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8420发布日期:2022-05-26 02:0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颈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长时间低头伏案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如何拮抗我们工作中因低头所致的颈部肌肉劳损,遏制颈椎病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睡觉时能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弧度,对异常弧度可以起到牵引复位功能;且平卧位时项部垫枕可以局部发热,针对劳损肌肉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促进颈椎病初期痉挛肌肉的放松修复,并且针对个体差异局部中药的应用可以促进睡眠,解决失眠之忧,市面上各色护颈枕,但无一能根据个体差异调整,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可以使枕头与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贴合一致,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和颈椎反弓者可以在睡眠中被动牵引,且平卧位时项部垫枕可以局部发热,针对劳损肌肉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促进颈椎病初期痉挛肌肉的放松修复,并且针对个体差异局部中药的应用可以促进睡眠,改善体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包括枕套,其枕套是由第一枕套、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一体连接组成,第一枕套、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均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第一枕套的背面和第二枕套的背面均设置有魔术贴勾面,第三枕套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毛面。
6.进一步的,第一枕套、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的开口端均设置有拉链。
7.进一步的,在第一枕套正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缝制线,缝制线所处位置为仰卧位头枕区域,第一枕套上位于缝制线两侧的表面为侧卧位头枕区域。
8.进一步的,第二枕套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三条平行间隔的缝制线,缝制线将第二枕套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填充腔。
9.进一步的,第三枕套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三条平行间隔的缝制线,缝制线将第三枕套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填充腔。
10.进一步的,第三枕套的四个填充腔内填充所有内芯条。
11.进一步的,第一枕套的内部和第二枕套的四个填充腔内均填充有填充物。
12.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为决明子、荞麦壳、荞麦、乳胶和丝绵中的任意一种。
13.进一步的,在第二枕套的正面设置有口袋,口袋内设置有发热体。
14.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为碳纤维加热片,发热体通过导线连接有温控器,温控器电性连接外部电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头部枕于第一枕套上的仰卧位头枕区域,项部枕于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通过下卷形成的枕套卷的中央;患者处于侧卧位时,头部枕于第一枕套上两侧的侧卧位头枕区域,颈部枕于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通过下卷形成的枕套卷的两侧;仰卧位头枕区域通过设置缝制线,使得第一枕套内腔中在缝制线位置没有填充物,来降低仰卧位头枕部高度,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通过下卷形成枕套卷来适应于颈肩部高低,可以按个体差异和睡眠需求使枕头与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贴合一致;通过侧卧位头部及枕部与肩部同宽,使侧卧位患者颈椎维持中立位,通过仰卧位头部枕套的低位和颈部的高位的调节是维持使用者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及颈椎反弓的颈椎病患者起到颈椎牵引,促进生理曲度恢复,缓解项部肌肉劳损的作用。
17.2、内芯条和填充物可以通过个人体质调整成特色中草药填塞物,从而达到调理体质和改善睡眠的效果。
18.3、通过设置发热体,使得具备加热功能,平卧位时项部垫枕可以局部发热,针对劳损肌肉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无菌性炎症吸收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颈椎病初期痉挛肌肉的放松修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侧卧位患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1.图3为仰卧位患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枕套;2、第二枕套;3、第三枕套;4、侧卧位头枕区;5、仰卧位头枕区;6口袋;7、缝制线。
具体实施方式
23.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24.请参阅图1,一种可根据个体进行调节的可调温中药护颈枕,包括枕套,枕套是由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一体连接组成,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均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第一枕套1的背面和第二枕套2的背面均设置有魔术贴勾面,第三枕套3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毛面。
25.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均是由两层布料缝制而成,作为优选,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之间、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之间通过缝合连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第一枕套1背面的魔术贴勾面设置于靠下侧1/3长度位置处,当第三枕套3正面向下卷到第二枕套和第一枕套下方时,第三枕套3正面的魔术贴毛面与第二枕套、第一枕套背面的魔术贴勾面相互粘合。
27.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的开口端均设置有拉链,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的开口端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拉链也可以共同设置一个拉
链。
28.在第一枕套1正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缝制线7,缝制线7所处位置为仰卧位头枕区域5,第一枕套上位于缝制线两侧的表面为侧卧位头枕区域4。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缝制线自上而下间隔均匀设置有多条,缝制线的作用就是为了将第一枕套的内腔以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分隔开,通过缝制线使得第一枕套的内腔位于缝制线的位置处没有填充物,从而降低仰卧位头枕区的高度,缝制线的宽度可以根据多数患者的平均实际情况设置。
30.第二枕套2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三条平行间隔的缝制线7,缝制线的宽度与第二枕套2的宽度相同,缝制线将第二枕套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填充腔。
31.第三枕套3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三条平行间隔的缝制线7,缝制线将第三枕套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填充腔,第三枕套的四个填充腔内填充所有内芯条。
32.所述的内芯条是由网套和填充在网套内的内芯组成,内芯根据实际患者的需要,可以采用中草药。
33.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枕套1的内部和第二枕套2的四个填充腔内均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决明子、荞麦壳、荞麦、乳胶和丝绵中的任意一种。
34.在第二枕套2的正面设置有口袋6,作为优选,口袋通过缝制线缝制在第二枕套正面的靠上约1/3长度位置处,口袋内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碳纤维加热片,发热体通过导线连接有温控器,温控器电性连接外部电源,温控器型号选用qx687-1a。
35.该枕头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调节高度:
36.第一:根据颈长和肩宽以及颈椎曲度将第二枕套2和第三枕套3向下卷起来形成卷状,进而实现调节;
37.第二:通过调整放置内芯条的数量以及调整第二枕套内部填充物的多少进行调节;
38.第三:通过调整内芯条内的内芯大小进行调节。
39.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头部枕于第一枕套上的仰卧位头枕区域,颈部枕于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通过下卷形成的枕套卷的中央,第三枕套正面的魔术贴毛面与第二枕套、第一枕套背面的魔术贴勾面相互粘合;患者处于侧卧位时,头部枕于第一枕套上两侧的侧卧位头枕区域,颈部枕于第二枕套和第三枕套通过下卷形成的枕套卷的两侧;
40.若头部偏高,可取出部分第一枕套1内的填充物,若颈部偏高,可抽出部分第三枕套3内的内芯条和或取出部分第二枕套内的填充物或放平枕套卷;若偏矮,可增加第二枕套内的填充物或增加第三枕套内的内芯条,若仅仅枕颈部偏矮,可于枕套卷内增加内芯条5。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发热体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暖宝宝或发热贴等产品,通过发热体对颈部进行加热,促进项部劳损肌肉血液循环和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促进颈椎病初期痉挛肌肉的放松修复,达到热疗效果。
42.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