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3700发布日期:2022-03-12 12:5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


背景技术:

2.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目前,医护人员在排针管内的空气时,会将部分药液排出,使得药液浪费,并且在盖回针帽时,极容易发生针刺伤,十分危险。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399447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针帽,包括帽体,帽体上端外侧套设有延伸帽,延伸帽与帽体之间设有用于对长度进行延伸的延伸机构,帽体外端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延伸帽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延伸帽上端面上开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通孔内侧安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滤板,延伸帽内侧设有用于对注射针头进行消毒的消毒腔。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杆的作用能够对延伸帽与帽体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长度的注射针都能够进行使用,进而增加装置整体的适用范围,通过固定销与固定孔和调节孔之间的作用能够对延伸帽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便于装置更好的进行使用,但是其不能留存药液,并且不能减少针刺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包括用来连接针头的连接座和设置在连接座顶部的外管,从外管内穿出的内管和套管依次由外至内滑动嵌套设置,且内管与外管可卡接配合,所述套管固定在连接座上,在套管的外侧套设有用来将内管向上顶起的弹簧,所述内管的伸出端套设具有透气功能的防护帽,所述防护帽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气液分离膜。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护帽的顶部设有带排气孔的端面。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护帽与内管为卡接,在防护帽的内壁开设有卡槽,在内管的外周设置有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卡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气液分离膜通过连接块固定在防护帽内。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沿内管与外管的长度方向设有滑动配合的固定块与滑槽。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在内管顶部端面设有固定密封圈。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在内管内壁与套管之间设有滑动密封圈。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在内管的外壁上设有按钮,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卡孔,通过按钮与卡孔实现卡接配合。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当药液滴落在内管内时,药液无法通过气液分离膜,而被阻挡在内管内部,并且通过设置的固定密封圈和滑动密封圈,可防止药液从缝隙渗出,接着捏住内管,然后竖向拔下防护帽,使得药液留存在防护帽内部,可以防止药液四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针头时,拔下防护帽,使内管与外管卡接,实现针帽的回缩效果,从而将针头裸露出来,而使用后,将按钮脱离卡孔,使内管复位。本实用新型利用免分离式的针帽结构,可有效防止将针帽插回针头时,医护人员刺伤风险的发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的剖视图;
18.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19.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20.图例说明:
21.1、内管;2、排气孔;3、防护帽;4、外管;5、按钮;6、连接座;7、气液分离膜;8、滑动密封圈;9、弹簧;10、卡孔;11、套管;12、卡槽;13、卡环;14、固定密封圈;15、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菌注射器针帽,包括外管4,外管4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孔10,外管4内部套管11,套管11下部外周设置有弹簧9,套管11上部外周滑动连接有内管1,内管1中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钮5,该按钮5为塑料材质,具有一定弹性,能够被按动,并且松手时,能恢复原状,内管1中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密封圈8,内管1上部外周设置有卡环13,卡环13可卡在卡槽12内部,卡槽12设置在防护帽3下部内侧。防护帽3中部内壁设置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中部设置有气液分离膜7,连接块15下部设置有固定密封圈14,综上所述,首先针头竖直向上,使得针帽竖直,然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当药液滴落在内管1内时,药液无法通过气液分离膜7,被阻挡在内管1内部,并且
通过设置固定密封圈14和滑动密封圈8,可以防止药液从缝隙渗出,接着捏住内管1,然后倒置注射器,竖向拔下防护帽3,使得药液留存在防护帽3内部,并将内管1向连接座6方向按压,使得按钮5卡在卡孔10内部,从而将针头裸露出来进行使用。当针头使用后,按动按钮5,使得按钮5脱离卡孔10,然后弹簧9将内管1复位,最后捏住内管1,将防护帽3盖回原位,使得卡环13重新卡住卡槽12将防护帽3固定。
25.所述弹簧9设置在内管1下部,通过弹簧9使得内管1复位,滑动密封圈8滑动连接在套管11外周,防止药液从内管1与套管11之间的缝隙渗出,内管1滑动连接在外管4内部,由于内管1中下部外侧设置有固定块并且滑动在外管4的滑槽内部,使得内管1只能上下移动,不能旋转,按钮5与卡孔10一一对应,使得按钮5可以卡进卡孔10内,固定密封圈14设置在内管1上端,防止药液从内管1与连接块15之间的缝隙渗出,防护帽3上端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2,用于排气,并保护气液分离膜7不被损坏,外管4下部设置有连接座6,套管11与连接座6连通,用于连接针头。
26.使用过程:
27.首先将注射器竖直,使针头朝上设置,然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当药液滴落在内管1内时,药液无法通过气液分离膜7,被阻挡在内管1内部,并且通过设置的固定密封圈14和滑动密封圈8,可以防止药液从缝隙渗出,接着捏住内管1,然后倒置注射器,竖向拔下防护帽3,使得药液留存在防护帽3内部,再将内管1向连接座6方向按压,使得按钮5卡在卡孔10内部,从而将针头裸露出来进行使用。当针头使用完毕,按动按钮5,使得按钮5脱离卡孔10,然后弹簧9将内管1复位,最后捏住内管1,将防护帽3盖回原位,使得卡环13重新卡住卡槽12将防护帽3固定,有效防止将针帽插回针头上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