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92971发布日期:2022-04-30 22: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特别是一种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


背景技术:

2.流食是一种食物呈液体状态、在口腔内能融化为液体,比半流质饮食更易于吞咽和消化,适用于极度衰弱无力咀嚼食物的重症患者,在医院、疗养院及康复中心等,流食喂养器能够为食管术后、胃肠术后禁食、昏迷不醒等患提供进食的帮助,流食喂养器也常被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由于新生儿无法自主进食,所以流食喂养器能够起到新生儿营养维持的作用。
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挤压式防漏喂养器【申请号:cn201921450755.6;公开号:cn210783845u】。这种挤压式防漏喂养器,包括瓶身和带有喂养勺勺体的瓶盖,瓶盖可拆卸连接在瓶身的上开口处,瓶盖上设有流食通道,流食通道的一端穿入瓶盖内,流食通道的穿入端与瓶盖密封连接,流食通道内设有用于使瓶身内的流食由流食通道流入喂养勺勺体的单向阀,喂养勺勺体靠近流食通道一端设有喂养勺盖板,喂养勺盖板与喂养勺勺体边缘密封连接。
4.该专利中公开的喂养器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挤压力度无法进行控制,易影响新生儿的进食,且喂养器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便于进行拆卸更换,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该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可以对流食的流量进行控制,且还方便对喂养器进行拆卸。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包括瓶体,所述瓶体表面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瓶体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盖板和出料斗,且盖板和出料斗的内部均设有内螺纹,所述瓶体顶部的表面与盖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瓶体表面的底部与出料斗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出料斗的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套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一端设有扭盘,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器的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出料嘴。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可旋出盖板,并将流食放置在瓶体的内部,然后将出料嘴放入新生儿的口中,并挤压瓶体,使得流食进入新生儿的口中,同时可通过旋转扭盘,并带动螺杆旋转,使得挤压板对连接管进行挤压,从而调整流食的流量,当喂养完成后,可旋出盖板、出料斗和出料嘴,并对其进行清洗即可。
9.所述控制器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
块,所述限位块与挤压板之间固定连接。
10.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挤压板进行辅助限位,方便其进行左右的移动。
11.所述瓶体的下方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位于出料斗与瓶体之间。
12.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瓶体与出料斗之间进行密封,并增强其密封性。
13.所述瓶体的表面设有若干凸块,且凸块的外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瓶体之间固定连接。
14.采用以上结构,便于使用者对瓶体进行携带和挤压。
15.所述盖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凹板,且凹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挂环。
16.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瓶体进行挂起,便于医务人员的使用。
17.所述瓶体的表面设有刻度标线,且刻度标线位于两个外螺纹之间。
18.采用以上结构,便于医务人员可以观察瓶体内的流食的剩余量。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设置,使得盖板与瓶体之间和出料斗与瓶体之间进行拆卸,并方便对瓶体的内壁进行清洗,便于下一次的使用,同时通过旋转扭盘,可带动螺杆旋转,使得螺杆带动挤压板对连接管进行挤压,从而可以对流食的流量进行控制,避免流食流量过大影响新生儿的食用,解决了目前的喂养器无法对流食的流量进行控制盒不方便对其进行拆卸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使得螺杆在带动挤压板移动的同时,可以对挤压板进行辅助限位,避免挤压板发生旋转。
22.3、本实用新型通过凸块和把手的设置,不仅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携带,而且还方便手指对瓶体进行施力挤压,避免手指与瓶体之间发生滑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瓶体;2、外螺纹;3、盖板;4、凹板;5、挂环;6、出料斗;7、内螺纹;8、密封圈;9、刻度标线;10、连接管;11、控制器;12、螺杆;13、扭盘;14、挤压板;15、限位槽;16、限位块;17、出料嘴;18、凸块;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如图1-图4所示,本重症新生儿挤压式流食防漏喂养器,包括瓶体1,瓶体1表面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外螺纹2,瓶体1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盖板3和出料斗6,且盖板3和出料斗6的内部均设有内螺纹7,瓶体1顶部的表面与盖板3的内部螺纹连接,瓶体1表面的底部与出料斗6的内部螺纹连接,出料斗6的底部设有连接管10,且连接管10与出料斗6的底部螺纹连接,此种设计方便医务人员对出料斗6与连接管10之间进行拆卸,方便对其进行更换清洗,
连接管10的表面套设有控制器11,控制器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2,且螺杆12的一端栓接有扭盘13,螺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器11的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挤压板14,且挤压板14呈弧形设置,此种设计是为了挤压板14能够更好的对连接管10进行挤压,从而方便对流食的流量进行控制,连接管1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出料嘴17,通过内螺纹7和外螺纹2的设置,使得盖板3与瓶体1之间和出料斗6与瓶体1之间进行拆卸,并方便对瓶体1的内壁进行清洗,便于下一次的使用,同时通过旋转扭盘13,可带动螺杆12旋转,使得螺杆12带动挤压板14对连接管10进行挤压,从而可以对流食的流量进行控制,避免流食流量过大影响新生儿的食用,解决了目前的喂养器无法对流食的流量进行控制盒不方便对其进行拆卸的问题。
30.控制器11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5,且限位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挤压板14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槽15和限位块16的设置,使得螺杆12在带动挤压板14移动的同时,可以对挤压板14进行辅助限位,避免挤压板14发生旋转。
31.瓶体1的下方设有密封圈8,且密封圈8位于出料斗6与瓶体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圈8的设置,可以对出料斗6和瓶体1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挤压时,流食从瓶体1的底部溢出,影响患者的使用。
32.瓶体1的表面设有若干凸块18,且凸块18的外侧设有把手19,把手19与瓶体1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凸块18和把手19的设置,不仅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携带,而且还方便手指对瓶体1进行施力挤压,避免手指与瓶体1之间发生滑落。
33.盖板3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凹板4,且凹板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挂环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凹板4和挂环5的设置,可以对瓶体1进行挂起,避免医务人员往往手持举起进行流食,且省事省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34.瓶体1的表面设有刻度标线9,且刻度标线9位于两个外螺纹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使得医务人员可以直观的观察瓶体1内流食的剩余量,便于对流食进行添加。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可旋出盖板3,并向瓶体1的内部添加流食,添加完成后,重新旋紧盖板3,然后将出料嘴17放置新生儿的口中,接着手掌握住瓶体1,使得手指对应放置在凸块18处,随后挤压瓶体1,使得流食通过出料斗6流入连接管10中,并通过出料嘴17进入新生儿的口中,当挤压的流量过大时,可旋转扭盘13,扭盘13通过螺杆12带动挤压板14向连接管10的一侧进行移动,并对连接管10进行挤压,从而控制流食的流量,当新生儿喂养完成后,可旋出盖板3出料斗6和出料嘴17,最后将瓶体1进行清洗即可。
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