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1875发布日期:2022-04-13 18:4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2.刚出生的婴儿,病房里的床无法给婴儿使用,怕产妇睡着后忘记孩子在身边,可能会压着宝宝,而且生病的宝宝到医院住院,宝宝哭闹的厉害,一般的病床没有办法使自然好好入睡,只能被人抱着,而长时间抱宝宝,会使人双臂酸痛,使人疲劳,而目前的婴儿床在使用的时候也不是非常方便,因为新生儿并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大人也不能一刻不停的关注着婴儿,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病床底座,所述病床底座设置在底部,病床底座的上方设置病床侧壁,所述病床侧壁与病床底座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病床侧壁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装置本体的背面设置病床后板,所述病床后板与病床侧壁以及病床底座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病床底座的正面设置前固定床板和前滑动床板,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设置在病床侧壁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安装板与病床侧壁的外壁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安装在固定安装板端面上,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是圆盘状结构,所述安装底座安装在固定安装板的上方并且与固定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的上方设置转动支撑结构,所述转动支撑结构与安装底座之间通过转动件的作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支撑结构的上方设置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与转动支撑结构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报警设备,所述报警设备通过支架的作用安装在电控箱上,所述电控箱的侧壁上设置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电控箱的外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中设有黄疸照射灯,所述黄疸照射灯插接安装在安装支架的内部,所述检测结构上安装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与电控箱内部电路结构和报警设备之间电性连接。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病床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通风腔室,所述通风腔室的内部设置空气净化结构。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固定床板设置在下方,前滑动床板设置在上方,所述前固定床板与病床侧壁以及病床底座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病床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滑道,所述滑道与病床侧壁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滑动床板的两端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与前滑动床板是一体成型
结构,所述前滑动床板与病床侧壁之间通过滑道和滑轨的作用滑动连接。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收纳抽屉,所述收纳抽屉设置四层,收纳抽屉通过滑轨的作用于病床侧壁之间滑动连接。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设置在固定安装板的外侧,所述支撑立板与病床侧壁的外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立板的顶部设置挂杆,所述挂杆与支撑立板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装置本体设置支撑长杆,所述支撑长杆的一端部安装在电控箱的外壁上且支撑长杆与电控箱的外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长杆上设有定位销钉,所述定位销钉安装在报警设备的外壳件上,所述支撑长杆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检测件安装架,所述检测件安装架与支撑长杆是一体成型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本体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病床部分和检测结构能够有效对新生儿健康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构的检测项主要是体温检测以及动态检测,动态检测主要是通过摄像设施来进行摄像,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新生儿的实时动态和体温情况,报警设备18部分是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而安装在安装支架15上的黄疸照射灯14部分是提供给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黄疸情况查看,整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由于转动支撑结构1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结构,保持转动支撑结构12转动,能够无死角实时监控,使用非常方便,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的正视图。
16.图3为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的右视图。
17.图4为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中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病床底座1、通风腔室2、病床侧壁3、病床后板4、前固定床板5、前滑动床板6、固定安装板7、支撑立板8、挂杆9、收纳抽屉10、安装底座11、转动支撑结构12、电控箱13、黄疸照射灯14、安装支架15、支撑长杆16、检测件安装架17、报警设备18。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0.请参阅图1-4,一种可监测新生儿体征的病床及其检测报警系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病床底座1,所述病床底座1设置在底部,病床底座1的中间位置设置通风腔室2,所述通风腔室2的内部设置空气净化结构,病床底座1的上方设置病床侧壁3,所述病床侧壁3与病床底座1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病床侧壁3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装置本体的背面设置病床后板4,所述病床后板4与病床侧壁3以及病床底座1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病床底座1的正面设置前固定床板5和前滑动床板6,所述前固定床板5设置在下方,前滑动床板6设置在上方,所述前固定床板5与病床侧壁3以及病床底座1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病床侧壁3的内壁上设置滑道,所述滑道与病床侧壁3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滑动床板6的两端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与前滑动床
板6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滑动床板6与病床侧壁3之间通过滑道和滑轨的作用滑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固定安装板7,所述固定安装板7设置在病床侧壁3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安装板7与病床侧壁3的外壁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7的下方设置收纳抽屉10,所述收纳抽屉10设置四层,收纳抽屉10通过滑轨的作用于病床侧壁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支撑立板8,所述支撑立板8设置在固定安装板7的外侧,所述支撑立板8与病床侧壁3的外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8的顶部设置挂杆9,所述挂杆9与支撑立板8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7的上方设置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安装在固定安装板7端面上,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安装底座11,所述安装底座11是圆盘状结构,所述安装底座11安装在固定安装板7的上方并且与固定安装板7之间通过螺栓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11的上方设置转动支撑结构12,所述转动支撑结构12与安装底座11之间通过转动件的作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支撑结构12的上方设置电控箱13,所述电控箱13与转动支撑结构12之间通过支架和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13上设置报警设备18,所述报警设备18通过支架的作用安装在电控箱13上,所述电控箱13的侧壁上设置安装支架15,所述安装支架15与电控箱13的外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5中设有黄疸照射灯14,所述黄疸照射灯14插接安装在安装支架15的内部,装置本体设置支撑长杆16,所述支撑长杆16的一端部安装在电控箱13的外壁上且支撑长杆16与电控箱13的外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长杆16上设有定位销钉,所述定位销钉安装在报警设备18的外壳件上,所述支撑长杆16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检测件安装架17,所述检测件安装架17与支撑长杆16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检测件安装架17上安装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与电控箱13内部电路结构和报警设备18之间电性连接。
2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装置本体在使用的时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病床部分,第二个部分是检测结构,在使用病床部分的时候是将新生儿放在装置本体病床部分的内部,病床部分病床后板4和病床侧壁3是固定安装的,起到防护作用,然后前滑动床板6部分是移动的,通过前滑动床板6方便将新生儿抱到病床部分的内部,在抱新生儿的时候,将前滑动床板6往下移动,放到病床内部之后往上提起前滑动床板6,然后通过固定部分将前滑动床板6固定安装好,安装在挂杆9是在上面悬挂一些物品,收纳抽屉10的内部放置一些药物和医用品,并且病床部分的通风腔室2中设置了空气净化器,通过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检测部分在使用的是偶主要是进行监测的,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启动转动支撑结构12的开关,转动支撑结构12部分开始工作,转动支撑结构1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结构,保持转动支撑结构12转动,在工作的过程中,检测件安装架17部分上的监测结构在对病床部分上的新生儿健康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构的检测项主要是体温检测以及动态检测,动态检测主要是通过摄像设施来进行摄像,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新生儿的实时动态和体温情况,报警设备18部分是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而安装在安装支架15上的黄疸照射灯14部分是提供给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黄疸情况查看。装置本体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病床部分和检测结构能够有效对新生儿健康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构的检测项主要是体温检测以及动态检测,动态检测主要是通过摄像设施来进行摄像,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新生儿的实时动态和体温情况,报警设备18部分是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而安装在安装支架15上的黄疸照射灯14部分是提供给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黄疸情况查看,整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由于转动支撑结构1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结构,保持转动支撑结构12转动,能够无死角实时监控,使
用非常方便,安全性高。
2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