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5256发布日期:2022-05-31 13:5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


背景技术:

2.一次性卫生用纺织品也称吸收性用即弃产品,主要有女性卫生用品、婴儿纸尿布、成人失禁用品等。卫生用纺织品在满足人们生理健康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功能性保健、检测卫生巾或卫生护垫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3.例如专利cn201220572286.7公开了一种羊水检测护垫,将ph试纸放置于护垫中,通过检测阴道漏出液的ph变化来检测羊水是否漏出;cn106913898a公开了一种痛经卫生护垫及其制作方法,痛经中药包层置于护垫中,通过妇女下体给药实现治疗;cn107088115a提供一种治痔疮护垫及其制作方法,痔疮中药包层置于护垫中,通过患者患处给药实现治疗;cn106178077a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植物中草药功能性护垫,中药包置于护垫中,通过妇女下体给药治疗阴痒。
4.不过,以上功能性卫生护垫需要在生产时将功能条置于卫生护垫中,由于生产中温度、湿度、环境等的变化,可能会有使功能条变性、染菌、失效等变化,进一步影响检测或治疗效果;另外由于功能条密封于护垫中,不可更换,应用不同功能时需换不同的护垫,增加了使用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包括打孔膜面层、纯棉内吸收层、pe防渗底膜、内层袋状打孔膜、外层袋状打孔膜以及功能条,所述打孔膜面层设置在顶部,打孔膜面层的底侧设置纯棉内吸收层,纯棉内吸收层的底侧设置pe防渗底膜;所述打孔膜面层的上表面设置内层袋状打孔膜,内层袋状打孔膜的上方设置外层袋状打孔膜;所述功能条设置在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与打孔膜面层之间。
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外层袋状打孔膜与内层袋状打孔膜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所述外层袋状打孔膜上设置有开口。
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分别包括交叠侧和粘压侧,内层袋状打孔膜及外层袋状打孔膜通过粘压侧分别连接在打孔膜面层上,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的交叠侧相互交叠,外层袋状打孔膜的交叠侧与内层袋状打孔膜表面之间形成开口。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相互交叠的一侧为交叠侧,且内层袋状打孔膜及外层袋状打孔膜与打孔膜面层相互粘压的一侧为粘压侧,两层膜相互交叠形成袋口,在放入功能条后形成闭锁,防止功能条滑出。
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所述内层袋状打孔
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分别设置有一处交叠侧与三处粘压侧,形成带开口的双层袋。方便更换不同的功能条,通用性强。
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均为宽2-3cm,长5-10cm的矩形半透明医用打孔膜。有利于功能条的观察。
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所述打孔膜面层与纯棉内吸收层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所述纯棉内吸收层与pe防渗底膜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所述打孔膜面层与内层袋状打孔膜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还包括离型纸和热熔胶,所述离型纸设置在pe防渗底膜的底侧,pe防渗底膜与离型纸通过热熔胶相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所述功能条包括精密ph试条、早孕检测试条、排卵检测试条、羊水检测试条、细菌性病菌检测试条、含药物的试条、具有抑菌除味的试条、草药试条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的组合。
13.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均为宽2-3cm,长5-10cm的矩形半透明医用打孔膜的设置,有利于功能条的观察;
15.2)通过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相互交叠的一侧为交叠侧,且内层袋状打孔膜及外层袋状打孔膜与打孔膜面层相互粘压的一侧为粘压侧的设置,在放入功能条后形成闭锁,防止功能条滑出;
16.3)通过功能条包括精密ph试条、早孕检测试条、排卵检测试条、羊水检测试条、细菌性病菌检测试条、含药物的试条、具有抑菌除味的试条、草药试条的设置,实现实时检测及治疗。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生产操作,通用性强,节约资源,配合功能条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及治疗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8.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2、打孔膜面层;3、纯棉内吸收层;4、pe防渗底膜;5、内层袋状打孔膜;6、外层袋状打孔膜;7、开口;71、交叠侧;72、粘压侧;8、功能条;9、离型纸;10、热熔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
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23.如图1-3所示,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包括打孔膜面层2、纯棉内吸收层3、pe防渗底膜4、内层袋状打孔膜5、外层袋状打孔膜6以及功能条8,所述打孔膜面层2设置在顶部,打孔膜面层2的底侧设置纯棉内吸收层3,纯棉内吸收层3的底侧设置pe防渗底膜4;所述打孔膜面层2的上表面设置内层袋状打孔膜5,内层袋状打孔膜5的上方设置外层袋状打孔膜6;所述功能条8设置在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打孔膜面层2之间。
24.外层袋状打孔膜6与内层袋状打孔膜5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所述外层袋状打孔膜6上设置有开口7。
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分别包括交叠侧71和粘压侧72,内层袋状打孔膜5及外层袋状打孔膜6通过粘压侧72分别连接在打孔膜面层2上,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的交叠侧71相互交叠,外层袋状打孔膜6的交叠侧71与内层袋状打孔膜5表面之间形成开口7。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相互交叠的一侧为交叠侧,且内层袋状打孔膜5及外层袋状打孔膜6与打孔膜面层2相互粘压的一侧为粘压侧,两层膜相互交叠形成袋口,在放入功能条8后形成闭锁,防止功能条8滑出。
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分别设置有一处交叠侧71与三处粘压侧72,形成带开口7的双层袋。方便更换不同的功能条8,通用性强。
27.所述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均为宽2-3cm,长5-10cm的矩形半透明医用打孔膜。有利于功能条8的观察。
28.所述打孔膜面层2与纯棉内吸收层3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所述纯棉内吸收层3与pe防渗底膜4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所述打孔膜面层2与内层袋状打孔膜5通过粘压方式相连接。
29.进一步地,还包括离型纸9和热熔胶10,所述离型纸9设置在pe防渗底膜4的底侧,pe防渗底膜4与离型纸9通过热熔胶10相连接。
30.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条8包括精密ph试条、早孕检测试条、排卵检测试条、羊水检测试条、细菌性病菌检测试条、含药物的试条、具有抑菌除味的试条、草药试条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的组合。
3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使用方法在于:使用该装置时,根据治疗检测的需要,通过开口7把不同的功能条8放入内层袋状打孔膜5内,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相互交叠,对功能条8形成闭锁,防止功能条8滑出,同时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均为宽2-3cm,长5-10cm的矩形半透明医用打孔膜,有利于功能条8的观察,而且功能条8包括精密ph试条、早孕检测试条、排卵检测试条、羊水检测试条、细菌性病菌检测试条、含药物的试条、具有抑菌除味的试条、草药试条,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及治疗,此外内层袋状打孔膜5与外层袋状打孔膜6均设置有一处交叠侧与三处粘压侧,形成带开口7的双层袋,方便更换不同的功能条8,并且护垫不放入功能条8时,也可当普通卫生护垫日常使用,通用性强。
3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亲肤侧带开口双层袋状打孔膜的卫生护垫,通过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均为宽2-3cm,长5-10cm的矩形半透明医用打孔膜的设置,有利于功能
条的观察;通过内层袋状打孔膜与外层袋状打孔膜相互交叠的一侧为交叠侧,且内层袋状打孔膜及外层袋状打孔膜与打孔膜面层相互粘压的一侧为粘压侧的设置,在放入功能条后形成闭锁,防止功能条滑出;通过功能条包括精密ph试条、早孕检测试条、排卵检测试条、羊水检测试条、细菌性病菌检测试条、含药物的试条、具有抑菌除味的试条、草药试条的设置,实现实时检测及治疗。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生产操作,通用性强,节约资源,配合功能条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及治疗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可实施。当然,以上所列的情况仅为示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其他变形或简化,都可以适当地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并且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