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4794发布日期:2022-06-01 00:1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治疗、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病人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由于icu病人不能够自主翻身,为避免褥疮等疾病发生。
3.现有技术中,病人翻身一般是靠医护人员手动对其进行翻身,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且为了防止病人腿部肌肉萎缩,对腿部进行锻炼时,需要长时间的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晃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负担,长时间晃动病人腿部,导致医护人员的手臂酸痛,所以需要设计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以及肢体进行锻炼时负担较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支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箱盖,所述箱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用于卡合人体上身的第一卡合部;用于卡合人体腿部的第二卡合部;两组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处与第二槽口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通过两根安装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两组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两组升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两端;用于控制所述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翻转的驱动部。
7.为了便于使第二安装板升降,优选地,所述升降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的两根往复丝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两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与所述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变速器,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螺纹筒通过第二齿轮组同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通过第四齿轮组同步相连。
8.为了便于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套筒,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多棱轴,所述多棱轴与所述安装轴通过第一齿轮组同步相连,所述套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多棱轴相对应的滑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变速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固定连接有变向齿轮盘,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箱内固定连接有与变向齿轮盘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安装箱上转动
连接有与所述变向齿轮盘固定连接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通过第三齿轮组与所述套筒同步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五齿轮组同步相连,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变速器的输入轴通过第一链轮组同步相连。
9.为了使第二卡合部单独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变速器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变速器对称分布,每组所述第一变速器设有两个,两个对称的第一变速器的输入轴同步相连,所述第二变速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变速器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轴通过棘轮机构相连。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与一根所述安装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插架。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与另一根所述安装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插架和一个第三插架,所述第三插架位于两个第二插架的中间。
12.为了便于促进退步血液循环,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台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安装台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二链轮组同步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同步相连。所述第二插架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斜盘,所述第二插架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固定连接有按摩头,所述斜盘上开设有转槽,所述安装杆远离按摩头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转槽内,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六齿轮组同步相连,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斜盘通过第七齿轮组同步相连。
13.为了便于储存物品,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箱盖的侧壁设置有平移门。
14.为了提高防护,优选地,所述箱盖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过盈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过盈连接有横杆。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通过利用机械对人体进行翻身,从而减轻了为病人翻身产生的负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17.2、该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通过单片机或者plc程序控制驱动部与升降部,可以定时对人体进行翻身,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18.3、该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通过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往复升降,从而对人体腹部进行锻炼,从而无需人工对人体腹部进行按摩舒缓腹部肌肉,从而将低医护人员的负担。
19.4、该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通过第一卡合部停止转动,使第二卡合部往复转动,从而对病人的腰部与腿部进行锻炼,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医护人员的负担。
20.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通过利用机械对人体进行翻身,从而减轻了为病人翻身产生的负担,通过单片机或者plc程序控制驱动部与升降部,可以定时对人体进行翻身,以及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往复升降,
从而对人体腹部进行锻炼,从而无需人工对人体腹部进行按摩舒缓腹部肌肉和通过第一卡合部停止转动,使第二卡合部往复转动,从而对病人的腰部与腿部进行锻炼,从而进一步的降低医护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4.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5.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安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的局部后剖视图;
27.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图6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图6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图8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斜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01、第一安装板;102、支架;103、箱盖;104、平移门;107、第一槽口;108、第二槽口;109、防护壳;200、第一卡合部;201、第一安装台;202、第一插架;300、第二卡合部;301、第二安装台;302、第二插架;303、第三插架;401、安装轴;402、第二安装板;403、第一齿轮组;404、第一安装架;405、螺纹筒;406、套筒;407、多棱轴;408、往复丝杆;409、第二齿轮组;410、第三齿轮组;501、第一电机;502、第一驱动轴;503、第四齿轮组;504、第一变速器;5041、第一链轮组;505、第二变速器;5051、棘轮机构;508、第二电机;509、第二驱动轴;510、第五齿轮组;600、安装座;601、支杆;602、横杆;700、第一转轴;701、第二链轮组;702、第一传动齿轮;703、第二转轴;704、第六齿轮组;705、第一安装腔;706、斜盘;7061、转槽;707、安装杆;708、按摩头;709、第三转轴;710、第七齿轮组;711、第二安装腔;800、吹气机构;801、第三安装腔;8011、第一气管;802、电加热网;803、气囊;804、第一拉簧;805、顶板;806、安装盒;8061、第一安装管;8062、通气安装板;8063、撞杆;807、第四转轴;808、第二气管;809、拉条;8091、发条组件;810、密封板;8101、第二安装管;8102、第一滑杆;8103、堵块;8104、第二弹簧;811、第二滑杆;8111、凸块;812、第二安装架;813、弹片;900、第三气管;901、叶轮箱;902、偏心轮;903、分流板;904、伸缩杆;905、第四气管;110、安装箱;111、变向齿轮盘;112、第五转轴;113、第二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实施例:参照图1-图6,一种icu患者用的辅助翻身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101以及
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01底部的支架10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01上的箱盖103,箱盖10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槽口107和第二槽口108;用于卡合人体上身的第一卡合部200;用于卡合人体腿部的第二卡合部300;两组第二安装板402,分别设置在第一槽口107处与第二槽口108处,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二卡合部300通过两根安装轴40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二安装板402上;两组第二安装板402通过两组升降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1上的两端;用于控制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二卡合部300翻转的驱动部。
35.在使用时,人躺在该装置上,第一卡合部200与人体的上半身卡合,最佳位置在人体腋下到腰部之间的位置,双腿放置在第二卡合部300上,双腿的最佳放置处在大腿处,通过驱动部使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二卡合部300同向转动,然后通过升降部使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二卡合部300上升,第一卡合部200和第二卡合部300上升与第一卡合部200的上升速度和第二卡合部300转动的速度成正比,在两组卡合部边转动边上升的过程中,第一卡合部200和第二卡合部300的凹槽实时位于最底部的内侧的面始终与箱盖103顶部铺设的床垫的顶部接近重合甚至使完全重合,从而避免在对人体进行翻转的同时人体悬空或者防止翻转的过程中腿部与身体卡在第一槽口107与第二槽口108处,从而避免病人受伤,本发明通过利用机械对人体进行翻身,从而减轻了为病人翻身产生的负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且更进一步的是,驱动部与升降部可以通过单片机或者plc程序控制,在此不做赘述,可以定时对人体进行翻身,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36.参照图2-图5,升降部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402的底部的两根往复丝杆408,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01上的两组螺纹筒405,螺纹筒405与往复丝杆408螺纹连接,第一安装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变速器504,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出轴与螺纹筒405通过第二齿轮组409同步连接,第一安装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01,第一电机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502,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入轴与第一驱动轴502通过第四齿轮组503同步相连,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01上的套筒406,第二安装板4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404,第一安装架404上转动连接有多棱轴407,多棱轴407与安装轴401通过第一齿轮组403同步相连,套筒406上开设有与多棱轴407相对应的滑孔,第一安装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变速器505,第一安装板10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10,安装箱110内固定连接有变向齿轮盘111,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箱110内固定连接有与变向齿轮盘111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13,安装箱110上转动连接有与变向齿轮盘111固定连接的第五转轴112,第五转轴112通过第三齿轮组410与套筒406同步相连,第一安装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08,第二电机50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509,第二驱动轴509与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入端通过第五齿轮组510同步相连,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入轴与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入轴通过第一链轮组5041同步相连,第一变速器504设有两组,两组第一变速器504对称分布,每组第一变速器504设有两个,两个对称的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入轴同步相连,第二变速器505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变速器505对称分布,两个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入轴通过棘轮机构5051相连。
37.启动第一电机501,第一电机501使第一驱动轴502转动,第一驱动轴502通过第四齿轮组503使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入轴转动,第一变速器504用于放大第一电机501输出端转动的扭矩,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齿轮组409使螺纹筒405转动,从而使往复丝杆408在螺纹筒405上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使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二卡合部300同时升降,第一
变速器504的输入轴与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入轴通过第一链轮组5041同步转动,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出轴使第二传动齿轮11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13通过变向齿轮盘111使第五转轴112转动,第五转轴112通过第三齿轮组410使套筒406转动,套筒406通过多棱轴407转动,多棱轴407通过第一齿轮组403使安装轴401在第二安装板402上转动,从而使第一卡合部200和第二卡合部300分别在两块第二安装板402上转动,从而使两个卡合部在升降的同时进行转动,以此对病人进行翻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个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入轴通过棘轮机构5051进行连接,而棘轮机构5051位于第一链轮组5041与第五齿轮组510之间,因此第一电机501只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一个方向转动时可以使第一变速器504与第二变速器505的输出端同时转动,使两个卡合部同时边升降便转动,且第二电机508输出轴的转向与第一电机501输出轴转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启动第二电机508时,第二电机508在棘轮机构5051的作用下只会使第二卡合部300往复左右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输出轴使第二卡合部300升降的两个第一变速器504的输入轴与输入端通过另一组棘轮机构5051相连,该棘轮机构5051的棘轮与棘齿的方向和与第二变速器505的上的棘轮机构5051相同,因此,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只会使第二卡合部300升降,在升的过程中将腿部顶起,病人的腘窝滑动到第二卡合部300上,从而使病人的腿部弯曲,然后单独启动第二电机508,从而使第二卡合部300单独往复转动,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摇晃,对人体腿部进行锻炼,更进一步的是,可以将第一变速器504上的棘轮机构5051换成电动离合器,为第一离合器,将第二变速器505换成电动离合器,为第二离合器,利用第一离合器控制两组第一变速器504不同步转动,利用第二离合器使两组第二变速器505不同步转动,使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单独控制第一卡合部200往复升降,使人体的上半身往复仰卧,从而可以对病人的腹部进行锻炼。
38.参照图1,第一卡合部200包括与一根安装轴401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台201,第一安装台2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插架202,第二卡合部300包括与另一根安装轴401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台301,第二安装台3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插架302和一个第三插架303,第三插架303位于两个第二插架302的中间。
39.第一安装台201与两个第一插架202组成的第一卡合部200为凹字形,凹口处用来放置上半身,两个第二插架302与第三插架303组成的第二卡合部300为山字形,从而将两条腿分开放置,从而避免两条腿紧密贴合,进而避免两条腿长时间相贴导致两队之间出现褥疮。
40.参照图1-图10,第二安装台30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700,第一转轴700与第二安装板402转动相连,第二安装台30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03,第二转轴703与第一转轴700通过第二链轮组701同步相连,第一转轴70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702,第一传动齿轮702与第一齿轮组403同步相连,第二插架302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705,第一安装腔705内转动连接有斜盘706,第二插架302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杆707,安装杆707上固定连接有按摩头708,斜盘706上开设有转槽7061,安装杆707远离按摩头708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转槽7061内,第一安装腔705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709,第三转轴709与第二转轴703通过第六齿轮组704同步相连,第三转轴709与斜盘706通过第七齿轮组710同步相连,第一齿轮组403通过第一传动齿轮702使第一转轴700进行转动,第一转轴700通过第二链轮组701使第二转轴703转动,第二转轴703通过第六齿轮组704使第三转轴709转动,第三转轴709通过第七齿轮组
710使斜盘706转动,斜盘706通过其斜面上的转槽7061拖动和推动多组安装杆707在第二插架302上往复移动,从而使按摩头708不断与人腿部进行碰撞,从而对人腿部进行按摩,从而防止腿部肌肉萎缩,避免病人康复后因肌肉萎缩无法正常行走。
41.更进一步时,在第二插架302上开设一个第三安装腔801,在第三插架303内开设有一个第二安装腔711,第二安装腔711内固定连接用于对空气加热的电加热网802,第一安装腔705内设置有吹气机构800,吹气机构800可以为吹风机,还可以为活塞充气机构,本发明中优选活塞充气机构,活塞充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腔705侧壁的活塞筒,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上转动连接有曲柄,在第三转轴709上固定连接有曲轴,曲轴与曲柄转动相连,活塞筒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设有单向阀,且活塞筒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气管8011与第三安装腔801相连通,因此在第三转轴709使斜盘706转动的同时可以使活塞板在活塞筒内往复滑动,从而使活塞筒内往复产生正压和负压,负压将外部空气吸入活塞筒,正压将吸入活塞筒内的空气送入第三安装腔801内部并由电加热网802进行加热,形成热气,然后吹入固定安装在第二插架302与第三插架303之间的气囊803内,从而对气囊803进行加热,并对病人进行热敷,提高病人与气囊803接触位置的温度,从而促进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在气囊803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805,两个顶板805之间设有第一拉簧804,第一拉簧804的两端与两个顶板805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腔711内固定连接有安装盒806,安装盒806与气囊803通过第二气管808相连,安装盒806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807,第四转轴807上缠绕有拉条809,安装盒806内固定连接有发条组件8091,第四转轴807与发条组件8091的输入端固定相连,安装盒806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板810,密封板810与拉条809固定连接,密封板8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811,第二滑杆8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凸块8111,第二安装腔71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812,第二安装架812上固定连接有与凸块8111相配合的弹片813,在密封板8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管8101,第二安装管810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8102,第一滑杆8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台型堵块8103,第一滑杆8102上套有第二弹簧8104,第二弹簧810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块和堵块8103固定相连,在安装盒8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管8061,第一安装管8061的外径与第二安装管8101的内径相等,第一安装管8061内固定连接有通气安装板8062,通气安装板80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杆8102相配合的撞杆8063,第二安装腔711内还固定连接有叶轮箱901,叶轮箱901内转动连接有轴,轴延伸至叶轮箱901外固定连接有偏心轮902,在第三插架303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上转动连接有分流板903,分流板903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904,伸缩杆904的输出端与偏心轮902转动相连,第一安装管8061与叶轮箱901的进气口通过第三气管900相连,叶轮箱901的排气口与分流板903的进气口相连,吹气机构800将外部空气吹入第三安装腔801内由电加热网802加热成热空气,然后送入气囊803内,再通过第二气管808送入安装盒806内,通过持续充气,安装盒806内的气压增大,使密封板810向上移动,密封板810通过拉条809使第四转轴807转动,第四转轴807转动为发条组件8091内部的发条上劲,从而使发条收缩,直至凸块8111与弹片813相抵,密封板810上升速度下降,此时安装盒806与气囊803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随着气压增大,气囊803膨胀,第一拉簧804拉伸,气囊803膨胀到极限后,继续增大的压强使密封板810继续上升,直至凸块8111突破弹片813,凸块8111突破弹片813后,高压的气压使密封板810瞬间上升到极限位置,密封板810上升到极限位置时,第一安装管8061插入第二安装管8101内,撞杆8063
与第一滑杆8102相抵,使第一滑杆8102下降,从而使第一滑杆8102带着堵块8103下降,从而使第二安装管8101连通,使安装盒806内的气体进入第一安装管8061以及第三气管900内,通过第三气管900进入叶轮箱901内推动叶板转动,并通过第四气管905进入分流板903内,由分流板903喷向病人,对病人进行热敷,促进病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而叶板通过轴带动偏心轮902转动,偏心轮902通过伸缩杆904使分流板903往复转动,对病人腿部进行拍打按摩,与喷向病人的热气以及按摩头708配合,进一步的促进人体的腿部的血液循环,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板810瞬间移动到极限位时,安装盒806内的气压会瞬间减小,而密封板810在移动到极限位的瞬间势能变化较小,因此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撞杆8063可以使第一滑杆8102下滑,使第一安装管8061与第二安装管8101连通,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吹气机构800的进气进气端与装有外敷用的治疗气体的箱子相连,从而通过分流板903将治疗气体喷射到病人身上,对病人进行熏蒸治疗,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安装管8061与第二安装管8101连通时,第一拉簧804收缩,使气囊803收缩,安装盒806内部的气压也在减小,发条组件8091内部的发条也在复位,使凸块8111移动到弹片813的下方,在具体制造安装制造时,发条的恢复拉力大于弹片813对凸块8111的阻力,确保顺利归位,从而使第一安装管8061与第二安装管8101分离,使第二安装管8101密封,从而使气囊803在再次膨胀,再次过程中发条持续复位,直至安装盒806内的气压再次达到一定压强后,密封板810再次上升,如此往复。
42.参照图1,第一安装板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109,箱盖103的侧壁设置有平移门104。
43.防护壳109将电机以及轴和齿轮罩住,对其进行防护,且箱盖103与第一安装板101组成的箱体内部的空间中可以存放病人的物品,而平移门104可以减少开门所需的空间,提高该装置储存物品的储存上限。
44.参照图1,箱盖1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00,安装座600上过盈连接有支杆601,支杆601的顶部过盈连接有横杆602。
45.通过支杆601与横杆602组成的护栏将箱盖的103的两侧拦住,从而防止病人摔倒地上。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