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杨酸和硫磺为基础物料的洗发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87707发布日期:2022-08-19 22:49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杨酸和硫磺为基础物料的洗发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洗发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水杨酸和硫磺为基础物料的洗发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欧盟对去屑产品中最常规的原料吡硫鎓锌(俗称zpt)做出了允许添加量的调整,并指出此原料并非不可替代,认为吡硫鎓锌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对国内产生的影响是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拒绝使用含有吡硫鎓锌的去屑洗发水,但是基于吡硫鎓锌的去屑效果确实非常好,而且成本较低,而目前市场上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洗发水能够真正的代替和解决这一问题。
3.硫磺和水杨酸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特别是头皮屑和痤疮。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同时促进老化皮肤细胞的软化和脱落。含有这些活性成分混合物的产品通常以洗发水、肥皂或洗剂的形式出现,由于硫磺不溶于水,在洗发水中很难被溶解,需要悬浮在产品中,一般是以肥皂的形式出现,而且和水杨酸复配后,洗发水的粘度很难调节上去,所以市面上一般是水杨酸以洗发水的形式出现,而且产品基本是以水杨酸和吡啶酮乙醇胺盐(也就是俗称的oct)复配为主,但是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去屑止痒效果有限。因此,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杨酸和硫磺为基础物料的洗发水,具体方案如下:
5.一种水杨酸和硫磺为基础物料的洗发水,所述洗发水的配方包括如下成分:
6.溶剂:42.4-95.87%
7.ph调节剂0.11-0.6%
8.去屑剂0.1-2%
9.保湿剂0.1-2%
10.粘合剂0.01-1%
11.清凉剂0.01-0.5%
12.芳香剂0.1-1%
13.螯合剂0.01-0.2%
14.增稠剂混合组分0.7-8%
15.表面活性剂混合组分2.72-34%
16.发用调理剂混合组分0.13-4.2%
17.防腐剂混合组分0.12002-3.2%
18.所述去屑剂采用水杨酸,所述发用调理剂中的成分包含硫磺。
19.进一步的,所述增稠剂混合组分包括:氯化钠0.1-1%以及peg-120甲基葡糖二油
酸酯0.1-3%。
20.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混合组分包括:
21.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1-10%
22.月桂酰肌氨酸钠0.5-8%
2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10%
24.月桂酸钠0.01-1%
25.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0.2-4%
26.月桂醇硫酸酯钠0.01-1%。
27.进一步的,所述发用调理剂混合组分包括:
28.0.01-0.1%十三烷醇聚醚-3
29.0.01-3%硫磺
30.0.1-1%聚二甲基硅氧烷
31.0.01-0.1%十三烷醇聚醚-10。
32.进一步的,所述防腐剂混合组分包括:
33.0.01-1%苯甲酸钠
34.0.01-1%苯甲酸
35.0.00001-0.1%甲基异噻唑啉酮
36.0.00001-0.1%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37.进一步的,所述溶剂采用水,所述增稠剂采用氯化钠,,所述ph调节剂采用氢氧化钠,所述保湿剂采用水解玉米淀粉,所述螯合剂采用edta二钠,所述ph调节剂采用氢氧化钠,所述粘合剂采用阿拉伯胶树胶,所述清凉剂采用薄荷醇,所述芳香剂采用香精。
38.一种所述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39.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40.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3-6.5之间;
41.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42.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5.3-6.5之间;
43.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44.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合格后出料储存备用。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46.(1)水杨酸的消毒主要是酸性和酚基团,而硫磺呈现碱性,二者均有消毒作用,可以杀菌,但是混合使用时酸碱中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各自的功效。在洗发水中,硫磺、水杨酸的主要用途之是治疗头皮屑,当用来对抗头皮屑时,硫磺的作用是软化和滋润受影响的区域,与此同时,水杨酸会逐渐破坏将皮肤外层死细胞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使这些细胞被冲走。
47.本配方以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所有成分在溶剂中混合,在增稠剂混合组分的作用下赋予整个混合物一定的粘度,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添加的ph调节剂的作用下,将整个混合物的酸碱度调整至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在此范围内,辅以水杨酸、硫磺,在充分发挥两者的功效的前提下,经过适当的配比和工艺,还一定程度地提高洗发水的粘度,使得本发明的洗发水可以代替传统的以吡硫鎓锌为原料的洗发水,同时,本发明的其他成分也一同发挥功效,同时达到去屑、止痒、蓬松的效果。
48.(2)本发明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利用不同于其他洗发水的工艺,在高温阶段加入水杨酸以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将此时的料体ph调节至5.3-6.5之间,再进行后续的操作,在降温前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再次检测ph在5.3-6.5之间,由于硫磺和水杨酸复配后的洗发水粘度上不去,质地稀松,绵密度较差,正是因为如此设置的氢氧化钠分两次添加的工艺,经过试验发现,且只有在降温前使得整体的ph在5.3-6.5,才能够解决了上述洗发水粘度不够的问题,而且通过水杨酸和硫磺两者复配后协同增效产生很强的杀菌作用,能够很好的解决头屑和头痒问题,同时添加发用调理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清凉剂薄荷醇,使得洗完以后头发顺滑、蓬松,清凉感十足。
49.(3)表面活性剂混合组分中,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属于同族化合物,剩余四个成分为同族化合物,两种类型的化合物协同增效,充分发挥效用,减小成分类型过于复杂二导致功效削弱的可能性,同时还降低材料成本,发用调理剂混合组分以及防腐剂混合成分同理可得。
50.(4)本发明的配方体系中含有水杨酸和硫磺,水杨酸是酸性物质,对体系的影响比较大,会导致整个配方的粘度很低,非常不利于消费者日常使用,通过氢氧化钠的调节,将配方体系的ph调节至一定的范围内,酸碱中和,在保证使水杨酸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杨酸对配方粘度的影响。试验证明,在ph在5.3-6.5范围之外,配方体系在过酸或者接近中性的环境下,均会对最终制得的洗发水造成一定的影响,过酸的话,虽然有利于水杨酸作用的发挥,却会影洗发水中的硫磺的功效,也会导致洗发水的粘度降低,接近中性的话,虽然有利于硫磺作用的发挥,却会影响洗发水中的水杨酸的功效,同时洗发水的粘度也达不到正常使用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52.一种水杨酸和硫磺为基础物料的洗发水,洗发水的配方包括如下成分:
53.溶剂:42.4-95.87%
54.ph调节剂0.11-0.6%
55.去屑剂0.1-2%
56.保湿剂0.1-2%
57.粘合剂0.01-1%
58.清凉剂0.01-0.5%
59.芳香剂0.1-1%
60.螯合剂0.01-0.2%
61.增稠剂混合组分0.7-8%
62.表面活性剂混合组分2.72-34%
63.发用调理剂混合组分0.13-4.2%
64.防腐剂混合组分0.12002-3.2%
65.去屑剂采用水杨酸,发用调理剂中的成分包含硫磺。
66.为赋予洗发水质地绵密,便于成型的性能,增稠剂混合组分包括:氯化钠0.1-1%以及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0.1-3%。
67.为赋予洗发水实现乳化油而清洗头皮的性能,表面活性剂混合组分包括: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1-10%、月桂酰肌氨酸钠0.5-8%、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10%、月桂酸钠0.01-1%、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0.2-4%、月桂醇硫酸酯钠0.01-1%。
68.同时为了保证洗发水的使用寿命以及增加其他性能,发用调理剂混合组分包括:0.01-0.1%十三烷醇聚醚-3、0.01-3%硫磺、0.1-1%聚二甲基硅氧烷、0.01-0.1%十三烷醇聚醚-10。防腐剂混合组分包括:0.01-1%苯甲酸钠、0.01-1%苯甲酸、0.00001-0.1%甲基异噻唑啉酮、0.00001-0.1%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69.需要说明的是,溶剂采用水,增稠剂采用氯化钠,ph调节剂采用氢氧化钠,保湿剂采用水解玉米淀粉,螯合剂采用edta二钠,ph调节剂采用氢氧化钠,粘合剂采用阿拉伯胶树胶,清凉剂采用薄荷醇,芳香剂采用香精。
70.在上述多种成分的配合下,本配方以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所有成分在溶剂中混合,在增稠剂混合组分的作用下赋予整个混合物一定的粘度,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添加的ph调节剂的作用下,将整个混合物的酸碱度调整至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在此范围内,辅以水杨酸、硫磺,在充分发挥两者的功效的前提下,经过适当的配比和工艺,还一定程度地提高洗发水的粘度,使得本发明的洗发水可以代替传统的以吡硫鎓锌为原料的洗发水,同时,本发明的其他成分也一同发挥功效,同时达到去屑、止痒、蓬松的效果。
71.对应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洗发水的制备方法,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72.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73.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3-6.5之间;
74.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75.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5.3-6.5之间;
76.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77.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合格后出料储存备用。
78.需要注意的是,最初往反应器中加入水的量可先少于配方中的量,后续两次氢氧化钠的溶解可采用剩余的水量进行,以保证ph值达到设定值。
79.针对上述内容,本发明提出了以下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4。
80.实施例1
[0081][0082][0083]
实施例1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084]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
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085]
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3;
[0086]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087]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5.3;
[0088]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089]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090]
实施例2
[0091]
[0092][0093]
实施例2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094]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095]
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9;
[0096]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097]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5.9;
[0098]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099]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100]
实施例3
[0101][0102]
实施例3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103]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
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104]
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6.5;
[0105]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106]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6.5;
[0107]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108]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109]
对比例1
[0110]
[0111][0112]
对比例1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113]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114]
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0;
[0115]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116]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6.7;
[0117]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118]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119]
对比例2
[0120]
[0121][0122]
对比例2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123]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124]
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0;
[0125]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126]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水稀释溶解后加入,再次测量ph值在5.4;
[0127]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128]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129]
对比例3
[0130]
[0131][0132]
对比例3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133]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134]
再加入所有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9;
[0135]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136]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137]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138]
对比例4
[0139]
[0140][0141]
对比例4中的洗发水的制备方法为,往反应器中加入配方中的水,加热升温至85℃,然后加入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
[0142]
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钠、苯甲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杨酸;
[0143]
再加入所有的氢氧化钠,充分溶解,测量ph值在5.2;
[0144]
再加入水解玉米淀粉、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edta二钠,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甲酸、月桂醇硫酸酯钠;
[0145]
开始降温,降温至48℃依次加入十三烷醇聚醚-3、硫磺、苯氧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拉伯胶树胶、十三烷醇聚醚-10、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薄荷醇、香精,硫磺用水分散后加入;
[0146]
搅拌20-30分钟,搅拌均匀后检测ph和粘度、外观。
[0147]
粘度测试
[0148]
将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洗发水在25℃下静置2小时后,旋转数显粘度计ndj-5s进行粘度测试,一般市面上的洗发水的粘度参考范围为8000-15000c.p,本发明的洗发水为保证其稳定性其粘度需设定在10000c.p以上。以下为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测得的粘度平均值。
[0149]
实施例1:10870c.p
[0150]
实施例2:12000c.p
[0151]
实施例3:11000c.p
[0152]
对比例1:8800c.p
[0153]
对比例2:9600c.p
[0154]
对比例3:9200c.p
[0155]
对比例4:7800c.p
[0156]
从数据可知,实施例1-3中的洗发水的粘度值均高于对比例1-4,因此,从实施例1-3和对比例3-4的数据对比可知,本发明正是因为设置的两次氢氧化钠添加工艺,两次ph在5.3-6.5范围内,洗发水的粘度才可以达到需要的标准值。
[0157]
且从实施例1-3的数据对比可知,ph在5.9时,三个实施例中以实施例2的粘度值最大。从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的数据对比可知,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2在降温前使得整体的ph在5.3-6.5内,洗发水的粘度均较高,但实施例1-3的洗发水的粘度能超过标准值且均远远高于对比例2,在对比例1以及对比例2中,虽然对比例2在降温前使得整体的ph在5.3-6.5内,对比例1没有,且对比例2的粘度值大于对比例1,但是对比例2的粘度值还是达不到标准值。
[0158]
因此可知,只能是氢氧化钠分两次添加的工艺,且在降温前整体料体的ph在5.3-6.5内,才能够解决洗发水粘度不够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当高温时即第一次调整料体的ph也在5.3-6.5内,此时,洗发水的粘度性能相对最高。
[0159]
选择120名实验者,年龄25~45岁,其中男性60人,女性60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30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各组实验者分别使用实施例2以及对比例1-3中的洗发水,两周之后,每周对实验者进行头皮以及毛囊检测,一共记录2周,记录头皮屑程度、头痒间隔天数。测试结果如下各表所示。
[0160]
头皮屑程度测试
[0161]
表一:第1周头皮屑程度测试结果
[0162]
程度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2对比例1无男8/女7男8/女9男8/女7男6/女6男5/女6较少男4/女4男4/女6男4/女3男4/女4男2/女3较多男2/女2男1/女2男3/女2男2/女3男3/女3多男2/女2男2/女1男2/女3男3/女5男5/女4
[0163]
表二:第2周头皮屑程度测试结果
[0164]
[0165][0166]
根据头皮屑程度测试可知,一周之后,对比使用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的实验者,使用实施例1-3的去屑效果均高于对比例1-2,验证了在发明的配方整体的ph只有在5.3-6.5内时,充分发挥水杨酸和硫磺两者的功效,达到去屑、止痒、蓬松的效果,且实施例1-3的去屑效果以实施例2最高,实施例1次之,实施例3第三,说明在实施例2中水杨酸和硫磺、氢氧化钠之间的酸碱中和程度最佳,使得水杨酸和硫磺效用发挥程度最高,且在上述的粘度测试中,也是以实施例2的粘度最好,可使得洗发水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0167]
而对比例1-2中,对比例1的两次ph均不在5.3-6.5范围内,而对比例2第二次调节的ph在5.3-6.5范围内,对比例2的去屑效果好于对比例1,验证了在ph在5.3-6.5范围之外,配方体系在过酸或者接近中性的环境下,均会对最终制得的洗发水造成一定的影响,过酸的话,虽然有利于水杨酸作用的发挥,却会影洗发水中的硫磺的功效,体现在去屑效果变差,且两次ph的调节均在5.3-6.5范围之外时去屑效果更差。
[016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