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受力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4845发布日期:2022-04-22 13:0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受力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及骨科手术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骨科疾病为骨质、椎间盘、韧带、软骨及肌肉发生的病理改变,进而破坏骨质完整性或压迫刺激脊髓、神经、血管进而出现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复杂多样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骨科常见多发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或四肢骨折、骨性关节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3.骨科传统开放式手术,如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在手术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借助术中x光机(c臂机)多次拍片反复观察确认手术器械、内植物与手术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可靠性。x射线频繁照射的长期积累效应,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为了减少射线的伤害,每次拍照前,医护人员需要躲在铅板后方或移至手术室外进行防护,客观上造成手术时间过长,同时延长了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提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4.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术中实时导航、数字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机器人在精准度、可靠性、操作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去解决临床手术中的难点已经成为可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多数骨科手术机器人由于体积重量相对较大,仍存在机身内部结构受力稳定性差的缺点。
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该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8.提供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设置有支撑框架、多条用于支撑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支撑横梁和底板,支撑框架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多条支撑横梁分别固定于支撑框架,且多条支撑横梁平行设置。
9.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支撑横梁为整体的重心投影位于底板内部。
10.优选的,上述支撑框架设置有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依次围成所述框状结构,支撑横梁固定装配于第一板体,且支撑横梁远离底板。
11.所述框状结构的内部存在收纳空间。
12.优选的,上述支撑框架位于底板的后半部。
13.优选的,上述支撑横梁的投影位于底板的前半部。
14.优选的,上述支撑框架还设置有两条辅助支撑板,两条辅助支撑板的侧面与第一板体固定,且两条辅助支撑板的一端与底板抵接。
15.优选的,上述支撑框架还设置有两条辅助支撑条,其中一辅助支撑条的一侧面固定装配于第二板体,另一辅助支撑条的一侧面固定装配于第四板体,且两条辅助支撑条相对设置。
16.优选的,上述辅助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辅助支撑板。
17.优选的,上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均设置有辅助横梁和竖板体,辅助横梁一体连接于竖板体末端,所述辅助横梁远离底板,辅助横梁与支撑横梁平行设置,竖板体与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固定装配。
18.所述辅助横梁的下方为收纳空间。
19.优选的,上述底板设置有横板体和用于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固定装置抵接的装配板,装配板一体装配于横板体的末端,且装配板与横板体相互垂直。
20.优选的,上述横板体设置有用于与固定装置装配的装配孔,接近装配板。
21.优选的,上述竖板体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22.优选的,上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第一走线孔远离底板,第二走线孔接近底板。
23.优选的,上述第三板体设置有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用品进出的开口结构。
2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该骨科手术机器人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26.提供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具有上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及骨科手术机器人,设置有支撑框架、多条用于支撑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支撑横梁和底板,支撑框架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多条支撑横梁分别固定于支撑框架,且多条支撑横梁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及第一板体前方存在有收纳空间,所述支撑框架的重心投影位于底板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与支撑横梁为整体的重心投影位于底板内部,从而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稳定性,同时收纳空间还能用于收纳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控制装置、电源等物品,从而能大大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28.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9.图1为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31.在图1到图2中,包括有:
32.支撑框架100、
33.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第三板体130、第四板体140、辅助支撑板150、辅助支撑条160、辅助横梁170、竖板体180、散热孔190、第一走线孔1100、第二走线孔1200、
34.支撑横梁200、
35.底板300、横板体310、装配板320、装配孔330。
具体实施方式
36.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37.实施例1。
38.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如图1和2所示,设置有支撑框架100、多条用于支撑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支撑横梁200和底板300,支撑框架100固定安装于底板300的上方,多条支撑横梁200分别固定于支撑框架100,且多条支撑横梁200平行设置。本实施例的支撑横梁200具体设置有两条。
39.支撑框架100与所述支撑横梁200为整体的重心投影位于底板300内部。
40.支撑框架100设置有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第三板体130和第四板体140,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第三板体130和第四板体140依次围成框状结构,支撑横梁200固定装配于第一板体110,且支撑横梁200远离底板300。
41.所述框状结构的内部存在收纳空间,用于收纳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控制装置、电源等物品。
42.其中,支撑框架100位于底板300的后半部,支撑横梁200的投影位于底板300的前半部。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100和支撑横梁200分布于底板300的前后两部分,即使支撑横梁200上方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工作伸展时,机器人整体重心的投影始终位于底板300的范围内,大大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整体稳定性。
44.辅助支撑板150为直角三角形辅助支撑板150。直角三角形辅助支撑板150的作用是提高连接强度及稳定性。
45.支撑框架100还设置有两条辅助支撑板150,两条辅助支撑板150的侧面与第一板体110固定,且两条辅助支撑板150的一端与底板300抵接。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撑板150用于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提高支撑框架100与底板300的连接强度。
47.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100还设置有两条辅助支撑条160,其中一辅助支撑条160的一侧面固定装配于第二板体120,另一辅助支撑条160的一侧面固定装配于第四板体140,且两条辅助支撑条160相对设置。
4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条辅助支撑条160的作用是提高第三板体130与第二板体120、第四板体140的连接强度。
49.第二板体120和所述第四板体140均设置有辅助横梁170和竖板体180,辅助横梁170一体连接于竖板体180末端,所述辅助横梁170远离底板300,辅助横梁170与支撑横梁200平行设置,竖板体180与第一板体110和第三板体130固定装配。
50.辅助横梁170的下方为收纳空间,用于收纳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控制装置、电源等物品。
51.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横梁170与支撑横梁200为整体支撑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从而更好地提高稳定性。
52.底板300设置有横板体310和用于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固定装置抵接的装配板
320,装配板320一体装配于横板体310的末端,且装配板320与横板体310相互垂直。横板体310设置有用于与固定装置装配的装配孔330,接近装配板320。
53.本实用新型的竖板体180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190。第一板体110设置有用于走线的第一走线孔1100和第二走线孔1200,第一走线孔1100远离底板300,第二走线孔1200接近底板300。
54.第三板体130设置有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用品进出的开口结构。
55.该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支撑框架100与支撑横梁200为整体的重心投影位于底板300内部,从而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框架100围成的框状结构与第一板体110前方的收纳空间还能用于收纳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控制装置、电源等物品,从而能大大节省空间。
56.实施例2。
57.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还具有如下特征:本实施例的支撑横梁200具体设置有四条。
58.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四条支撑横梁200能更好地分散受力,从而更好地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稳定性。
59.实施例3。
60.一种骨科手术机器人,具有如实施例1或者2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
61.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支撑框架100与支撑横梁200为整体的重心投影位于底板300内部,从而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用受力架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框架100围成的框状结构与第一板体110前方的收纳空间还能用于收纳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控制装置、电源等物品,从而能大大节省空间。
6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