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科用于体温测量辅助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1750发布日期:2022-05-07 12:5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科用于体温测量辅助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
3.目前,传统的座椅无法对身体不适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且患者为女性时,还需要找密闭室进行体温测量,效率低下。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对身体不适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且可以对座椅进行密闭,方便女性患者进行体温测量的发热科用于体温测量辅助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了克服传统的座椅无法对身体不适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且在患者为女性时,还需要找密闭室进行体温测量,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身体不适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且可以对座椅进行密闭,方便女性患者进行体温测量的发热科用于体温测量辅助座椅。
6.(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发热科用于体温测量辅助座椅,包括:座椅,其上滑动式地连接有承托板;滑块,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座椅上;限位管,其转动式地连接在滑块上;夹紧组件,其连接在滑块与限位管之间;第一限位组件,其连接在滑块与座椅之间。
7.优选地,夹紧组件包括:作用杆,其连接在滑块上;扭簧,其连接在限位管与滑块之间;夹紧球,其滑动式地连接在限位管上;第一弹簧,其连接在夹紧球与限位管之间。
8.优选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其连接在滑块与座椅之间;无杆气缸,其安装在座椅上;挡块,其连接在无杆气缸滑动块上,挡块与滑块配合;气缸开关,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座椅上,气缸开关与无杆气缸配合。
9.优选地,还包括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环形遮布,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座椅上;环形导杆,其连接在座椅上;滑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环形导杆上,滑杆与环形遮布连接,滑杆与气缸开关配合。
10.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座椅上,限位杆与滑杆配合;第三弹簧,其连接在限位杆与座椅之间;拉板,其连接在限位杆上;拉伸弹簧,其连接在滑杆与环形导杆之间。
11.优选地,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导向块,其连接在座椅上;第四弹簧,其连接在导向块与承托板之间;侧板,其连接在承托板上;拉杆,其连接在侧板上,拉杆与拉板配合。
12.优选地,还包括上下组件,上下组件包括:齿条,其连接在滑块上;马达,其安装在座椅上;缺齿轮,其连接在马达输出轴上,缺齿轮与齿条配合。
13.优选地,两侧的气缸开关与座椅之间设有弹性件。
14.(3)有益效果1.通过夹紧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的配合从而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
15.2.通过遮挡组件从而对座椅进行遮挡,方便女性患者进行体温测量。
16.3.通过第二限位组件从而不需要人工拉动滑杆向下运动对座椅进行遮挡,使用更方便。
17.4.通过传动组件从而不需要人工拉动拉板向下运动对座椅进行遮挡,进一步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夹紧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限位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遮挡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限位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b部分放大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的上下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的标记为:1-座椅,2-承托板,3-滑块,4-限位管,5-夹紧组件,51-作用杆,52-扭簧,53-夹紧球,54-第一弹簧,6-第一限位组件,61-第二弹簧,62-无杆气缸,63-挡块,64-气缸开关,7-遮挡组件,71-环形遮布,72-环形导杆,73-滑杆,8-第二限位组件,81-限位杆,82-第三弹簧,83-拉板,84-拉伸弹簧,9-传动组件,91-导向块,92-第四弹簧,93-侧板,94-拉杆,10-上下组件,101-齿条,102-马达,103-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0.实施例1一种发热科用于体温测量辅助座椅,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座椅1、承托板2、滑块3、限位管4、夹紧组件5和第一限位组件6,座椅1下部中间滑动式连接有承托板2,座椅1上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两侧的滑块3前部外侧均转动式连接有限位管4,两侧的滑块3与两侧的限位管4之间均连接有夹紧组件5,两侧的滑块3与座椅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6。
31.夹紧组件5包括有作用杆51、扭簧52、夹紧球53和第一弹簧54,两侧的滑块3前部内侧均连接有作用杆51,两侧的限位管4与两侧的滑块3之间均连接有两个扭簧52,两侧的限位管4内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多个夹紧球53,两侧的夹紧球53与两侧的限位管4之间均连接有
第一弹簧54。
32.第一限位组件6包括有第二弹簧61、无杆气缸62、挡块63和气缸开关64,两侧的滑块3与座椅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61,座椅1上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无杆气缸62,两侧的无杆气缸62滑动块内侧均连接有挡块63,两侧的挡块63与两侧的滑块3配合,座椅1下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气缸开关64,两侧的气缸开关64分别与两侧的无杆气缸62配合。
33.当需要对身体不适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时,首先人工将体温计插入限位管4内,体温计向内运动带动夹紧球53向外运动,夹紧球53向外运动第一弹簧54被压缩,从而对体温计进行轻微夹紧,然后患者坐在承托板2上,接着通过人工按压气缸开关64启动无杆气缸62带动挡块63向前运动,挡块63向前运动从而对滑块3取消限位,滑块3在第二弹簧61作用下向下运动,滑块3向下运动带动作用杆51向下运动,当作用杆51与患者肩膀接触时,患者将体温计取出然后进行体温测量,当测量完成时,观察体温计进行读数,当不需要进行测量时,患者将体温计插回限位管4内,接着人工拉动滑块3上下运动带动限位管4上下运动,通过惯性限位管4进行自转,从而使体温计进行甩动,然后通过人工拉动滑块3向上运动进行复位,最后人工启动无杆气缸62进行回收对滑块3进行限位,最后关闭无杆气缸62。
34.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遮挡组件7,遮挡组件7包括有环形遮布71、环形导杆72和滑杆73,座椅1下部左右两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环形遮布71,座椅1上下两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环形导杆72,环形导杆72上部后侧滑动式连接有滑杆73,滑杆73与环形遮布71连接,滑杆73与两侧的气缸开关64配合。
35.当患者为女性时,通过人工拉动滑杆73沿环形导杆72向下运动,滑杆73向下运动带动环形遮布71转动,从而对座椅1进行遮挡,方便女性患者进行体温测量。
36.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6-8所示,还包括有第二限位组件8,第二限位组件8包括有限位杆81、第三弹簧82、拉板83和拉伸弹簧84,座椅1上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限位杆81,两侧的限位杆81与滑杆73配合,两侧的限位杆81与座椅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82,两侧的限位杆81下部均连接有拉板83,滑杆73与环形导杆72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84。
37.当患者为女性时,通过人工拉动拉板83向下运动带动限位杆81向下运动,限位杆81向下运动第三弹簧82被压缩,限位杆81向下运动从而对滑杆73取消限位,滑杆73在拉伸弹簧84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不需要人工拉动滑杆73向下运动对座椅1进行遮挡,使用更方便,遮挡后通过人工松开拉板83,使限位杆81在被压缩的第三弹簧82作用下进行复位,滑杆73向下运动带动气缸开关64向下运动从而启动无杆气缸62,不需要人工按压气缸开关64启动无杆气缸62,气缸开关64向下运动弹性件被压缩,当滑杆73不与气缸开关64接触时,气缸开关64在被压缩的弹性件作用下进行复位。
38.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传动组件9,传动组件9包括有导向块91、第四弹簧92、侧板93和拉杆94,座椅1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两个导向块91,两侧的导向块91与承托板2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92,承托板2上部后侧连接有侧板93,侧板93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拉杆94,两侧的拉杆94与两侧的拉板83配合。
39.当患者坐在承托板2上时,承托板2在重力下向下运动,承托板2向下运动第四弹簧92被拉伸,承托板2向下运动带动侧板93向下运动,侧板93向下运动带动拉杆94向下运动,
拉杆94向下运动带动拉板83向下运动,从而不需要人工拉动拉板83向下运动对座椅1进行遮挡,进一步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患者测量完成不与承托板2接触时,承托板2在第四弹簧92作用下进行复位。
40.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上下组件10,上下组件10包括有齿条101、马达102和缺齿轮103,两侧的滑块3外侧均连接有齿条101,座椅1前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马达102,两侧的马达102输出轴均连接有缺齿轮103,两侧的缺齿轮103与两侧的齿条101配合。
41.当滑块3向下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可通过人工启动电机转动带动缺齿轮103转动,缺齿轮103转动带动齿条101向上运动,齿条101向上运动带动滑块3向上运动,齿条101向上运动第二弹簧61被拉伸,当缺齿轮103不与齿条101啮合时,齿条101在第二弹簧61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不需要人工拉动滑块3上下运动对体温计进行甩动,进一步节省人力。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