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补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4332发布日期:2022-06-04 06:1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补补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补补片。


背景技术:

2.疝是指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疝按部位分为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按其性质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疝、绞窄疝等。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疝气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的迅猛发展,各种疝修补材料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使得疝气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cn112914785a公开了一种疝气补片,包括疝气补片本体,所述疝气补片本体为具有网状结构的片材,所述疝气补片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弹力环,所述弹力环具有比疝气补片本体更大的回弹力,且所述弹力环由可被人体吸收的材料制成;但是该发明公开的疝气补片存在弹力环断裂的风险,没有足够高的安全性。
4.cn208243661u公开了一种双侧腹股沟疝疝修补片,所述疝修补片包括补片,所述补片为圆形结构,所述补片圆周上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补片外圈上设置有加强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补片圆周上的十二块固定片,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固定片来固定补片。但是该实用新型公开的疝修补片,使用起来非常复杂,并且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修补补片,使其在能起到良好支持补缺作用的同时,更能主动诱导患者自身缺陷组织器官再生,促进缺损组织结构形态及功能修复,实现与人体组织良好整合,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治疗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补补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修补补片,在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同时,能修补缺损组织,实现对缺损组织的引导性再生,最终促成缺损组织结构形态及功能的修复,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修补补片,所述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和颗粒支撑层。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修补补片可以加强支撑软组织缺陷,减轻软组织张力变化造成的补片移位或变形现象,促使补片与宿主组织损伤端建立良好的衔接关系,促进组织再生,提高软组织缺损重建效果。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层覆盖第一修复层,所述第一修复层覆盖颗粒支撑层,所述颗粒支撑层填充缺损组织内部。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层包括生物材料膜。
12.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膜包括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和/或高分子膜,优选为脱细胞基质生物膜。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脱细胞基质生物膜指脱细胞基质为制备原料的生物膜;所述脱细胞基质是指将动物组织经过脱细胞工艺处理后,去除能够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成分,同时完整地保留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及一些对细胞分化有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的材料。
14.优选地,所述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包括胶原基质生物膜。
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层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层的横截面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固定层的厚度为0.05-3mm,例如可以是0.05mm、 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 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 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 2.8mm、2.9mm、3.0mm等。
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
17.其中,所述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腔道;
18.其中,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5-650μm,例如可以是15μm、20μm、 50μm、70μm、90μm、110μm、130μm、150μm、170μm、200μm、230μm、 250μm、280μm、300μm、320μm、350μm、370μm、400μm、430μm、450μm、 470μm、500μm、550μm、600μm、650μm等;孔隙率为30-95%,例如可以是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90%、95%等。
19.其中,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0.05-25μm,例如可以是0.05μm、0.08 μm、0.1μm、0.2μm、0.3μm、0.8μm、1μm、2μm、3μm、4μm、5μm、6μm、 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 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等;孔隙率为5-80%,例如可以是5%、10%、15%、20%、25%、30%、35%、40%、 45%、50%、55%、60%、65%、70%、75%、80%等。
2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层在起到固定力学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软组织张力变化对第一修复层的干扰;另外,第一固定片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腔道,有利于降低粘连的发生。
2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修复层包括生物材料膜。
22.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膜包括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和/或高分子膜,优选为脱细胞基质生物膜。
23.优选地,所述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包括胶原基质生物膜。
2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修复层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修复层的横截面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修复层的厚度为0.05-3mm,例如可以是0.05mm、 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 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 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 2.8mm、2.9mm、3.0mm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修复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
26.其中,所述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
27.其中,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5-650μm,例如可以是15μm、20μm、 50μm、70μm、90μm、110μm、130μm、150μm、170μm、200μm、230μm、 250μm、280μm、300μm、320μm、350μm、370μ
m、400μm、430μm、450μm、 470μm、500μm、550μm、600μm、650μm等;孔隙率为30-95%,例如可以是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90%、95%等。
28.其中,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0.05-25μm,例如可以是0.05μm、0.08 μm、0.1μm、0.2μm、0.3μm、0.8μm、1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 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等;孔隙率为5-80%,例如可以是5%、10%、15%、20%、25%、30%、35%、40%、 45%、50%、55%、60%、65%、70%、75%、80%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有利于细胞长入第一修复层,并促进组织再生。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颗粒支撑层包括脱细胞基质颗粒、明胶颗粒、透明质酸颗粒、海藻酸盐颗粒、壳聚糖颗粒、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颗粒或聚乳酸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脱细胞基质颗粒。
31.优选地,所述脱细胞基质颗粒包括胶原基质颗粒。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颗粒支撑层中颗粒的横截面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圆形。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颗粒支撑层中,颗粒的粒径为10-1000μm,例如可以是10μm、20μm、50μm、7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 350μm、400μm、450μm、500μm、550μm、600μm、650μm、700μm、750μm、 800μm、850μm、900μm、950μm、1000μm等;颗粒的分布密度为50-106个/cm2,例如可以是50个/cm2、100个/cm2、1000个/cm2、2000个/cm2、3000个/cm2、 4000个/cm2、5000个/cm2、6000个/cm2、7000个/cm2、8000个/cm2、9000个/cm2、 10000个/cm2、11000个/cm2、12000个/cm2、13000个/cm2、14000个/cm2、15000 个/cm2、16000个/cm2、17000个/cm2、18000个/cm2、19000个/cm2、20000个/cm2、 21000个/cm2、22000个/cm2、23000个/cm2、24000个/cm2、25000个/cm2、30000 个/cm2、60000个/cm2、80000个/cm2、100000个/cm2、200000个/cm2、300000 个/cm2、400000个/cm2、500000个/cm2、600000个/cm2、700000个/cm2、800000 个/cm2、900000个/cm2、1000000个/cm2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颗粒支撑层在提供组织再生支架的同时,具有适当的孔隙,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
3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物补片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手术操作时,将颗粒支撑层填充入缺损组织内部;在缺损位置覆盖第一修复层,第一修复层与创口进行端对端的密实缝合,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第一修复层外侧覆盖第一固定层,第一固定层跨越创口切缘,与宿主组织缝合,第一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面平面朝向腔道。
3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37.优选地,所述第二修复层包括生物材料膜。
38.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膜包括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和/或高分子膜,优选为脱细胞基质生物膜。
39.优选地,所述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包括胶原基质生物膜。
4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修复层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修复层的横截面形状包
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长方形;所述第二修复层的厚度为0.05-3mm,例如可以是0.05mm、 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 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 2.8mm、2.9mm、3.0mm等。
4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修复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带孔的粗糙平面;
42.其中,所述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光滑平面朝向第二固定层;
43.其中,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5-650μm,例如可以是15μm、20μm、 50μm、70μm、90μm、110μm、130μm、150μm、170μm、200μm、230μm、 250μm、280μm、300μm、320μm、350μm、370μm、400μm、430μm、450μm、 470μm、500μm、550μm、600μm、650μm等;孔隙率为30-95%,例如可以是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90%、95%等。
44.其中,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0.05-25μm,例如可以是0.05μm、0.08 μm、0.1μm、0.2μm、0.3μm、0.8μm、1μm、2μm、3μm、4μm、5μm、6μm、 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 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等;孔隙率为5-80%,例如可以是5%、10%、15%、20%、25%、30%、35%、40%、 45%、50%、55%、60%、65%、70%、75%、80%等。
45.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层包括生物材料膜。
46.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膜包括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和/或高分子膜,优选为脱细胞基质生物膜。
47.优选地,所述脱细胞基质生物膜包括胶原基质生物膜。
4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固定层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层的横截面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长方形;所述第二固定层的厚度为0.05-3mm,例如可以是0.05mm、 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 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 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等。
4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固定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带孔的粗糙平面;
50.其中,所述粗糙平面朝向第二修复层,光滑平面朝腔道;
51.其中,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5-650μm,例如可以是15μm、20μm、 50μm、70μm、90μm、110μm、130μm、150μm、170μm、200μm、230μm、 250μm、280μm、300μm、320μm、350μm、370μm、400μm、430μm、450μm、470μm、500μm、550μm、600μm、650μm等;孔隙率为30-95%,例如可以是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90%、95%等。
52.其中,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0.05-25μm,例如可以是0.05μm、0.08 μm、0.1μm、0.2μm、0.3μm、0.8μm、1μm、2μm、3μm、4μm、5μm、6μm、 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 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等;孔隙率为5-80%,例如可以是5%、10%、15%、20%、25%、30%、35%、40%、 45%、50%、55%、60%、65%、70%、75%、80%等。
53.本实用新型为多部分复合设计,第一修复层、第二修复层、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均可根据需要适当裁剪,颗粒支撑层按需进行填充。三维结构,与人体解剖贴合。修复层(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和固定层(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优选为胶原基质生物膜,在起到隔离和力学支撑作用的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和可降解的优点。
5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55.其中,在进行膈疝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层覆盖于膈肌缺损组织上部(胸腔侧),所述第二修复层覆盖于膈肌缺损组织下部(腹腔侧);所述第一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二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二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层覆盖于第一修复层,所述第二固定层覆盖于第二修复层;所述第一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胸腔;所述第二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二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腹腔;所述颗粒支撑层位于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之间。
5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物补片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例如进行膈疝修复手术操作时,首先将颗粒支撑层填充入膈疝缺损部位;然后在膈肌上缺损位置(胸腔一侧)覆盖第一修复层,在膈肌下缺损位置(腹腔一侧)覆盖第二修复层,修复层与创口进行端对端的密实缝合,第一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第二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二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第一修复层外侧覆盖第一固定层,第二修复层外侧覆盖第二固定层,固定层跨越创口切缘,与宿主组织缝合,第一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面平面朝向胸腔,第二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二修复层,光面平面朝向腹腔。
5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补补片可以应用于制备治疗疝气和/或组织瘘道的材料上的应用。
5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修补补片可以用来制备治疗膈疝、脐疝、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等的材料中;
59.其中,所述用于制备治疗膈疝材料的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60.其中,所述用于制备治疗脐疝、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等材料的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和颗粒支撑层。
6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修补补片可以用来制备如阴道直肠瘘、阴道膀胱瘘、食道瘘、气道瘘等组织瘘道中;
62.其中,所述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6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补补片,可以加强支撑软组织缺陷,与宿主组织损伤端建立良好的衔接关系,减轻软组织张力变化造成的补片移位或变形。
6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补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低黏连的发生,并且可以促进组织再生,提高再生组织重建的效果,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66.图1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修补补片结构示意图;
67.其中,1为第一固定层;2为第一修复层;3为颗粒支撑层;4为第二修复层;5为第二固定层。
68.图2为实施例9所提供的修补补片的结构示意图;
69.其中,1为第一固定层;2为第一修复层;3为颗粒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70.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73.以下实施例中,各材料和试剂来源如下:
74.聚丙烯网片采用赫美品牌;
75.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采用反相乳化-交联法制备获得。具体步骤包括:取300mg壳聚糖(分子量约130k da,脱乙酰度约96%),溶于10ml 0.01wt%醋酸水溶液中,静置,去除气泡;将20mg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0)和20mg单磷酸阿糖腺苷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混合均匀作为水相;将水相缓慢滴入含有5%(v/v)表面活性剂 span@80和质量浓度0.5%分散剂液体石蜡的油相80ml,快速搅拌,乳化完全,形成w/o体系;向w/o体系中,缓慢滴入交联剂(0.1m的naoh乙醇溶液, 2%(v/v)二乙烯基砜溶液)20ml,快速搅拌,交联固化形成珠状颗粒;收集沉淀,抽滤,有机溶剂脱水洗涤,干燥,获得壳聚糖微球。
77.实施例1
7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所述膈疝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79.其中,所述固定层(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固定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层的厚度为0.5mm;所述固定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0μm,孔隙率为 20%;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200μm,孔隙率为80%;
80.其中,所述修复层(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修复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修复层的厚度为0.5mm;所述修复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0μm,孔隙率为 20%;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200μm,孔隙率为80%;
81.其中,所述颗粒支撑层为胶原基质颗粒,所述颗粒支撑层中颗粒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颗粒的粒径为200μm,颗粒的分布密度为200个/cm2。
82.如图1所示,实施例1所提供的修补补片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固定层;2为第一修复层;3为颗粒支撑层;4为第二修复层;5为第二固定层;
83.其中,所述第一修复层2覆盖膈肌缺损组织上部,所述第二修复层4覆盖于膈肌缺损组织下部;所述第一修复层2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1,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二修复层4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二固定层5,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层1覆盖于第一修复层2,所述第二固定层5覆盖于第二修复层4;所述第一固定层1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 2,光滑平面朝向胸腔;所述第二固定层5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二修复层4,光滑平面朝向腹腔;所述颗粒支撑层3位于第一修复层2和第二修复层4之间。
84.其中,所述胶原基质生物膜参照cn113368313a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85.其中,所述胶原基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剪刀将胶原基质生物膜进行剪碎即可。
86.实施例2
8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所述膈疝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88.其中,所述固定层(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固定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固定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2μm,孔隙率为 18%;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210μm,孔隙率为75%;
89.其中,所述修复层(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修复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修复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修复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2μm,孔隙率为 18%;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210μm,孔隙率为75%;
90.其中,所述颗粒支撑层为胶原基质颗粒,所述颗粒支撑层中颗粒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颗粒的粒径为210μm,颗粒的分布密度为190个/cm2。
91.其中,所述第一修复层覆盖膈肌缺损组织上部,所述第二修复层覆盖于膈肌缺损组织下部;所述第一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二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二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层覆盖于第一修复层,所述第二固定层覆盖于第二修复层;所述第一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胸腔;所述第二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二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腹腔;所述颗粒支撑层位于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之间。
92.所述胶原基质生物膜和胶原基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93.实施例3
9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所述膈疝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颗粒支撑层、第二修复层和第二固定层。
95.其中,所述固定层(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固定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层的厚度为0.8mm;所述固定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9μm,孔隙率为35%;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90μ
m,孔隙率为83%;
96.其中,所述修复层(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修复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修复层的厚度为0.9mm;所述修复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9μm,孔隙率为35%;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90μm,孔隙率为83%;
97.其中,所述颗粒支撑层为胶原基质颗粒,所述颗粒支撑层中颗粒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颗粒的粒径为190μm,颗粒的分布密度为210个/cm2。
98.其中,所述第一修复层覆盖膈肌缺损组织上部,所述第二修复层覆盖于膈肌缺损组织下部;所述第一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二修复层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二固定层,粗糙平面朝向膈肌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层覆盖于第一修复层,所述第二固定层覆盖于第二修复层;所述第一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胸腔;所述第二固定层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二修复层,光滑平面朝向腹腔;所述颗粒支撑层位于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之间。
99.所述胶原基质生物膜和胶原基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100.实施例4
10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固定层 (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为聚丙烯网片,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102.实施例5
10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修复层 (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为聚丙烯网片,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104.实施例6
10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颗粒支撑层为壳聚糖微球。
106.实施例7
10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固定层 (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的两侧均为光滑平面。
108.实施例8
10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修复层 (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的两侧均为光滑平面。
110.实施例9
1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脐疝、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或股疝修补补片,所述修补补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固定层、第一修复层和颗粒支撑层。
11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第一固定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固定层的厚度为1.1mm;所述第一固定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0μm,孔隙率为20%;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200μm,孔隙率为80%;
113.其中,所述第一修复层为胶原基质生物膜;所述第一修复层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修复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第一修复层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另一侧为粗糙平面;所述光滑平面的孔隙直径为10μm,孔隙率为20%;所述粗糙平面的孔隙直径为200μm,孔隙率
为80%;
114.其中,所述颗粒支撑层为胶原基质颗粒,所述颗粒支撑层中颗粒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颗粒的粒径为200μm,颗粒的分布密度为200个/cm2。
115.如图2所示,实施例9所提供的修补补片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固定层;2为第一修复层;3为颗粒支撑层;
116.其中,所述第一修复层2的光滑平面朝向第一固定层1,粗糙平面朝向缺损组织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层1覆盖于第一修复层2,所述第一固定层1的粗糙平面朝向第一修复层2,光滑平面朝向腔道;所述颗粒支撑层3位于缺损组织内部。
117.对比例1
118.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缺少固定层 (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119.对比例2
120.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缺少修复层 (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121.对比例3
122.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膈疝修补补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缺少颗粒支撑层,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123.测试例1
124.动物实验
125.测试样本: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提供的修补补片
126.测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5只,重量为1.5-3.0kg之间,分为11组,每组 5只。将其麻醉,消毒后取上正中切口,切断镰状韧带并拉下肝脏,充分暴露膈肌,左侧膈肌切开约1/3面积大的缺损区域孔,了解兔膈肌面积,进一步确认缺损大小。术中使用正压通气装置。随后补片缝合膈肌缺损处,缝合伤口。分别在术前、术后7天对新西兰兔血液进行生化检测以观察感染情况对机体的影响;在术后30天处死并解剖取材,观察修补补片的植入变化,评价修补补片防粘连性能以及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
127.(1)抗黏连测试
128.术后30天评估其防粘连效果,包括粘连程度、粘连面积、粘连发生率。粘连程度分级标准为:0分—无粘连;1分—组织粘附用重力即可分离;2分—组织粘附需用钝性分离;3分—组织粘附需用锐性分离。粘连面积分级标准:0分—没有粘连;1分—≤25%表面带有粘连,平均12.5%;2分—26-50%表面带有粘连,平均37.5%;3分—51-75%表面带有粘连,平均63%;4分—≥76%表面带有粘连,平均88%。对带有粘连的补片进行垂直高清摄像,并用photoshop和 siconimage软件进行处理,以进行粘连面积的计算。粘连发生率为发生粘连的动物数量与同组总数量(每组5只)的比值百分数;
129.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130.表1
[0131][0132][0133]
由表1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提供的修补补片黏连发生率在 0-60%,采用优选技术方案(实施例1-3)提供的修补补片可以避免黏连现象的发生。
[0134]
通过实施例1与实施例4-8的对比可知,采用实施例4-8所提供的修补补片会导致大白兔出现黏连现象,表明材料的选择和材料表面的粗糙状况会影响黏连状况。
[0135]
通过实施例与对比例1-3的对比可知,当缺少固定层(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修复层(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或颗粒支撑层中的任意一层,均会导致黏连现象的发生;而黏连发生的原因可能与组织再生速度慢有关。
[0136]
(2)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评价
[0137]
术后30天,观察补片周围新生组织的面积,采用van-gieson计算新生组织面积在缺损组织总面积的占比,实验结果为每组实验的平均数;
[0138]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0139]
表2
[0140][0141][0142]
由表2数据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提供的修补补片30天后,新生组织占比为4.1-15.7%;采用优选技术方案(实施例1-3)提供的修补补片 30天后,新生组织占比为13.8-15.7%;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补补片可以促进缺损组织再生。
[0143]
实施例1-3所提供的修补补片周围新生了大量的血管和组织,修补补片周围与血管、组织结合紧密,表现出良好的组织修复效果;而采用对比例1-3所提供的修补补片,修补补片周围新生组织及血管少,没有表现出良好的促进组织再生的效果。
[0144]
(3)观察修补补片在动物体内的形态变化
[0145]
观察补片植入动物体内7天、14天、30天补片的形态变化;
[0146]
实施例1-8提供的修补补片在生物体内形态完好,无发生任何脱落现象,无发生任何皱缩现象。
[0147]
测试例2
[0148]
临床案例
[0149]
5个月大流浪中国短毛猫,呼吸困难就诊,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dr检查)可见腹腔内脏器胸腔占位;手术开腹修复,发现膈肌大范围缺损,腹腔内肝脏肠管占据胸腔,将脏器移位回腹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修补补片进行修复膈疝,引导膈肌再生。
[0150]
短毛猫在术前x光片检查中发现膈疝,腹部器官进入胸腔,挤压肺部;术后第6天,短毛猫逐渐恢复;术后第8天,短毛猫处于恢复期;术后第16天,短毛猫脏器固定良好,膈保护良好;术后第49天,短毛猫恢复良好。
[0151]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