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静电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4702发布日期:2022-04-22 13:04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静电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生产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静电释放器。


背景技术:

2.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储运场所,属于静电危险区域,因为静电释放所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爆周围的易燃气体发生事故。因此为了防止因为静电释放引发事故,所以危险区域内必须安装相关的释放静电装置;现有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器能够很好的释放人体静电,但不能用于车体和固定设备,而现有的能够用于车体的设备不能用于人体静电的释放,因此专利号(cn201320191105.0)公开了一种静电释放报警装置,使其既可以通过人手接触触摸球的方式释放人体静电,又可以通过把车体或固定设备接入导线断开处的两端点之间的方式使其接地,释放静电,一机多用;
3.但上述的静电释放报警装置线缆露于外界,容易磨损,同时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湿气容易从地面通过立杆进入触摸球对电路造成腐蚀损坏,导致装置失灵,降低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装置高度不可调节,不能适应不同的身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静电释放器,将线缆收至立杆内,避免腐蚀磨损,同时增加吸湿装置,用于对立杆内部进行除湿保证内部空气的干燥,并且使的立杆可以伸缩,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人体静电释放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顶部设置有静电释放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释放球设置有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上连接有两根线缆,两根所述线缆均穿过立杆露于外界,且分别连接有接地头和静电夹,所述立杆包括支撑杆以及伸缩柱,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柱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柱内设置有吸湿筒,所述吸湿筒上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所述伸缩柱上还套接有警示牌,所述警示牌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静电夹的卡槽。
6.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筒呈双层管状结构,包括内管、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的顶部与底部均通过环形盖相连,且环形盖中心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径与内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环形盖上还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变色硅胶;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用于更换变色硅胶的上通管与下通管,所述上通管与下通管均延伸至伸缩柱与外界相通,且靠近外界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盖;所述伸缩柱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变色硅胶颜色的观察窗,所述内管内还设置有收线装置。
7.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内管内壁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垂直内管的内壁设置,所述固定杆上通过轴承套接有收线柱,所述收线柱的两侧均设置有卷簧,所述卷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静电夹的线缆穿过中心孔缠绕于收线柱上,且穿过伸缩柱连接静电夹;所述连接有接地头的线缆穿过内管以及支撑杆露于外界。
8.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柱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的齿形槽,所述支撑杆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齿形槽相配合的锁紧块,用于限制伸缩柱向下的位移。
9.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感应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以及报警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于给感应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报警模块供电,感应模块通过控制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通过装置的设计,实现既可以通过人手接触触摸球的方式释放人体静电,又可以把车体或固定设备释放静电,使得一机多用,提高了实用性。
13.2.通过吸湿筒的设置,能够对立杆内的空气进行干燥,减少湿气对内部电路的腐蚀老化,并且观察窗的设置能够观察变色硅胶的情况,方便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上通管设置于吸湿筒的上部,朝上倾斜,方便变色硅胶的加入,下通管位于吸湿筒下部,朝下倾斜,方便将已经无效的变色硅胶从吸湿筒内拿出,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在不用对装置进行拆卸的情况下,对变色硅胶进行更换,减少了装置的劳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4.3.通过在内管内壁上设置的收线装置,能够对连接有静电夹的线缆进行收纳,避免了长时间露于外界而磨损老化,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安装于吸湿筒内,使得吸湿收线装置一体化,使得结构更加的简单,安装拆卸更加方便;收线装置的设置也避免了线缆的缠绕,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提高了效率。
15.4.立杆伸缩的结构满足了不同身高的人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施例立柱的剖面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施例吸湿筒和收线装置的放大图;
19.图4是本实施例侧面结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1-底座;2-立杆;201-支撑杆;202-伸缩柱;203
‑ꢀ
齿形槽;204-锁紧块;3-静电释放球;301-感应模块;302-控制模块;303-供电模块;304-报警模块;4-线缆;5-吸湿筒;501-内管;502-外管;503-环形盖;504-中心孔;505-上通管;506-下通管;507-密封盖;508-观察窗;6-收线装置;601-固定杆;602-收线柱;603-卷簧;7-警示牌;70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体静电释放器,包括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立杆2,所述立杆 2顶部设置有静电释放球3,所述静电释放球3设置有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上连接有两根线缆4,两根所述线缆4均穿过立杆2露于外界,且分别连接有接地头和静电夹,所述立杆2包括支撑杆 201以及伸缩柱202,所述支撑杆201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柱202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柱202内设置有吸湿筒5,所述吸湿筒5上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6;所述伸缩柱202上还套接有警示牌7,所述警示牌7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静电夹的卡槽701。
23.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湿筒5呈双层管状结构,包括内管501、外管502,所述内管501与外管502的顶部与底部均通过环形盖503 相连,且环形盖503中心设置有中心孔504,所述中心孔504内径与内管501的内径相同,所述环形盖503上还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内管501与外管502之间设置有变色硅胶;所述外管502上设置有用于更换变色硅胶的上通管505与下通管506,所述上通管505与下通管506均延伸至伸缩柱202与外界相通,且靠近外界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盖507;所述伸缩柱202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变色硅胶颜色的观察窗508,所述内管501内还设置有收线装置6。
24.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线装置6包括固定连接于内管501内壁上的固定杆601,所述固定杆601垂直内管501的内壁设置,所述固定杆601上通过轴承套接有收线柱602,所述收线柱602的两侧均设置有卷簧603,所述卷簧603与固定杆6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静电夹的线缆4穿过中心孔504缠绕于收线柱602上,且穿过伸缩柱202连接静电夹;所述连接有接地头的线缆4穿过内管501以及支撑杆201露于外界。
25.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柱202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的齿形槽 203,所述支撑杆20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齿形槽203相配合的锁紧块 204,用于限制伸缩柱202向下的位移。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感应模块301、控制模块302、供电模块303以及报警模块304,所述供电模块303用于给感应模块301、控制模块302以及报警模块304供电,感应模块301通过控制模块302与报警模块304连接。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304包括蜂鸣器9和发光二极管10。
28.工作原理:当人手触摸到静电释放球3时,通过感应模块301 感应到人手触摸信号和静电信号,上述信号将控制模块302从睡眠模式唤醒工作,当控制模块302判定是正常人手触摸时,就调用报警模块804,根据当前静电电压水平给出报警指示,即:超过报警电压时红灯亮,蜂鸣器发声;感应电压释放到安全电压以下时,绿灯亮,蜂鸣器不发声;在手触摸期间,如果检测放电回路断开时,则黄灯亮,蜂鸣器发声报警。
29.当需要使用静电夹释放车或者固定物的静电时,拉动带有静电夹的线缆4,收线柱602在线缆4的作用下绕固定杆601旋转,此时卷簧603同时旋转产生扭力,在使用完之后,在扭力的作用下,收线柱602反向转动,完成线缆4的回收。
30.当通过观察窗508观察到变色硅胶变色无效时,将上通管505 与下通管506上的密封盖507打开,然后将内部无效的变色硅胶通过下通管506拿出,然后将下通管506密封,将新的变色硅胶通过上通管505倒入内管501与外管502之间,完成更换。
31.当需要调节立杆2的高度时,按压支撑杆201上的锁紧块 204,锁紧块204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一端翘起,松开齿形槽203,从而使伸缩柱202在支撑杆201内滑动,当向上拉时,锁紧块204 的一端会卡在齿形槽203内,限制了伸缩柱202向下的位移。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