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5105发布日期:2022-05-18 00:4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针灸主要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配以特定的针法来治疗全身疾病。针灸还可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熏蒸装置是一种利用高温或者能量释放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速的新兴设备,近年来基于个人隐私、生活作息的时间配合等原因,熏蒸设施从设置于传统的公共场所逐渐发展成可设置在私人住所内的熏蒸装置。
4.传统的中医针灸配合熏蒸的治疗系统一般是把药放在不锈钢器具里,然后加些水煮沸,找好合适的姿势,把要蒸熏的部位放在器具以上用蒸汽熏蒸,目前现有的熏蒸装置在使用时大多不够便利,而且熏蒸面积小、只能对患者进行局部进行熏蒸,位置较为单一,不便于对患者全身进行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得消耗大量时间,并且效率较慢,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灸密封熏蒸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滑动设置有熏蒸箱,所述熏蒸箱为匚形结构,所述熏蒸箱内开设有矩形滑动槽,所述熏蒸箱内靠近矩形滑动槽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矩形滑动槽相通,所述矩形滑动槽和安装槽内共同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熏蒸箱内设置有支撑组件。
8.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熏蒸箱侧端通过电机架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菱形凸轮和四角凸轮,所述熏蒸箱内设置有与菱形凸轮滑动相抵的闭合支链,所述熏蒸箱内靠近四角凸轮一侧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安装槽和矩形滑动槽内共同设置有驱动支链。
9.优选地,所述闭合支链包括熏蒸箱上等距离开设有与熏蒸箱内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熏蒸箱内且位于排气孔中部开设有匚形槽,所述匚形槽内通过伸缩弹簧连接有与菱形凸轮滑动相抵的滑板,所述滑板上等距离开设有与排气孔相通的通气孔。
10.优选地,所述驱动支链包括滑动通槽侧端对称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t形槽,所述t形槽内通过拉动弹簧滑动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上均铰接有两个共同连接的连接杆,所述t形滑块上靠近连接杆相背面均铰接有两个交叉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自由端共同铰接有滑动于矩形滑动槽内的推动板。
11.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支撑支链,所述支撑支链
上共同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共同设置有躺板。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支链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安装筒内通过复位弹簧滑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为t形结构,所述推杆上端滑动穿设与平板内,所述推杆上一体连接有对平板支撑的承托板。
13.优选地,所述推动板上套设有与矩形滑动槽相接触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可伸缩的弹性材料。
14.优选地,所述熏蒸箱内等距离设置有与矩形滑动槽相通的熏蒸管,所述熏蒸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熏蒸箱侧端设置有用于对空气阻隔的阻隔帘。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6.1、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的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设备,采用对熏蒸箱滑动的方式,并配合带有减震作用的躺板,便于患者在平躺的状态下密封式熏蒸,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17.2、本发明通过四角凸轮对连接杆每推动两次,使得转动轴才能带动菱形凸轮对滑板推动一次,能够保证熏蒸箱内有足够对患者熏蒸的热量供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中:1安装板、2熏蒸箱、3矩形滑动槽、4安装槽、5驱动电机、6转动轴、7菱形凸轮、8四角凸轮、9滑动通槽、10排气孔、11伸缩弹簧、12滑板、13通气孔、14t形槽、15拉动弹簧、16t形滑块、17连接杆、18驱动杆、19推动板、20平板、21支撑块、22躺板、23安装筒、24复位弹簧、25推杆、26承托板、27熏蒸管、28单向阀、29阻隔帘。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4,一种中医针灸配合熏蒸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上滑动设置有熏蒸箱2,熏蒸箱2为匚形结构,通过安装板1对熏蒸箱2起到安装放置作用,并且便于熏蒸箱2滑动,熏蒸箱2内开设有矩形滑动槽3,熏蒸箱2内靠近矩形滑动槽3一侧开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与矩形滑动槽3相通,矩形滑动槽3和安装槽4内共同设置有动力组件,安装板1上且位于熏蒸箱2内设置有支撑组件。
25.动力组件熏蒸箱2侧端通过电机架设置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6,转动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菱形凸轮7和四角凸轮8,补充说明;驱动电机5为现有驱动设备,通过转动轴6带动菱形凸轮7和四角凸轮8转动即可,熏蒸箱2内设置有与菱形凸轮7滑动相抵的闭合支链,熏蒸箱2内靠近四角凸轮8一侧开设有与安装槽4相通的滑动通槽9,滑动通槽9、安装槽4和矩形滑动槽3内共同设置有驱动支链,通过驱动电机5带动转动轴6转动,使得转动轴6通过菱形凸轮7对闭合支链起到驱动作用,通过四角凸轮8对驱动支
链起到驱动作用。
26.闭合支链包括熏蒸箱2上等距离开设有与熏蒸箱2内腔相通的排气孔10,熏蒸箱2内且位于排气孔10中部开设有匚形槽,匚形槽内通过伸缩弹簧11连接有与菱形凸轮7滑动相抵的滑板12,伸缩弹簧11对滑板12起到推动作用,使得滑板12与菱形凸轮7始终滑动相抵,滑板12上等距离开设有与排气孔10相通的通气孔13,滑板12对排气孔10起到阻隔作用,方便对熏蒸箱2内的蒸气自动排气。
27.熏蒸箱2内等距离设置有与矩形滑动槽3相通的熏蒸管27,熏蒸管27内设置有单向阀28,单向阀28对熏蒸管27内的蒸气起到自出不进的作用,熏蒸箱2侧端设置有用于对空气阻隔的阻隔帘29,阻隔帘29对熏蒸箱2内的蒸气起到密封作用,方便对患者进行熏蒸。
28.驱动支链包括滑动通槽9侧端对称开设有与安装槽4相通的t形槽14,t形槽14内通过拉动弹簧15滑动设置有t形滑块16,t形槽14对t形滑块16起到滑动导向的作用,便于t形滑块16在拉动弹簧15的作用下沿t形槽14进行滑动,t形滑块16上均铰接有两个共同连接的连接杆17,t形滑块16上靠近连接杆17相背面均铰接有两个交叉设置有驱动杆18,驱动杆18自由端共同铰接有滑动于矩形滑动槽3内的推动板19,推动板19上套设有与矩形滑动槽3相接触的密封垫,密封垫为可伸缩的弹性材料通过密封垫能够增加推动板19与矩形滑动槽3之间的密封性。
29.工作时,驱动电机5通过转动轴6带动四角凸轮8转动,使得四角凸轮8远离转动轴6一端滑动至与连接杆17相抵,(两个连接杆17通过t形滑块16在拉动弹簧15的作用下处于拉直状态),连接杆17在四角凸轮8的作用下使得两个连接杆17之间以两杆的铰接处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对t形滑块16在拉动弹簧15的作用下沿t形槽14进行相对拉动,进而t形滑块16能够同步带动驱动杆18以两个的交叉处为支点对推动板19进行推动,能够达到箱熏蒸箱2内排气的效果;
30.当四角凸轮8转动至与转动能轴最靠近时,t形滑块16在拉动弹簧15的拉动下相背运动使得连接杆17伸直,从而t形滑块16通过驱动杆18带动推动板19沿矩形滑动槽3进行滑动,进而达到储能的效果,便于对熏蒸箱2内下一次排气。
31.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支撑支链,支撑支链上共同连接有平板20,平板2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块21,支撑块21上共同设置有躺板22,平板20通过支撑块21对躺板22起到支撑安装的作用,并且便于支撑支链进行滑动。
32.支撑支链包括安装于安装板1上的安装筒23,安装筒23内设置有复位弹簧24,安装筒23内通过复位弹簧24滑动设置有推杆25,推杆25为t形结构,通过将推杆25设为t形结构,能够增加推杆25与复位弹簧24之间的接触面积,推杆25上端滑动穿设与平板20内,推杆25上一体连接有对平板20支撑的承托板26,通过复位弹簧24并在推杆25和承托板26的作用下对平板20、支撑块21和躺板22起到减震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3.发明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其功能原理:
34.首先,患者平躺或趴在躺板22上,然后通过复位弹簧24能够起到减震作用;
35.然后在通过他人辅助手动对熏蒸箱2沿安装板1进行推动,使得患者除头部意外位于熏蒸箱2内;
36.再通过驱动电机5带动转动轴6转动,使得转动轴6同步带动菱形凸轮7和四角凸轮8同步转动,当四角凸轮8转动至对连接杆17进行推动时,使得连接杆17通过t形滑块16带动
驱动杆18以交叉处为支点进行相对运动,从而驱动杆18另一端能够对推动板19进行推动,进而将矩形滑动槽3内产生的蒸气通过熏蒸管27和单向阀28箱熏蒸箱2内进行排气,能够达到对患者熏蒸的效果;
37.其次,当转动轴6带动菱形凸轮7对滑板12推动时,使得滑板12在伸缩弹簧11的作用下将通气孔13与熏蒸箱2内的排气孔10对应,从而能够将熏蒸箱2内多余的热量排出,避免熏蒸箱2内的热量过高,进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