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1906发布日期:2022-05-31 22:3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上当患者出现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30%时需留置胸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引流气体,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胸腔引流装置由引流管、引流管接头和水封瓶组成,体型较大,患者带上后行动不便且容易打翻,并且大部分患者留置胸腔引流装置后行动倦怠,使静脉血栓风险增加。肺部手术楔形切除术后无管化或小管化已成为新趋势,临床上常以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术后患者行x光线胸部检查肺复张后予拔除,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气胸,需连接水封瓶引流气体,而中心静脉导管与水封瓶连接口不相吻合,因而引流气体时存在一定困难。
4.临床上现有的胸管均为单一的引流管,无调节胸腔与大气压力的功能,均需借助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引流气体,存在功能单一、体型巨大和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包括底座、封盖和内胸管,所述内胸管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所述底座内设有通气腔体,所述底座和封盖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内的通气腔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内胸管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向通气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连通的排气口,所述封盖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封盖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所述封盖的外端还设有显示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值实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压力值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动作或提示所述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凹槽,所述封盖的内端设有第二锥形凹槽,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和第二锥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
一锥形凹槽的底端。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端还设有锥形的负压腔体,位于所述负压腔体外侧的底座内端面形成粘贴端,所述粘贴端通过负压腔体固定在胸壁上。
10.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的负压腔体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向负压腔体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有与通气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通孔可可拆卸式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腔体为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所述通气腔体内还设有无菌纺纱,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为环形开口凸部,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设有与环形开口凸部相配合的固定环凹部,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底部为锥形板,所述锥形板的底部形成凸出部且该凸出部与通孔相对应。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封盖的内端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相配合时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包括一体式的螺旋盖和螺杆部,所述出气通道为锥形通道,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凹槽一端的出气通道的直径小于其另一端直径,所述螺杆部的端部设有多个与出气通道连通的扇形透气环,所述螺杆部的外侧设有多个与扇形透气环连通的透气环引出口。
14.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盖的外侧设有耐磨部,所述封盖的外端面在螺旋盖的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多个级别窗口,所述螺旋盖上设有指示标识,旋转所述螺旋盖使所述指示标识位于不同的级别窗口,以使所述扇形透气环的透气量处于不同等级。
15.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报警模块,在控制模块检测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并提示所述螺旋盖调整级别窗口。
16.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瓣膜采用硅胶软质材料,每个单向瓣膜包括固定于所述内胸管内侧的环形瓣,所述环形瓣的中间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瓣的中间呈常闭状态,所述环形瓣位于侧孔的一侧具有多条导流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使用方法简单,病人舒适度高,可采用医用水胶体粘合胶亲肤,不易过敏,水胶体粘合胶是固定敷料,外表像厚质的双面胶,贴在人体上也能防止过敏,配合负压固定使粘贴更加稳固,不需要连接引流管及水封瓶,减少了患者的脱管率和管道被污染率,同时亦减少护士更换水封瓶工作,简易了工作流程,适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胸,以及肺部手术后需留管观察的患者。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发明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发明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的结构图。
21.图3是本发明中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4是本发明中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5是本发明中图2中c处的放大图。
24.图6是本发明中封盖的正面结构图。
25.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26.图中:底座1、封盖2、内胸管3、医用水胶体粘胶4、环形凹槽10、排气口11、第一锥形凹槽12、第一开口13、通孔14、压力传感器15、通气腔体16、锥形板17、负压腔体18、粘贴端19、密封圈20、第二锥形凹槽21、出气通道22、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显示模块24、报警模块25、固定环131、凸出部132、环形开口凸部133、固定环凹部134、凸出部171、螺旋盖230、耐磨部31、螺杆部232、扇形透气环233、透气环引出口234、侧孔30、单向瓣膜31、控制模块32、存储模块33、环形瓣310、导流槽311、环形凹槽312。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8.参阅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包括底座1、封盖2和内胸管3,其中,内胸管3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30,底座1内设有通气腔体16,底座1和封盖2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15,内胸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内的通气腔体16可拆卸式连接,内胸管3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30向通气腔体16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31,底座1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16连通的排气口11,封盖2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22,封盖2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22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封盖2的外端还设有显示模块24,压力传感器15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将压力传感器15所采集的压力值实时在显示模块24上显示,控制模块将压力值与存储模块33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动作或提示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胸管3为无毒无害无菌材质,使用时全部埋入体内。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凹槽12,封盖2的内端设有第二锥形凹槽21,底座1的外端与封盖2的内端可拆卸式连接,在底座1的外端与封盖2的内端相连接时第一锥形凹槽12和第二锥形凹槽21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压力传感器15设于第一锥形凹槽12的底端,压力传感器15可实时监测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值,以便于及时调整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的级别或打开封盖2。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内端还设有锥形的负压腔体18,位于负压腔体18外侧的底座1内端面形成粘贴端19,粘贴端19通过负压腔体18固定在胸壁上。一方面粘贴端19采用医用水胶体粘胶可固定在胸壁上,另一方面配合负压腔体18使得固定的更加稳定。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的负压腔体18底部设有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内设有固定环131,固定环131向负压腔体18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132,凸出部132内设有与通气腔体16连通的通孔14,内胸管3的另一端与通孔14可拆卸式连接,固定环131和凸出部132式一体式形成的,其采用的是硅胶软质材料,通过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拆卸更换,另外方便内胸管3与通孔14连接。
33.作为优选,内胸管3与通孔14可采用过盈方式安装或带有螺纹的方式连接,由于内胸管3与通孔14都是采用硅胶软质材料,可以保证两者连接处的气密性。
34.作为优选,所述通气腔体16为伞状结构,因此第一锥形凹槽12的底部为锥形板17,多个排气口11都是设置在锥形板17上,伞状结构的所述通气腔体16内还设有无菌纺纱,可隔绝外部细菌侵入,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可进行更换,第一开口13的内侧为环形开口凸部133,固定环131的外侧设有与环形开口凸部133相配合的固定环凹部134,第一锥形凹槽12的底部为锥形板17,锥形板17的底部形成凸出部171且该凸出部171与通孔14相对应,从通孔14进入的气体由凸出部171进行分流,均匀的进入到通气腔体16内。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外端面设有环形凹槽10,封盖2的内端面设有密封圈20,底座1与封盖2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底座1与所述封盖2相配合时所述密封圈20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0内,环形凹槽10和密封圈20可以保证底座1与封盖2相配合时密封腔体的密封性能,使压力传感器15更为精确的感应压力数值。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包括一体式的螺旋盖230和螺杆部232,出气通道22为锥形通道,位于第二锥形凹槽21一端的出气通道22的直径小于其另一端直径,螺杆部232的端部设有多个与出气通道22连通的扇形透气环233,螺杆部232的外侧设有多个与扇形透气环233连通的透气环引出口234。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螺旋盖230,可使螺杆部232旋紧或旋松,在锥形通道的作用下,可挤压或放松扇形透气环233,进而调整出气量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验情况将其设置为0-4级出气量大小,通过指示标识进行识别。
37.具体的,在所述螺旋盖230的外侧设有耐磨部31,封盖2的外端面在螺旋盖23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多个级别窗口,螺旋盖230上设有指示标识,旋转螺旋盖230使所述指示标识位于不同的级别窗口,以使扇形透气环233的透气量处于不同等级,这种方法更加便于患者的精确使用。
3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模块32连接的报警模块25,在控制模块32检测到压力传感器15的压力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25启动并提示所述螺旋盖230调整级别窗口。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于适应不同的患者。
39.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单向瓣膜31采用硅胶软质材料,每个单向瓣膜31包括固定于内胸管3内侧的环形瓣310,环形瓣310的中间向底座1的一端延伸形成环形凹槽312,环形瓣310的中间呈常闭状态,环形瓣310位于侧孔30的一侧具有多条导流槽311,在气体顺着单向瓣膜31流动时,在导流槽311的作用下,将常闭状态环形瓣310的中间打开,此时气体流动,在气体逆着单向瓣膜31流动时,在环形凹槽312的作用下,使环形瓣310的中间紧紧闭合,气体无法通过单向瓣膜31。
4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将内胸管3全部埋入体内,撕掉粘贴端19上医用水胶体粘胶4的贴纸可直接固定于胸壁,在负压腔体18的作用下固定更加稳固,底座1为硬质的医用塑料材质,底座中设置有数个排气口11;当发生气胸时,胸腔气体可经侧孔30进入内胸管3,经单向瓣膜31至排气口11;封盖2内侧设置有硅胶的密封圈20,以增加密闭性,封盖2为常闭状态,当胸腔压力过大,肺组织压缩明显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时,可直接翻开封盖2进行排气。封盖外侧设置有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当患者肺压缩但不危急生命时,可常开此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表面标注有0~4级排气指示,级数越高为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的放气增加,级数越低为螺旋减压排气装置23的放气减少。由于单向瓣膜31
的设置,外界气体无法逆流,以维持胸腔压力。无菌纺纱的设置,可隔绝外部细菌侵入。
41.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简单,病人舒适度高,可采用医用水胶体粘合胶亲肤,不易过敏,水胶体粘合胶是固定敷料,外表像厚质的双面胶,贴在人体上也能防止过敏,配合负压固定使粘贴更加稳固,不需要连接引流管及水封瓶,减少了患者的脱管率和管道被污染率,同时亦减少护士更换水封瓶工作,简易了工作流程,适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胸,以及肺部手术后需留管观察的患者。
42.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