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3328发布日期:2022-07-02 05:2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骨科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创伤骨科患者逐日增多。在治疗创伤骨科骨折时,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一直都是骨科界所争论的话题,在当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学会根据的当时的骨科治疗技术,制定了一些列骨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即:

骨折块特别是关节区得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设计坚强内固定;

能满足生物力学的要求;

无创操作,保持软组织和骨折块的血运;

早期主动无痛活动,防止骨折发生,这是当时骨科界普遍所认同的骨科治疗标准,学会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通过对骨折断端的解剖结构进行一定强度的恢复,并加压固定,从而有效地防止骨折处局部微动,一定时间后,便可达到1期愈合的效果。
3.现有的骨科固定装置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现有的骨科固定装置在进行固定时,都是用两块平板从两侧挤压骨折部位,从而达到固定的效果,但是受伤者的身体弧度不同,且患者受伤部位例如手部和腿部的弧度也不同,使得平板固定时,很难贴合受伤部位,造成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具备固定装置和患者身体部位贴合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包括垫台,所述垫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罩,所述顶部罩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套孔,所述顶部罩的两侧且于每个套孔的内侧均活动套接有活动柱,所述顶部罩的两侧均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用于挤压活动柱,所述活动柱靠近垫台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头,所述垫台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垫台上且于每个凹槽的内侧均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几个活动柱的位置。
6.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侧壳,所述侧壳固定安装于顶部罩的一侧,所述侧壳的内且于其远离顶部罩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活动柱的一端延伸至侧壳的内侧并和气囊接触,所述气囊远离活动柱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侧壳上且于进气口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露出孔,所述进气口通过露出孔延伸至侧壳的外侧。
7.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柱靠近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尾板,所述尾板的直径大于套孔的孔径,所述活动柱的外侧且于尾板和顶部罩之间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推动活动柱复位。
8.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气囊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进气口远离气囊的一端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气口远离气囊的一端通
过外螺纹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9.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顶杆,所述垫台上且于顶部罩的顶面和垫台的上表面之间开设有非圆型槽,所述顶杆活动套接于非圆形槽的内侧,所述顶杆的顶端且于垫台的上表面上方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表面且于每个所述活动柱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圆弧槽,所述顶杆的底端且于顶部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梯形受压块,所述顶部罩的内侧还设置有推动组件。
10.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丝杆,所述垫台的一侧且于每个顶部罩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丝杆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丝杆和锁定孔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延伸至顶部罩的内侧,所述丝杆处于顶部罩内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段柱,所述前段柱远离丝杆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梯形挤压块。
11.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顶部罩的内侧底面且于梯形挤压块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互相靠近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和梯形挤压块的厚度适配,两个所述限位板用于对梯形挤压块的限位,所述梯形挤压块的上表面设置为上挤压面,所述梯形受压块的下表面设置为下受压面,所述上挤压面和下受压面均为斜面,所述上挤压面和下受压面贴合。
12.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前段柱远离丝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连接轴,所述梯形挤压块上且于活动连接轴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对应贯穿孔,所述活动连接轴通过对应贯穿孔贯穿梯形挤压块,所述活动连接轴远离前段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直径和前段柱的柱径均大于对应贯穿孔的孔径。
13.作为本发明所述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头的远离活动柱的一端为接触面,所述固定头且于接触面上固定安装有软垫,所述固定头且于接触面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圆弧部。
14.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将外部的充气装置和进气口连接,使得充气装置向气囊的内侧充入空气,使得气囊内侧的气压升高,使得气囊发生膨胀,在气囊膨胀的作用下,气囊推动活动柱,使得活动柱向顶部罩方向移动,几个活动柱一段时间后先和患者腿部较宽的位置接触,患者的推动对先接触的几个活动柱施加反作用力,使得这几个活动柱无法继续移动,剩下的几个活动柱继续移动,先停止移动的几个活动柱将腿部的反作用力反馈给气囊,使得气囊产生变形,几个活动柱都接触到患者腿部后,可以停止充气,使得所有活动柱都可以和患者的腿部接触,提升了固定装置对骨折位置固定的稳定性。
16.2、该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定位组件,梯形受压块受到推动组件的压力后,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顶杆向上移动,顶杆受到非圆形槽的限制,竖直向上移动并不能转动,可以避免梯形受压块转动和梯形挤压块分离,直到定位杆接触到几个活动柱,几个活动柱进入到圆弧槽的内侧,侧壳对定位杆向上施加的压力越大,活动柱和定位杆之间的摩擦力越大,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几个活动柱的位置。
17.3、该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推动组件,转动丝杆,在丝杆外螺纹和锁定
孔内螺纹的作用下,丝杆向顶部罩方向移动,在丝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前段柱转动,前段柱转动时,可以带动活动连接轴和防脱结构转动,活动连接轴在对应贯穿孔的内侧转动,梯形挤压块在两个限位板的限位下不能移动,可以使得梯形挤压块移动并挤压梯形受压块,对梯形受压块施加压力,达到对定位组件施加压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正剖图。
20.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剖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挤压组件和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图。
23.图6为本发明图3中b处放大图。
24.图7为本发明图2中c处放大图。
25.图中:1、垫台;2、固定头;3、侧壳;4、定位杆;5、丝杆;6、顶部罩;7、进气口;8、凹槽;9、弹簧;10、气囊;11、活动柱;12、软垫;13、顶杆;14、前段柱;15、梯形挤压块;16、防脱结构;17、梯形受压块;18、圆弧槽;19、活动连接轴;20、限位板;21、尾板;22、圆弧部;24、上挤压面;25、下受压面。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图1-7,一种创伤骨科专用固定装置,包括垫台1,垫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罩6,顶部罩6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套孔,顶部罩6的两侧且于每个套孔的内侧均活动套接有活动柱11,顶部罩6的两侧均设置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用于挤压活动柱11,活动柱11靠近垫台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头2,垫台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垫台1上且于每个凹槽8的内侧均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几个活动柱11的位置。
29.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和若干个活动柱11,几个活动柱11相互独立,患者骨折部位为手臂或者腿部时,若干个活动柱11可以分别和患者受伤部位较宽的位置和较窄的位置接触,从而使得几个活动柱11都可以贴合患者的受伤部位,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更加稳定的固定,通过定位组件可以固定几个活动柱11的位置,避免几个活动柱11出现松动的问题,进一步提到了装置的稳定性。
30.实施例二
3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挤压组件包括侧壳3,侧壳3固定安装于顶部罩6的一侧,侧壳3的内且于其远离顶部罩6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气囊10,活动柱11的一端延伸至侧壳3的内侧并和气囊10接触,气囊10远离活动柱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7,侧壳3上且于进气口7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露出孔,进气口7通过露出孔延伸至
侧壳3的外侧。
32.本实施例中:将外部的充气装置和进气口7连接,使得充气装置向气囊10的内侧充入空气,使得气囊10内侧的气压升高,使得气囊10发生膨胀,在气囊10膨胀的作用下,气囊10推动活动柱11,使得活动柱11向顶部罩6方向移动,几个活动柱11一段时间后先和患者腿部较宽的位置接触,患者的推动对先接触的几个活动柱11施加反作用力,使得这几个活动柱11无法继续移动,剩下的几个活动柱11继续移动,先停止移动的几个活动柱11将腿部的反作用力反馈给气囊10,使得气囊10产生变形,几个活动柱11都接触到患者腿部后,可以停止充气,使得所有活动柱11都可以和患者的腿部接触。
33.实施例三
3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活动柱11靠近气囊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尾板21,尾板21的直径大于套孔的孔径,活动柱11的外侧且于尾板21和顶部罩6之间活动套接有弹簧9,弹簧9用于推动活动柱11复位。
35.本实施例中:在活动柱11向顶部罩6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尾板21会对活动柱11外侧的弹簧9造成挤压,使得弹簧9产生形变,当不需要再固定时,取消定位杆4对活动柱11的固定,在几个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弹簧9推动尾板21向气囊10方向移动,使得活动柱11复位。
36.实施例四
3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气囊10由弹性材料制成,进气口7远离气囊10的一端外侧开设有外螺纹,进气口7远离气囊10的一端通过外螺纹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38.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盖和进气口7连接,可以避免气囊10内侧的空气溢出的问题,提升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39.实施例五
4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定位组件包括顶杆13,垫台1上且于顶部罩6的顶面和垫台1的上表面之间开设有非圆型槽,顶杆13活动套接于非圆形槽的内侧,顶杆13的顶端且于垫台1的上表面上方固定安装有定位杆4,定位杆4的上表面且于每个活动柱11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圆弧槽18,顶杆13的底端且于顶部罩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梯形受压块17,顶部罩6的内侧还设置有推动组件。
41.本实施例中:梯形受压块17受到梯形挤压块15的压力后,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顶杆13向上移动,顶杆13受到非圆形槽的限制,竖直向上移动并不能转动,可以避免梯形受压块17转动和梯形挤压块15分离,直到定位杆4接触到几个活动柱11,几个活动柱11进入到圆弧槽18的内侧,侧壳3对定位杆4向上施加的压力越大,活动柱11和定位杆4之间的摩擦力越大,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几个活动柱11的位置。
42.实施例六
4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推动组件包括丝杆5,垫台1的一侧且于每个顶部罩6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锁定孔,锁定孔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丝杆5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丝杆5和锁定孔螺纹连接,丝杆5的一端延伸至顶部罩6的内侧,丝杆5处于顶部罩6内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段柱14,前段柱14远离丝杆5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梯形挤压块15。
44.本实施例中:转动丝杆5,在丝杆5外螺纹和锁定孔内螺纹的作用下,丝杆5向顶部
罩6方向移动,在丝杆5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前段柱14转动,前段柱14转动时,可以带动活动连接轴19和防脱结构16转动,活动连接轴19在对应贯穿孔的内侧转动,梯形挤压块15在两个限位板20的限位下不能移动,可以使得梯形挤压块15移动并挤压梯形受压块17,对梯形受压块17施加压力。
45.实施例七
4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顶部罩6的内侧底面且于梯形挤压块15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0,两个限位板20互相靠近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和梯形挤压块15的厚度适配,两个限位板20用于对梯形挤压块15的限位,梯形挤压块15的上表面设置为上挤压面24,梯形受压块17的下表面设置为下受压面25,上挤压面24和下受压面25均为斜面,上挤压面24和下受压面25贴合。
4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限位板20,起到对梯形挤压块15限位的作用,使得活动连接轴19在梯形挤压块15的内侧转动时,梯形挤压块15不会因为摩擦力跟转,出现梯形挤压块15和梯形受压块17脱离的问题。
48.实施例八
4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前段柱14远离丝杆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连接轴19,梯形挤压块15上且于活动连接轴19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对应贯穿孔,活动连接轴19通过对应贯穿孔贯穿梯形挤压块15,活动连接轴19远离前段柱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脱结构16,防脱结构16直径和前段柱14的柱径均大于对应贯穿孔的孔径。
5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前段柱14和梯形挤压块15活动连接,且前段柱14移动时,可以带动梯形挤压块15一起移动,使得梯形挤压块15可以实现推动梯形受压块17的效果。
51.实施例九
5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之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2,固定头2的远离活动柱11的一端为接触面,固定头2且于接触面上固定安装有软垫12,固定头2且于接触面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圆弧部22。
5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装置,软垫12由硅胶材料制成,可以避免固定头2和患者身体部位硬接触造成危害的问题。
54.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将患者的受伤部位例如腿部放置在垫台1的上方,然后将外部的充气装置和进气口7连接,使得充气装置向气囊10的内侧充入空气,使得气囊10内侧的气压升高,使得气囊10发生膨胀,在气囊10膨胀的作用下,气囊10推动活动柱11,使得活动柱11向顶部罩6方向移动,几个活动柱11一段时间后先和患者腿部较宽的位置接触,患者的推动对先接触的几个活动柱11施加反作用力,使得这几个活动柱11无法继续移动,剩下的几个活动柱11继续移动,先停止移动的几个活动柱11将腿部的反作用力反馈给气囊10,使得气囊10产生变形,几个活动柱11都接触到患者腿部后,可以停止充气,使得所有活动柱11都可以和患者的腿部接触,提升了固定装置对骨折位置固定的稳定性。
55.在停止注入空气后,可以转动丝杆5,在丝杆5外螺纹和锁定孔内螺纹的作用下,丝杆5向顶部罩6方向移动,在丝杆5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前段柱14转动,前段柱14转动时,可以带动活动连接轴19和防脱结构16转动,活动连接轴19在对应贯穿孔的内侧转动,梯形
挤压块15在两个限位板20的限位下不能移动,可以使得梯形挤压块15移动并挤压梯形受压块17,对梯形受压块17施加压力。
56.梯形受压块17受到梯形挤压块15的压力后,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顶杆13向上移动,顶杆13受到非圆形槽的限制,竖直向上移动并不能转动,可以避免梯形受压块17转动和梯形挤压块15分离,直到定位杆4接触到几个活动柱11,几个活动柱11进入到圆弧槽18的内侧,侧壳3对定位杆4向上施加的压力越大,活动柱11和定位杆4之间的摩擦力越大,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几个活动柱11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在活动柱11向顶部罩6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尾板21会对活动柱11外侧的弹簧9造成挤压,使得弹簧9产生形变,当不需要再固定时,取消定位杆4对活动柱11的固定,在几个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弹簧9推动尾板21向气囊10方向移动,使得活动柱11复位。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