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0254发布日期:2022-05-11 08:5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缠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2.肿瘤科导管是指医用导管,医用导管是用于医疗的管状橡胶制品,可分为外用和体内用两种类型,前者用于各种气体或液体输送,后者通称医用橡胶导管。
3.肿瘤科患者在手术后,会在身上插很多导管,用于输液、供氧等,大量导管连接至患者处,使得导管容易缠绕在一起,当医护人员需要拆除单个导管时,容易牵扯到其他导管,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4.因此,发明一种能够对每个导管进行限位,避免导管滑动的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导杆数量多容易缠绕在一起,给医护人员工作带来不便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每个导管进行限位,避免导管滑动的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包括有:底座;行程开关,安装在底座上;第一导套,安装在底座内;第一滑杆,滑动式安装在第一导套内;导线盘,转动式安装在第一滑杆顶部;电动推杆,安装在底座内,电动推杆的伸长端与第一滑杆连接;固定机构,安装在导线盘上;升降机构,安装在第一滑杆上。
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有:导杆,导杆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导线盘上;压板,滑动式安装在导杆之间;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导杆与压板之间;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压板底部;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导线盘上。
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有:壳体,安装在第一滑杆上;伺服电机,安装在壳体内;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式安装在壳体上,转轴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转板,安装在转轴另一端;条形导轨,滑动式安装在转板上;安装板,安装在条形导轨上,安装板与压板连接;启动按键,安装在压板上。
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有:齿轮,安装在第一滑杆上;第二导套,安装在导线盘底部靠近中心位置处;卡杆,滑动式安装在第二导套上,卡杆与齿轮配合;第二弹簧,安装在卡杆与第二导套之间。
10.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有: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导线盘上;减速电机,安装在第一滑杆上;绕线轮,安装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拉线,安装在绕线轮上;滑套,滑动式安装在第一滑杆上;第三弹簧,安装在滑套与第一滑杆之间;环形导轨,安装在滑套上;环形块,滑动式安装在环形导轨上,环形块与导线盘滑动式连接;竖杆,竖杆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环形块顶部;弧形块,弧形块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竖
杆顶部;第二滑杆,第二滑杆至少为两个,均滑动式安装在弧形块两侧;第四弹簧,第四弹簧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弧形块与第二滑杆之间;固定块,固定块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两个第二滑杆之间,固定块均与弧形块配合。
11.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至少为两个,均滑动式安装在固定块上;第五弹簧,第五弹簧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第三滑杆与固定块之间;压块,压块至少为两个,均安装在第三滑杆底部。
12.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有:框体,安装在压板顶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框体顶部;电热丝,安装在框体内。
13.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电路箱,安装在底座上,电路箱内设有蓄电池、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蓄电池为整个装置供电,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上连接有ds1302时钟电路和24c02电路;行程开关、启动按键、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动推杆、伺服电机、减速电机和电热丝与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线路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电动推杆伸长带动第一滑杆向上滑动,进而使得导线盘向上移动至合适高度,方便固定导管。
15.2、工作人员将导管依次放在导线盘上的凹槽内,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配合将导管限位在导线盘的凹槽内,避免导管缠绕。
16.3、工作人员将导管两端穿过对应的弧形块,在第四弹簧复位的作用下,使得弧形块向下移动与固定块配合对导管两端进行限位。
17.4、温度传感器监测外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电热丝启动对导管进行加热,从而在导管进行使用时,经导管流通的药物不会过于冰冷,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卡紧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卡紧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压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加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29.图1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电路箱,3、行程开关,4、第一导套,5、第一滑杆,6、导线盘,7、电动推杆,8、固定机构,81、导杆,82、压板,83、第一弹簧,84、第一
隔板,85、第二隔板,9、升降机构,91、壳体,92、伺服电机,93、转轴,94、转板,95、条形导轨,96、安装板,97、启动按键,10、定位机构,101、齿轮,102、第二导套,103、卡杆,104、第二弹簧,11、卡紧机构,111、光电传感器,112、减速电机,113、绕线轮,114、拉线,115、滑套,116、第三弹簧,1161、环形导轨,117、环形块,118、竖杆,119、弧形块,1191、第二滑杆,1192、第四弹簧,1193、固定块,12、压紧机构,121、第三滑杆,122、第五弹簧,123、压块,13、加热机构,131、框体,132、温度传感器,133、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31.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32.实施例1一种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如图1-12所示,包括有底座1、行程开关3、第一导套4、第一滑杆5、导线盘6、电动推杆7、固定机构8和升降机构9,底座1下部前右侧设有行程开关3,底座1内设有第一导套4,第一导套4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5,第一滑杆5顶部转动式设有导线盘6,底座1内设有电动推杆7,导线盘6处于电动推杆7i左侧,电动推杆7的伸长端与第一滑杆5连接,导线盘6上设有固定机构8,第一滑杆5上设有升降机构9。
33.在使用该装置时,工作人员将设备移动至合适位置,随后,工作人员按下电源总开关使设备通电,当需要使导线盘6上升时,工作人员踩住行程开关3,行程开关3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动推杆7伸长,电动推杆7伸长带动第一滑杆5在第一导套4内向上滑动,第一滑杆5向上滑动带动导线盘6向上移动,当导线盘6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工作人员松开行程开关3,行程开关3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动推杆7停止伸长,当需要控制导线盘6下降时,工作人员再次踩住行程开关3,使得导线盘6向下移动,调节好导线盘6高度后,工作人员通过升降机构9带动固定机构8向上移动,然后将导管依次放在导线盘6上的凹槽内,放好后,通过升降机构9带动固定机构8向下移动对导管进行限位,避免导管缠绕,使用完成后,工作人员再次按下电源总开关使设备断电。
34.如图1、图2、图4和图10所示,固定机构8包括有导杆81、压板82、第一弹簧83、第一隔板84和第二隔板85,导线盘6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导杆81,导杆81之间滑动式设有压板82,导杆81与压板82之间均绕接有第一弹簧83,压板82底部设有一排第一隔板84,导线盘6上设有一排第二隔板85。
35.在使用该装置时,工作人员通过升降机构9带动压板82在导杆81上向上滑动,第一弹簧83发生形变,压板82向上滑动带动第一隔板84向上移动,当导管放好后,工作人员通过升降机构9带动压板82向下滑动,第一弹簧83复位,压板82向下滑动带动第一隔板84向下移动,通过第一隔板84与第二隔板85配合将导管限位在导线盘6的凹槽内,如此,能够对导管进行限位,避免导管缠绕。
36.如图1和图4所示,升降机构9包括有壳体91、伺服电机92、转轴93、转板94、条形导轨95、安装板96和启动按键97,第一滑杆5前侧设有壳体91,壳体91内设有伺服电机92,壳体91前侧通过轴承转动式设有转轴93,转轴93与伺服电机9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
93前端设有转板94,转板94下部滑动式设有条形导轨95,条形导轨95上设有安装板96,安装板96与压板82连接,压板82前部设有启动按键97。
37.在使用该装置时,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键97,启动按键97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92转动90
°
,伺服电机92转动通过转轴93带动转板94转动,转板94转动带动条形导轨95向上移动,条形导轨95向上移动通过安装板96带动压板82向上滑动,当导管放好后,工作人员再次按下启动按键97,启动按键97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92反转90
°
,伺服电机92反转通过转轴93带动转板94反转,进而使得压板82向下滑动复位,如此,能够根据需要使压板82上下滑动,方便工作人员摆放导管。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定位机构10,定位机构10包括有齿轮101、第二导套102、卡杆103和第二弹簧104,第一滑杆5上部设有齿轮101,导线盘6底部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导套102,第二导套102上滑动式设有卡杆103,卡杆103与齿轮101配合,卡杆103与第二导套102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104。
39.在使用该装置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轻微转动导线盘6,从而调节导管的角度,避免导管弯折,导线盘6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导套102带动卡杆103转动,在齿轮101的作用下,卡杆103在转动的同时向外滑动,第二弹簧104发生形变,当卡杆103转动至与齿轮101配合时,在第二弹簧104复位的作用下,卡杆103随之向内滑动卡入齿轮101,进而固定导线盘6,如此,能够在使用时固定导线盘6,避免导线盘6异常转动。
40.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卡紧机构11,卡紧机构11包括有光电传感器111、减速电机112、绕线轮113、拉线114、滑套115、第三弹簧116、环形导轨1161、环形块117、竖杆118、弧形块119、第二滑杆1191、第四弹簧1192和固定块1193,导线盘6前侧设有光电传感器111,第一滑杆5后侧设有减速电机112,减速电机112的输出轴上设有绕线轮113,绕线轮113上绕接有拉线114,第一滑杆5上部滑动式设有滑套115,滑套115与第一滑杆5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116,滑套115上设有环形导轨1161,环形导轨1161内滑动式设有环形块117,环形块117与导线盘6滑动式连接,环形块117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排竖杆118,竖杆118顶部均设有弧形块119,弧形块119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1191,弧形块119与第二滑杆1191之间均绕接有第四弹簧1192,两个第二滑杆1191上部之间均设有固定块1193,固定块1193均与弧形块119配合。
41.在摆放导管时,工作人员拉动固定块1193向上移动,固定块1193向上移动带动第二滑杆1191向上滑动,第四弹簧1192发生形变,然后,工作人员将导管两端穿过对应的弧形块119,完成后,工作人员松开固定块1193,在第四弹簧1192复位的作用下,第二滑杆1191带动固定块1193向下移动复位,通过固定块1193与弧形块119配合对导管两端进行限位,当光电传感器111感应到压板82向下滑动复位后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减速电机112转动两秒,减速电机112转动带动绕线轮113转动,绕线轮113转动通过拉线114带动环形导轨1161向下移动,环形导轨1161向下移动带动滑套115在第一滑杆5上向下滑动,第三弹簧116发生形变,环形导轨1161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环形块117向下移动,环形块117向下移动通过竖杆118带动弧形块119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导管两端向下移动处于绷直状态,当光电传感器111感应到压板82向上滑动时,光电传感器111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减速电机112反转两秒,减速电机112反转带动绕线轮113反转,拉线114被放松,这时,在
第三弹簧116复位的作用下,滑套115随之带动环形导轨1161向上移动,环形导轨1161向上移动带动环形块117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弧形块119向上移动使导管放松,如此,能够进一步对导管两端进行限位。
4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压紧机构12,压紧机构12包括有第三滑杆121、第五弹簧122和压块123,固定块1193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滑杆121,第三滑杆121与固定块1193之间均绕接有第五弹簧122,第三滑杆121底端均设有压块123。
43.在使用该装置时,固定块1193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三滑杆121带动压块123向下移动,当压块123向下移动至与导管接触时,固定块1193继续向下移动在第三滑杆121上向下滑动,第五弹簧122发生形变,这时,在第五弹簧122的作用下,压块123将导管压紧,当固定块1193向上移动时,第五弹簧122随之复位,如此,能够将导管压紧,避免导管滑动。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加热机构13,加热机构13包括有框体131、温度传感器132和电热丝133,压板82顶部设有框体131,框体131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32,框体131内设有电热丝133。
45.在使用该装置时,温度传感器132能够监测外界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32感应到外界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132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电热丝133启动,通过电热丝133对导管进行加热,从而在导管进行使用时,经导管流通的药物不会过于冰冷,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当温度传感器132感应到外界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132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收到信号后控制电热丝133关闭,如此,能够根据需要对导管进行加热,减少药物对患者的刺激。
46.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电路箱2,底座1下部前侧设有电路箱2,电路箱2内设有蓄电池、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蓄电池为整个装置供电,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上连接有ds1302时钟电路和24c02电路;行程开关3、启动按键97、光电传感器111和温度传感器132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动推杆7、伺服电机92、减速电机112和电热丝133与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线路连接。
47.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