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0066820发布日期:2022-05-18 01:0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又名:清解防感妙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2.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即发汗为主。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有:1)环境因素:是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2)免疫力低下: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3)疾病因素: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本病。
3.中医将感冒按症状分类,而西医是按引起感冒的原因分类,一般西医将感冒分为病毒感冒和细菌感冒,特别在治疗细菌感冒时,医生会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大量抗生素,不仅对身体脏器(肝肾)有损伤,还会造成抵抗力下降,往往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更易入侵病体。而对于伴有慢性疾病正在服用药物患者(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体弱的老人、3岁以下小儿婴幼儿患者、怀孕或是准备怀孕的妇女,切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意外。
4.制香、焚香由来已久。香者,即香料或香的制成品。如香片、香饼、香包,柱香、线香、散香等。香在常温下和点燃时能散发出芳香物质。香料分天然、人工合成两大类。天然香料是从动、植物体中取得的,如沉香、麝香、檀香、丁香、灵猫香、龙涎香、雄黄、玫瑰、艾草、苏合油等传统工艺的香品,不仅是芳香之物,亦能益气养神;现代工艺制香,出于降低成本,美化香品外形,往往会使用包括化学合成香料在内的许多化学制剂。它所追求的是“香气养鼻”,两类香品的差异非常明显。中医理论里自古便有内治、外治之分,焚药香即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为黄帝师的岐伯,尝百草,制药典,成为中华医药学的鼻祖。岐伯将含有多种香味的中草药研成细末,装在丝织袋中,以驱蚊蝇、洁身香体。而本方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补气升阳等功效出发,对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气虚乏力,脾胃虚寒有显着疗效,适用于外感风寒人群。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于体虚、易感染风寒的人群有显著疗效,其副作用比西药小,安全性比西药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熏香(又名:清解防感妙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补气升阳的功效,能治疗风寒感冒,适用于体虚、易感染风寒的人群,特别是肠胃虚弱、不易口服给药的人群,如婴幼儿和老年人群。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按照重量组份计算,由麻黄20-100份、附子10-80份、细辛5-60份、防风20-100份、黄芪60-150份、白术20-100份、藿香10-80份、丁香10-80份、白芷10-80份、柴胡10-80份、苍术10-80份、石菖蒲10-80份、佩兰10-80份、桂枝10-80份、艾叶10-80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8.具体地说,所述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按照重量组份计算,由麻黄50-70份、附子30-50份、细辛10-30份、防风50-70份、黄芪90-110份、白术50-70份、藿香30-50份、丁香30-50份、白芷30-50份、柴胡30-50份、苍术30-50份、石菖蒲30-50份、佩兰30-50份、桂枝30-50份、艾叶30-50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9.更具体地说,所述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按照重量组份计算,由麻黄60份、附子40份、细辛20份、防风60份、黄芪100份、白术60份、藿香40份、丁香40份、白芷40份、柴胡40份、苍术40份、石菖蒲40份、佩兰40份、桂枝40份、艾叶40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10.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比例称取方中所有药材,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药用辅料进行组合,并按照常规的制备方法进行加工,制成相应的药物制剂。
11.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制剂为熏香剂。
12.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熏香剂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3.(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水浸泡后煎煮,静置后,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趁热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即得a品;
14.(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加乙醇浸泡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15.(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发酵完成后加入粘粉和助燃剂,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16.具体的说,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熏香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17.具体的说,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熏香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18.具体的说,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熏香的制备方法,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粘粉和助燃剂,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19.更具体的说,前述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熏香的制备方法,粘粉为淀粉,助燃剂为1%硝酸钾。
20.本发明所述药物由麻黄、附子、细辛、防风、黄芪、白术、藿香、丁香、白芷、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桂枝、艾叶及辅料制备而成。各成分性质及功效如下: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 e 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
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虛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虛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细辛为马觉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 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w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莲;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徤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藿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的地上部份;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白芷,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宜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眉梭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毒。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苍术为菊
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舂、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徤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蹵,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21.方解: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桂枝透达营卫,解肌发表,两药相须为用,使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为之君。《素问
·
至真要大论》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故予入肾经之附子、丁香、艾叶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温散寒邪而恢复阳气;再辅以辛温之细辛、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既能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又助附子、丁香、艾叶温经散寒,补散兼施,虽发微汗,但无损于阳气矣,既可使外感寒邪从表散,又可助阳使里寒为之散逐。《黄帝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患者感邪汗出之本在于卫气虚弱,表虚不固,故予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补气健脾,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以上诸药,共为臣药。风寒之邪常多夹湿,《素问
·
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易阻滞气机,故佐入脾胃经之品藿香、佩兰、石菖蒲,取其芳香之气,化在里之湿浊,辟秽悦脾和中,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令气畅湿行;同时,辛温之性又可解在表之风寒;再佐入苍术中焦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本方多用辛、温之品,予入苦、寒之柴胡,一者在于佐制众药之躁性,以清热解表;二者在于佐助升举脾胃清阳之气,与丁香升降相因结合。综合本方,补中寓疏,散中寓补,升降相因,兼顾表里,攻补兼施,用药精妙,配伍得当,结构严谨。诸药配伍,共奏助阳解表、益气固表之功。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选用麻黄、附子、细辛、防风、黄芪、白术、藿香、丁香、白芷、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桂枝、艾叶组方,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补气升阳的功效,适用于因风寒感冒引起的胸闷喘咳,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气虚乏力,脾胃虚寒的体虚、外感风寒人群,以达到治疗风寒感冒的疗效,制成的药物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达到了发明目的。
23.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处方:麻黄60g、附子40g、细辛20g、防风60g、黄芪100g、白术60g、藿香40g、丁香40g、白芷40g、柴胡40g、苍术40g、石菖蒲40g、佩兰40g、桂枝40g、艾叶40g。
26.工艺:(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27.(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28.(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淀粉和1%硝酸钾,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用法用量:每日熏香两次,每次20g。
29.实施例2:
30.处方:麻黄20g、附子10g、细辛5g、防风20g、黄芪60g、白术20g、藿香10g、丁香10g、白芷10g、柴胡10g、苍术10g、石菖蒲10g、佩兰10g、桂枝10g、艾叶10g。
31.工艺:(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32.(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33.(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淀粉和1%硝酸钾,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34.用法用量:每日熏香两次,每次20g。
35.实施例3:
36.处方:麻黄100g、附子80g、细辛60g、防风100g、黄芪150g、白术100g、藿香80g、丁香80g、白芷80g、柴胡80g、苍术80g、石菖蒲80g、佩兰80g、桂枝80g、艾叶80g。
37.工艺:(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38.(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39.(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淀粉和1%硝酸钾,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40.用法用量:每日熏香两次,每次20g。
41.实施例4:
42.处方:麻黄20g、附子60g、细辛10g、防风25g、黄芪80g、白术100g、藿香40g、丁香30g、白芷20g、柴胡45g、苍术35g、石菖蒲20g、佩兰10g、桂枝70g、艾叶80g。。
43.工艺:(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44.(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45.(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淀粉和1%硝酸钾,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46.用法用量:每日熏香两次,每次20g。
47.实施例5:
48.处方:麻黄70g、附子80g、细辛25g、防风50g、黄芪60g、白术80g、藿香20g、丁香30g、白芷60g、柴胡80g、苍术50g、石菖蒲80g、佩兰10g、桂枝10g、艾叶55g。
49.工艺:(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50.(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51.(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淀粉和1%硝酸钾,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52.用法用量:每日熏香两次,每次20g。
53.实施例6:
54.处方:麻黄80g、附子70g、细辛20g、防风40g、黄芪150g、白术80g、藿香70g、丁香20g、白芷10g、柴胡50g、苍术70g、石菖蒲20g、佩兰60g、桂枝50g、艾叶60g。。
55.工艺:(1)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藿香、柴胡、苍术、石菖蒲、佩兰、艾叶粉碎后,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2,每次1h,两次煎液合并,混匀,静置12小时,取静置药液的上清液,浓缩成原药液的80%时,趁热过滤,滤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即得a品;
56.(2)按照比例称取方中药材细辛、黄芪、丁香、白芷、桂枝粉碎后,超声处理60分钟,加60%乙醇浸泡2小时醇沉后,真空干燥得干粉,即得b品;
57.(3)将a品和b品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内密闭发酵18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淀粉和1%硝酸钾,搅拌均匀压制成型,晾干得到成品
58.用法用量:每日熏香两次,每次20g。
59.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下为本发明实验研究的结果:
60.一、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
61.1、实验动物和材料:健康、皮肤完好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3.0kg,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黔)2015-005。环境温度:17-18℃,湿度:50%-70%,饲养条件:单笼饲养。
62.2、实验方法:实验动物检疫3天后,选用健康、成年、皮肤无损的新西兰大白兔12
只,每组实施例4只。试验前24小时,将试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除去,勿损伤表皮,去毛范围为每处3cm*3cm。分别取所述实施例1低、中、高剂量本发明药物0.25g、0.5g、1g用蒸馏水浸湿混匀后,涂抹于脊柱一侧去毛皮肤上,涂抹面积为2.5*2.5cm,另一侧作为对照,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2周。从第二次涂抹开始,每次涂抹前去毛,并用温水清除残留药物,1小时后观察结果,同时观察除外刺激性以外的其他毒性作用。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值=(红斑总分+水肿总分)/动物总数。《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中皮肤刺激性反应平均分值在0~0.49分、0.50~2.99分、3.00~5.99分、6.00~8.00分别代表“无刺激性”“轻度刺激性”“中度刺激性”和“强刺激性”。
63.4结果见表1,表2,表3。
64.表1本发明药实施例1低剂量组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0065][0066]
表2本发明药实施例2中剂量组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0067][0068][0069]
表3本发明药实施例3高剂量组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0070][0071]
5结论:本发明药物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的皮肤反应积分平均值分别为0,本发明药物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无刺激性。
[0072]
二、药效学实验
[0073]
(一)解热实验:大鼠酵母制热实验
[0074]
1、实验材料
[0075]
1.1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雌鼠体重150-170g,雄鼠200-230g。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黔)2015-005。
[0076]
1.2实验材料和试剂:本专利发明药物实施例1、2、3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2、3制备方法制备样品。人拟日用量为20g/天,大鼠日服用量则为12.5g生药/kg。阳性对照组:布洛芬颗粒,哈药集团世一堂药厂,规格200g/袋。
[0077]
2、实验方法
[0078]
2.1实验分组和给药:选取健康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置于实验环境中适应性喂养3天,每日进行肛温测试监测体温1次,连续2日。剔除单次体温超过38.5℃或2次体温差值超过0.5℃的大鼠,筛选出合格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布洛芬颗粒40mg/kg)、实施例1、2、3组(12.5g生药/kg)。阳性对照组采取灌胃给药,灌胃体积10ml/kg;实施例1、2、3组分别给予本专利发明药物妙香点燃后闻香,30min/次。每日给药2次,间隔12小时一次,给药三天。
[0079]
2.2构建大鼠发热模型:制备模型前一天禁食不禁水过夜,使其排空大便。造模前测量每只大鼠的一次体温作为基础体温,然后于大鼠背部消毒、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ml/kg)复制大鼠发热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阳性对照组和实施例1、2、3组分别予以灌胃(10ml/kg)和闻香给药1次,测量给药后各组大鼠1、2、3、4小时的大鼠肛温,观察记录体温并计算体温变化δt℃。
[0080]
2.3统计学处理:统计实验结果数据,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81]
3、实验结果:
[0082]
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温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实施例1、2、3组给药后4小时内均可有效抑制大鼠体温升高变化(p《0.05)。实施例1组抑制大鼠体温升高变化与阳性对照组布洛芬颗粒的效果相当,结果见表4。
[0083]
表4各组在各时间点体温变化情况(n=10)
[0084][0085]
(二)镇痛实验:热板实验
[0086]
1、实验动物和材料:icr小鼠,6-8周龄,体重20
±
2g,雌雄各半。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黔)2015-005。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2、3妙香;小儿布洛芬颗粒。
[0087]
2、实验方法:选取icr小鼠60只,测定55
±
0.5℃环境下的痛阈值,每只小鼠测量2次,每次间隔30分钟。将两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作为小鼠的基础痛阈值,选取痛阈值在5s~30s的小鼠5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组、本发明实施例2组、本发明实施例3组。给药: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蒸馏水溶解的小儿布洛芬颗粒80mg/kg,10ml/kg;实施例1、2、3组分别给予闻香18.02g生药/kg。每天2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测量小鼠舔足潜伏期,记录痛阈值,超过60s者按60s计算。
[0088]
3、统计学处理:统计实验结果数据,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89]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本专利发明实施例1、2、3组、阳性对
照布洛芬颗粒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痛阈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0090]
表5药物对各组icr小鼠痛阈值的影响(n=10)
[0091][0092]
(三)止咳实验:氨水引咳实验
[0093]
1、实验动物和材料: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20
±
2g,雌雄各半。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黔)2015-005。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2、3妙香;磷酸可待因片(国药集团有限公司);氨水(nh3·
h2o),西陇化工。
[0094]
2、实验方法:
[0095]
分组:选取昆明小鼠50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磷酸可待因片)、本发明实施例1组、本发明实施例2组、本发明实施例3组;
[0096]
给药: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10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磷酸可待因60mg/kg;本发明实施例1、2、3分别使小鼠闻香18.02g生药/kg。各组小鼠给药每天2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5天。在末次给药1小时后,将小鼠置于密闭塑料透明容器中,用超声雾化器制作氨水喷雾,使小鼠接受恒压氨水喷雾刺激至预定的时间,刺激停止后立即取出小鼠至另一干净容器中,以小鼠腹肌剧烈收缩,肩背耸动,伴有张嘴为咳嗽指标,观察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评价药物有无止咳作用。
[0097]
3、统计学处理:统计实验结果数据,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98]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本专利发明实施例1、2、3组、阳性对照磷酸可待因片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6。
[0099]
表6清解防感妙香对小鼠咳嗽的影响(n=10)
[0100][0101]
(四)祛痰实验:小鼠气管段泌酚红化痰实验
[0102]
1、实验动物和材料: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20
±
2g,雌雄各半。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黔)2015-005。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2、3妙香;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04);酚红(c
19h14
o5s),广州化学试剂厂;碳酸氢钠(nahco3)。
[0103]
2、实验方法:
[0104]
分组:选取昆明小鼠60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本发明实施例1组、本发明实施例2组、本发明实施例3组;
[0105]
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70mg/k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本发明实施例1、2、3分别使小鼠闻香18.02g生药/kg。各组小鼠给药每天2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5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5%酚红生理盐水溶液0.5ml,30分钟后处死小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板上,剥离颈部气管周围组织,将甲状软骨下缘及气管分支处用小血管夹夹住,剪下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将各气管段放入预先盛有4ml、5%nahco3溶液试管中避光静置1小时,将试管中上清液于酶标仪波长546nm处测量并记录od值,根据酚红标准曲线计算酚红含量(μg/ml)。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od值越大表示酚红排泌量越多,提示药物的祛痰作用越强。
[0106]
3、统计学处理:统计实验结果数据,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107]
4、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气管有酚红排泌,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明显促进小鼠酚红排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专利发明清解防感妙香有祛痰作用。
[0108]
表7清解防感妙香对小鼠酚红排泌量的影响(n=10)
[0109]
[0110][0111]
(五)抗炎实验:小鼠耳廓肿胀实验
[0112]
1、实验动物和材料: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20
±
2g,雌雄各半。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黔)2015-005。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2、3妙香;阿司匹林;二甲苯。
[0113]
2、实验方法:选取健康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分为6组,1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400mg/kg)、本发明实施例1组(18.02g生药/kg)、本发明实施例2组(18.02g生药/kg)、本发明实施例3组(18.02g生药/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0ml/kg;本发明实施例1、2、3组分别给予闻香18.02g生药/k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次/天,连续7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在小鼠右耳前后两侧涂抹上二甲苯50μl,另一只耳作为对照。空白对照组涂抹等量的蒸馏水。致炎3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打孔器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孔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左右耳片重量差,作为肿胀程度指标,按下列公式计算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肿胀度的差异。
[0114]
肿胀度(mg)=右耳片重-左耳片重
[0115]
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模型组肿胀度]
×
100%
[0116]
3、统计学处理:统计实验结果数据,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117]
4、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与空白对照相比,模型组各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给药阿司匹林或本发明专利实施例1、2、3妙香对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提示本专利发明清解防感妙香有消炎作用。
[0118]
表8清解防感妙香对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的影响(n=10)
[01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