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排石床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48496发布日期:2022-04-21 23:1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分区排石床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分区排石床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结石是一种生长于体内管道或者是腔道的固体聚合物,在体内难以溶解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长大,从而影响到人体健康。
3.结石的发病机制和很多因素相关,而亚洲是全世界结石高发病区。在中国,结石患者有上千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经过手术治疗来去除结石。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大体分为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如果是微创手术,结石受到能量冲击后被粉碎成为小型的石头,限制于人体内通道的构造,比如说狭窄的泌尿道中的输尿管,粉碎后的结石难以一下子全部排出,还有可能推积到某一位置,造成堵塞或者是感染。为了协助这些石头顺利自体内排出,可振动排石设备被发明,然而可振动排石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患者卧于设备上,整个设备振动以带动患者振动,从而让结石震荡,进而协助其排出。
4.显然,这类器械存在着一些问题,患者的正常不需要排石部位和需要排石部位处于同一治疗环境中,一方面使得正常的部位接收了过渡的治疗,另一方面使得需要治疗的部位可能没有接收到足够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分区排石床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分区排石床具有至少二工作区域,且所述分区排石床能够自适应地选择其工作区域和并调整工作区域的工作模式,来提高碎石的有效性和效率。
6.通过下面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
7.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8.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9.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10.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区排石床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区排石床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12.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排石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13.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排石装置的排石装置的示意图。
14.图5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运动组件的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15.图5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运动组件的另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16.图6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17.图6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另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18.图6c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又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19.图6d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支撑板的振幅的变化的示意图。
20.图7a至图7c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运动组件的一个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21.图8a和图8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偏心机构的偏心距和所述排石板的振幅的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区排石床,其包括: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床,所述床具有凹陷地形成于中的容纳腔;以及,被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部分突出于所述床的顶表面的排石装置;其中,所述排石装置,包括:第一排石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进行振动的第一运动机构;以及。第二排石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进行振动的第二运动机构。这样,安装有所述排石装置的分区排石床自适应地选择其工作区域和并调整工作区域的工作模式,来提高碎石的有效性和效率。
24.在介绍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
25.示例性分区排石床
26.如图1至图6d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被阐明,其通过自身的振动来辅助患者进行排石。相应地,所述分区排石床包括安装座10和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的床20,其中,所述床20具有凹陷地形成于中的容纳腔200。所述容纳腔200内安装有排石装置30,其中,当所述排石装置30安装于所述容纳腔200内时,所述排石装置30的工作区域突出于所述床20的顶表面201,这样,当患者躺于所述床20时,其背部能够与所述排石装置30的工作区域相结合以通过所述排石装置30的振动来辅助患者排石。
27.应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排石装置30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0内,即,所述容纳腔200也可以形成于所述安装座10内,而所述床20具有对应于所述容纳腔200的开口,这样当所述排石装置3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的容纳腔200内时,所述排石装置30能突出于所述开口以形成突出于所述床20的顶表面201的工作区域,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28.特别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排石装置30包括至少二支撑板,这样所述分区排石床可基于患者的肾结石位置来自适应地调整所述至少两支撑板的工作模式。优选地,对应于人体具有两个肾,所述排石装置30包括两个支撑板: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二支撑板321,其中,所述分区排石床可基于患者的肾结石位置来自适应地调整所述第一支撑板311和所述第二
支撑板321的工作模式。也就是,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排石装置30具有对应于患者的两个肾的两个工作区域,以使得所述分区排石床可基于患者的结石情况来自适应地配置相应的工作区域。
29.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至少二支撑板通过至少二运动机构来作动,其中特别地,所述运动机构具有特殊传动机制以使得所述至少二支撑板的振幅和频率能够做出自适应调整。
30.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所述排石装置30包括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21的第一运动机构312和第二运动机构322,以通过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12来调整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振动频率和幅度,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22来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板321的振动频率和幅度。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在本发明中,将所述第一支撑板311和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12所构成的组件定义为第一排石部31,以及,将所述第二支撑板321和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22所构成的组件定义为第二排石部32,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所述排石装置30包括两个排石装置:第一排石部31和第二排石部32。
31.更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12和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22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和/或结构配置,因此,为了便于描述,仅以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配置来进行说明,而不对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12和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22做具体地展开。
32.相应地,如图1至图6d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运动机构包括电机301、可传动地耦接于所述电机301的传动组件302、可传动地耦接于所述传动组件302的杠杆元件303和支撑板。所述杠杆元件30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031和第二端3032,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支点3033,其中,所述第一端3031耦接于所述传动组件302,所述支撑板被安装于所述第二端3032。应可以理解,当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一端3031在所述电机301和所述传动组件302的作用下做枢转运动时,被安装于所述第二端3032的所述支撑板会绕着所述支点3033以预定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进行振动。
33.应可以理解,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动幅度基于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决定,也就是,当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述支撑板的振动幅度也将发生变化。即,通过调整所述支点303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的位置可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幅。相应地,如图1至图6d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运动机构进一步包括支点滑移组件304,其中,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适于调整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幅。
34.更具体地,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电机301被实施为伺服电机,即,所述电机301具有调整其自身转速的功能。应可以理解,当所述电机301的转速发生变化时,所述支撑板的振动频率也将发生变化。
35.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电机301也可以被实施为不具有变速功能的电机301,而其变速通过配置额外的变速机构实现,例如,通过配置变速箱来实现所述电机301的转速变化从而实现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动频率的技术目的。也就是,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运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可传动地耦接于所述电机301的变速箱(未有图示意),以通过所述变速箱来调整所述电机301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动频率的技术目的。
36.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d所示,所述传动组件302包括传送带3021、偏心机构3022和连杆3023,其中,所述传送带3021被设置于所述电机301和所述偏心机构3022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301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偏心机构3022。应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301的旋转驱动力传动至所述偏心机构3022,例如,通过传动齿轮,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37.所述偏心机构3022的作用在于将所述电机301所输出的圆周运动调整为椭圆运动,以增大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动幅度的变化范围从而提高碎石效果。更具体地,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偏心机构3022被实施为偏心曲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知晓,偏心曲轴为标准的机械部件其表示轴心不在圆心的轴。相应地,在所述电机301和所述传动带的作用下,所述偏心曲轴绕着其轴心做椭圆运动。
38.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偏心机构3022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偏心机构3022,例如,偏心轮、偏心曲轴等,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39.进一步地,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连杆3023沿所述偏心机构3022的径向延伸,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一端3031铰接于所述连杆3023的自由端。相应地,当所述偏心机构3022在所述电机301和所述传动带的作用下做偏心运动时,所述连杆3023被带动以驱动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一端3031绕着所述支点3033进行枢转,从而带动所述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二端3032绕着所述支点3033进行枢转,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带动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进行振动。
40.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一端3031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支点3033距离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这样基于杠杆原理,可降低所述连杆3023作用于所述第一端3031的驱动力,以提高所述运动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就是,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03可有效地降低所述连杆3023所需的驱动力,降低所述电机301的选型功率要求,节约成本。并且,还能够降低所述排石装置30的整体体积,便于安装与运输。
41.进一步地,在如图1至如图4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杠杆元件303包括杠杆3034和可移动地套接于所述杠杆3034的滑头3035,所述滑头3035形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所述支点3033。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所述支点3033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物理意义上的运动支点,另一个是作为一个元件(即,所述滑头3035)。
42.应可以理解,当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杠杆3034进行移动时,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位置发生调整,即,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位置也发生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幅。
43.进一步地,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滑头3035沿着所述杠杆3034滑动的作动部3041。更具体地,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进一步包括贯穿地设置于所述作动部3041的导轨3042,其中,所述作动部3041适于沿着所述导轨3042进行滑动(也就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作动部3041被实施为一个滑块)。应可以理解,当所述作动部3041被驱动沿着所述导轨3042移动时,由于所述导轨3042与所述杠杆3034平行,从而所述作动部3041能够驱动所述滑头3035沿着所述杠杆3034进行滑动以改变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
44.并且,在本发明中,当所述作动部3041不作动于所述滑头3035时,所述滑头3035在
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也被所述作动部3041所固定,也就是,当所述作动部3041不调整所述滑头3035时,所述作动部3041也相当于一个止动件。例如,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作动部3041包括形成于其端部的夹持部,用于夹持住所述滑头3035,这样当所述作动部3041不作动于所述滑头3035时,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也被所述作动部3041所固定。当然,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对所述滑头3035的止动,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4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滑头3035与所述作动部3041之间通过销轴(例如,圆柱销)进行连接,从而所述滑头能够绕着所述销轴进行枢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整所述杠杆3034绕所述支点3033的角度变化。
46.进一步地,在如图1至图6d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进一步包括用于作动所述作动部3041的第二电机3043,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机3043驱动所述作动部3041沿着所述导轨3042进行移动以调整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也就是,在该示例中,所述作动部3041被第二电机3043进行自动驱动。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第二电机3043可同样被实施为伺服电机。
47.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作动部3041以第二电机3043进行自动驱动时,可为所述第二电机3043配置控制芯片从而能够通过遥控器来远程地控制所述第二电机3043从而实现对所述支撑板的振幅调整。当然,也可以在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其他位置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3043的按钮或者控制面板,以自动地控制所述第二电机3043的工作模式来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幅。也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作动部3041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进行驱动,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48.具体地,如图5a所示,在被导通后,所述第二电机3043驱动所述作动部3041沿着所述导轨3042以第一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大所述支撑板的振幅。如图5b所示,在被导通后,所述第二电机3043驱动所述作动部3041沿着所述导轨3042以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以减小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所述支撑板的振幅。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第二电机的推力机制与所述支撑板的振幅关系为如图6d所示意的关系
49.综上,基于本发明的所述运动机构被阐明,其具有特殊传动机制以使得所述分区排石床能够改变其排石板的振幅和频率。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12和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22具有特殊传动机制以使得所述分区排石床能够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板3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21的振幅和频率。
50.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排石部31,包括第一支撑板311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311进行振动的第一运动机构312;所述第二排石部32,包括第二支撑板321和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21进行振动的第二运动机构322,其中,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1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支撑板311适于以第一振幅和第一振动频率进行振动;在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22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支撑板321适于以第二振幅和第二振动频率进行振动。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振幅可以与所述第二振幅相等,或者,所述第一振幅与所述第二振幅不等,当然,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相等,或者,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不等,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51.应可以理解,在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21可协同作业,也可以单独作业,可以同样的振幅或频率作业,也可以以不同的振幅和/或频率作业,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如图6a至图6c所示。更优化地,在本发明中,还可以结合医院影像数据来精确地定位肾结石的位置和大小,以智能地选择所述至少二排石板的工作模式。
52.为了优化所述分区排石床的碎石效果和效率,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板的顶表面具有适于与人体贴合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为弧形面,这样当患者躺于所述分区排石床时,其背部更多肌肉组织能够贴合于所述支撑板以提高碎石效率。更优选地,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和曲型设计符合人体背部曲线。
53.更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21相拼合,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顶表面201形成第一工作区域3110,所述第二支撑板321的顶表面201形成第二工作区域3210。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工作区域或者说所述排石装置30的工作区域有两个子工作区域组成,其分别对应于人体的两个肾。
54.特别地,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顶表面201具有适于与人体的背部相贴合的第一贴合面3111,所述第二支撑板321的顶表面201具有适于与人体的背部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面3211。并且,所述第一贴合面3111与所述第二贴合面3211边连边地设置,也就是,所述第一贴合面3111和所述第二贴合面3211相互拼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人体背部曲线,这样当患者躺于所述分区排石床时,其背部更多肌肉组织能够贴合于所述支撑板以提高碎石效率。
55.综上,基于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被阐明,其首先构建具有特殊传动机制的振动机构以使得所述分区排石床能够改变其排石板的振幅和频率。接着,配置至少二排石板并通过至少二振动机构来分别作动所述支撑板,这样所述分区排石床可基于患者的肾结石位置来自适应地调整所述至少两排石板的工作模式。具体地,在工作过程中,所述至少两排石板可协同作业,也可以单独作业,也以同样的振幅或频率作业,也可以以不同的振幅和/或频率作业,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更优化地,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还可以结合医院影像数据来精确地定位肾结石的位置和大小,以智能地选择所述至少二排石板的工作模式。
56.并且,为了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将所述支撑板的顶表面的形状进行人体工学设计,以使得其贴合面适配于人体背部曲线使得人体背部更多肌肉组织贴合所述支撑板,提高碎石效率。
57.示意性工作方法
5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分区排石床的工作方法。
59.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工作方法,包括:基于患者的肾结石所在位置,启动所述分区排石床的与所述肾结石所在位置相对应的的工作区域。更具体地,当所述肾结石所在的位置为左肾时,启动所述分区排石床的第一工作区域3110;当所述肾结石所在的位置为右肾时,启动所述分区排石床的第二工作区域3210;当所述肾结石所在的位置为左肾和右肾时,启动所述分区排石床的第一工作区域3110和第二工作区域3210。
60.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所述分区排石床具有至少二工作区域,且所述分区排石床能够自适应地选择其工作区域和并调整工作区域的工作模式,来提高碎石的有效性和效率。
61.进一步地,所述分区排石床通过其具有特殊结构的排石装置使得其排石板具有调整其振幅和/或频率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碎石的有效性和效率。
62.相应地,在上述分区排石床的工作方法中,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工作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患者的肾结石的医学影像图像,调整所述第一工作区域3110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和/或,调整所述第二工作区域3210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也就是,基于所述患者的肾结石的医学影像图像来确定所述肾结石的情况,例如,大小等,然后调整所述第一工作区域3110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和/或,调整所述第二工作区域3210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
63.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所述排石装置30为自动式排石装置30时,可通过所述第二电机3043来调整所述第一工作区域3110和所述第二工作区域3210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具体地,如图5a所示,在被导通后,所述第二电机3043驱动所述作动部3041沿着所述导轨3042以第一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大所述支撑板的振幅。如图5b所示,在被导通后,所述第二电机3043驱动所述作动部3041沿着所述导轨3042以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以减小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所述支撑板的振幅。
64.相应地,所述工作方法进一步包括:施加第一驱动指令于第二电机3043,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机3043调整所述第一工作区域3110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以及,施加第二驱动指令于第二电机3043,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机3043调整所述第二工作区域3210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与所述第二电机3043可通信的遥控器来施加所述第一驱动指令和所述第二驱动指令。
65.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时,所述第一工作区域3110和所述第二工作区域3210的振动频率的调整可基于所述调整所述伺服电机的转速实现。
66.综上,基于本发明的所述分区排石床的工作方法被阐明,其中,所述分区排石床自适应地选择其工作区域和并调整工作区域的工作模式,来提高碎石的有效性和效率。
67.图7a至图7c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运动组件的一个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运动组件同样具有特殊的传动机构以使得其排石板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可发生调整,但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排石装置不同的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为手动驱动式排石装置。
68.更具体地,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包括:电机301、可传动地耦接于所述电机301的传动组件302、可传动地耦接于所述传动组件302的杠杆元件303和排石板。所述杠杆元件30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031和第二端3032,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支点3033,其中,所述第一端3031耦接于所述传动组件302,所述支撑板被安装于所述第二端3032。应可以理解,当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一端3031在所述电机301和所述传动组件302的作用下做枢转运动时,被安装于所述第二端3032的所述支撑板会绕着所述支点3033以预定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进行振动。
69.相应地,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动幅度基于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决定,也就是,当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述支撑板的振动幅度也将发生变化。即,通过调整所述支点303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的位置可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幅。相应地,如
图7a至图7c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机构进一步包括支点滑移组件304,其中,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适于调整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幅。
70.更具体地,在如图7a至图7c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电机301被实施为伺服电机,即,所述电机301具有调整其自身转速的功能。应可以理解,当所述电机301的转速发生变化时,由所述电机301驱动的所述支撑板的振动频率也将发生变化。
71.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电机301也可以被实施为不具有变速功能的电机301,而其变速通过配置额外的变速机构实现,例如,通过配置变速箱来实现所述电机301的转速变化从而实现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动频率的技术目的。也就是,在本技术其他示例中,所述运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可传动地耦接于所述电机301的变速箱(在如图7a至图7c中未示出),以通过所述变速箱来调整所述电机301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调整所述支撑板的振动频率的技术目的。
72.进一步地,如图7a至图7c,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302包括至少一传动齿轮3021a、偏心机构3022和连杆3023,其中,所述传动齿轮3021a咬合于所述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且所述偏心曲轴咬合于所述传动齿轮3021a,以通过所述传动齿轮3021a将所述电机301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偏心机构3022。应可以理解,当所述传动齿轮3021a的数量超过1个时(即,所述传动齿轮3021a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所述至少二传动齿轮3021a构成传动齿轮3021a阻,用于将所述电机301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偏心机构3022。
73.所述偏心机构3022的作用在于将所述电机301所输出的圆周运动调整为椭圆运动,以增大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动幅度的变化范围从而提高碎石效果。更具体地,在如图7a至图7c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偏心机构3022被实施为偏心曲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知晓,偏心曲轴为标准的机械部件其表示轴心不在圆心的轴。相应地,在所述电机301和所述传动带的作用下,所述偏心曲轴绕着其轴心做椭圆运动。
74.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变形实施的其他具体示例中,所述偏心机构3022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偏心机构3022,例如,偏心轮、偏心曲轴等,对此,并不为本技术所局限。
75.进一步地,在如图7a至图7c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连杆3023沿所述偏心机构3022的径向延伸,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一端3031铰接于所述连杆3023的自由端。相应地,当所述偏心机构3022在所述电机301和所述传动带的作用下做偏心运动时,所述连杆3023被带动以驱动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一端3031绕着所述支点3033进行枢转,从而带动所述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二端3032绕着所述支点3033进行枢转,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带动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进行振动。
76.优选地,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支点3033与所述第一端3031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支点3033距离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距离,这样基于杠杆原理,可降低所述连杆3023作用于所述第一端3031的驱动力,以提高所述运动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里,所述杠杆元件303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仅使得所述电机301的功率和体积能够大大地减小,还使得所述运动组件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等优势。
77.进一步地,在如图7a至图7c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杠杆元件303包括杠杆3034和可移动地套接于所述杠杆3034的滑头3035,所述滑头3035形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所述支点3033。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所述支点3033包括两个概念:一
个是物理意义上的运动支点,另一个是作为一个元件(即,所述滑头3035)。
78.特别地,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杠杆3034具有特殊的形状(即,所述杠杆3034为异形杠杆3034)。具体地,在如图7a至图7c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杠杆3034具有第一杆3036、第二杆3037和弯折地延伸于所述第一杆3036和所述第二杆3037之间的连接部3038,其中,所述第一杆3036的自由端形成所述第一端3031,所述第二杆3037的自由端形成所述第二端3032。应注意到,在该变形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杠杆3034的异形构造,所述第一端3031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被增加,以表面在枢转运动的所述第一端3031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发生碰撞。并且,所述杠杆3034的异形构造可使得所述运动组件的横向尺寸得以缩减,且使得所述运动组件的结构布设更为紧凑。
79.应可以理解,当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杠杆3034进行移动时,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位置发生调整,即,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第一端3031和所述第二端3032之间的位置也发生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支点3033的振幅。
80.进一步地,在如图7a至图7c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滑头3035沿着所述杠杆3034滑动的作动部3041。并且,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进一步包括用于作动所述作动部3041的旋转组件3043a,相应地,当所述旋转组件3043a被手动地旋转时,其能推动所述作动部3041从而所述作动部3041能够驱动所述滑头3035沿着所述杠杆3034进行滑动以改变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
81.进一步地,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进一步包括具有滑槽3045的限位支架3044,所述滑头3035可移动地嵌合于所述滑槽3045内。也就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杠杆3034上滑动的范围被所述滑槽3045所局限,其只能在所述滑槽3045的两端内滑动,以限制所述支点3033在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并且,在该变形实施例中,当所述作动部3041不作动于所述滑头3035时,所述滑头3035在所述杠杆3034的位置也被所述作动部3041所固定,也就是,当所述作动部3041不调整所述滑头3035时,所述作动部3041也相当于一个止动件。
82.相应地,在该变形实施例的所述运动组件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启动所述电机301;接着,所述电机301的旋转运行经所述至少一传动齿轮3021a咬合带动所述偏心曲轴旋转运动;然后,所述连杆3023把所述偏心曲轴产生的偏心运动传递给所述杠杆元件303,其中,所述杠杆元件303的末端铰接有所述支撑板,以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03带动所述支撑板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支点滑移组件304可以驱动所述杠杆元件303的滑头3035在限位支架3044的滑槽3045内移动,以改变所述支点303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所述支撑板的振幅的调整。
83.在该变形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旋转组件3043a来移动所述支点3033,其能够将旋转小角度转化为大位移以降低手动调整的难度。
84.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变形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运动组件的寿命还可以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弹性元件305,例如弹簧,其中,所述弹簧被安装于支撑柱上,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305和所述支撑柱来降低所述支撑板向下的冲击力。应可以理解,被安装于所述第二端3032的所述支撑板会沿着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弹性元件的外轮廓进行振动,其中,所述支撑板的振动幅度以所述支点3033和所述杠杆元件303的第二端为预定距离进行振动。
85.经测试与分析,在该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偏心曲轴的偏心距离r与所述支撑板的振动幅值为线性关系,例如,如图8a和如图8b所示。
86.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具体地,当偏心距r=5mm时,振幅区间

s=2.92和1.5mm;当偏心距r=8时,振幅区间

s=4.68和2.43;当偏心距r=11,振幅区间

s=6.44和3.34;当偏心距r=14,振幅区间

s=8.24和4.27;当偏心距r=17时,振幅区间

s=10.1和5.21;以及,当偏心距r=20,振幅区间

s=12.3和6.31。
8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