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5903发布日期:2022-06-21 21:3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行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2.为残疾人使用的移位助行装置包括手动或者电动轮椅,极大地增大了残疾人的活动范围,但是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残疾人只能坐着使用,所以这样极大地局限了其做事的能力,而且对很多残疾人来说,从床上或者椅子上移到轮椅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悬吊移位装置,它可以帮助残疾人从床上或者椅子上移到轮椅上。但是不能帮助病人做长距离的运动。为了让病人可以站立,市场上也应运而生了站立轮椅,但是这些装置都结构复杂,使用繁琐,浪费了很大空间同时站立时不能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其集帮助病人移位,扶持病人站立,帮助病人行走多功能于一身,而且这些都可以通过病人自己完成,更主要的是病人可以站立驾驶,其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包括底盘,该底盘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该底盘前端中部向上延伸设有立柱;该立柱底部设有两个与人体小腿对应的挡板;该立柱顶端设有绞盘,该绞盘的牵引绳末端设有安全钩,连接穿戴式护腰。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绞盘为手动绞盘,设于所述立柱顶端。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和后轮均为万向轮。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绞盘为电动绞盘,设于所述立柱顶端或者所述挡板背面或所述底盘上;所述底盘上或所述挡板背面设有电池,与该电动绞盘连接。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顶端设有矩形环状的扶手,所述扶手的两侧设有导向环,所述牵引绳为两股,分别穿过对应的导向环。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电池。
11.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前端向前水平延伸设有两个支撑杆;所述立柱向所述底盘后端延伸设有吊臂。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绞盘均连接至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设有遥控装置。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套设有座位套筒,该座位套筒能绕该立柱转动,该座位套筒侧面设有座位支撑杆,该座位支撑杆末端设有座位。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该第二竖管底部套设于该第一竖管上部,二者之间设有若干对应的定位孔,该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对应的两个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和后轮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是一种让残疾人能够自由地在室内或者室外移动的移位助行装置,其电动版本不需要任何其他人帮助,就可以将病人拉起,扶持病人站立,携带病人移动,手动版本让帮助的人既省力又省事。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座位在使用前的状态。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座位在使用时的状态。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所欲达到的技术效果,但所选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解释,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包括底盘1,该底盘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轮11和后轮12。该底盘1前端中部向上延伸设有立柱2。该立柱2底部设有两个与人体小腿对应的挡板22,各挡板22截面呈c型,且开口朝向该底盘1后端。该挡板22可以前后上下调节,以适应残疾人的身高,还有设有支持海绵垫,这个小腿的挡板22起到了辅助站立的作用。该立柱2顶端设有矩形环状的扶手23,该立柱2连接绞盘3,该绞盘3的牵引绳31穿过该扶手23,且末端设有安全钩32,连接穿戴式护腰(图未示意)。本实施例中,该绞盘3为手动绞盘,设于该立柱2顶端。该前轮11和后轮12均为万向轮。
26.为了病人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扶手23位于立柱2的顶端,当使用者有一定的上肢力量时可以通过环形扶手23把自己拉起来,方便于残疾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抓握扶手把自己从坐姿拉倒站立姿势。这个扶手23在立柱2的左侧和右侧向上延伸,这样增大了其抓握范围,这个扶手23同时起到稳定其上升的作用。这样这个扶手23不仅方便其从坐姿和站立的转换,而且使其站立和驾驶更加安全。
27.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绞盘3为电动绞盘,设于该挡板22背面,当然也可以设于该立柱2顶端。该挡板22背面设有电池4,与该电动绞盘连接,当然,电池4也可以设于底盘1上。由于是通过绞盘3的拉力维持其站立的姿势的,所以这个绞盘3我们选择带有自锁装置的电动绞盘,可以通过有线控制或者遥控。在本实用新型中这个绞盘3是可以随时装卸的,这个电动绞盘是可以随时更换成手动绞盘以减少其成本和重量。由于绞盘3的牵引绳31可以随时改变其长度,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者可以全天不用拆卸牵引绳31,自由坐在椅子上,或者坐到坐便器上,或者坐到床上,或者站立或者驾驶移动。
28.本实用新型的立柱2和底盘1之间的连接不仅牢固而且可以随时取下来,从而减小运载体积。绞盘3可以固定在立柱1的顶端也可以固定在挡板22的外侧,当绞盘3固定在挡板22外侧时,其牵引绳31通过导向环24和病人连接。导向环24设于该扶手23的两侧,该牵引绳32为两股,分别穿过对应的导向环24。通过双侧的导向环24把中央拉伸变成双侧同时拉伸,这样增加了稳定性。由于双侧都有拉伸,为左右两侧起到固定作用,所以为驾驶提供了更大的双侧稳定性。
29.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该前轮11连接驱动电机(图未示意),该驱动电机连接至该电池4,本实施例中电池4是位于底盘1上。残疾人穿带着护腰,脚踏底盘1,其双腿和移位装置的小腿挡板22紧密相贴,牵引绳31通过安全钩32固定在护腰的左右两侧。残疾人通过控制绞盘3拉动牵引绳31从坐立位置变换到站立位置,同时可以操纵底盘1上的驱动电机进行行走。
30.另外,为了使力学效应更加合理,这个助行装置还可以有一个吊臂(图未示意)从立柱2上端延伸到患者的腰部附近,牵引方向更接近于患者的上方,减少了从坐姿到站立姿势的变换中移位和倾倒的可能性。进一步的,这个底盘1上安装有稳定装置,这个稳定装置可以在底盘向外延伸或者收缩,这个稳定装置向前方延伸可以起到防止助行装置向前倾倒的作用。如果这个稳定装置不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收回以减少体积,使行走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稳定装置的结构为:该底盘1前端向前水平延伸设有两个支撑杆13,以防止向前栽倒。更进一步的这个底盘还拥有2个防滑站立支撑面14,这2个站立支撑面14位于立柱2的两边,前轮11和后轮12之间。这个支撑面14尽量不要离地面太高以方便残疾人的使用。更进一步的可以设置安全带将患者和立柱2固定在一起,同时护腰和绞盘3的持续牵引使其站立驾驶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护腰装置包括2个部分,上部是为腰部分,下部是后腿部分,这样可以更均匀地分布拉伸的力量,在腰部还装有扶手,扶手分布在双侧和背侧,这些扶手可以方便与绞盘3的多点连接和医护人员稳定病人使用。这个护腰的设计还不影响病人如厕,使用快干材料,使病人可以穿戴淋浴。更进一步的这个残疾人可以持续地穿着这个护腰就像他的一件衣服一样,无论是坐、站、躺下或者是睡眠都成为他日常穿戴的一个部分,同时这个护腰后方和侧方还缝有把手,这样使他人帮助这个残疾人时更加方便。
3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绞盘3均连接至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设有遥控装置,便于使用者从远处遥控移位助行装置,并自行操作。
32.我们倾向有线驾驶和无线驾驶可以自由的转换,有线驾驶倾向于使用操纵杆装置,这样使用者只需要用手指拨动操纵杆就可以驾驶。遥控驾驶装置倾向于使用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的触屏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绞盘3可以是遥控或者线控的。本实用新型使用遥控驾驶装置时,使用者手持或者随身携带遥控驾驶装置,这样移位装置可以停泊在离自己一定距离的地方,使用者通过遥控驾驶装置遥控移位装置到身边使其上下方便。如果患者需要,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器自行控制绞盘3。通过改变牵引绳31的长短,他们可以从站立变换到坐立姿势。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由的转换轮椅上床上或者坐便器上或者转换他们的位置。所以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就起到自行移位的功能。由于残疾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保持站立姿势而自由移动,这样他们就可以从事日常生活所需要做的事情比如说洗衣,烹饪,整理橱柜等等。
33.本实用新型的底盘1安装有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在这里是左右两侧各一个驱动电
机连接有各自的驱动轮(前轮11),驱动轮对称地分布在底盘1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和方向而调整这个助行装置的行驶方向速度,控制其执行倒退和转弯。这2个驱动轮之外这个底盘还有2个从动轮(后轮12),在这里是2个万向轮,这样为转换方向提供了方便。在底盘1里还拥有电源装置、充电装置和电池用以驱动驾驶电机和电动绞盘。
34.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该立柱2还可以套设有座位套筒5,该座位套筒5能绕该立柱2转动,该座位套筒5侧面设有座位支撑杆51,该座位支撑杆51末端设有座位52。使用者使用前,该座位支撑杆51旋转到侧方,使用时,使用者先利用绞盘3站立到助行装置上,并通过牵引绳31维持姿势,然后将座位支撑杆51转动至座位52位于使用者臀部,使用者坐到座位52上即可利用助行装置移动。
35.如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其为最简单的形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设置矩形扶手。
36.要达到把一个人从坐姿拉到站立,这样就要求绞盘3的牵引绳31具有一定的高度,高于使用者站立时的腰部。绞盘3的牵引绳31的高度是可以随时调整的,因为使用者的身高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说身高1.5米和身高2米的病人需要使用同一型号的移位器,特别是有些四肢瘫的病人需要使用通体护腰,其拉伸点需要在胸部以上,这就要求这个移位器的绞盘3的牵引绳31高度可以随着使用者的实际高度和坐立的位置不同而进行调整。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2是一个套管可以拉伸的结构,在使用前一次性调整其绞盘3的牵引绳31(即扶手23)的高度,大约在肚脐以上3到4寸左右,对于四肢瘫的病人,则绞盘3高度调整到高于其胸部3到4寸。具体来说,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立柱2包括第一竖管25和第二竖管26,该第二竖管26底部套设于该第一竖管25上部,二者之间设有若干对应的定位孔27,该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对应的两个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28。这样不仅为调整高度提供了方便,还减小了运输时的体积。因为可以将套管拆卸从而可以放进汽车的后备箱。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前轮11和后轮12与该底盘之间通过伸缩杆15连接,以将前轮11和后轮12折叠进底盘1中,便于运输。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是:当病人起床坐在床边时,穿戴好护腰,通过遥控装置开启移位装置,通过遥控驾驶app将移位装置驾驶到他的面前。病人将双脚放到底盘1上的脚踏板上,双腿抵住移位装置上的小腿挡板22,这时通过遥控或者线控装置将绞盘3的牵引绳31放松,将安全钩32搭扣固定在护腰的左右两侧,这时控制绞盘3缩短牵引绳31将自己拉到站立位置。当病人拉到完全站立位置时,绞盘3会自动停止并通过电子锁定装置锁住。这时病人被牢固地固定在站立位置。病人可以通过手动或者驾驶app驾驶该移位装置行驶。在病人决定如厕时,他驾驶移位装置到马桶前方,向后倒退到合适位置时锁住电机,实际上就是启动电子刹车。放松牵引绳31,直到他稳定地坐在马桶上方便。通过绞盘3的牵引,可以改变残疾人的坐姿和站立姿态进行变换,残疾人可以站立在助行装置上四处移动。
3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坐着的残疾人可以把脚放在底盘上,通过电动绞盘把残疾人从坐姿拉起到站立姿势。同时可以悬挂站立的姿态驾驶行走。残疾人可以运用这个装置从坐到站到移动不需要任何他人帮助。如果除掉底盘的驱动电机,残疾人可以通过他人拖动行走。如果把电动绞盘转换成手动绞盘,残疾人也可以通过他人帮助转换坐姿和站姿。
39.由于病人可以站立驾驶,同时在站立时其胸部以上没有任何阻挡,其上肢可以自由地移动,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其双上肢的功能使用范围,让其日常生活点的非常方便。在一
天的不同时间,这个残疾人会在坐姿、站立和驾驶的不同状态下转换,因为这个残疾人可以自行控制绞盘,所以让这些转换都变成非常的方便。
40.本实用新型是以所述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但基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种种显然的变化或改动,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