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

文档序号:30401864发布日期:2022-06-14 23:0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


背景技术:

2.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糖尿病治疗时大多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3.现有技术中,胰岛素注射器与注射针头是分开放置的,在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时,将注射针头安装于注射器上进行注射,医护人员为病人完成注射后,需要用针帽回套针头,然后将针头放置到利器盒内。在回套针头的过程中常常导致操作人员被针头扎伤,针头上残留的血液可能携带多种致病细菌或病毒,严重威胁医护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回套针帽操作,容易发生意外穿刺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包括针头本体和折叠防护套,所述针头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针体、连接座和延伸台,所述延伸台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折叠防护套,且此折叠防护套可将所述针体套装在内;所述折叠防护套包括底座环、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所述底座环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延伸台连接,且将所述连接座套装在内,所述底座环上活动安装有第一环形套,所述第一环形套上活动安装有第二环形套,且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外壁固接有侧翼,所述侧翼垂直分布在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外壁,所述第二环形套和所述第一环形套均与所述底座环上部相吻合,且展开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时,可暴露所述针体,而折叠所述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时,所述第一环形套和所述第二环形套可与所述底座环拼合成一个筒状结构,从而将所述针体套装在内。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腔、弹簧和连接柱,所述连接腔有两个,且呈相对布置在所述延伸台上,所述连接腔内底面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个下端固接,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底座环固接。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环通过主转轴与所述第一环形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套通过副转轴与所述第二环形套活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套的顶面设有封闭片,所述封闭片底面设有硅胶柱垫。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环顶面、所述第一环形套的顶面和底面、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底面均嵌设有吸磁铁块,其中所述底座环顶面吸磁铁块与所述第一环形套底面吸磁铁块相吸附,所述第一环形套顶面的吸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环形套底面的吸磁铁块相吸附。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座与胰岛素笔连接后,手指握持侧翼,向远离针体的方向拉伸,此时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处于展开状态,且活动连接的第一
环形套可向远离针体的方向外翻,此时针体暴露,可扎进皮肤向患者注入胰岛素;完成注射后,握持侧翼,向远离针体的方向推近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直至第一环形套、第二环形套和底座环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筒状结构,将针体套装在内,拆卸下针头本体回收至锐器盒内。整个展开暴露针体注射,以及折叠后套住注射后的针体的过程,一方面手指握持住一侧的侧翼即可操作,远离针体,减少穿刺伤这样的意外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整个操作过程是:拉伸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后注射,然后折叠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后实现相当于回套折叠防护套的操作,过程只需要拉伸折叠防护套,以及折叠折叠防护套这两步,简化注射操作的工序和流程,能更方便、快捷且高效的进行胰岛素注射。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2中折叠防护套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00-针头本体、110-针体、120-连接座、130-延伸台、200-折叠防护套、210-底座环、220-第一环形套、221-吸磁铁块、230-第二环形套、231-侧翼、232-封闭片、2320-硅胶柱垫、300-连接件、310-连接腔、320-连接柱、400-主转轴、500-副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防护套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包括针头本体100和折叠防护套200,所述针头本体1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针体110、连接座120和延伸台130。所述延伸台130通过连接件300连接有折叠防护套200,且此折叠防护套200可将所述针体110套装在内。所述折叠防护套200包括底座环210、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所述底座环210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件300与所述延伸台130连接,且将所述连接座120套装在内。所述底座环210上活动安装有第一环形套220,所述第一环形套220上活动安装有第二环形套230,且所述第二环形套230的外壁固接有侧翼231,所述侧翼231垂直分布在所述第二环形套230的外壁。所述第二环形套230和所述第一环形套220均与所述底座环210上部相吻合,且展开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时,可暴露所述针体110。而折叠所述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时,所述第一环形套220和所述第二环形套230可与所述底座环210拼合成一个筒状结构,从而将所述针体110套装在内。
18.采用以上结构,连接座120内设置内螺纹,连接座120与胰岛素笔连接后,手指握持侧翼231,向远离针体110的方向拉伸,此时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处于展开状态,且活动连接的第一环形套220可向远离针体110的方向外翻,此时针体110暴露,可扎进皮肤向患者注入胰岛素;完成注射后,握持侧翼231,向远离针体110的方向推近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直至第一环形套220、第二环形套230和底座环210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圆筒状结构,将针体110套装在内,拆卸下针头本体100回收至锐器盒内。整个展开暴露针体110注射,以及折叠后套住注射后的针体110的过程,一方面手指握持住一侧的侧翼231即可操作,远离针体110,减少穿刺伤这样的意外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整个操作过程是:拉伸
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后注射,然后折叠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后实现相当于回套折叠防护套200的操作,过程只需要拉伸折叠防护套200,以及折叠折叠防护套200这两步,简化注射操作的工序和流程,能更方便、快捷且高效的进行胰岛素注射。
19.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300包括连接腔310、弹簧(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柱320,所述连接腔310有两个,且呈相对布置在所述延伸台130上。所述连接腔310内底面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320个下端固接,所述连接柱320的上端与所述底座环210固接。连接件300为如此结构后,相当于折叠防护套200可以向上轻微拉伸,也能向下稍微挤压,灵活连接的部件,可以在回套折叠防护套200的过程中,便于调整位置,操作更方便。而且这样连接的折叠防护套200与针头本体100连接紧密,不容易意外脱落,始终保持保护状态。
20.所述底座环210通过主转轴400与所述第一环形套22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套220通过副转轴500与所述第二环形套230活动连接,而且轴接位置交错分布,轴接后的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向上翻转,才能便于暴露针体110。另外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被展开后,相当于在针体110一侧形成一个可以手扶持的支架,注射过程中,还能够起到手持辅助定位的作用,而且在靠近针体110的位置进行手持固定,更便于快速方便的穿刺皮肤。
2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环形套230的顶面设有封闭片232,所述封闭片232底面设有硅胶柱垫2320。折叠防护套200折叠回套住针体110后,相当于回套住注射端的第二环形套230顶面是个封闭端面,进一步防止医护人员的手指从第二环形套230顶端伸入折叠防护套200内,造成意外穿刺伤,提升保护效果。另外折叠折叠防护套200的过程中,硅胶柱垫2320相当于一个定位加固的部件,靠近针体110时,针体110尖端刺入硅胶柱垫2320内,为针体110尖端定位,便于后面准确的操作折叠折叠防护套200。
22.所述底座环210顶面、所述第一环形套220的顶面和底面、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套230的底面均嵌设有吸磁铁块221。其中所述底座环210顶面吸磁铁块221与所述第一环形套220底面吸磁铁块221相吸附,所述第一环形套220顶面的吸磁铁块221与所述第二环形套230底面的吸磁铁块221相吸附。折叠后,通过吸磁铁块221的吸附,能够固定保持底座环210、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所拼合成的圆筒状结构,防止折叠防护套200被意外误展开。另外利用吸磁铁相吸附的属性,可以在折叠过程中,加速底座环210、第一环形套220和第二环形套230的相互靠近,便于折叠过程能够更迅速、不错位的回套住针体1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