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01151发布日期:2022-04-23 20:1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在针对一些精神病疾病的患者进行诊疗时,往往需要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患者不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因此亟需一种诊疗辅助装置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107717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诊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诊疗装置,包括椅座和椅背,椅座上设有坐垫,椅背的顶部设有头枕,所述椅背前侧的侧壁上对称铰接有两个卡箍,所述椅背上设有对卡箍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锁紧机构,两个所述卡箍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气囊,所述椅背的内部竖直开设有活塞孔,所述活塞孔底部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出气孔,所述椅背和两个卡箍之间对称连接有两个输气管。本发明通过两个卡箍将病人的头部固定,同时设置可充气的气囊对病人进行保护和缓冲,既能稳定地固定住病人的头部,也不会病人产生压迫和硌痛感,舒适稳定,能够有效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体验。但是该方案中两个卡箍的高度并不能进行调节,因患者的身高不同,坐下时头部的高度也是不一致的,因此两个卡箍无法适用于对不同身高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大大降低装置的适用性,而且现有辅助装置的使用灵活性较低,无法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适应的调整,适用人群的范围较为狭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辅助装置,具有束头件的高度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座椅,所述辅助座椅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导向框,且所述辅助座椅的后侧顶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框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前端均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均设置有托板;两个所述托板的顶部前侧均设置有套板;两个所述套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调节杆,且两个螺纹调节杆的底端均设置有束腕板;所述辅助座椅的后侧滑插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圆周外壁上由上而下等距离间隔排列开设有多个插槽,且推杆的下段上设置有挡盘;所述挡盘的底部与固定板的内侧顶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推杆的顶端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圆周外壁上呈对称状排列安装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均转动安装有连杆,且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滑块的后侧相连接;所述辅助座椅的底部后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电磁插销,所述第一电磁插销的插杆与所述插槽相对应;所述导向槽的内部通过弹簧安装有滑柱,所述滑柱的前端设置有束头件,且所述束头件的内部通过缓冲弹簧对称安装有两个夹持板;两个
所述夹持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气囊;所述滑柱的中间段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右侧开设有一排卡槽;所述辅助座椅的后侧右端设置有载板,所述载板上设有第二电磁插销,所述第二电磁插销的插销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卡块;所述辅助座椅的后侧表面固定有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筒,所述气筒的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推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气筒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气囊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有连通阀;通过两个托板带动对应的滑块在导向框运动,滑块通过支撑板和连杆带动推杆上下运动,推杆带动活塞杆上下运动并把气筒内的空气通过管路充入气囊中。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向下拉动滑柱,使其沿导向槽带动束头件下降,使束头件的高度可根据患者头部处于的位置进行调节,有效的避免了因患者的身高过矮或过高,导致患者坐下时头部高度与束头件的高度相差过远,致使束头件无法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影响对患者的诊疗工作。
7.2.本发明通过弹簧带动推杆向上移动,使推杆带动顶块以及两个连杆的一端上升,使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向外侧扩撑两个滑块,使其带动两个托板相对移动,对两个托板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使两个托板的间距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调节,具有较高的调节灵活性,使本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体型的患者,同时还可使患者的小臂能够以舒适的姿势放置在两个托板上。
8.3.本发明在对患者进行固定时,先固定患者的头部;在固定患者头部时,先把患者的头部放到两个夹持板之间,然后通过两个托板带动对应的滑块在导向框运动,滑块通过支撑板和连杆带动推杆上下运动,推杆带动活塞杆上下运动并把气筒内的空气通过管路充入气囊中;充气后的气囊对于头径较小的患者而言,能够填充头部和两个夹持板的间隙,提高患者头部固定效果;而对于头径较大的患者而言,能够,充气后的气囊能后在患者头部和两个夹持板之间进行缓冲,大大缓解患者头部固定的不适,提高本装置固定头部的舒适度。
9.4.本发明在患者进行肌力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主动使用手臂和手腕通过控制两个托板带动对应的滑块在导向框运动,使滑块通过支撑板和连杆带动推杆上下运动,推杆带动活塞杆上下运动并把气筒内的空气通过管路充入和抽出气囊中,如此气囊能反复的被膨胀和收缩,能对固定在两个夹持板之间的头部进行按摩,放松患者的头部和身心,缓解不适。而同时,患者主动使用手臂和手腕通过控制两个托板带动对应的滑块在导向框运动,使滑块通过支撑板和连杆带动推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板的内侧底部限制了压缩弹簧向下运动,而推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其上方的挡盘向下挤压压缩弹簧,使得压缩弹簧被压缩,被压缩的压缩弹簧反作用于推杆,并通过连杆、支撑板、滑块反作用于患者的手臂,进而使患者的手臂得到肌力训练;同时由于能更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压缩弹簧,可根据患者肌力康复的情况,更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压缩弹簧,以提升锻炼效果;通过上述的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性,,提高装置的使用率,降低科室成本,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滑块及托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套板及束腕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推杆及连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固定板及插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滑柱及束头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载板及卡块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充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辅助座椅;101、导向框;102、导向槽;2、滑块;201、连接杆;202、托板;203、套板;204、螺纹调节杆;205、束腕板;3、推杆;301、插槽;302、挡盘;303、压缩弹簧;4、顶块;401、支撑板;402、连杆;5、固定板;501、插杆;502、第一电磁插销;6、滑柱;601、束头件;602、夹持板;603、卡条;604、气囊;7、载板;701、第二电磁插销;702、卡块;8、充气组件;801、气筒;802、活塞杆;803、管路;804、连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3.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座椅1,辅助座椅1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导向框101,且辅助座椅1的后侧顶部开设有导向槽102;导向框1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块2;滑块2上设有限位条,滑块2上的限位条限位于导向框101的限位槽内;当滑块2在导向框101中滑动时,滑块2上的限位条在导向框101的限位槽内滑动,以提高滑块2在导向框101中滑动的稳定性。
14.两个滑块2的前端均设置有连接杆201,连接杆201为电动伸缩杆,通过调节连接杆201的长度,可使连接杆201及其上方的部件适应不同臂长的患者;两个连接杆201的前端均设置有托板202,且两个托板202为矩形结构,通过两个托板202可对患者的两条小臂部位进行托举;两个托板202的顶部前侧均设置有套板203,两个套板203为u形结构;两个套板203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调节杆204,螺纹调节杆204上设置有手柄,手柄上设有防滑套,转动手柄能通过螺纹调节杆204带动下方的束腕板205上下运动,以固定和释放患者手腕;两个螺纹调节杆204的底端均设置有束腕板205,两个束腕板205为弧形结构;两个束腕板205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垫,通过转动两个螺纹调节杆204,使其下方两个束腕板205对患者的两个手腕部进行束缚固定。两个束腕板205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垫,两个束腕板205下方的托板202上设有橡胶垫,以对患者的腕部和手臂进行缓冲,提高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的舒适性。
15.辅助座椅1的后侧滑插安装有推杆3;推杆3的圆周外壁上由上而下等距离间隔排列开设有多个插槽301,且推杆3的偏下段上设置有挡盘302;挡盘302为圆盘形结构,且挡盘302的底部与固定板5的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303;推杆3的顶端设置有顶块4;顶块4为圆柱形结构,且顶块4的圆周外壁上呈对称状排列安装有两个支撑板401,两个支撑板
401为矩形结构;两个支撑板401的后侧均转动安装有连杆402,且两个连杆402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滑块2的后侧相连接,连杆402的一端与支撑板401转动连接,连杆402的另一端与滑块2转动连接。如此,当顶块4带动两个连杆402的一端跟随推杆3上升的时候,两个连杆402的另一端向外侧扩撑运动并推动两个滑块2,使其带动两个托板202相对移动,进而可对两个托板202的间距进行调节。
16.辅助座椅1的底部后侧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为l形结构;固定板5上设有第一电磁插销502,第一电磁插销502的插杆501与插槽301相对应;当推杆3带动顶块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磁插销502工作,第一电磁插销502的插杆501插入到合适的插槽301的内部,从而对推杆3的高度进行限位,使顶块4、两个连杆402、两个滑块2以及两个托板202保持在调节完成后的位置,以持续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
17.导向槽102的内部通过弹簧安装有滑柱6,且滑柱6的后端设置有手扶杆;滑柱6的前端设置有束头件601,且束头件601的内部通过缓冲弹簧对称安装有两个夹持板602;两个夹持板602为弧形结构,能更好的适应患者的头型;滑柱6的中间段上设置有卡条603,卡条603的右侧开设有一排卡槽,当患者的头部处于束头件601的内部时,通过缓冲弹簧向内侧顶推两个夹持板602,使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束缚固定,避免在对精神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诊疗时,患者挣扎不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
18.辅助座椅1的后侧右端设置有载板7;载板7上设有第二电磁插销701,第二电磁插销701的插销上设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卡块702;卡块702为山字形结构;当滑柱6带动束头件601以及卡条603沿导向槽102滑动到一定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池插销701工作,并通过第二电磁插销701的插销向左侧顶推卡块702,使卡块702卡合进入到卡条603上合适的三处卡槽中,从而对卡条603、滑柱6以及束头件601的高度进行固定,进而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便于对患者进行诊疗。
19.使用本装置为患者进行诊疗时,先对束头件601高度的调节,此时通过向下拉动滑柱6,使其沿导向槽102带动束头件601下降,使束头件601的高度根据患者头部处于的位置进行调节,随即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电磁插销701工作,使第二电磁插销701的插销向左侧顶推卡块702,使卡块702卡合进入到卡条603上合适的三处卡槽中,从而对卡条603、滑柱6以及束头件601的高度进行固定。
20.调节两个托板202的间距时,根据患者两个手臂的间距,使两个托板202相对移动,两个托板202带动对应的两个滑块2相对或相反移动,两个滑块2通过两个连杆402、顶块4带动推杆3上下运动,待调整好两个托板202的间距后,对托板202的间距进行微调,以使得推杆3上的其中一个插槽301与第一电磁插销502的插杆501相对应,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磁插销502工作,第一电磁插销502的插杆501插入到合适的插槽301的内部,从而对推杆3的高度进行限位,使顶块4、两个连杆402、两个滑块2以及两个托板202保持在调节完成后的位置,以持续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
21.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行为束缚时,通过使患者坐在辅助座椅1上,然后使患者的两条小臂分别放置在两个调节后得托板202上,再使患者的两个手腕分别插入到两个套板203的内部,随即通过转动两个螺纹调节杆204,使其下压两个束腕板205,使其对患者的两个手腕部进行束缚固定,然后通过将患者的头部放入束头件601的内部,此时缓冲弹簧向内侧顶推两个夹持板602,使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完成束缚工作,对患者的头部及手部进行束
缚固定,避免在对精神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诊疗时,患者挣扎不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
22.第二实施例在使用束头件601及两个夹持板602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时候,由于不同患者的头径大小不一,成人的头径明显大于未成年人的头径;对于头径大的患者,在完成固定后,通过缓冲弹簧及两个夹持板602对头径较大的患者的头部挤压力较大,容易造成患者不适;而对于头径较小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头径较小,通过两个夹持板602对缓冲弹簧的挤压力小,会导致对头径较小的未成年人的头部固定不紧,达不到固定效果;因此为了更加适应各种头径的患者,并提高两个夹持板602固定的舒适性,对夹持板602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23.具体的,如图1至图9所示,两个夹持板602的内侧均设置有气囊604;辅助座椅1的后侧表面固定有充气组件8,充气组件8包括气筒801,气筒801的内设有活塞杆802,活塞杆802的下端与推杆3的顶端相连接,气筒80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803分别与气囊604相连通,管路803上设有连通阀804;连通阀804为截流型阀体,断开气筒801侧的管路插头,在连通阀804的截流作用下,气囊604内的气体不会外泄。
24.在对患者进行固定时,先固定患者的头部;在固定患者头部时,先把患者的头部放到两个夹持板之间,然后通过两个托板202带动对应的滑块2在导向框101运动,滑块2通过支撑板401和连杆402带动推杆3上下运动,推杆3带动活塞杆802上下运动并把气筒801内的空气通过管路803充入气囊604中;充气后的气囊604对于头径较小的患者而言,能够填充头部和两个夹持板602的间隙,提高患者头部固定效果;而对于头径较大的患者而言,能够,充气后的气囊604能后在患者头部和两个夹持板602之间进行缓冲,大大缓解患者头部固定的不适,提高本装置固定头部的舒适度。
25.在完成患者头部初步固定后,断开气筒801侧的管路插头,在连通阀804的截流作用下,气囊604内的气体不会外泄,保证气囊604持续发挥相对应的作用。然后按着实施例1中操作方式进一步完成患者手臂和头部的固定。
26.第三实施例在神经内科往往有很多偏瘫、重症肌无力等病患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主动训练,以逐渐恢复机体功能;通过对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使本装置除了能当做诊疗辅助装置使用外,在本装置空闲时候能被患者锻炼康复时使用,提高装置的使用率,降低科室成本。
27.具体的,如图1至图9所示,压缩弹簧303活动套设在挡盘302的底部与固定板5的内侧顶部之间的推杆3上,推动推杆3向上运动,使顶块4的高度高于导向框101的高度,推杆3从压缩弹簧303内退出,以更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压缩弹簧303,为患者进行肌力康复锻炼做好准备。
28.在患者进行肌力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主动使用手臂和手腕通过控制两个托板202带动对应的滑块2在导向框101运动,使滑块2通过支撑板401和连杆402带动推杆3上下运动,推杆3带动活塞杆802上下运动并把气筒801内的空气通过管路803充入和抽出气囊604中,如此气囊604能反复的被膨胀和收缩,能对固定在两个夹持板602之间的头部进行按摩,放松患者的头部和身心,缓解不适。
29.而同时,患者主动使用手臂和手腕通过控制两个托板202带动对应的滑块2在导向框101运动,使滑块2通过支撑板401和连杆402带动推杆3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板5的内
侧底部限制了压缩弹簧303向下运动,而推杆3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其上方的挡盘302向下挤压压缩弹簧303,使得压缩弹簧303被压缩,被压缩的压缩弹簧303反作用于推杆,并通过连杆402、支撑板401、滑块2反作用于患者的手臂,进而使患者的手臂得到肌力训练;同时由于能更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压缩弹簧303,可根据患者肌力康复的情况,更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压缩弹簧303,以提升锻炼效果;通过上述的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性,,提高装置的使用率,降低科室成本,效果显著。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