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发生组件及电极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5675发布日期:2022-09-14 10: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冲击波发生组件及电极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冲击波发生组件及电极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2.在治疗狭窄或钙化血管的手术中,通常会使用电极球囊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导管伸入血管并使球囊对准钙化病变位置,利用产生的冲击波以及液体传播来撞击对应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对于电极球囊导管来说,由于球囊位置需要设置产生冲击波的组件,对应球囊位置的直径大于导管其他部分的直径,使得电极球囊导管在血管中难以通过甚至发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波发生组件及电极球囊导管,能够解决电极球囊导管在血管中难以通过甚至发生断裂的问题。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冲击波发生组件,包括:
5.基底,所述基底为柔性件;
6.金属线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一侧;
7.绝缘层,至少覆盖所述金属线层;
8.电极对,沿所述基底和所述绝缘层的布置方向,所述电极对位于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一侧,所述电极对与所述金属线层电连接,
9.所述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间隔布置,在所述电极对向所述基底方向的投影中,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电极从所述绝缘层露出。
1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球囊导管,包括:
11.内导管;
12.至少一个冲击波发生组件,所述冲击波发生组件为根据上述中所描述的冲击波发生组件,所述冲击波发生组件围合于所述内导管的周向,且多个所述冲击波发生组件沿所述内导管的轴向布置;
13.球囊,套接于所述内导管外壁,且至少覆盖所述冲击波发生组件。
1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冲击波发生组件包括:基底、金属线层、绝缘层以及电极对,基底为柔性件,金属线层位于基底的一侧,绝缘层至少覆盖金属线层,电极对沿基底和绝缘层的布置方向,位于绝缘层的至少一侧,电极对与金属线层电连接,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绝缘层间隔布置,在电极对向基底方向的投影中,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和至少部分的第二电极从绝缘层露出。通过设置柔性的基底,并将电极对成型于其上的设置方式而形成冲击波发生组件以与外部的高压发生装置电连接,所形成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由于具有柔性的弯曲变形能力,能够便于将其安装于导管,降低了装配难度,并且,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制备成于导管配合的
环形结构时,只需利用基底的柔性变形能力即可方便快速的实现,同时由于电极是直接成型于基底上的形式,基底为电极弯曲变形提供了保护,避免对硬性电极直接弯折而损坏电极。并且,在电极球囊导管介入人体时,由于所设置的冲击波发生组件是通过柔性件作为基底与内导管连接,电极成型于基底上的形式,所以在进入窄血管位置或局部挤压时,基底能够为电极提供压缩的缓冲,避免电极直接与挤压部分硬性接触而划破球囊甚至人体组织,保证了设置此种冲击波发生组件的电极球囊导管较好的通过性。另外,对于利用柔性基底成型电极的形式,此种利用绝缘层绝缘设置的结构配合中,能够降低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极厚度的减薄,以提升其在人体的通过性。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l所指方向为基底和绝缘层的布置方向;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l所指方向为基底和绝缘层的布置方向;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中基底的俯视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的俯视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l所指方向为基底和绝缘层的布置方向;
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在电极球囊导管时的简单结构剖面图;
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极球囊导管的简单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
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利用电生理治疗的手术中,利用导管传递能量并进行组织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导管的头端进入人体到达对应的治疗靶点后,导管的尾端通过连接的电设备发送例如脉冲等能量,使得头端设置的能量输出部件输出能量结合液体作用于病变位置。以治疗狭窄或钙化血管使用的电极球囊导管为例,导管的头端通过设置的冲击波发生组件来输出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利用在球囊包覆冲击波发生组件形成的空间中的填充液体来传播冲击能量以撞击钙化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8.冲击波发生组件中设置有电极以用于形成冲击波能量,在电极球囊导管中,冲击波发生组件设置于内导管的外壁并被可变形的球囊包覆。在使用电极球囊导管时,球囊包覆于内导管外壁且与冲击波发生组件接触,在此状态下,将导管伸入人体并使球囊外壁对准病变位置。在完成定位后启动导管尾端的电设备,同时充盈液会进入到球囊和内导管外壁之间,使得球囊能够在充盈液的作用下在导管径向上收缩和扩张,与此同时,位于球囊内的冲击波发生组件在电设备的控制下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波,冲击波在液体中传播以撞击对应的病变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9.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充盈在球囊的充盈液可以为能够用于人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造影剂或两者的混合溶液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对于充盈液的选择优选为导电性能较好的液体,以便于液电效应的发生。
30.可选的,连接于导管尾端的电设备(例如可以为高压发生装置)通过电线与冲击波发生组件电连接,以能够控制产生强度的冲击波,其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31.而在利用电极球囊导管治疗狭窄或钙化血管时,在将导管伸入血管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设置球囊位置设置形成冲击波的电极,该位置的导管直径比其他位置直径更大,使得在导管介入人体的过程中的通过性较差易发生折断,并且在通过相对狭窄的血管或由于人为操作不当,球囊侧壁的局部受到挤压变形时,电极容易划破球囊,造成电极球囊导管的损坏。
32.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发生组件,能够解决电极球囊导管在血管中难以通过甚至发生断裂的问题。
3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l所指方向为基底和绝缘层的布置方向。
35.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冲击波发生组件包括基底1,基底1为柔性件;金属线层3,位于基底1的一侧;绝缘层2,至少覆盖金属线层3;电极对4,沿基底1和绝缘层2的布置方向l(如图1中箭头l所指方向,后续不再单独强调),电极对4位于绝缘层2的至少一侧,电极对4与金属线层3电连接,电极对4包括第一电极4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42,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通过绝缘层2间隔布置,在电极对4向基底1方向的投影中,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41和至少部分的第二电极42从绝缘层2露出。
36.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可以是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金、银、铜、铂、钨等,也可以是导电性良好的非金属,例如石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7.可选的,基底1例如可以为通过聚乙烯醇、聚酯、聚酰亚胺等材料为主要材料制备的具有弯曲变形能力的柔性件,且该基底1不具备导电能力,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8.并且,在该冲击波发生组件中,基于所设置的具有变形能力的基底1,在其上直接成型对应的电极对4、金属线层3等,这样能够使得在基底1上成型的各层厚度更薄,降低冲击波发生组件整体的厚度。
39.通过设置柔性的基底1,并将电极对4成型于其上的设置方式而形成冲击波发生组件以与外部的高压发生装置电连接,所形成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由于具有柔性的弯曲变形能力,能够便于将其安装于导管,降低了装配难度,并且,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制备成于导管配合的环形结构时,只需利用基底1的柔性变形能力即可方便快速的实现,同时由于电极对4是直接成型于基底1上的形式,基底1为电极弯曲变形提供了保护,避免对硬性电极直接弯折而损坏电极。并且,在电极球囊导管介入人体时,由于所设置的冲击波发生组件是通过柔性件作为基底1与内导管连接,电极成型于基底上的形式,所以在进入窄血管位置或局部挤压时,基底1能够为电极提供压缩或错位的缓冲,避免电极直接与挤压部分硬性接触而划破球囊甚至人体组织,保证了设置此种冲击波发生组件的电极球囊导管较好的通过性。另外,对于利用柔性基底1成型电极的形式,此种利用绝缘层2绝缘设置的结构配合中,使得其具有轻质、柔韧性强的特点,能够降低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极厚度的减薄,以提升其在人体的通过性。
40.可选的,对于在基底1上制备的第一电极41和/或第二电极42,当任一电极制备于基底1时,可以通过磁控溅射、印刷、3d打印、电镀或者气相沉积等方式直接制备在基底1的表面或者内部,通过此种直接制备的方式使得电极与基底1的一体性更好,避免电极的脱落,利用柔性基底1对电极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整体减薄。
41.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基底1一侧的金属线层3可以设置于基底1的表面,形成独立的层结构,也可以如图1中的虚线的形式设置于基底1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技术中,为了能够使电极球囊导管具有更高的通过性,优选将金属线层3设置于基底1内,金属线层3的结构部分凸出于基底1或完全不会凸出于基底1的表面,从而降低了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安装于导管的情况下降低整体的直径,从而提高电极球囊导管在介入人体时的通过性。
42.对于设置于基底1上通过绝缘层2绝缘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结构配合,以下具体举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基底1和绝缘层2的布置方向l,第一电极41位于绝缘层2远离基底1的一侧,第二电极42至少部分位于基底1朝向绝缘层2的一侧,且绝缘层2对应第二电极42位置设有贯穿孔21,用于露出至少部分第二电极42。通过连接的高压发生装置将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中的一者设置为正电极,另一者设置为负电极,高压发生装置向两个电极发射高压脉冲后,正电极和负电极间形成场而发生放电,从而形成所需冲击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中的正负电极的设置可以通过高压发生装置发出的脉冲的变化而调整,只要能够通过形成配合的正负电极的电极对即可,对于电极具体是正极还是负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4.其中,对于设置于绝缘层2的第一电极41,为了使其具有较好的柔性变形能力,第一电极41成型于柔性的绝缘层2上,同样的,在绝缘层2上制备的第一电极41可以通过磁控
溅射、印刷、3d打印、电镀或者气相沉积等方式直接制备在其表面或者内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降低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整体厚度,绝缘层2的厚度要在保证能够起到绝缘效果的同时不能够太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对于其上成型的第一电极41,可以根据绝缘层2所设置的不同的厚度以及是成型于其表面还是至少部分伸入绝缘层的结构配合,以适应调整第一电极41的厚度,但第一电极41的厚度最大不能超过0.04mm,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5.为了降低冲击波发生组件整体的厚度,保证其在安装形成电极球囊导管中的直径更小,以提高通过性。可以将第二电极4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基底1内,使得第二电极42和基底1的厚度之和可以更小。可选的,基底1设有凹陷11,第二电极42至少部分连接于凹陷11内,沿基底1和绝缘层2的布置方向l,贯穿孔21位于凹陷11所形成的阴影范围。所设置的凹陷11可以通过蚀刻等方式加工出来,第二电极42直接成型于凹陷11内,以提高第二电极42与基底1的一体性能。
46.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所设置的用于设置第二电极42的凹陷11,沿基底1和绝缘层2的布置方向l,凹陷11的深度不大于基底1厚度的三分之一。从而能够确保在基底1上安装第二电极42,还能够保证基底1带动第二电极42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能够便于将其安装形成电极球囊导管的同时,在第二电极42受到厚度方向的挤压时,能够利用基底1的变形能力为其提供收缩变形,有利于窄血管位置的通过性以及避免硬性电极对球囊的损伤。
4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基底同时布置有金属线层3和通过凹陷11设置第二电极42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基底1上设置过多的结构以降低基底1的柔性,以保证基底1能够起到较好的性能。凹陷11可以与设置金属线层3的通道重合,将第二电极42设置于金属线层3对应的连接线上方即可。此种方式能够简化对基底1的结构设计,使得基底1能够充分发挥其柔韧性。
48.具体的,基底1靠近绝缘层2的一侧设有布线通道31(凹陷11属于布线通道31的一部分),金属线层3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布置于布线通道31中,用于分别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连接。凹陷11与布线通道31重合的方式避免在基底1上另外开设凹陷11而设置第二电极42,使得第二电极42与第二电极线电连接的布线难度降低。并且,用于设置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的布线通道31可以分别为设置于基底1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凹槽的形式,结构简单,避免复杂的结构设置影响电极形成冲击波的强度和稳定性。
49.可选的,对于所设置的布线通道31可以为如图3中所示的贯穿水平方向的凹槽,也可以为非贯通的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样的,为了避免所设置的电极线在基底1上影响基底1的柔韧性,电极线在基底1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不超过0.04mm。而对于所设置的布线通道31,沿延伸方向布线通道31的宽度可以在0.05-0.15之间,沿基底1厚度方向的深度可以在0.03-0.1mm之间,以避免设置过大的通道影响基底1本身作为连接电极后作为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柔韧性能,保证较好的通过性。而对于布线通道31具体的设计可以根据工作人员选取的电极线的材质等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以保证通电的安全和冲击波发生组件的柔韧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0.继续如图1和图2、以及图4所示,对于所设置的第二电极42,当其设置于基底1时,对应第二电极42上方的绝缘层2通过设置贯穿孔21以使第二电极42与外部连通,在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被赋予正负电极时,两者之间能够形成场强来产生冲击波。对于第二电
极42来说,为了保证冲击波发生组件较好的柔韧性,第二电极42可以如图1中整体都在基底1中未伸出。或者,也可以为如图2中所示,第二电极42包括相连的连接部421和反应部422,连接部421连接于所述凹陷11,反应部422穿过贯穿孔21伸出绝缘层2,以使反应部422的部分与第一电极41同层布置,第一电极41和反应部422间隙配合。以通过设置的连接部421与反应部422的形式,在将第二电极42设置于基底1的基础上,使得反应部422从贯穿孔21伸出至少部分与第一电极41同层布置,这样在不影响整体柔韧性的同时,能够使得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的放电间隙明显减小,使得电极放电所需要的击穿能量降低,放电更加容易。
51.其中,对于在基底1上所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的结构配合中,为了能够使得其具有较好的放电效果,在电极向基底1方向的投影看,第一电极41将第二电极42包覆,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预留产生冲击波的小间隙。即第一电极41可以为覆盖绝缘层2的板状结构,第一电极41具有通孔411,沿基底1和绝缘层2的布置方向l,通孔411至少覆盖贯穿孔21。使得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为套接的环状结构。使得第二电极42的周向均能够与第一电极41的周向反应。
52.可选的,第二电极42的反应部422的端部设置为具有弧形面422a的半球状结构,以增加第二电极42能够与第一电极41反应的有效面积,降低在发生液电效应时第一电极41的损耗速度,提升了电极寿命。或者,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弧形面422a的半球状结构替换为具有倾斜面422b的锥形结构,使得液电效应更加容易进行,产生的冲击波的能量更大,对血管病灶的碎石效果更加优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3.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上述中将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套接的配合结构中,所设置的电极对4包括多个时,无需单独再设置第一电极41,只需在第一电极41的基础上设置套接的第二电极42即可。即第二电极42包括两个以上,绝缘层2覆盖基底1,第一电极41覆盖部分的绝缘层2,沿绝缘层2向基底1的投影方向,多个第二电极42在第一电极41中间隔布置。只要根据所赋予的第二电极42的电压的不同即可形成不同冲击波,也可以将第二电极42赋予相同电压,能够产生相同的冲击波,均匀的作用于病变位置,扩大治疗的面积。
54.为了能够将第二电极42和第一电极41通过对应的电极线与高压发生装置电电连接,如图4所示,冲击波发生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焊盘5,焊盘5与金属线层3电连接,沿基底1和绝缘层2的布置方向,焊盘5穿过绝缘层2露出。以通过所设置的焊盘5,用于通过电线将其内的电极线与高压发生装置电连接,高压发生装置电连接的正或者负极导线通过压合、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焊盘5连接,从而连接电源接以接收高压脉冲。
5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极球囊导管,如图6和图7所示,该电极球囊导管包括内导管200,至少一个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为上述中所描述的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围合于内导管200的周向,且多个冲击波发生组件100沿内导管200的轴向布置,球囊300,套接于内导管200外壁,且至少覆盖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以及高压发生装置400,高压发生装置400的正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焊盘连接,使得通过焊盘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围合于内导管200周向时,基于其具有柔韧性的基底1,能够方便快速的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通过例如机械滚压的方式支撑成圆筒状,进而将其安装在内导管200的外部。所形成的电极球囊导管借助冲击波发生组件100的轻质、柔韧性强的特点,使得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制备于内导管200时能够便
于加工,提升配合精度。同时,柔韧性能使得电极球囊导管在人体内的通过性更强。
56.可选的,为了满足电极球囊导管在人体内的通过性更强,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在制备成筒状结构套接于内导管200时,沿内导管200的径向,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在内导管200的厚度不超过0.3mm。而在冲击波发生组件100设计时,根据电极的设置以及与基底1的配合的不同,冲击波发生组件100所设置的整体厚度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能够使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与内导管200内配合时满足直径尽量较小的需求,以提高电极球囊导管的通过性。故基底1远离绝缘层2的一侧可以贴合于内导管200的表面,或者,基底1的至少部分也可以嵌入内导管200的外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7.可以理解的是,当冲击波发生组件100设置多个第二电极42时,在将其制备成圆筒结构与内导管200配合时,多个第二电极42沿内导管200的周向均匀布置。例如当第二电极42为两个时,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制备于内导管200时,两个第二电极42之间夹角在180
°
,使得两者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设置,以形成均匀的冲击波作用于病变位置,且能够增大作用面积。
58.基于上述中的电极球囊导管,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极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
59.成型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包括基底1、金属线层、绝缘层2以及电极对,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4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42,基底1为柔性件,在基底1制备金属线层以及与金属线层电连接的第二电极42和第一电极41,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通过设置的绝缘层2分隔,绝缘层2至少覆盖金属线层,在电极对向基底1方向的投影中,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41和至少部分的第二电极42从绝缘层2露出;以及
60.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安装于内导管200。
61.在上述制作方法中,通过先成型冲击波发生组件100的方式,使得所形成的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为以柔性件作为基底1,在基底1上直接制备成型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的形式,以及利用绝缘层2的薄膜结构在绝缘的同时降低厚度。所获得的此种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不仅厚度能够更小,且其由于设置了柔性的基底1和绝缘层2,同时具有了轻质、柔韧性的特点,在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安装于内导管200时,能够降低安装难度,且得到的电极球囊导管的直径能够更小,有利于在人体的通过性,并且,在电极球囊导管对应电极的部分局部受到人体组织挤压时,基底1的柔韧性使得其能够起到缓冲变形的作用,避免电极划伤球囊。可选的,在成型冲击波发生组件100时,基底1、金属线层、绝缘层2以及电极对之间具体的配合形式以及实现手段等可以参照上述中的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62.其中,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安装于内导管200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内导管200上安装至少一个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多个冲击波发生组件100沿内导管200的轴向布置,在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安装于内导管200时,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制备成与内导管200的外壁配合的筒状结构,套接于内导管200的外壁,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中的第二电极42包括两个以上,多个第二电极42沿内导管的周向均匀布置,基底1贴合于内导管200的表面,或者,基底1的至少部分嵌入内导管200的外壁。将冲击波发生组件100通过机械辊压方式制备成圆筒状,加工工艺简单,高效;借助柔性材料具有轻质、柔韧性强的特点,制备的冲击发生装置柔韧性更好,从而使得电极球囊导管在人体内的通过性更强。
63.可以理解的是,在执行上述方法制备电极球囊导管时,在制备过程中一些详细的设计以及具体配合形式可以参照上述中冲击波发生组件100以及电极球囊导管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64.通过所设置的冲击波发生组件、电极球囊导管及制作方法,使得所形成的电极球囊导管在使用时,由于电极球囊导管的径向尺寸变得更小,使得电极球囊导管的径向尺寸更加接近球囊300的预扩尺寸,进而提升了电极球囊导管介入人体的通过性,避免电极球囊导管在通过人体时发生断裂的情况。当将电极球囊导管介入人体血管病变位置时,高压发生装置400产生的高压脉冲通过电线连接的焊盘对应输入到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上,通过贯穿孔21以及通孔411的设置,两个电极均与外部连通,且两个电极间充满了充盈液,充盈液充满球囊300,且在球囊300内部的参考压强为4个大气压。当高压发生装置400向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发射高压脉冲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间的充盈液被击穿,从而在两个金属电极间发生放电,此后充盈液内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和大量的气泡。进一步的,冲击波和气泡塌缩所产生的能量软化和碎裂血管的钙化病斑,与此同时球囊300在充盈液的作用下膨胀,进一步挤压血管内的钙化病斑,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目的,为后续植入血管支架提供足够的空间。
65.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