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旋切系统及其旋切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2358发布日期:2022-06-22 02:1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旋切系统及其旋切刀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旋切系统及其旋切刀组。


背景技术:

2.乳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乳腺切除手术主要对乳腺肿块施行微创切除,可以阻断良性肿瘤向恶性发展。
3.目前,市面上的旋切系统包括外刀管以及内套于外刀管内用于切割病变组织的内刀管,外刀管头部设有可容纳病变组织的开口,由于内刀管与外刀管之间存在间隙,内刀管在切割前,首先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病变组织从开口处吸入外刀管内,内刀管在旋转切割的时候,位于间隙处的病变组织会被拉长后再被内刀管切断,完成切除;
4.但是,内刀管的外径过大的话,会影响内刀管的移动,内刀管的外径过小的话,会使得内刀管与外刀管之间的间距过大,进而造成难以切除乳腺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旋切系统及其旋切刀组,通过将内刀管设置成弹性体,使得内刀管的外壁与外刀管的内壁紧紧贴合,从而有利于内刀管移动并达到利于切除乳腺组织的作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旋切刀组,包括外刃管和穿设在外刃管内可往复移动并旋转的内刃管,所述外刃管靠近其端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吸附组织的取样开口,所述内刃管的端部设有胀管部,所述胀管部的外径沿内刃管的轴线向外呈锥形扩大,所述胀管部的端部设有具有斜切面的刃口;所述内刃管的侧壁上还设有弹性槽,所述弹性槽的端部与刃口相接,所述胀管部的最大直径d2大于所述外刃管的内径d1。
8.优选的,所述弹性槽远离刃口的端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弹性槽相通。
9.优选的,所述弹性槽呈锥形,锥角的范围为10
°‑
11
°

10.优选的,所述胀管部的锥角范围为2.5
°‑3°

11.优选的,所述胀管部的锥角为2.7
°

12.优选的,所述内刃管的最大直径d2与所述外刃管的内径d1差值为0.1mm-0.15mm。
13.优选的,所述内刃管的中心轴与刃口斜切面的夹角范围为25
°‑
30
°

14.优选的,所述取样开口具有最低高度h,当所述内刃管在所述外刃管内转动时,所述内刃管进行半周往复旋切,且所述弹性槽低于所述最低高度h。
15.优选的,所述取样开口的底壁包括平行于外刃管轴向的平行部以及相对于外刃管轴向倾斜向上的倾斜部。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切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旋切刀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在内刃管的端部设置胀管部,使得胀管部相对于内刃管其它区域直径较大,有
利于将切割位置设置在刃口的边缘,从而提高切割效果;
19.(2)通过在胀管部设置呈锥形的弹性槽,有利于胀管部扩大或缩小,便于胀管部适应并贴合外刃管的形状;
20.(3)在弹性槽的端部设置圆孔,将弹性槽变大或变小所受到的力分散在圆孔内,从而阻止弹性槽裂开。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切刀组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开口处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刃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刃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刃管的右侧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刃管的俯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刃管的另一视角的俯视图。
28.图中:1、外刃管;2、内刃管;3、轴线;4、斜切面;11、取样开口;12、平行部;13、倾斜部;21、刃口;22、胀管部;23、弹性槽;24、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内的旋切刀组,尤其用于切除病变的乳腺组织。该旋切刀组包括外刃管1和穿设在外刃管1内的内刃管2,外刃管1和内刃管2均呈管状,内刃管2可在外刃管1内做往复运动并旋转,外刃管1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吸附组织的取样开口11。切除病体组织时,取样开口11内通过外部机器产生负压,吸附病体组织,此时,内刃管2旋转并沿着内刃管2前进,将病体组织切除,完成切除手术。
31.参照图1和图2,取样开口11具有最低高度h,为了避免弹性槽23的开口在旋转时与外刃管1发生卡顿,内刃管2在外刃管1内仅做半周(即180
°
)往复旋切,且保证内刃管2的弹性槽23始终在外刃管1内,即弹性槽23始终位于取样开口11的外部,这样,弹性槽23不会越过外刃管1的刀刃部分的最低高度h。
32.参照图1和图3,外刃管1的端部尖锐,以切开人体组织,取样开口11靠近尖锐部设置。取样开口11为方形的开口,取样开口11沿外刃管1轴向的长度为19mm,即取样开口11的底壁有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平行于外刃管1轴向的平行部12,另一部分为相对于外刃管
1的轴向倾斜向上的倾斜部13,平行部12与倾斜部13相接,倾斜部13的位置靠近外刃管1的尖锐端部。
33.参照图4和图5,内刃管2的端部设有刃口21,刃口21由相对于内刃管2倾斜的斜切面4切成,刃口21的斜切面4与内刃管2的中心轴的夹角范围为25
°
—30
°
,优选夹角为28
°
,刃口21设置成斜切面4的方式,有利内刃管2在切割组织时,提升组织的切割效果,并有利于切割后的组织吸入内刃管2中。
34.参照图5和图6,内刃管2靠近取样开口11的端部设有胀管部22,胀管部22相对于内刃管2的其它部位呈锥形扩大,其锥角的范围为2.5
°‑3°
,优选的,锥角为2.7
°
为佳,方向为沿内刃管2的轴线3向外扩大,这样的设置,使得内刃管2的外径与外刃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以提高切割组织的效果。
35.进一步的,胀管部22沿着内刃管2的轴心线均匀向外扩大,这样,在内刃管2旋转时,其最大直径处能够均匀的旋转,不致于切割外刃管1的内壁。
36.参照图1、图3、图6和图7,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内刃管2的胀管部22能够与外刃管1的内壁贴合,而不过度贴合以致卡住,胀管部22设置成弹性的,其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具体的,胀管部22的侧壁上开设有弹性槽23,弹性槽23的一端与刃口21相通,弹性槽23沿内刃管2的轴线3设置并呈锥形,锥角范围为10
°‑
11
°
,优选的锥角为10.5
°
,其开口方向朝向刃口21。这样,有利于胀管部22呈喇叭状设置,且使得胀管部22的最大直径位于刃口21的边缘,切割组织时,切割位置正好位于刃口21的边缘,这样,切割的组织不会被内刃管2和外刃管1夹住,减少了无法切断的情况。
37.进一步的,内刃管2的侧壁上还设有圆孔24,圆孔24设置在弹性槽23远离刃口21的末端,且弹性槽23的端部位于圆孔24内,这样,在胀管部22扩大或缩小时,弹性槽23被来回拉扯,而弹性槽23的两条边所受到的力被分散在圆孔24内,减少了弹性槽23继续裂开的风险,圆孔24的直径优选为1mm。其中,圆孔24的圆心到弹性槽23靠近刃口21的端部的距离为5.05mm,圆孔24的圆心到刃口21的顶部为10mm。这样,当内刃管2插入外刃管1中,即使内刃管2的最大外径大于外刃管1的内径,也不会干涉,因为,内刃管2的弹性槽23带有圆孔24,其功能类似于弹性体,内刃管2在外刃管1的约束下自动收缩,保证内刃管2和外刃管1的刀刃部分间隙为0,以利于组织的切除。
38.参照图3和图7,所述胀管部2的最大直径d2与所述外刃管1的内径d1差值为0.1mm-0.15mm,优选的,胀管部22的最大直径d2为4.77mm,外刃管1的内径d1为4.65mm,这样,可以保证内刃管2的刃口21在弹性作用下,形成无缝切割,保证切割的顺利和切割的质量。
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旋切系统,包括上述的旋切刀组。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