板,支撑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支撑架上还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撑座,固定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曲柄,转动曲柄上转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固定支撑座上还转动连接有转动圈,滑动板与转动圈滑动连接,滑动板的另一端还转动连接有行走杆,行走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曲柄包括左曲柄和右曲柄,左曲柄和右曲柄关于传动轴中心对称,滑动板包括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行走杆包括左行走杆和右行走杆,转动圈包括左转动圈和右转动圈;所述左转动圈和右转动圈左右对称设置,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分别与左转动圈和右转动圈滑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左滑动板还与左曲柄转动连接,左行走杆与左滑动板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右滑动板还与右曲柄转动连接,右行走杆与右滑动板的顶端滑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包括左滑块和右滑块,左行走杆与左滑块滑动连接,右行走杆与右滑块滑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还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啮合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杆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底垫。
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行走机构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控制支撑板能够向前平稳前行,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动力电机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带动行走机构工作,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通过底
垫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将本装置稳定的地面上行走,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左曲柄和右曲柄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带动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往复摆动,实现带动本装置向前移动;通过滑槽的设置,保证左行走杆和右行走杆滑动的同时还升降,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第一轴测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第二轴测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轴测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的轴测图;
17.图中:1、扶手;2、支撑竖板;3、行走机构;4、支撑架;5、车轮;6、动力电机;7、主动锥齿轮;8、固定支撑座;9、右滑动板;10、右行走杆;11、滑槽;12、右转动圈;13、右曲柄;14、从动锥齿轮;15、传动轴;16、右滑块;17、右滑动板;18、右曲柄;19、右行走杆;21、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上转动连接有车轮5,所述支撑架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板2,支撑竖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支撑架4上还设有行走机构3;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与支撑架4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撑座8,固定支撑座8上转动连接有传动轴15,传动轴1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曲柄,转动曲柄上转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固定支撑座8上还转动连接有转动圈,滑动板与转动圈滑动连接,滑动板的另一端还转动连接有行走杆,行走杆与支撑架4滑动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双手通过握住扶手1扶住本装置,并控制行走机构3工作:控制传动轴15转动,传动轴15带动曲柄转动,曲柄通过滑动板带动转动圈转动,曲柄还沿转动圈滑动,滑动板带动行走杆滑动,行走杆还与沿支撑架4滑动,行走杆与地面接触带动支撑架4向前移动,支撑架4通过车轮5向前移动,支撑架4还通过支撑竖板2和扶手1帮助骨科患者向前行走;通过行走机构3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控制支撑板能够向前平稳前行,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21.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曲柄包括左曲柄和右曲柄18,左曲柄和右曲柄18关于传动轴15中心对称,滑动板包括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17,行走杆包括左行走杆和右行走杆19,转动圈包括左转动圈和右转动圈12;所述左转动圈和右转动圈12左右对称设置,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17分别与左转动圈和右转动圈12滑动连接;所述左滑动板还与左曲柄转动连接,左行走杆与左滑动板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右滑动板17还与右曲柄18转动连接,右行走杆19与右滑动板17的顶端滑动连接。
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传动轴15带动左曲柄和右曲柄18转动,左曲柄通过左滑动板带动左转动圈转动,左曲柄还沿左转动圈滑动,左滑动板带动左行走杆滑动,左行走杆还与沿支撑架4滑动;右曲柄18通过右滑动板17带动右转动圈12转动,右曲柄18还沿右转动圈12滑动,右滑动板17带动右行走杆19滑动,右行走杆19还与沿右支撑架4滑动;左行走杆和
右行走杆19交替移动带动支撑架4向前移动;通过左曲柄和右曲柄18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带动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往复摆动,实现带动本装置向前移动。
23.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包括左滑块和右滑块16,左行走杆与左滑块滑动连接,右行走杆19与右滑块16滑动连接。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左行走杆前后滑动的同时还带动左滑块沿支撑架4上的滑槽11滑动,同时左行走杆沿左滑块升降;右行走杆19前后滑动的同时还带动右滑块16沿支撑架4上的滑槽11滑动,同时右行走杆19沿右滑块16升降;通过左滑块和右滑块16的设置,保证左行走杆和右行走杆19稳定滑动。
2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4上还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6,动力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7啮合有从动锥齿轮14,从动锥齿轮14与传动轴15固定连接。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控制动力电机6工作,动力电机6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锥齿轮7转动,主动锥齿轮7啮合带动从动锥齿轮14转动,从动锥齿轮14带动传动轴15转动;通过动力电机6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带动行走机构3,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27.如图4所示,所述行走杆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底垫21。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底垫21的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将本装置稳定的地面上行走,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双手通过握住扶手1扶住本装置,并控制行走机构3工作:控制动力电机6工作,动力电机6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锥齿轮7转动,主动锥齿轮7啮合带动从动锥齿轮14转动,从动锥齿轮14带动传动轴15转动;
31.传动轴15带动左曲柄和右曲柄18转动,左曲柄通过左滑动板带动左转动圈转动,左曲柄还沿左转动圈滑动,左滑动板带动左行走杆滑动,左行走杆还与沿支撑架4滑动;右曲柄18通过右滑动板17带动右转动圈12转动,右曲柄18还沿右转动圈12滑动,右滑动板17带动右行走杆19滑动,右行走杆19还与沿右支撑架4滑动;左行走杆和右行走杆19交替移动,左行走杆和右行走杆19通过底垫21与地面接触带动支撑架4向前移动,支撑架4通过车轮5向前移动,支撑架4还通过支撑竖板2和扶手1帮助骨科患者向前行走。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