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

文档序号:29942839发布日期:2022-05-07 15:0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骨科髓内固定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庞大,近十余年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攀升,而好发于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每年患者人数也随之明显增加。据估计,2050年我国每年的髋部骨折发生人数将高达500-600万人,其中近一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绝大部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内固定器械从实用新型至今,经历了几十年的更新换代,股骨近端髓内钉由于适应症广、固定效果确切,已成为目前全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器械。
3.股骨近端髓内钉主要由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及远端锁钉组成。主钉由股骨近端大转子尖附近开口后插入股骨髓腔,近端头颈螺钉通过主钉近端通道与股骨头颈部固定,远端锁钉通过主钉远端通道与股骨干部或者远端固定。这样,一套髓内钉装置(主要包括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及远端锁钉)就能够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两端固定成一个整体。
4.股骨近端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器械,相比髓外固定,髓内固定的力臂更短、受力后力矩更小。因此,髓内固定器械所承受的应力值也更小,不容易发生金属的疲劳断裂。同时,髓内钉主钉本身对于头颈骨折块有阻挡作用,可以预防头颈骨折块沿垂直骨折线方向的压缩移位。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如股骨反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髓内固定的抗内翻作用比髓外固定强。正是由于有这些优势,现如今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5.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这些合并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在用目前市场现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后,通常无法早期下地,因为一旦在骨折愈合前下地负重,容易发生骨折移位、近端头颈螺钉切割头颈骨折块以及内固定断裂,最终导致内固定失败,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下地时间和生活质量,增加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甚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6.现有技术中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头颈螺钉多为单颗,其对头颈骨折块的把持力以及抗股骨头颈骨折块旋转、内翻作用均较弱,患者下地行走、对股骨头颈骨折块施加力量后,头颈骨折块容易发生旋转和内翻移位,并最终导致内固定失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有人设计出了近端头颈螺钉为两枚螺钉且纵行分布排列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但在实际应用于临床后,很多病例出现了“z”字效应,即螺钉退钉或穿入关节的现象,固定效果不理想,后逐渐被淘汰。而目前仍在临床上应用的近端头颈螺钉为双枚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其两枚头颈螺钉设计成纵行分布且螺纹之间相互咬合,从而避免了“z”字效应,这种将两枚头颈螺钉设计为纵行分布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虽然抗旋及对头颈骨折块的把持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两枚头颈螺钉螺纹相互咬合,其对抗头颈骨折块旋转作用仍然较弱,而且由于髓内钉体积增大,对于许多骨骼较小的亚洲人并不适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所述的这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股骨近端髓内钉对头颈骨折块的把持力以及抗股骨头颈骨折块旋转、内翻作用均较弱的技术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交叉钉,主钉包括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和远端部分,过渡部分设置在近端部分与远端部分之间,所述的近端部分的截面呈圆形,近端部分的轴心与远端部分的轴心的夹角设置为外倾角,外倾角为锐角,交叉钉包括一个拉力螺钉和一个抗旋螺钉,拉力螺钉包括螺钉部和柄部,拉力螺钉的柄部的截面为圆形,主钉的近端部分的侧壁中设置有贯穿主钉的近端部分的近端通道,拉力螺钉的柄部设置在近端通道中,拉力螺钉的柄部的侧壁中设置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贯穿拉力螺钉的柄部,螺纹孔的左端开口位于近端部分的左侧,螺纹孔的右端开口位于近端部分的右侧,抗旋螺钉的尾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拉力螺钉和抗旋螺钉构成夹角,拉力螺钉的轴心与主钉的远端部分的轴心的夹角设置为颈干角,颈干角为钝角,主钉的远端部分侧壁中设置有远端通道,主钉的远端通道中设置有远端锁钉,主钉的近端部分的上端面中通过螺纹连接有尾帽。
9.进一步的,所述的主钉远端部分的直径小于近端部分的直径。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尾帽设置在近端部分的上端面的中心。
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主钉的轴心、拉力螺钉的轴心、抗旋螺钉的轴心以及远端锁钉的轴心均位于同一平面。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
13.1、拉力螺钉和抗旋螺钉构成交叉钉,拉力螺钉的柄部的截面为圆形,拉力螺钉和抗旋螺钉形成交叉固定,抗旋作用增强,可以有效预防头颈骨折块的旋转移位。
14.2、交叉分布的拉力螺钉和抗旋螺钉可以有效分散应力、增加对骨折块的把持力,预防金属的疲劳断裂、内固定切割头颈骨折块和骨折块的内翻移位。
15.3、抗旋螺钉通过拉力螺钉柄部的螺纹孔连接固定,能够减少交叉钉在主钉以及在股骨上的足印区面积,有效预防主钉疲劳断裂和医源性骨折。
16.4、构成交叉钉的拉力螺钉和抗旋螺钉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且尾部通过螺纹咬合固定,一旦置入,可有效预防交叉钉退钉。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中的交叉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
实施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1、交叉钉2,主钉1包括近端部分5、过渡部分6和远端部分7,过渡部分6设置在近端部分5与远端部分7之间,所述的近端部分5的截面呈圆形,近端部分5的轴心与远端部分7的轴心的夹角设置为外倾角13,外倾角13为锐角,交叉钉2包括一个拉力螺钉8和一个抗旋螺钉9,拉力螺钉8包括螺钉部和柄部,拉力螺钉8的柄部的截面为圆形,主钉1的近端部分5的侧壁中设置有贯穿主钉1的近端部分5的近端通道10,拉力螺钉8的柄部设置在近端通道10中,拉力螺钉8的柄部的侧壁中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2,螺纹孔12贯穿拉力螺钉8的柄部,螺纹孔12的左端开口位于近端部分5的左侧,螺纹孔12的右端开口位于近端部分5的右侧,抗旋螺钉9的尾部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手术过程中,先将拉力螺钉8从右侧穿过近端通道10并拧入固定头颈骨折块,再将抗旋螺钉9从右侧穿过螺纹孔12,将抗旋螺钉9的头部拧入固定头颈骨折块,并且使抗旋螺钉9的尾部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拉力螺钉8和抗旋螺钉9构成夹角,拉力螺钉8的轴心与主钉1的远端部分7的轴心的夹角设置为颈干角14,颈干角14为钝角,主钉1的远端部分7侧壁中设置有远端通道11,主钉1的远端通道11中设置有远端锁钉3,主钉1的近端部分5的上端面中通过螺纹连接有尾帽4。
24.进一步的,所述的主钉1远端部分7的直径小于近端部分5的直径,用以匹配股骨的髓腔形态,便于将远端部分7插入股骨髓腔中。
25.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的尾帽4设置在近端部分5的上端面的中心。
26.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主钉1的轴心、拉力螺钉8的轴心、抗旋螺钉9的轴心以及远端锁钉3的轴心均位于同一平面。
2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28.使用时,交叉钉2与股骨头颈部分咬合固定,远端锁钉3与股骨干部或者远端咬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近端交叉钉的股骨近端髓内钉,既有良好的骨折块把持力,同时能有效对抗股骨头颈骨折块旋转和内翻移位。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有:
30.1、拉力螺钉8和抗旋螺钉9构成交叉钉2,拉力螺钉8的柄部的截面为圆形,拉力螺钉8和抗旋螺钉9形成交叉固定,抗旋作用增强,可以有效预防头颈骨折块的旋转移位。
31.2、交叉分布的拉力螺钉8和抗旋螺钉9可以有效分散应力、增加对骨折块的把持力,预防金属的疲劳断裂、内固定切割头颈骨折块和骨折块的内翻移位。
32.3、抗旋螺钉9通过拉力螺钉8柄部的螺纹孔12连接固定,能够减少交叉钉2在主钉1以及在股骨上的足印区面积,有效预防主钉1疲劳断裂和医源性骨折。
33.4、构成交叉钉2的拉力螺钉8和抗旋螺钉9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且尾部通过螺纹咬合固定,一旦置入,可有效预防交叉钉2退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