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可调节颈椎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1174发布日期:2022-09-27 17:3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可调节颈椎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可调节颈椎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方向的定义以人体头部为向上方向或顶部,以人体脚部为向下方向或底部。


背景技术:

2.颈部是人体活动范围大、活动方向多、活动次数频繁的部位,因此,它的损伤机率较其他部位为多。颈部的活动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功能;虽然每一个颈椎均有参与这些活动,但在做各个动作时,各个颈椎又各有侧重;而颈肩部肌肉软组织既有运动用力,又有保护和稳定颈部作用,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外伤或持久外力超越肌肉本身应力时,可伤及颈椎及颈部周围软组织。颈椎病即与颈肩部肌肉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变等有着密切关系。
3.颈椎病病理变化是一个无菌性的炎症,可使局部软组织充血、渗出、肥厚、黏连,继而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变性、钙化、挛缩等,其中软组织中胶原纤维变性、坏死,释放组织胺类和激肽,使组织中酸性物质大量堆积,颈肩部软组织缺血,使其组织坏死产生挛缩,因而导致颈脊柱平衡失调,致使颈椎椎间关节移位,使穿过横突孔的椎动脉发生变异,小脑和脊髓组织产生供血不足,最终导致颈椎病。
4.伴随着智能化社会到来,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低头族人群不再是上班族的特色,全人类的不同年龄段,均存在大量低头族人群,而低头族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即为颈椎病。
5.目前对于颈椎病,主要治疔方法为:中医针灸、按摩、药疗、低电流电刺激、热疗、牵引、低能量冲击波等,但每种治疗均为单一进行,尤其是中医针灸、牵引、低能量冲击波等,均需要至特定场所进行,如医院、按摩店、中医针灸诊所等,但单一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受环境、场地制约。所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如在颈椎牵引的同时,进行多种治疗,效果将更为显著明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在颈椎牵引的同时,进行多种治疗的技术问题。
7.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可调节颈椎治疗仪,包括颈部牵引支架和多个可替换的颈部治疗模块;颈部牵引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的位置和空间;颈部牵引支架中设有牵引绳。
8.优选地,所述颈部牵引支架包括背部中央支撑柱、束缚带、肩扣支架、下侧臂支架、上侧臂支架、悬臂、牵引绳和悬吊带;沿脊柱设有背部中央支撑柱,背部中央支撑柱上设有用于将颈部牵引支架固定在躯干部的束缚带;背部中央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两个分叉状的下侧臂支架,两个下侧臂支架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上侧臂支架,两个上侧臂支架的顶端在患者头部上方相交,相交处设有向患者面部延伸的悬臂的一端,悬臂的另一端通过牵引绳与用于托住患者下巴的悬吊带连接;下侧臂支架上设有肩扣支架。
9.优选地,所述肩扣支架设有用于卡扣肩部固定颈部牵引支架位置的卡扣结构。
10.优选地,所述背部中央支撑柱的顶端设于颈椎下方的胸椎处;背部中央支撑柱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所述下侧臂支架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所述上侧臂支架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所述悬臂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所述肩扣支架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
11.优选地,所述悬臂和一侧的上侧臂支架设为中空状,悬臂和一侧的上侧臂支架中穿设有牵引绳;穿设有牵引绳的上侧臂支架上设有牵引电机。
12.优选地,两侧的所述上侧臂支架和两侧的下侧臂支架形成用于安装颈部治疗模块的四边形。
13.优选地,两侧的所述上侧臂支架和两侧的下侧臂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的装置;所述颈部治疗模块设有相对应的固定结构。
14.优选地,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的所述装置设为魔术贴或固定槽;所述颈部治疗模块设有相对应的魔术贴或固定钩。
15.优选地,所述牵引绳上设有拉力传感器;所述颈部牵引支架上设有用于显示拉力的显示屏。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突破场地限制,可自行在家中或任何可以保证个人安全前提下的场所中进行治疗,且在颈椎牵引的同时,进行颈肩部按摩、热疗、磁疗、低电流电刺激或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能更有效地治疗颈椎病,而且还可以根据体型进行调节,使其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更具个体化原则。具体表现为:
18.1.本装置以两侧肩部的肩扣支架为支撑,穿戴装置将其固定于背部、前胸部,使装置相对固定,便于颈椎牵引;且肩部支撑为可调节设计,以便于使用不同尺寸的颈部人群;穿戴装置亦为可调节设计,适用于不同胸围的人群。
19.2.装置的两侧肩部支撑上方,设置可调节高度的上侧臂支架,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颈部长度调节装置的高度。
20.3.两侧的上侧臂支架顶端相交,相交处向头面部延伸一可调节长度的悬臂,悬臂可根据不同人群头部尺寸进行长度调节,使悬臂末端处于头部中心点正上方。
21.4.悬臂末端设有滑轮,牵引绳通过滑轮与悬吊带连接。
22.5.牵引绳通过轮滑在空心悬臂及空心上侧臂支架内行走,并于空心上侧臂支架内设置一绞盘,通过电力控制绞盘正反运动来牵拉绳索或放松绳索,用以调节悬吊带。
23.6.绞盘外自带一力量控制系统及显示屏,可根据不同人群的自我需要,自行逐级増加绞盘力度,来控制颈椎牵引悬吊带的拉力。
24.7.通过本实用新型在肩背部形成一裸露的四边形,根据个人治疗需要,在四边形中添加颈肩部按摩、热疗、磁疗、低电流电刺激或低能量冲击波等治疗装置。
25.8.本实用新型易于拆装,可调节,易控制,适用于不同场地,不同人群。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7.其中a图为颈部牵引支架,b图为颈部治疗模块。
28.附图标记:1.背部中央支撑柱;2.束缚带;3.肩扣支架;4.下侧臂支架;5.上侧臂支
架;6.悬臂;7.悬吊带;8.牵引绳;9.滑轮;10.牵引电机;11.魔术贴;12.颈部牵引支架;13.颈部治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可调节颈椎治疗仪,包括颈部牵引支架12和多个可替换的颈部治疗模块13;颈部牵引支架12上设有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13的位置和空间;颈部牵引支架12中设有牵引绳8。颈部牵引支架12包括背部中央支撑柱1、束缚带2、肩扣支架3、下侧臂支架4、上侧臂支架5、悬臂6、牵引绳8和悬吊带7;沿脊柱设有背部中央支撑柱1,背部中央支撑柱1上设有用于将颈部牵引支架12固定在躯干部的束缚带2;背部中央支撑柱1的顶端设有两个分叉状的下侧臂支架4,两个下侧臂支架4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上侧臂支架5,两个上侧臂支架5的顶端在患者头部上方相交,相交处设有向患者面部延伸的悬臂6的一端,悬臂6的另一端通过牵引绳8与用于托住患者下巴的悬吊带7连接;下侧臂支架4上设有肩扣支架3。肩扣支架3设有用于卡扣肩部固定颈部牵引支架12位置的卡扣结构。背部中央支撑柱1的顶端设于颈椎下方的胸椎处;背部中央支撑柱1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下侧臂支架4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上侧臂支架5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悬臂6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肩扣支架3设有长度可调节结构。悬臂6和一侧的上侧臂支架5设为中空状,悬臂6和一侧的上侧臂支架5中穿设有牵引绳8;穿设有牵引绳8的上侧臂支架5上设有牵引电机10。两侧的上侧臂支架5和两侧的下侧臂支架4形成用于安装颈部治疗模块13的四边形。两侧的上侧臂支架5和两侧的下侧臂支架4上设有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13的装置;颈部治疗模块13设有相对应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13的装置设为魔术贴11或固定槽;颈部治疗模块13设有相对应的魔术贴11或固定钩。牵引绳8上设有拉力传感器;颈部牵引支架12上设有显示拉力大小的显示屏。
31.如图1所示,本装置以背部中央支撑柱1、两侧下侧臂支架4和两侧肩部的肩扣支架3为支撑,束缚带2将颈部牵引支架12固定于背部、前胸部,使装置相对固定,便于颈椎牵引;且肩部支撑的肩扣支架3为可调节设计,以便于使用不同尺寸的颈部人群;束缚带2亦为可调节设计,适用于不同胸围的人群。装置的两侧肩部支撑上方,设置可调节高度的上侧臂支架5,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颈部长度调节装置的高度。两侧的上侧臂支架5顶端相交,相交处向头面部延伸一可调节长度的悬臂6,悬臂6可根据不同人群头部尺寸进行长度调节,使悬臂6的末端处于头部中心点正上方。悬臂6末端设有滑轮9,牵引绳8通过滑轮9与悬吊带7连接。牵引绳8通过滑轮9在空心悬臂6及空心上侧臂支架5内行走,并于空心上侧臂支架5内设置一绞盘,通过牵引电机10的电力控制绞盘正反运动来牵拉绳索或放松绳索,用以调节悬吊带7。绞盘外自带一力量控制系统及显示屏,可根据不同人群的自我需要,自行逐级増加绞盘力度,来控制颈椎牵引悬吊带的拉力;或者通过牵引绳8上的拉力传感器;在颈部牵引支架12的显示屏上显示拉力的大小,通过牵引电机10的正反运动来牵拉绳索或放松绳索,来调节控制颈椎牵引悬吊带的拉力。
3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颈部牵引支架12在肩背部形成了一裸露的四边形,再根据个人治疗需要,在四边形中添加颈肩部按摩、热疗、磁疗、低电流电刺激或低能量冲击波等颈部治疗模块13。两侧的上侧臂支架5和两侧的下侧臂支架4上设有用于固定颈部治疗模块13的
魔术贴;颈部治疗模块13的周边设有相对应的魔术贴;将颈部治疗模块13通过魔术贴粘结固定在两侧的上侧臂支架5和两侧的下侧臂支架4上。在颈椎牵引的同时,进行多种治疗。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