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

文档序号:31197597发布日期:2022-08-20 00:5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


背景技术:

2.产后出血仍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胎盘植入由于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产后出血、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产科医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处理产妇之前有过剖宫产、此次产后合并胎盘植入的手术是产科处理的难点,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出血汹涌,使手术非常困难。在手术过程中积极的行盆腔血管结扎术是我们的第一选择,推荐实施3步血管结扎术法,即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双侧卵巢子宫血管吻合支结扎。我们在手术过程中
3.常用的是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下支,但速度较慢,影响后续手术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能够一次性快速夹住子宫动脉上下支,彻底止血,为挽救孕产妇生命留出宝贵时间。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包括:可扣合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横向部、第二横向部和纵向部;其中,所述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平行设置,所述纵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之间;所述第二夹臂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横向部进行扣合的第一夹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横向部进行扣合的第二夹持部。
7.优选的,所述第二夹臂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纵向部进行扣合的第三夹持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三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或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悬空端。
9.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端,另一端为扣合连接端;所述第二横向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端,另一端为扣合连接端。
10.优选的,所述第三夹持部的悬空端为扣合连接端。
11.或者,优选的,所述第三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均为扣合连接端;所述第二横向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端均为扣合连接端。
13.优选的,所述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部和/或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多个弧形凸起;所述第二横向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多个弧形凸起;所述纵向部和/或所述第三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多个弧形凸起。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6.本实用新型根据子宫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子宫动脉分为上行支、下行支以及横行小支)制成,其形状为“匚”型,上横部用于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中竖部用于结扎子宫动脉横行小支,下横部用于结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可以一次性将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以及中间的横行小支的血流阻断,达到彻底快速止血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实施例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根据子宫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子宫动脉分为上行支、下行支以及横行小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其形状为“匚”型,上横部用于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中竖部用于结扎子宫动脉横行小支,下横部用于结扎子宫动脉下行支,通过手动钳夹器或者人工放置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将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以及中间的横行小支的血流阻断,达到彻底快速止血的效果。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包括:可扣合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扣合时,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和下行支的血流。
25.具体的,第一夹臂1的形状为“匚”型,包括:第一横向部11、第二横向部 12和纵向部13。其中,第一横向部11和第二横向部12平行设置,纵向部13连接在第一横向部11和第二横向部12之间。第二夹臂2包括:用于与第一横向部 11进行扣合的第一夹持部21;用于与第二横向部12进行扣合的第二夹持部22。当对右侧子宫动脉止血时,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扣合,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血流;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扣合,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下行支的血流。
2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 21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端,另一端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扣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横向部11的扣合连接端的卡槽11a;设置在第一夹持部 21的扣合连接端的卡扣11b。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卡扣11b为倒刺结构,卡入卡槽11a后可以防脱。当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任意扣合结构实现第一横向部 11和第一夹持部21的扣合连接。
27.同样的,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端,另一端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扣合结构同上,不再赘述。
28.当对右侧子宫动脉止血时,将子宫动脉上行支置于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之间,并将子宫动脉下行支置于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之间以后,通过扣合结构将
扣合连接端扣合,从而实现对子宫动脉上行支和下行支快速止血的目的。
2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止血效果,如图2所示,可以第一夹持部21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3;或者,在第一横向部11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或者,在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的夹持面均设置多个弧形凸起3。
30.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的方式同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不再赘述。
31.实施例二
3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包括:可扣合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扣合时,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的血流,以及位于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的血流。
33.具体的,第一夹臂1的形状为“匚”型,包括:第一横向部11、第二横向部 12和纵向部13。其中,第一横向部11和第二横向部12平行设置,纵向部13连接在第一横向部11和第二横向部12之间。
34.第二夹臂2包括:用于与第一横向部11进行扣合的第一夹持部21;用于与第二横向部12进行扣合的第二夹持部22;用于与纵向部13进行扣合的第三夹持部23。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夹持部23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2 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在放置本实施例止血夹时,通过第三夹持部23的悬空端可以避开子宫动脉主干,将子宫动脉上行支置于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 21之间,将子宫动脉下行支置于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之间。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夹持部23的一端也可以与第一夹持部21 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图中未示出)。
35.当对右侧子宫动脉止血时,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扣合,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血流;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扣合,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下行支的血流;纵向部13和第三夹持部23扣合,可快速彻底的阻断位于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的血流。
3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 21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端,另一端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端,另一端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 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第三夹持部23和纵向部13平行设置,且第三夹持部23的悬空端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三夹持部23和纵向部13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
37.扣合结构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38.当对右侧子宫动脉止血时,将子宫动脉上行支置于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之间,将子宫动脉下行支置于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之间,并将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置于第三夹持部23和纵向部13之间以后,通过扣合结构将扣合连接端扣合,从而实现对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以及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快速止血的目的。
3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止血效果,可以第一夹持部21和/或第一横向部11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在第二横向部12和/或第二夹持部22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在纵向部13和/或第三夹持部23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
40.实施例三
4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腹用子宫动脉止血夹,包括:可扣合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扣合时,可快速彻底的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的血流,以及位于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的血流。
42.具体的,第一夹臂1的形状为“匚”型,包括:第一横向部11、第二横向部 12和纵向部13。其中,第一横向部11和第二横向部12平行设置,纵向部13连接在第一横向部11和第二横向部12之间。
43.第二夹臂2的形状为“匚”型,包括:用于与第一横向部11进行扣合的第一夹持部21;用于与第二横向部12进行扣合的第二夹持部22;用于与纵向部 13进行扣合的第三夹持部23。其中,第三夹持部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部 21、第二夹持部22固定连接。
4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 21的两端均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一横向部11和第一夹持部21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的两端均为扣合连接端;其中,第二横向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的扣合连接端通过扣合结构扣合。
45.扣合结构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46.当对右侧子宫动脉止血时放置本实施例止血夹时,将第一夹臂1置于子宫动脉下方,使第一横向部11、第二横向部12分别垂直置于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下方,纵向部13垂直置于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下方以后,将第二夹臂2通过扣合结构与第一夹臂1扣合,从而实现对子宫动脉上行支、下行支以及上行支和下行支之间的横行小支快速止血的目的。
47.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止血效果,可以第一夹持部21和/或第一横向部11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在第二横向部12和/或第二夹持部22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在纵向部13和/或第三夹持部23的夹持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
48.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