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08916发布日期:2022-05-31 10: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科在对许多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定期将患者翻身至侧躺,可以防止褥疮、血栓、肌萎缩等,促进局部循环,由于部分患者自身体重较大,医护人员通过自身力量对患者进行翻身较为困难,需要通过翻身装置进行辅助。
3.根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2121262403.5)公开了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装置、牵拉装置、吹风装置、收卷装置、限位装置和翻身装置,所述支架装置与底座连接,所述牵拉装置与支架装置连接,所述吹风装置与底座连接,所述吹风装置包括空气加热器、连接管、风机、出气管和出气嘴,所述支架装置上安装有用于收卷出气管的收卷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与支架装置连接,所述支架装置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上设置有翻身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辅助心血管病人翻身,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效果好,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4.具有以下问题:(1)现有的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设置,在使用的时候,翻身效果比较差,同时需要多个操作者进行操作,增加翻身的工作量;(2)现有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对病床的垫被造成较大的位移,这样在使用后需要医护人员重新对垫被进行整理,增加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下方设置有电机固定箱,固定底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固定底板两侧凹槽内均设置有电机外壳,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翻身组件,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固定箱,且固定底板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固定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横板,所述内置横板下方设置有内置固定箱,且内置固定箱下方设置有横移组件,所述内置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浮动控制组件;所述翻身组件包括提升板,且提升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提升板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上方,两个所述提升板的相邻端面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提升板相邻端面的凹槽内均滑动设置有转动条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条组件包括活动条和铰链,所述活动条共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活动条通过铰链连接,其中,一端的活动条滑动设置在提升板的凹槽内,另一端的活动条通过另一个铰链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下方固定有条形的活动条支撑板,所述
活动条支撑板设置在十二个所述活动条的下方,所述活动条和固定条的一侧均设置有顶块,且顶块位于铰链的正下方。
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壳内部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电机,所述顶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有顶升丝杆,所述顶升丝杆的一端穿过电机外壳的底部,所述电机外壳的底部固定有顶升丝杆固定套,所述顶升丝杆固定套内部开设有与顶升丝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顶升丝杆穿过电机外壳的一端插设在顶升丝杆固定套内,所述顶升丝杆远离顶升丝杆固定套的一端与提升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升丝杆固定套的一端固定在电机外壳的下端。
9.进一步的,所述横移组件包横向驱动电机,所述横向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固定箱的内部,所述电机固定箱为双头电机,且电机固定箱的两个输出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有第一传动组件,两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驱动主杆,所述驱动主杆的两端均套设有顶出丝杆固定套,且驱动主杆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主杆连接齿轮,所述顶出丝杆固定套的外部设置有套管固定扣,所述套管固定扣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的内侧顶部,所述驱动主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
10.进一步的,所述顶出丝杆固定套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顶出丝杆固定套的两端均为开口状,四个所述顶出丝杆固定套远离驱动主杆的一端均插设有推动杆,且推动杆在固定底板内部的位置与电机外壳在固定底板外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推动杆一端凹槽设置有弹簧,该弹簧一端连接有推动杆连接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的一端穿过固定底板的外壁,且推动杆穿过固定底板与电机外壳外壁铰接,所述电机外壳的外壁还铰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底板的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控制组件包括移动滑杆、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所述移动滑杆的上方开设有凹槽,且移动滑杆上方凹槽内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位于转动条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的外部均套设有滑动块,且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的外部传动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所述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组件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联动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啮合齿轮和第二啮合齿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呈交错状分布,且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设置在内置固定箱内。
1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滑杆的下端设置有两个顶块,两个所述顶块的关于移动滑杆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两个顶块的下端面均为倾斜状,两个所述顶块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的外部。
15.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工作,将固定底板设置在床板上,同时在固定底板的上方铺设棉垫,患者平躺在棉垫的中间部位;s2:横移步骤,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前,操作人员首先站在固定底板的一侧,然后启动横向驱动电机,横向驱动电机会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驱动主杆进行移动,驱动主杆会与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推动杆进行对接,这时该推动杆一端的推动杆连接组件会卡在驱动主杆一端的凹槽内,驱动主杆在转动的时候,驱动主杆会带动推动杆进行移动,推动杆会
推动电机外壳朝外侧移动,这样电机外壳会带动提升板和转动条组件进行移动,同时驱动主杆外部的主杆连接齿轮会经过第一啮合齿轮,主杆连接齿轮会带动第一啮合齿轮和第三传动组件进行运行,第三传动组件会带动第一联动丝杆进行转动,而第一联动丝杆再带动滑动块进行移动,顶块会沿着滑动块的斜面进行下滑,这样该处移动滑杆的高度会下降,这样操作人员一侧的移动滑杆上的转动条组件会下降,而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转动条组件会将棉垫支撑起来,这样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转动条组件在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棉垫和患者一起移动,直到患者移动到预定的位置;s3:翻身步骤,推动杆移动到预定的位置时,推动杆和限位杆会从固定底板外壁伸出,同时推动杆的长度较长,这样电机外壳会呈倾斜状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一侧,之后,启动顶升驱动电机,顶升驱动电机会带动顶升丝杆进行转动,顶升丝杆会从顶升丝杆固定套内部转出,顶升丝杆会将提升板朝上顶,之后提升板会带动活动条进行上升,同时活动条能够通过铰链进行转动,这样整个转动条组件会沿着患者的一侧进行弯曲,使转动条组件能够符合不同身形的患者,这时操作人员稍微拉动患者,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调节,使患者能够肢体处于舒适的状态;s4:恢复步骤,患者翻身后,反向启动顶升驱动电机,通过顶升驱动电机控制顶升丝杆进行复位,之后,反向启动横向驱动电机,横向驱动电机带动驱动主杆反向转动,之后驱动主杆带动推动杆连接组件和伸出的推动杆进行转动,使推动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同时主杆连接齿轮在经过第一啮合齿轮的时候,通过第一啮合齿轮和第三传动组件对第一联动丝杆进复位,使下降的移动滑杆将该处的转动条组件顶起,之后使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位置的调整,并将枕头夹在患者的腿部和胸口部位,使患者能够侧卧更加舒适。
16.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及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其一:本发明设置有横移组件,通过横移组件能够对床垫进行拖动,这样能够对患者和床垫的位置进行控制,方便使用者进行控制,同时该装置设置有翻身组件,通过翻身组件能够对患者进行翻身的工作,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减少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其二:本发明设置的转动条组件能够进行弯折,这样转动条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设置,能够符合不同体型的使用者进行使用,增加该装置翻身的舒适度;其三:本发明的转动条组件呈交错状分布在固定底板的内侧,这样其中一边的转动条组件能够进行上下移动,这样转动条组件在横向移动的时候能够带动棉垫进行移动,能够方便对患者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能够对棉垫进行扯平整理的工作,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其四:本发明驱动主杆在移动的时候能够带动主杆连接齿轮进行移动,这样主杆连接齿轮在左右移动的时候能够触发第一啮合齿轮或者第二啮合齿轮,这样能够通过第三传动组件或者第四传动组件驱动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进行运行,而第一联动丝杆通过第一联动组件带动其他的第一联动丝杆进行转动,而第二联动丝杆能够带动所有的第二联动丝杆进行运行,这样通过第一联动丝杆和第二联动丝杆控制不同的移动滑杆进行上下移动,使移动滑杆能够控制转动条组件进行上下移动,方便同一侧的转动条组件进行移动,防止棉垫下方压在所有的转动条组件上方无法拖动,提高棉垫的移动效果;其五:本发明的驱动主杆一端凹槽起到容纳推动杆连接组件的作用,推动杆连接
组件卡在驱动主杆一端凹槽内的时候,驱动主杆在转动的时候能够通过杆连接组件带动推动杆进行转动,这样能够带动推动杆进行移动,对推动杆的位置进行控制,而驱动主杆在朝一侧进行移动的时候能够单独对一侧的推动杆进行控制,方便使用者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正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图4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的图4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联动组件俯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推动杆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底板;2、提升板;3、电机外壳;4、转动条组件;401、活动条;402、铰链;403、固定条;404、顶块;405、活动条支撑板;5、顶升驱动电机;6、顶升丝杆;7、顶升丝杆固定套;8、横向驱动电机;9、第一传动组件;10、顶出丝杆固定套;11、限位杆;12、推动杆;13、移动滑杆;14、滚轮;15、内置固定箱;16、定位杆;17、推动杆连接组件;18、驱动主杆;19、电机固定箱;20、第三传动组件;21、第二联动组件;22、第四传动组件;23、第一啮合齿轮;24、第二啮合齿轮;25、主杆连接齿轮;26、内置横板;27、顶块;28、滑动块;29、第一联动丝杆;30、第一联动组件;31、第二联动组件;32、套管固定扣;33、第二联动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重症内科患者应急护理中的翻身装置及其方法,如图1-图12所示,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底板1下方设置有电机固定箱19,固定底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固定底板1两侧凹槽内均设置有电机外壳3,固定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翻身组件,固定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固定箱19,且固定底板1的内部为中空状,固定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横板26,内置横板26下方设置有内置固定箱15,且内置固定箱15下方设置有横移组件,内置固定箱15的内部设置有浮动控制组件;横移组件用于控制两侧推动杆12的作用,能够通过推动杆12带动电机外壳3朝两侧进行移动,使电机外壳3能够带动转动条组件4进行移动,通过转动条组件4带动棉垫和患
者进行横向的移动,方便使用者对棉垫和位置进行控制。
21.浮动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交错分布的移动滑杆13进行上下浮动,这样能够使交错分布的转动条组件4进行上下移动,其中一侧的转动条组件4在下降后,另一侧设置的转动条组件4能够带动棉垫进行移动,防止棉垫压在所有的转动条组件4上无法拖动。
22.翻身组件包括提升板2,且提升板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提升板2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上方,两个提升板2的相邻端面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提升板2相邻端面的凹槽内均滑动设置有转动条组件4。
23.翻身组件中的提升板2能够在顶升组件的作用下进行上下移动,提升板2能够带动转动条组件4贴合在患者的一侧,而转动条组件4为柔性,这样转动条组件4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分布设置,转动条组件4一端朝上移动的时候,能够带动患者进行翻身的工作,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
24.进一步的,转动条组件4包括活动条401和铰链402,活动条401共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活动条401通过铰链402连接,其中,一端的活动条401滑动设置在提升板2的凹槽内,另一端的活动条401通过另一个铰链402连接有固定条403,固定条403的下方固定有条形的活动条支撑板405,活动条支撑板405设置在十二个活动条401的下方,活动条401和固定条403的一侧均设置有顶块404,且顶块404位于铰链402的正下方。
25.活动条401能够通过铰链402进行转动,而且固定条403的下端固定在活动条支撑板405上,通过活动条支撑板405将所有的活动条401下方支撑住,同时活动条401之间设置有顶块404,顶块404能够将活动条401靠下的位置顶住,防止活动条401朝下转动,增加活动条401支撑棉垫的效果,同时活动条401之间的空气起到通气的作用,避免水汽累计在棉垫内部,防止棉垫受潮出现发霉的情况。
26.进一步的,电机外壳3内部设置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电机5,顶升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有顶升丝杆6,顶升丝杆6的一端穿过电机外壳3的底部,电机外壳3的底部固定有顶升丝杆固定套7,顶升丝杆固定套7内部开设有与顶升丝杆6相匹配的螺纹孔,顶升丝杆6穿过电机外壳3的一端插设在顶升丝杆固定套7内,顶升丝杆6远离顶升丝杆固定套7的一端与提升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顶升丝杆固定套7的一端固定在电机外壳3的下端。
27.顶升驱动电机5带动顶升丝杆6进行转动,顶升丝杆6在顶升丝杆固定套7的作用下能够进行上下移动,顶升丝杆6推动提升板2进行移动,提升板2会带动转动条组件4进行弯折,同时通过弯折的转动条组件4对患者进行翻身的工作。
28.进一步的,横移组件包横向驱动电机8,横向驱动电机8设置在电机固定箱19的内部,电机固定箱19为双头电机,且电机固定箱19的两个输出端均通过齿轮啮合有第一传动组件9,两个第一传动组件9传动连接有驱动主杆18,驱动主杆18的两端均套设有顶出丝杆固定套10,且驱动主杆18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主杆连接齿轮25,顶出丝杆固定套10的外部设置有套管固定扣32,套管固定扣32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1的内侧顶部,驱动主杆18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
29.横移组件用于驱动电机外壳3进行横向移动,而电机外壳3在横向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提升板2和转动条组件4一起进行横向移动,这样能够带动棉垫和患者进行移动,而驱动电机8能够通过第一传动组件9带动驱动主杆18进行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而驱动主杆18
在顶出丝杆固定套10的作用下进行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而驱动主杆18两端凹槽起到容纳推动杆连接组件17的作用,推动杆连接组件17卡在驱动主杆18一端凹槽内,这样驱动主杆18能够通过推动杆连接组件17带动推动杆12进行转动,推动杆12通过螺纹在顶出丝杆固定套10内部进行移动,通过推动杆12推动电机外壳3进行移动,对电机外壳3的位置进行控制。
30.进一步的,顶出丝杆固定套10共设置有四个,四个顶出丝杆固定套10的两端均为开口状,四个顶出丝杆固定套10远离驱动主杆18的一端均插设有推动杆12,且推动杆12在固定底板1内部的位置与电机外壳3在固定底板1外部的位置相对应,推动杆12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推动杆12一端凹槽设置有弹簧,该弹簧一端连接有推动杆连接组件17。
31.进一步的,推动杆12的一端穿过固定底板1的外壁,且推动杆12穿过固定底板1与电机外壳3外壁铰接,电机外壳3的外壁还铰接有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底板1的内部。
32.推动杆12包括一个铰接杆和螺纹杆,其中,铰接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电机外壳3的外壁,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螺纹杆的端转动连接,同时该螺纹杆设置在顶出丝杆固定套10的内部,这样螺纹在顶出丝杆固定套10内部转动的时候会进行移动,螺纹杆会推动铰接杆进行移动,通过铰接杆推动电机外壳3进行移动,而且限位杆11的长度比较短,限位杆11随着电机外壳3移动到最大的距离时,推动杆12会继续推动电机外壳3进行移动,而电机外壳3会以限位杆11的连接点为基点进行转动,使提升板2的角度发生倾斜,这样提升板2能够推动转动条组件4呈倾斜的角度进行移动,使转动条组件4能够贴合患者身上,增加转动条组件4的翻身效果。
33.进一步的,浮动控制组件包括移动滑杆13、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移动滑杆13的上方开设有凹槽,且移动滑杆13上方凹槽内转动设置有滚轮14,滚轮14的位于转动条组件4的下方,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的外部均套设有滑动块28,且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的外部传动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联动组件30和第二联动组件31,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组件31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联动第三传动组件20和第四传动组件22,第三传动组件20和第四传动组件22的另一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啮合齿轮23和第二啮合齿轮24。
34.动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交错分布的移动滑杆13进行上下移动的作用,移动滑杆13上端的滚轮14能够减少活动条支撑板405的摩擦,使活动条支撑板405移动比较灵活,同时移动滑杆13在下降的时候,移动滑杆13带动该处的活动条支撑板405进行下降,这样使一侧设置的转动条组件4下降,下降的转动条组件4不会影响到棉垫的移动工作,使另一侧转动条组件4能带动棉垫移动,方便棉垫的移动工作。
35.第一联动组件30和第二联动组件31均由传动杆和齿轮组成,且第一联动组件30和第二联动组件31上的齿轮与分组转动条组件4相对应。
36.进一步的,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呈交错状分布,且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设置在内置固定箱15内。
37.进一步的,移动滑杆13的下端设置有两个顶块27,两个顶块27的关于移动滑杆1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两个顶块27的下端面均为倾斜状,两个顶块27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8,滑动块28滑动设置在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的外部。
38.第一联动丝杆29和第二联动丝杆33均为双向丝杆,第一联动丝杆29或者第二联动
丝杆31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滑动块28进行相向或者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通过滑动块28控制顶块27的位置,使移动滑杆13能够上下移动。
39.移动滑杆13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杆16,且定位杆16穿过内置固定箱15的上端面,定位杆16用于控制移动滑杆13的移动路径,防止移动滑杆13在上下移动的时候出现歪斜的情况。
40.进一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工作,将固定底板1设置在床板上,同时在固定底板1的上方铺设棉垫,患者平躺在棉垫的中间部位;s2:横移步骤,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前,操作人员首先站在固定底板1的一侧,然后启动横向驱动电机8,横向驱动电机8会通过第一传动组件9带动驱动主杆18进行移动,驱动主杆18会与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推动杆12进行对接,这时该推动杆12一端的推动杆连接组件17会卡在驱动主杆18一端的凹槽内,驱动主杆18在转动的时候,驱动主杆18会带动推动杆12进行移动,推动杆12会推动电机外壳3朝外侧移动,这样电机外壳3会带动提升板2和转动条组件4进行移动,同时驱动主杆18外部的主杆连接齿轮25会经过第一啮合齿轮23,主杆连接齿轮25会带动第一啮合齿轮23和第三传动组件20进行运行,第三传动组件20会带动第一联动丝杆29进行转动,而第一联动丝杆29再带动滑动块28进行移动,顶块27会沿着滑动块28的斜面进行下滑,这样该处移动滑杆13的高度会下降,这样操作人员一侧的移动滑杆13上的转动条组件4会下降,而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转动条组件4会将棉垫支撑起来,这样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转动条组件4在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棉垫和患者一起移动,直到患者移动到预定的位置;s3:翻身步骤,推动杆12移动到预定的位置时,推动杆12和限位杆11会从固定底板1外壁伸出,同时推动杆12的长度较长,这样电机外壳3会呈倾斜状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一侧,之后,启动顶升驱动电机5,顶升驱动电机5会带动顶升丝杆6进行转动,顶升丝杆6会从顶升丝杆固定套7内部转出,顶升丝杆6会将提升板2朝上顶,之后提升板2会带动活动条401进行上升,同时活动条401能够通过铰链402进行转动,这样整个转动条组件4会沿着患者的一侧进行弯曲,使转动条组件4能够符合不同身形的患者,这时操作人员稍微拉动患者,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调节,使患者能够肢体处于舒适的状态;s4:恢复步骤,患者翻身后,反向启动顶升驱动电机5,通过顶升驱动电机5控制顶升丝杆6进行复位,之后,反向启动横向驱动电机8,横向驱动电机8带动驱动主杆18反向转动,之后驱动主杆18带动推动杆连接组件17和伸出的推动杆12进行转动,使推动杆1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同时主杆连接齿轮25在经过第一啮合齿轮23的时候,通过第一啮合齿轮23和第三传动组件20对第一联动丝杆29进复位,使下降的移动滑杆13将该处的转动条组件4顶起,之后使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位置的调整,并将枕头夹在患者的腿部和胸口部位,使患者能够侧卧更加舒适。
41.工作原理:首先将该装置设置在床板上,然后在固定底板1的上方铺设棉垫,患者平躺在棉垫的中间部位,操作人员首先站在固定底板1的一侧,然后启动横向驱动电机8,横向驱动电机8会通过第一传动组件9带动驱动主杆18进行移动,驱动主杆18会与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推动杆12进行对接,这时该推动杆12一端的推动杆连接组件17会卡在驱动主杆18一端的凹槽内,驱动主杆18在转动的时候,驱动主杆18会带动推动杆12进行移动,推动杆12
会推动电机外壳3朝外侧移动,这样电机外壳3会带动提升板2和转动条组件4进行移动,同时驱动主杆18外部的主杆连接齿轮25会经过第一啮合齿轮23,主杆连接齿轮25会带动第一啮合齿轮23和第三传动组件20进行运行,第三传动组件20会带动第一联动丝杆29进行转动,而第一联动丝杆29再带动滑动块28进行移动,顶块27会沿着滑动块28的斜面进行下滑,这样该处移动滑杆13的高度会下降,这样操作人员一侧的移动滑杆13上的转动条组件4会下降,而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转动条组件4会将棉垫支撑起来,这样远离操作人员一侧的转动条组件4在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棉垫和患者一起移动,直到患者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之后电机外壳3移动到预定的位置时,由于限位杆11的长度比较短,限位杆11随着电机外壳3移动到最大的距离后,推动杆12会继续推动电机外壳3进行移动,而电机外壳3会以限位杆11的连接点为基点进行转动,使提升板2的提升角度发生倾斜,推动杆12移动到预定的位置时,启动顶升驱动电机5,顶升驱动电机5会带动顶升丝杆6进行转动,顶升丝杆6会从顶升丝杆固定套7内部转出,顶升丝杆6会将提升板2朝上顶,之后提升板2会带动活动条401进行上升,同时活动条401能够通过铰链402进行转动,这样整个转动条组件4会沿着患者的一侧进行弯曲,使转动条组件4能够符合不同身形的患者,而提升板2能够推动转动条组件4呈倾斜的角度进行移动,使转动条组件4能够贴合患者身上,增加转动条组件4的翻身效果,这时操作人员稍微拉动患者,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调节,使患者能够肢体处于舒适的状态。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