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6646发布日期:2022-05-17 13:3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或者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因软管长时间滞留在患者体内,患者在活动身体之时难免会弯曲软管,临床上经常出现堵塞、血液倒流的情况。此时医护人员经常采取一手按住软管所在位置的皮肤,另一只手向体外抽拔一下针柄的方式让软管恢复一定的顺直度。但是长期抽拔针柄,操作费事且易费针,同时有较大的卫生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解决留置针无法固定且无法保持导管原本形状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贴片和绑带,贴片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留置针适配,绑带设置在贴片的侧边,绑带至少设置一组,绑带栓接至肢体可使得贴片位置固定。
6.本装置是这样实现功能的:首先将贴片上设置的凹槽与留置针配合,完成对留置针的固定,再将整个贴片贴合于人体皮肤上,完成整个装置的固定,与留置针适配的凹槽可以完成对留置针的固定,可以保持软管的形状,整个装置的固定可以保持留置针的位置稳定。
7.优选地,绑带设置两组,包括第一组绑带和第二组绑带,第一组绑带和第二组绑带分别对称设置在贴片的两侧。绑带设置两组可以保证固定得更加稳定,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贴片的两侧边,可以将贴片的前后位置均绑接于人体肢体。
8.优选地,第一组绑带垂直于贴片的侧边安装,第二组绑带倾斜于贴片的侧边安装,倾斜方向远离第一组绑带。第一组垂直于贴片的侧边安装,较适用于常用的腕部等位置,第二组绑带倾斜于贴片的侧边安装是由于人体肢体并非均匀粗细,第二组绑带倾斜设置的目的尽量贴合肢体的外形,倾斜方向远离第一组绑带是为了将整个贴片两侧都稳定的固定于人体肢体。
9.第一组绑带和第二组绑带的端部均设置有魔术贴或者可亲肤粘黏层。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可以使用魔术贴将其固定,方便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肢体,绑接方便,拆除方便,适用于长期或短期的固定;设置粘黏层,粘黏层作为亲肤的粘黏层,可以直接将粘黏层粘接于皮肤上完成固定。
10.优选地,贴片靠近凹槽的一侧设置有软垫层。目的是保证贴片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更加贴合皮肤,同时防止贴片贴紧后对皮肤造成伤害。
11.优选地,贴片的侧边靠近凹槽的一面设置为弧形面,弧形面沿未设置绑带的相对边的连线设置。弧形面的整个弧形面的轴线平行于未设置绑带的相对边,目的是更加贴合于人体肢体。
12.优选地,贴片靠近凹槽一侧的棱角处均设置柔性缓冲结构。目的是防止由于第一组绑带和第二组绑带将贴片紧贴于人体肢体上后,导致贴片的棱角将人体皮肤压出压痕,并且久压有充血的风险。
13.优选地,贴片内部的凹槽部分为硬质结构,整个贴片除凹槽部分外均设置为软质结构。凹槽部分设置为硬质结构可以更好的保证留置针的形状,贴片的外部设置为软质结构可以使得使用更加舒适。
14.优选地,贴片上设置有退针孔,凹槽上靠近撤退孔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凸起,凹槽上设置有适应软管的软管槽。退真孔用于留置针退针,固定凸起用于固定留置针端部,软管槽用于容纳留置针上连接的软管。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6.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贴片和绑带,贴片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留置针适配,绑带设置在贴片的侧边,绑带栓接至肢体可使得贴片位置固定,凹槽可以固定留置针的形状结构进行固定,绑带可以将整个贴片固定于人体躯干上,整个结构可以完成对留置针的形状结构及其位置进行固定,解决了留置针无法固定且无法保持导管原本形状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本装置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本装置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本装置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处连接留置针后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3.1、贴片,2、第一组绑带,3、第二组绑带,4、魔术贴,5、凹槽,6、弧形面,7、退针孔,8、固定凸起,9、软管槽,10、留置针。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26.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8.实施例1
29.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贴片1和绑带,贴片1上设置有凹槽5,凹槽5与留置针10适配,绑带设置在贴片1的侧边,绑带至少设置一组,绑带栓接至肢体可使得贴片1位置固定。
30.本装置是这样实现功能的:首先将贴片1上设置的凹槽5与留置针10配合,完成对留置针10的固定,再将整个贴片1贴合于人体皮肤上,完成整个装置的固定,与留置针10适配的凹槽5可以完成对留置针10的固定,可以保持软管的形状,整个装置的固定可以保持留置针10的位置稳定。
31.绑带设置两组,包括第一组绑带2和第二组绑带3,第一组绑带2和第二组绑带3分别对称设置在贴片1的两侧。绑带设置两组可以保证固定得更加稳定,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贴片1的两侧边,可以将贴片1的前后位置均绑接于人体肢体。绑带可以设置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绑带设置得多,则可以使得压片绑接得更加稳定,但是过多的绑带会导致装置比较烦杂,并且比较浪费材料,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设置两根绑带是较优的选择,则可以完成固定贴片1的功能,同时也不会过于繁杂方便使用;将绑带分别对称设置在贴片1的两侧,贴片1贴紧时两侧边用力均匀,固定贴片1更加稳定。
32.第一组绑带2垂直于贴片1的侧边安装,第二组绑带3倾斜于贴片1的侧边安装,倾斜方向远离第一组绑带2。第一组垂直于贴片1的侧边安装,较适用于常用的腕部等位置,第二组绑带3倾斜于贴片1的侧边安装是由于人体肢体并非均匀粗细,第二组绑带3倾斜设置的目的尽量贴合肢体的外形,倾斜方向远离第一组绑带2是为了将整个贴片1两侧都稳定的固定于人体肢体。
33.第一组绑带2和第二组绑带3的端部均设置有魔术贴4或者可亲肤粘黏层。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可以使用魔术贴4将其固定,方便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肢体,绑接方便,拆除方便,适用于长期或短期的固定;设置粘黏层,粘黏层作为亲肤的粘黏层,可以直接将粘黏层粘接于皮肤上完成固定。若使用魔术贴4,主要是可用的时间较长,稳定性也好。若是使用亲肤粘黏层,则使用起来比魔术贴4更加方便,但是由于亲肤粘黏层直接贴于皮肤上,若是皮肤上出汗或存在较多汗毛时,使用一段时间后站粘性不足。
34.贴片1靠近凹槽5的一侧设置有软垫层。目的是保证贴片1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更加贴合皮肤,同时防止贴片1贴紧后对皮肤造成伤害。软垫层设置在靠近凹槽5的一侧,具有凹槽5的一侧是靠近人体皮肤的一侧,软垫层设置在贴片1的棱角处、贴合皮肤的表面处等,用于保护皮肤和压紧贴片1。
35.贴片1的侧边靠近凹槽5的一面设置为弧形面6,弧形面6沿未设置绑带的相对边设
置。弧形面6的整个弧形面6的轴线平行于未设置绑带的相对边,目的是更加贴合于人体肢体。人体肢体处基本上都具有圆弧状,手臂手腕处较为明显,而留置针10常用于手臂和手腕处,所以设置圆弧面可以更加贴合手臂,增加使用的舒适感和绑接的稳定性。
36.贴片1靠近凹槽5一侧的棱角处均设置柔性缓冲结构。目的是防止由于第一组绑带2和第二组绑带3将贴片1紧贴于人体肢体上后,导致贴片1的棱角将人体皮肤压出压痕,并且久压有充血的风险。由于固定留置针10需要将整个贴片1固定于手肘,且需要固定软管的形状,所以贴片1必须固定得比较稳定,需要固定得较紧,但是若是压紧较严重,棱角压紧就更加明显,会导致使用感差,且久压可能会伤害到患者。
37.贴片1内部的凹槽5部分为硬质结构,整个贴片1除凹槽5部分外均设置为软质结构。凹槽5部分设置为硬质结构可以更好的保证留置针10的形状,贴片1的外部设置为软质结构可以使得使用更加舒适。由于要固定软管的形状,若是凹槽5部位设置为软质,则固定软管形状结构的效果不够好,使用硬质结构直接将其软管接进到凹槽5,从而完成对软管形状的固定;外部设置为软质结构目的是增加舒适感,保护皮肤,增加软片的延展性,保证贴片1可以完全紧贴于肌肤。
38.贴片1上设置有退针孔7,凹槽5上靠近撤退孔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凸起8,凹槽5上设置有适应软管的软管槽9。退真孔用于留置针10退针,固定凸起8用于固定留置针10端部,软管槽9用于容纳留置针10上连接的软管。留出退针孔7目的是保证操作方便,不需要每次使用时还要将其揭开,设置固定凸起8是保证在退针时固定留置针10的位置,设置软管槽9是保证将留置针10的侧面的输液管头也固定位置,保证整个留置针10不会出现松动的状况。
3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