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9422发布日期:2022-08-03 02:0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2.雾化器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实施雾化吸入技术的一种设备,雾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速气流将药液变成雾状微小颗粒从出气管喷出,经患者口鼻直接进入咽部、支气管及肺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快速发挥药效,也可起到净化气道并湿化气道的作用。
3.在临床工作中,部分病人需要使用一种以上的雾化吸入药物,而多种药物本身存在配伍禁忌,无法混合使用。现有的雾化器基本上一次只能加入一种药液,药液用完后需要护士手动更换另一种药液,导致工作量增加。另外,每位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各不相同,护士很难掌握每组药液雾化结束时间,而且,在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实施别的治疗或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导致未能及时更换药物,使治疗时间延长,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可以装入两种不同的药液,一种药液使用完之后可以切换使用第二种药液,不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更换药液,提高了工作效率。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包括外杯体和气管,气管设置在外杯体下端,并与外杯体连通,外杯体的侧面设置有出雾口;该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还包括有设置于外杯体内的内杯体、隔板、转板、转轴、浮子、光电传感器和电机;内杯体的下端设置有连通至气管上端的出药口;隔板格挡地设在内杯体的中部,将内杯体分隔为上下两个容腔,隔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转板可转动地设置在隔板的上端,转板上设置有可与第一通孔重合的第二通孔;转轴贯穿隔板,上端与转板固定连接,下端延伸至内杯体底部,与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转轴内部中空,侧面设置数个侧孔;浮子可活动地设置于转轴的内部;光电传感器设置于转轴的下端,并与电机电连接。
7.其中,内杯体被隔板格挡为上下两个容腔,两个容腔可以放入两种不同的药液,下层容腔的药液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出药口滴落,滴落的药液经气管吹出的气体后雾化,雾化的气体经出雾口吹出,供患者呼吸;当下层容腔的药液滴落完之后,浮子将下落至光电传感器中间,之后触发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重合连通,上层容腔内的药液流入下层容腔,从而实现药液切换的目的,不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更换药液,提高了工作效率。
8.进一步地,所述出药口与气管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滴斗,滴斗的上端设有与出药口连接的出药管,滴斗的下端正对于气管的上端,滴斗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挡板与滴斗的下端
之间固定连接有数根支杆。
9.更进一步地,所述滴斗的上端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用于给药液加热。
10.进一步地,所述内杯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下端设置有下端盖,所述出药口设于下端盖上。
11.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提供电能的电池。
12.进一步地,所述外杯体的侧面设有把手,方便携带该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
13.进一步地,所述出雾口设置有喇叭状的面罩,方便贴合患者的口鼻,有利于患者呼吸。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其内杯体被隔板格挡为上下两个容腔,两个容腔可以放入两种不同的药液,下层容腔的药液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出药口滴落,滴落的药液经气管吹出的气体后雾化,雾化的气体经出雾口吹出,供患者呼吸;当下层容腔的药液滴落完之后,浮子将下落至光电传感器中间,之后触发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重合连通,上层容腔内的药液流入下层容腔,从而实现药液切换的目的,不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更换药液,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转板的连接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滴斗与加热板的连接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21.图中标号为:1、外杯体;101、出雾口;102、把手;2、气管;201、喷嘴;3、内杯体;301、出药口;302、上端盖;303、下端盖;4、隔板;401、第一通孔;5、转板;501、第二通孔;6、转轴;601、侧孔;7、浮子;8、光电传感器;801、发射器;802、接收器;9、电机;10、滴斗;1001、出药管;11、挡板;12、支杆;13、加热板;14、电池;15、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包括外杯体1和气管2,气管2设置在外杯体1下端,并与外杯体1连通,气管2用于连接气流,气管2位于外杯体1的端部还设有锥形的喷嘴201,喷嘴201使得气流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可使得液体快速雾化。外杯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雾口101,出雾口101用于排出雾化后气体。外杯体1的侧面设有把手102,方便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携带,出雾口101设置有喇叭状的面罩15,方便贴合患者的口鼻,有利于患者呼吸。
23.该可自动切换药液的雾化器还包括有设置于外杯体1内的内杯体3、隔板4、转板5、转轴6、浮子7、光电传感器8和电机9。内杯体3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302,下端设置有下端盖303,下端盖303上设置有连通至气管2上端的出药口301。隔板4格挡地设在内杯体3的中部,将内杯体3分隔为上下两个容腔,隔板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01,上下两个容腔可以放入不同的药液。转板5可转动地设置在隔板4的上端,转板5上设置有可与第一通孔401重合的第二
通孔501。转轴6贯穿隔板4,上端与转板5固定连接,下端延伸至内杯体3底部,与电机9的主轴固定连接,转轴6内部中空,侧面设置数个侧孔601,浮子7可活动地设置于转轴6的内部,设置有侧孔601是为了使得转轴6的中空部与内杯体3的下层容腔连通,使得浮子7可以接触到药液,以对浮子7产生浮力。光电传感器8设置于转轴6的下端,并与电机9电连接。具体而言,转轴6的下端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侧孔601,光电传感器8包括发射器801和接收器802,分别固定设置在转轴6下端的侧孔601两侧,可随转轴6同步转动,电机9采用的是舵机,接收光电传感器8电信号后,会执行转动一定角度,使得第一通孔401与第二通孔501重合,上层容腔的药液流入下层容腔中,从而实现药液切换。
24.出药口301与气管2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滴斗10,滴斗10的上端设有与出药口301连接的出药管1001,滴斗10的下端正对于气管2的上端,滴斗10的下方设置有挡板11,挡板11与滴斗10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数根支杆12。内杯体3下层容腔内的药液经出药口301流入滴斗10,滴斗10使得药液有规律的滴落,且滴落的药液遇挡板11后冲散,冲散的药液经支杆12之间的间隙往外流,之后该药液经气管2的高速气流后雾化,雾化的气体经出雾口101吹出,供患者呼吸使用。
25.进一步地,滴斗10的上端设置有加热板13,上端盖302上设置有提供电能的电池14,电池14用于给电机9和加热板13提供电能,加热板13通电后可以给内杯体3的下层容腔内的药液加热,一般的,电池14与电机9和加热板13的连接导线可以镶嵌在外杯体1的杯壁中。
2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为:首先,内杯体3中的隔板4的第一通孔401与转板5的第二通孔501不重合,在内杯体3中装入两种不同的药液,之后将内杯体3放入到外杯体1中,且出药口301正对滴斗10的出药管1001,然后将气管2接通气流,内杯体3的下层容腔的药液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出药口301经出药管1001流入滴斗10,滴落的药液遇挡板11后冲散,冲散的药液经支杆12之间的间隙往外流,之后该药液经气管2的高速气流后雾化,雾化的气体经出雾口101吹出,供患者呼吸;当下层容腔的药液逐渐滴落完之后,浮子7将下落至光电传感器8的发射器801和接收器802之间,使得接收器802无法接收信号,接收器802随即产生电信号,电机9接收电信号后,带动转板5旋转一定角度,使得第一通孔401与第二通孔501重合,内杯体3上层容腔的药液流入下层容腔中,从而实现药液切换,这样就不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换药液,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在触发电机9工作时,下层容腔中的药液不可能完全滴落完,使得上层容腔与下层容腔的药液有一部分混合,但是这种混合是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不产生影响的。在上层容腔的药液完全流入下层容腔,且流入至下层容腔的药液也完全滴落之后,会再次启动电机9,使得第一通孔401与第二通孔501不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