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68952发布日期:2022-04-02 04:16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尤其是外感发热,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物理降温多用酒精在患者背部、面部、腹部、腋窝等处擦浴,用酒精降温只是起到单一降温退热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此外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但是药物会给人体带来非常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孕妇、婴儿等特殊人群更不宜服用抗菌素。
3.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运用于小儿发热发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传统的退热贴结构比较简单,均是以高分子水凝胶作为主要组分制备得到的,其原理是通过凝胶层中的高分子凝胶锁住液态水,其吸收额头表面的热量后转化为水汽,从而局部降低头部的温度。然而,传统退热贴存在以下不足:
4.1)退热贴均为一次性用品,无法使用第二次,资源利用率很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2)功能单一,导致用户无法通过退热贴的颜色对用户是否退热进行判断。
6.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退热贴及其制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热贴,该退热贴具有较佳的降温效果,能够多次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退热贴颜色判断用户是否退热。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退热贴,包括依次设置的背衬层、退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09][0010]
优选地,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11][0012]
优选地,所述退热层还包括中药提取液,所述中药提取液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金银花10~15份、柴胡10~15份、荆芥5~10份和银杏叶5~10份。该中药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效果。
[0013]
优选地,所述退热层还包括中药提取液,所述中药提取液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蒲公英5~10份、栀子10~15份、胡黄连10~15份和连翘5~10份。该中药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清热降燥效果。
[0014]
优选地,所述抑菌剂为苯甲酸甲酯;
[0015]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甘羟铝、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0016]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聚乙烯薄膜。
[0017]
优选地,所述背衬层为透气无纺布材料。
[0018]
优选地,所述相变散热材料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50~1000的聚乙二醇。其中,聚乙二醇为有机固固相变材料(固态有序的分子连接结构变成固态无序的分子连接结构),且其相变温度会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其平均相对分子量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当达到其相变温度(37~39℃)时,会发生固-固相变,吸收或释放热量。
[0019]
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退热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将薄荷脑、交联剂、相变散热材料加入纯化水中搅拌20~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
[0021]
2)、将感温变色粉、乙醇、抑菌剂和山梨醇加入甘油中搅拌10~20分钟,得到第二混合物;
[0022]
3)、将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物中搅拌5~10分钟,得到高分子凝胶;
[0023]
4)、将步骤3)制得的高分子凝胶涂敷在背衬层的上表面,从而得到退热层,然后将保护层覆盖在退热层的上表面,再经成型、剪切和固化后,即得到所述的退热贴。
[0024]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退热贴,包括依次设置的背衬层、退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薄荷脑15~25份,相变散热材料25~35份,感温变色粉1~8份,乙醇5~10份,抑菌剂1~5份,交联剂1~5
份,甘油5~10份,山梨醇10~15份和纯化水50~60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退热贴具有较佳的降温效果,能够多次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退热贴颜色判断用户是否退热。其中,通过添加相变散热材料,当达到其相变温度时,发生相变化来吸收额头表面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当降温结束后,再通过相变化向外界释放这些能量,从而使得本发明制得的退热贴能够使用较多次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通过添加感温变色粉,当退热贴的温度超过37℃时,感温变色粉变成无色,而当退热贴的温度低于37℃时,感温变色粉变回深蓝色,从而使人们可以通过退热贴的颜色直观的判断用户是否退热。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退热贴,包括依次设置的背衬层、退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28][0029]
其中,该退热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将薄荷脑、甘羟铝、聚乙二醇950加入纯化水中搅拌20~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
[0031]
2)、将感温变色粉、乙醇、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醇加入甘油中搅拌10~20分钟,得到第二混合物;
[0032]
3)、将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物中搅拌5~10分钟,得到高分子凝胶;
[0033]
4)、将步骤3)制得的高分子凝胶涂敷在背衬层的上表面,从而得到退热层,然后将保护层覆盖在退热层的上表面,再经成型、剪切和固化后,即得到所述的退热贴。
[0034]
实施例2
[003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36][0037]
其他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0038]
实施例3
[0039]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40]
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41][0042][0043]
其他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0044]
实施例4
[0045]
一种退热贴,包括依次设置的背衬层、退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46][0047]
中药提取液40份;其中,中药提取液包括金银花12份、柴胡12份、荆芥8份和银杏叶8份。
[0048]
其中,该退热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1)、将薄荷脑、甘羟铝、聚乙二醇980、中药提取液加入纯化水中搅拌20~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
[0050]
2)、将感温变色粉、乙醇、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醇加入甘油中搅拌10~20分钟,得到第二混合物;
[0051]
3)、将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物中搅拌5~10分钟,得到高分子凝胶;
[0052]
4)、将步骤3)制得的高分子凝胶涂敷在背衬层的上表面,从而得到退热层,然后将保护层覆盖在退热层的上表面,再经成型、剪切和固化后,即得到所述的退热贴。
[0053]
实施例5
[0054]
一种退热贴,包括依次设置的背衬层、退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退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
[0055][0056]
中药提取液40份;其中,中药提取液包括蒲公英8份、栀子12份、胡黄连12份和连翘8份。
[0057]
其中,该退热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1)、将薄荷脑、甘羟铝、聚乙二醇980、中药提取液加入纯化水中搅拌20~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
[0059]
2)、将感温变色粉、乙醇、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醇加入甘油中搅拌10~20分钟,得到第二混合物;
[0060]
3)、将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物中搅拌5~10分钟,得到高分子凝胶;
[0061]
4)、将步骤3)制得的高分子凝胶涂敷在背衬层的上表面,从而得到退热层,然后将保护层覆盖在退热层的上表面,再经成型、剪切和固化后,即得到所述的退热贴。
[0062]
分别对实施例1~5的退热贴进行退热性能测试:
[0063]
测试方法:将长为20cm,宽为10cm,厚度为5cm的pc板材,在距离长度方向4cm的位置标记为点1,依次间隔4cm为点2、点3、点4,并且点1、点2、点3、点4在一条直线上,且在板材中心位置,之后将pc板材加热至40℃,贴上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退热贴,一定时间后计算得到pc板材上平均温度,其中,平均温度=各点测试的温度之和/4,其中一定时间为1min、5min、10min和20min。
[0064]
测试结果如下:
[0065]
组别1min5min10min20min实施例138.836.534.331.8实施例238.536.234.031.2实施例337.635.533.830.5实施例437.234.832.830.2实施例537.034.532.630.0
[0066]
由上表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的退热贴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0067]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