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

文档序号:29194688发布日期:2022-03-09 13:0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血管外科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移植手术中,手术时间较长,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各种腔道吻合上。组织腔道包括血管、胆管、支气管、输尿管等等人体腔道,吻合时要求非常高,稍有疏漏就会导致出血或各种瘘的形成,常常危及生命。
3.各种腔道吻合操作在体腔深度进行,缝合要求极高,针脚要求极密,一针针的吻合不仅给医生带来极大的劳动量,花费大量的时间,给患者带来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包括吻合环体,在吻合环体吻合面内圈设有1-2圈吻合尖刺、在吻合环体吻合面外圈设有吻合环固定圈,在固定圈间隔均匀分布若干匹配的固定凸刺和若干固定凹槽。所述吻合面内圈和吻合环固定圈以吻合环体圆心同心圆分布,并在吻合环体外侧环形壁设有用于使用手术钳钳夹固定吻合环体的卡持凹槽。
6.所述吻合环体外侧环形壁设置若干缝线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环或固定穿孔。
7.所述在固定圈的若干固定凸刺和若干固定凹槽间隔均匀分布,使两个吻合环体吻合面相对并旋转一定角度后,若干固定凸刺能分别和若干固定凹槽一一对应,若干固定凸刺能卡入若干固定凹槽内使两个吻合环体吻合面贴近并锁紧。
8.进一步的,所述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还包括设有豁口的缝线固定环体,缝线固定环体上环设若干缝线固定点,缝线固定环体内腔与吻合环体外侧环形壁大小适配,能适配卡接在吻合环体外壁。所述缝线固定环体外侧壁设有手持柄。
9.进一步的,所述缝线固定点包括环切设在缝线固定环体外壁的可旋转立柱。
10.所述可旋转立柱包括设置在缝线固定环体外壁的插口,旋转固定杆,在旋转固定杆底部设置插杆部,在旋转固定杆上部设置手持柄,在插杆部和手持柄间设置缝线穿孔。所述吻合尖刺的外径小于0.5mm,长度为0.5-1.5mm,所述若干吻合尖刺之间的间距为0.5-1mm。
11.所述固定凸刺的外径小于1mm,固定凸刺的长度小于吻合环体的高度h。
12.所述吻合环体外侧环形壁与外侧环形壁高度方向印制若干对位标记线,所述对位标记线包括凸块标记线和凹槽标记线。凸块标记线和凹槽标记线均匀分布,分别对应固定凸刺和固定凹槽设置。
13.所述吻合环体的吻合面,从吻合环体内缘到吻合环固定圈外缘的距离小于4mm。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通过均匀分布的固定凸刺和固定凹槽适
配卡入将组织腔道侧壁夹持在两个吻合环体吻合面之间固定;通过均匀分布的吻合尖刺将组织腔道侧壁顶持在对侧吻合环体吻合面形成密封效果;吻合前在组织腔道残端开口处缝合若干缝线病牵拉固定在缝线固定结构或缝线固定环体上确保吻合面残端腔道不会形成豁口;手术钳夹持在卡持凹槽便于完成两个吻合环体紧密卡紧操作。组织腔道吻合时使用的两个吻合环体完全一样,开发费用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缝线固定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配合缝线固定环体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3血管吻合完毕后结构示意图;
23.数字标识对应名称:1、吻合环体;11、吻合面;12、外侧环形壁; 2、吻合尖刺;31、固定凸刺;32、固定凹槽; 4、卡持凹槽; 51、固定环;52、固定穿孔;6、缝线固定环体; 61、豁口;63、手持柄; 641、插口;642、旋转固定杆;643、插杆部;644、手持柄;645、缝线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如图1-4、6、7所示,一种组织腔道吻合环,包括吻合环体1,在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内圈设有1-2圈吻合尖刺2、在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设有吻合环固定圈,在固定圈间隔均匀分布若干匹配的固定凸刺31和若干固定凹槽32。所述吻合面11内圈和吻合环固定圈以吻合环体1圆心同心圆分布。并在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设有用于使用手术钳钳夹固定吻合环体1的卡持凹槽4。
27.使用时,先将需要吻合的血管两侧残端分别游离2-3cm长度,从游离残端的根部用血管钳夹闭血管,去除血管外壁黏附的其它组织,使血管残端长度适宜,残端干净而整齐。分别测量双层重叠后的两个血管残端的宽度,乘以2从而可以计算出两个血管残端的周长,
进而计算出两个血管残端外径,选择两个与血管外径匹配的吻合环体1。选择技巧是:若是自体的两个血管残端吻合,两个血管的外径相差很小,以较细的血管残端外径为标准,选择的吻合环体1的环形内径与较细的血管残端外径一致;若需要吻合的两个血管残端其中一个是供体血管,两个血管外径可能相差稍大,以较粗的血管外径为标准,选择的吻合环体1的环形内径与较粗的血管残端外径一致。
28.若是自体的两个血管残端吻合,或异体血管相差较小时,具体吻合操作为:
29.①
两把夹持口为环形的手术钳,分别夹持在两个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的卡持凹槽4上,分别将吻合环体1夹持固定在手术钳环形夹持口端;
30.②
手持手术钳,将两个吻合环体1吻合面11相对,分别套入两侧的血管残端外;
31.③
取4-5个穿线手术针分别在两侧游离血管残端的边缘均匀分布穿线,剪去手术针线体端部,打结,形成若干个线环(3-5个最佳),牵拉手术线环,使血管残端开口翻卷在吻合环体1吻合面11位置;
32.④
助手分别牵拉两侧的手术线环,调整血管残端开口与吻合环体1吻合面11一侧内环口位置关系,使血管残端开口分别完全覆盖吻合环体1内环口;
33.⑤
助手协助下,使两侧血管残端开口分别完全覆盖吻合环体1内环口并保持适当张力;主刀医生一手持一个夹有吻合环体1的手术钳,使两个吻合环体1逐渐靠近,使一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的若干固定凸刺31和另一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分布的匹配的若干固定凹槽32一一对应,同时,一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分布的若干固定凹槽32和另一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分布的若干固定凸刺31也一一对应。
34.⑥
主刀医生一手持一个夹有吻合环体1的手术钳,使左手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的若干固定凸刺31刺破血管壁卡入右手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的若干固定凹槽32;同时,右手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的若干固定凸刺31卡入左手侧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的若干固定凹槽32;
35.⑦
继续收紧左右手夹有吻合环体1的手术钳,使两个吻合环体1吻合面11极限接近,使两侧吻合环体1的固定凸刺31极限进入另一侧吻合环体1的固定凹槽32;尽力收紧后,在匹配的固定凸刺31和固定凹槽32的摩擦力作用下,两侧的吻合环体1互相紧固。
36.⑧
在两侧吻合环体1互相紧固作用力下,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内圈的吻合尖刺2分别刺穿两侧对应残端的血管壁,一一对应顶持或互相均匀错开顶持在对侧吻合面11吻合尖刺2的空缺处,使血管壁筒状残端被1-2圈吻合尖刺2锚刺固定;
37.⑨
从根部剪除助手牵拉的线体,沿两个贴合的吻合环体1中部外缘剪除多余血管壁;
38.⑩
打开左右手夹有吻合环体1的手术钳,将手术钳从吻合环体1外侧撤离卡持凹槽4,完成血管吻合操作。
39.若是异体血管相差较大时,具体吻合操作与上述类似,只是较细的血管残端要做斜行切除,斜行切除后双侧壁厚的斜行袖口长度需与较粗的血管双层袖口长度匹配。制作斜行袖口时,袖口斜行方向应指向体腔一侧,具体含义是指袖口较短一侧,应在血管周围空间较大的位置。斜行袖口能增加较细血管一侧残端的吻合周长,使其与较粗血管残端周长适配。其他操作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40.下面对组织腔道吻合环结构设计进一步说明:所述吻合环体1为环形结构,在吻合
环体1吻合面11为整齐平面,在吻合环内圈设有1-2圈吻合尖刺2用于对撑开的血管残端血管壁穿透并紧固在对侧吻合面,吻合环内圈的吻合尖刺2可设为1圈,但互相之间间距应比较小,保证两侧血管壁贴合效果,避免吻合后漏血;吻合尖刺2也可设为2圈,能加强吻合效果。吻合环体1吻合面11外圈设有吻合环固定圈,两侧相对的吻合环固定圈可以相互固定,本方案中,在固定圈间隔均匀分布若干匹配的固定凸刺31和若干固定凹槽32,两侧的吻合环体1做适当角度错位后,能使两侧吻合环体1的固定凸刺31分别卡入对侧的固定凹槽32,从而使两个吻合环体1吻合面相对并紧固固定。并在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设卡持凹槽4,便于手术者使用匹配的手术钳钳夹在卡持凹槽4内,对吻合环体1进行相应的操作。
41.进一步的,如图1-4、7所示,所述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设置若干缝线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环51或固定穿孔52。在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设置缝线固定结构,使吻合操作第

步操作时,无需助手牵拉缝合在血管袖口边缘的缝线,可以将缝线固定在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设置若干缝线固定结构上,减少操作的复杂性。但这种牵拉方式,需将各个牵拉缝合线长度调整的比较恰当,使吻合环体1向血管残端顶持使,能使整个血管残端的袖口被整体翻转,不能出现某些边缘线体收紧,而某些边缘线体线体过度松弛。
42.在血管吻合完成后,这些缝线固定结构就失去用途,可以将其从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去除。在设置缝线固定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是突出在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的固定结构5,可以在固定结构5基底部设置折点,便于将其折断后去除。如果是设置在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内的缝线固定穿孔,则无需去除。
4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在固定圈的若干固定凸刺31和若干固定凹槽32间隔均匀分布,使两个吻合环体1吻合面11相对并旋转一定角度后,若干固定凸刺31能分别和若干固定凹槽32一一对应,若干固定凸刺31能卡入若干固定凹槽32内使两个吻合环体1吻合面11贴近并锁紧。这种适配设计,在上述文案中已做描述,此处不再赘诉。两个吻合环体1吻合锁紧时,吻合面11相对并旋转的具体角度与固定凸刺31和固定凹槽32的间隔距离相关,为相邻两个固定凸刺31和固定凹槽32圆心角度的整数倍,但具体操作时,应选取最佳旋转角度。最佳角度的标准是,因尽量让两侧血管残端袖口顺直对应,避免血管残端扭曲和打折。
44.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所述的组织腔道吻合环,还包括设有豁口61的缝线固定环体6,缝线固定环体6上环设若干缝线固定点,缝线固定环体6内腔与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大小适配,能适配卡接在吻合环体1外壁。所述缝线固定环体6的设置,同样是对吻合操作第

步操作时,便于助手牵拉缝合在血管袖口边缘的缝线,便于调节各个方向缝线的长短,减少吻合时缝线对操作的干扰。具体实施时,所述缝线固定环体6的环体内径应大于吻合环体1外径,使手术缝线对血管袖口残端的牵拉能充分扩张血管袖口残端,充分覆盖吻合环体1吻合面11的吻合口,避免吻合时出现豁漏。在牵拉缝线固定环体6时,可以用手术钳钳夹固定后牵拉,更简便的方法是在所述缝线固定环体6外侧壁设有手持柄63。必须提示的是,为了保证所述缝线固定环体6对血管残端牵拉缝合线的牵拉效果,所述缝线固定环体6内径必须大于吻合环体1的外径,使用时,应将缝线固定环体6套置在待吻合血管残端,最佳位置使位于吻合环体1后方远离血管残端的位置,便于通过牵拉缝合线充分暴露血管残端血管壁,而且不占用吻合区血空间,充分暴露吻合区视野,确保吻合时血管残端血管壁完整性,避免疏漏。
45.当血管残端袖口吻合完成时,应在两个锁紧的吻合环体1侧壁,切除多余的血管
壁。血管可以被压瘪呈线性,在通过设缝线固定环体6一侧的豁口61,能轻易将切除组织连同缝线固定环体6从换套血管脱出丢弃。
46.如图5、6所示,所述缝线固定点包括环切设在缝线固定环体6外壁的凹陷裂隙、穿孔或可旋转立柱。缝线固定点主要功能是固定对血管袖口残端的起牵拉作用的手术缝线,只要能方便将手术缝线固定在缝线固定点即可。凹陷裂隙、穿孔本质上并无区别,使用时,将固定在血管残端边缘的牵拉缝合线另一端固定在缝线固定环体6外壁的凹陷裂隙或穿孔,固定时应调节牵拉缝合线的长度,确保每一根牵拉缝合线的长度适配。采用可旋转立柱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通过旋转,对固定在血管袖口残端的牵拉手术缝线的牵拉长短做调整,使整圈的牵拉手术缝线长度更适配。调整方法是:旋转可旋转立柱,使多余的牵拉缝线缠绕在可旋转立柱外周,使牵拉线体长度缩短。
47.如图5、6所示,所述可旋转立柱包括设置在缝线固定环体6外壁的插口641,旋转固定杆642,在旋转固定杆642底部设置插杆部643,在旋转固定杆642上部设置手柄644,在插杆部643和手柄644间设置缝线穿孔645。采用这种方法,固定牵拉缝合线时,将牵拉缝合线另一端穿过缝线穿孔645打结固定,固定效果可靠。当需要固定时,将可旋转立柱的插杆部643插入设置在缝线固定环体6外壁的插口641内即可。需要调节牵拉缝合线长度时,手持旋转固定杆642上部设置的手柄644,将可旋转立柱的插杆部643从缝线固定环体6外壁的插口641内拔出,向一侧方向转动,使牵拉缝合线牵拉部缩短到适配长度,再将可旋转立柱的插杆部643插入设置在缝线固定环体6外壁的插口641内即可。随用随调,调节方便,简单可靠。
48.进一步的,所述吻合尖刺2的外径小于0.5mm,长度为0.5-1.5mm;所述若干吻合尖刺2之间的间距为0.5-1mm。在血管吻合时,两个吻合环体1的吻合面11互相紧贴,通过吻合面11内圈的1-2排吻合尖刺2对两端血管残端压迫固定,为了确保两侧血管壁残端的压迫效果,所述吻合尖刺2为尖刺状。能刺入血管壁内,防止血管壁之间滑移,为了确保固定效果,吻合尖刺2的长度为0.5-1.5mm,根据不同血管壁厚度选用不同长度。在静脉吻合时,静脉壁较薄,吻合尖刺2的长度应较短,但不应小于0.5mm,确保固定效果。而在动脉吻合时,由于动脉血管壁较厚,应选用较长的吻合尖刺2长度。
49.更为关联的是:吻合时,两侧吻合环体1的吻合面11互相紧贴,若内圈的吻合尖刺2位置一一对应,则两个吻合尖刺2互相顶持,两个吻合尖刺2的长度之和应小于或等于两个血管壁厚度和;若内圈的吻合尖刺2位置一一错开,互相间隔排列,则一个吻合尖刺2的长度应大于一侧血管壁的厚度并小于两侧血管壁的厚度。
50.吻合后,两个相邻吻合尖刺2之间的距离就是吻合卡持跨度,为了确保吻合效果,避免血管吻合后血液从两个卡持点间漏出,所述若干吻合尖刺2之间的间距为0.5-1mm,确保吻合密度,确保吻合效果。
51.两个吻合环体1之间的卡持牢度依靠的是两侧固定凸刺31互相卡入对侧固定凹槽32内的摩擦力,为了避免吻合环体1厚度h过高,给吻合时带来不便,同时又要保持固定凸刺31的牢固,所述固定凸刺31的外径小于1mm。进一步的,固定凸刺31的长度应与固定凹槽32匹配并小于吻合环体1的高度h,避免固定凸刺31刺入固定凹槽32后,固定凸刺31的尖刺端从固定凹槽32内伸出,导致其它意外。
5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所述吻合环体1外侧环形壁12与外侧环形壁12高度方向印制若干对位标记线,所述对位标记线包括凸块标记线和凹槽标记线;凸块标记线和凹槽
标记线均匀分布,分别对应固定凸刺31和固定凹槽32设置。在两侧的吻合环体1旋转对位时,左手吻合环体1的凸块标记线和凹槽标记线分别和右手吻合环体1的凹槽标记线和凸块标记线一一对应,即可达到左手吻合环体1的固定凸刺31一一对应右手吻合环体1的固定凹槽32,同时右手吻合环体1的固定凸刺31一一对应左手吻合环体1的固定凹槽32,使所有吻合环体1的固定凸刺31都能卡入对侧吻合环体1的固定凹槽32,为两侧吻合环体1提供较为牢固的紧固力,为了便于操作,所述凸块标记线和凹槽标记线应用不同的标记先标记,比如,用不同颜色、粗细不同、实线和虚线等等。
53.最后,所述吻合环体1的吻合面11,从吻合环体1内缘到吻合环固定圈外缘的距离小于4mm。毕竟吻合环体1吻合后卡持在两侧血管残端的端部,换套在血管外侧,为了尽量减少吻合后血管的弯曲度,使血管尽量顺直,所述吻合环体1的高度应尽量小,应小于4mm,即从吻合环体1内缘到吻合环固定圈外缘的距离小于4mm。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