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叶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12709发布日期:2022-03-26 12:1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柿叶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药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柿叶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柿叶味苦、性寒,具有下气平喘、止渴生津、疗疮等功效,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柿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国内外研究表明,柿叶黄酮具有降血压、抑菌、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止血、活血化瘀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并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已发现的柿叶黄酮化合物有黄芪甙、异桷皮素、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山奈酚-3-o-α-l-鼠李糖甙、山奈酚-3-β-d-木糖甙、山奈酚-3-o-α-l-阿拉伯糖甙、芦丁、金丝桃甙、杨梅树皮甙、紫云英甙等。
3.柿叶中的黄酮主要以甙类形式存在,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到的黄酮的成分以及含量高低均存在较大差异。
4.关于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2015中国药典(一部)制备方法如下:取干柿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60℃),加乙醇至含醇量达85%,静置过夜,滤取上清液,备用;沉淀物用65%乙醇洗涤二次,合并洗涤液,静置过夜,滤取上清液,与备用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适量的水,混匀,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四次,合并乙酸乙酯液,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即得。质量标准主要指标是,提取物含总黄酮以槲皮素(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不得少于8.6%。
5.2015中国药典(一部)关于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存在三个方面:1、制备方法中会用到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工业生产中带来燃爆风险和后期危废品处理的环保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实际生产负担;2、提取物中含有大量非黄酮类的长链大分子,致使浸膏非常浓稠,干燥非常耗时;3、提取物的水溶性差,有机溶剂残留,致使制剂难度增大和检测成本增加。
6.目前公开文献已报道的柿叶黄酮的提取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15倍柿叶重的50%乙醇水溶液,在75℃下浸提3小时;此方法仅得到粗提取物,黄酮含量低。(2)、采用水煮提取,加碱类物质助溶,过滤,滤液上吸附树脂层析,然后洗脱,收集洗脱液,该方法得到的也是粗提取物,虽然具有降血压功能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但杂质仍较多,无法作为人体药用成分。(3)、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先加入乙醇溶液固液浸取,粗提液进行双水相萃取,然后用乙酸酯类反萃取、蒸馏、干燥即可,该方法会用到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所得产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也不高。(4)、cn1546014a和cn101194921a公开的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水煮、过滤,醇流,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得浓缩物,干燥即可。该方法会用到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且流程较为繁琐,提取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7.因此,提供一种黄酮含量高、且简单、安全、环保的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非
常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8.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无需用到有机试剂乙酸乙酯,安全环保,耗时短,且提取物中黄酮含量高。
9.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0.一种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用ph7.5~8.0的水浸泡柿叶后,煎煮,取滤液;
12.(2)、浓缩步骤(1)的滤液至相对密度1.12~1.15,得初次浓缩液;
13.(3)、取步骤(2)的初次浓缩液,上大孔树脂柱,用初次浓缩液上液量8倍~12倍的水进行洗脱,相继分段收集8份~12份洗脱液;所述水的ph为7.5~8.0;
14.(4)、分别检测8份~12份洗脱液的总黄酮含量,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进行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得到柿叶水溶提取物;
15.(5)、将步骤(4)中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得再次浓缩液;
16.(6)、取步骤(5)的再次浓缩液,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再次浓缩液上液量2倍~4倍的35%~45%乙醇、55%~65%乙醇、75%~85%乙醇进行洗脱,收集各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洗脱液总体积的1/12~1/6,得到柿叶醇溶提取物;
17.(7)、合并步骤(4)所述柿叶水溶提取物和步骤(6)所述柿叶醇溶提取物,浓缩干燥,即得。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浸泡柿叶的水的ph为7.5~7.6;步骤(3)中洗脱的水的ph为7.5~7.6。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浸泡时间为8小时~20小时。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煎煮为:煎煮2次~3次,每次1小时~2小时。
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煎煮柿叶的水的ph为7.5~7.6。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ab-8或d301。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洗脱速度为1ml/min~2ml/min;步骤(6)中所述洗脱速度为1ml/min~2ml/min。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水的用量为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10倍~12倍;步骤(6)中所述乙醇的用量为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的2.5倍~3.5倍。
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相对密度采用比重瓶法或密度计进行测定。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检测总黄酮含量以槲皮素和山奈素的总量计。
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柿叶黄酮提取物。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将柿叶碱性水浸泡后煎煮浓缩,上大孔树脂柱,再使用碱性水进行洗脱,收集黄酮含量高的水洗脱液,浓缩得水溶提取物;并对黄酮含量低的水洗脱液浓缩后,再上大孔树脂柱,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浓缩得到醇溶提取物;合并水溶提取物和醇溶提取物,即得柿叶黄酮提取物。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柿叶黄酮提取
物,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且制备过程耗时大大减少,无需使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降低了企业实际生产的安全风险和环保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1.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是采取了以下关键步骤:一、先用ph7.5~8.0的碱液浸泡干柿叶,再进行后续的提取步骤。与直接对干柿叶进行提取的方法、以及用酸液或中性溶液浸泡柿叶再提取的方法相比,用碱液先浸泡再提取的方法,可以提高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黄酮类有酚羟基,易溶于弱碱水,当酸化时会沉淀析出,而当碱性过大时,加热又会破坏黄酮类的母核,从而造成产物中黄酮类含量的下降,因此,浸泡干柿叶的碱液ph7.5~8.0最为合适)。二、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技术替代了乙酸乙酯萃取的方法,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和环保成本,而且使用大孔树脂柱层析(d101、d301或ab-8,d101效果最优),可以减少非黄酮类大分子物质的含量,降低了浓缩液(浸膏)的黏稠度,减少干燥耗时。三、在黄酮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水溶性提取物(即先使用碱性水进行洗脱,收集黄酮含量高的水洗脱液),在提高黄酮含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单纯醇溶提取物的黏稠度,为后续的制剂工艺提供便利。
33.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试验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4.实施例1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35.本实施例的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1)、取干柿叶4kg剪碎,放入无纺布包中,加水40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浸泡过夜(室温,8小时以上);
37.(2)、将浸泡液煎煮2h,过滤备用;
38.(3)、柿叶加水40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再次煎煮1h,过滤;
39.(4)、合并两次滤液,60℃下真空(-0.1mpa)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得初次浓缩液(将初次浓缩液4℃保存备用),总重约150g;
40.(5)、大孔吸附树脂(d101,上海麦克林生化公司c11805658)预处理(首次使用进行预处理)
41.500g大孔吸附树脂+500ml95%乙醇

浸泡过夜

装柱

用95%乙醇冲至无浑浊

蒸馏水冲至无醇味。
42.(6)、取步骤(4)的初次浓缩液,上柱(每次15g,约15ml),用12倍上液量的水(ph7.5,约300ml)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相继分段收集12份洗脱液(1份洗脱液的体积为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即约15ml),依次命名为v1、v2、v3、

v10、v11、v12,备检;
43.(7)、分别检测12份洗脱液的总黄酮含量(以槲皮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进行合并,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1份体积(1份体积为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即约15ml),得到柿叶水溶提取物;
44.(8)、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合并,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即为再次浓缩液,约10g;
45.(9)、取步骤(8)的再次浓缩液,上柱(原柱中初次浓缩液残留物不动),依次用3倍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约30g)的40%乙醇、60%乙醇、80%乙醇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收集各洗脱液,回收乙醇,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1份体积(即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得到柿叶醇溶提取物;
46.(10)、合并步骤(7)所述柿叶水溶提取物和步骤(9)所述柿叶醇溶提取物,60℃下真空(-0.1mpa)浓缩干燥至恒重,即得1.65g柿叶黄酮提取物浸膏,上样收膏率为11%。
47.对实施例1得到的柿叶黄酮提取物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以槲皮素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结果为15.9%。
48.实施例2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49.本实施例的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取干柿叶2kg剪碎,放入无纺布包中,加水24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8,浸泡过夜(室温,8小时以上);
51.(2)、将浸泡液煎煮2h,过滤备用;
52.(3)、柿叶加水24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8,再次煎煮1h,过滤;
53.(4)、合并两次滤液,60℃下真空(-0.1mpa)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得初次浓缩液(将初次浓缩液4℃保存备用),重约75g;
54.(5)、取步骤(4)的初次浓缩液,上大孔树脂柱(ab-8,上海麦克林生物技术公司,c12115168)(每次15g,约15ml),用10倍上液量的水(ph7.8)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相继分段收集10份洗脱液(1份洗脱液的体积为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依次命名为v1、v2、v3、

v10,备检;
55.(6)、分别检测10瓶洗脱液的总黄酮含量(以槲皮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进行合并,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1份体积(即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得到柿叶水溶提取物;
56.(7)、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合并,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即为再次浓缩液,约6.5g;
57.(8)、取步骤(7)的再次浓缩液,上柱(原柱中初次浓缩液残留物不动),依次用4倍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约18g)的35%乙醇、65%乙醇、85%乙醇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收集各洗脱液,回收乙醇,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1份体积(即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得到柿叶醇溶提取物;
58.(9)、合并步骤(6)所述柿叶水溶提取物和步骤(8)所述柿叶醇溶提取物,60℃下真空(-0.1mpa)干燥至恒重,即得1.08g柿叶黄酮提取物浸膏,上样收膏率为7.2%。
59.对实施例2得到的柿叶黄酮提取物进行黄酮含量测定,以槲皮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结果为13.1%。
60.实施例3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61.本实施例的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2.(1)、取干柿叶2kg剪碎,放入无纺布包中,加水16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8.0,浸泡过夜(室温,8小时以上);
63.(2)、将浸泡液煎煮3h,过滤备用;
64.(3)、柿叶加水16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8.0,再次煎煮2h,过滤;
65.(4)、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得初次浓缩液(将初次浓缩液4℃保存备用),重约75g;
66.(5)、取步骤(4)的初次浓缩液,上大孔树脂柱(d301)(每次15g,约15ml),用8倍上液量的水(ph8.0,约120ml)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相继分段收集8份洗脱液(1份洗脱液的体积为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依次命名为v1、v2、v3、

v8,备检;
67.(6)、分别检测8瓶洗脱液的总黄酮含量(以槲皮素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进行合并,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1份体积(即初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得到柿叶水溶提取物;
68.(7)、将总黄酮含量<0.6%的洗脱液合并,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即为再次浓缩液,重约7g;
69.(8)、取步骤(7)的再次浓缩液,上柱(原柱中初次浓缩液残留物不动),依次用2.5倍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的45%乙醇、65%乙醇、80%乙醇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收集各洗脱液,回收乙醇,60℃下真空(-0.1mpa)浓缩至1份体积(即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得到柿叶醇溶提取物;
70.(9)、合并步骤(6)所述柿叶水溶提取物和步骤(8)所述柿叶醇溶提取物,60℃下真空(-0.1mpa)干燥至恒重,即得1.11g柿叶黄酮提取物浸膏,上样收膏率为7.4%。
71.对实施例3得到的柿叶黄酮提取物进行黄酮含量测定,以槲皮素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结果为12.9%。
72.试验例1浸泡条件对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73.取干柿叶5kg,平均分成5份,剪碎,分别放入无纺布包中。其中4份柿叶各加水10份,用氢氧化钠分别调节ph至6.5、7.0、7.5、8.0,浸泡过夜(室温,8小时以上);将4份浸泡液煎煮2h,过滤备用;未浸泡的1份,按照药典方法,直接加水10份,煎煮2h,过滤备用;分别将5份煎煮液在60℃下真空(-0.1mpa)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得初次浓缩液;参照实施例1中(5)-(10)进行后续实验。
74.实验结束后,对柿叶黄酮提取物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以槲皮素c
15h10
o7和山奈素c
15h10
o6的总量计,结果如表1所示。
75.表1不同浸泡条件对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76][0077]
从表1可知,直接对干柿叶进行提取(不用碱液提前浸泡)的方法,柿叶黄酮提取物
中黄酮的含量是最低的。使用碱液浸泡再提取的方法,与使用酸液/中性液浸泡再提取的方法,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有了较大提高(从酸液浸泡的10.1%、中性溶液浸泡的12.9%,提升到了14.5%~15.5%),这是因为黄酮类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而在酸液中浸泡会有沉淀析出,造成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下降。且碱液ph7.5比ph8.0的效果更好,因为当浸泡碱液碱性过大时,煎煮加热会破坏黄酮类的母核,反而造成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下降。
[0078]
试验例2不同制备方法对黄酮提取物的收膏率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79]
该试验例比较了本发明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下称水、醇并提+柱层析),与2015中国药典(一部)的柿叶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下称传统方法)、以及不添加水溶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下称醇提法+柱层析),三种方法的收膏率、黄酮的含量和平均干燥时间。
[0080]
一、水、醇并提+柱层析: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
[0081]
二、传统方法:即2015中国药典(一部)的方法
[0082]
三、醇提法+柱层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3]
(1)、取干柿叶1kg剪碎,放入无纺布包中,加水10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浸泡过夜(室温,8小时以上);
[0084]
(2)、将浸泡液煎煮2h,过滤备用;
[0085]
(3)、柿叶加水10kg,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再次煎煮1h,过滤;
[0086]
(4)、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1.12~1.15(60℃,利用密度计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得浓缩液;
[0087]
(5)、取步骤(4)的浓缩液,加乙醇至含醇量达85%,静置过夜,滤取上清液,备用;沉淀物用65%乙醇洗涤二次,合并洗涤液,静置过夜,滤取上清液,与备用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适量的水,混匀,滤过备用。
[0088]
(6)、取步骤(5)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d101)柱,依次用3倍再次浓缩液上液量的40%乙醇、60%乙醇、80%乙醇进行洗脱(排弃柱下液),收集各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1份体积(即浓缩液上液量的体积),得到柿叶醇溶提取物;
[0089]
(7)、浓缩干燥柿叶醇溶提取物,60℃下真空(-0.1mpa)浓缩干燥至恒重,即得柿叶黄酮提取物浸膏。
[0090]
对三种制备方法的总收膏率、总黄酮的含量及平均干燥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0091]
表2三种制备方法的比较结果(n=3)
[0092][0093]
*与传统方法比较,p《0.05;#与醇提法比较,p《0.05
[0094]
从表2结果可知,三种制备方法的总收膏率相差并不明显,但是总黄酮含量和平均
干燥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显著差异。
[0095]
采用2015中国药典(一部)的制备方法(即表中传统方法),柿叶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9.7
±
1.3%;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即表中水、醇并提+柱层析),柿叶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了15.5
±
2.7%,提高了5.8%;与不添加水溶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即表中醇提法+柱层析)相比,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也提高了3.2%,说明大孔树脂柱层析技术,减少了提取物中非黄酮类大分子物质的含量,且水溶性提取物的加入,可以提高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0096]
采用2015中国药典(一部)的制备方法(即表中传统方法),柿叶黄酮提取物平均干燥时间为12.9
±
3.3h;采用不添加水溶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即表中醇提法+柱层析),柿叶黄酮提取物平均干燥时间降为10.5
±
2.5h,而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即表中水、醇并提+柱层析),柿叶黄酮提取物平均干燥时间缩短为6.1
±
2.3h,不到传统方法的一半时间;说明大孔树脂柱层析技术,大大降低了浓缩液(浸膏)的黏稠度,从而减少了干燥耗时,尤其是水溶性提取物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单纯醇溶提取物的黏稠度,干燥时间大为减少,为之后的制剂工艺提供了便利。
[0097]
综上,本试验例结果证明,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即表中水、醇并提+柱层析)制备的柿叶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高,且干燥耗时短,节约了生产成本。
[009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