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05094发布日期:2022-07-09 22:27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2.手术缝合线是一种最常用的医疗耗材,广泛应用于伤口的缝合、组织的对合、腔管的结扎与吻合、关节和植入物的固定、创面和韧带修复等过程;手术缝合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古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医生为了给伤口闭合提供足够的外力支持,让黑蚂蚁和甲虫咬住伤口,随后切除其身体、留下头部,从而达到伤口闭合的目的;到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天然缝合材料。例如:亚麻、皮革、马鬃、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这些天然缝合材料的出现使缝合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因为纤维强度低、组织排异反应强等原因,在实际使用中这些缝合材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类第一次制作出了人工合成的缝合线。手术缝合线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其中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等。不可吸收线是指不能够被人体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和一般纺织品相比,手术缝合线抗张强度,结构摩擦系数、线结牢固性、摩擦系数与弹性均有较大的差异;为加快伤口缝合后的康复速度,所以亟需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
3.但是,现有的高韧性缝合线,对伤口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组织排异反应大,缝合线易吸附细菌导致伤口发炎,摩擦系数大,病人使用后会感到强烈的不适,且缝合线易断裂影响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高韧性缝合线,对伤口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组织排异反应大,缝合线易吸附细菌导致伤口发炎,摩擦系数大,病人使用后会感到强烈的不适,且缝合线易断裂影响伤口愈合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包括缝合线本体,缝合线本体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倒刺凸起,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倒刺凸起为等间距设置。
7.优选的,所述缝合线本体包括三个蚕丝线、填充层与抗菌层,三个所述蚕丝线相互缠绕,所述填充层固定套设在三个所述蚕丝线上,所述抗菌层固定套设在所述填充层上,多个所述倒刺凸起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抗菌层的外侧。
8.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首先固定三个蚕丝线的一端,并对三个所述蚕丝线的一端进行系紧,使三个所述蚕丝线为平行设置,固定住位于中间的所述蚕丝线,使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蚕丝线与位于中间的所述蚕丝线相缠绕,然后使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蚕丝线与位于中间的所述蚕丝线相缠绕,再使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蚕丝线与位于中间的所述蚕丝线相缠绕,然后再使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蚕丝线与位于中间的所述蚕丝线相缠绕,如此往复即可。
10.优选的,所述蚕丝线的加捻包括以下步骤:
11.首先将一组定量纺丝的一端进行固定,然后对纺丝的另一端进行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使纤维弯曲扭转即可。
12.优选的,所述填充层的原材料为热塑性淀粉树脂,所述抗菌层聚乳酸,且所述抗菌层的表面涂有盐酸左氧弗沙星。
13.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所述缝合线本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备料:准备生产所需的聚乳酸、蜡、蚕丝、热塑性淀粉树脂颗粒与盐酸左氧弗沙星;
15.s2:消毒:对蚕丝与热塑性淀粉树脂颗粒进行清洗消毒;
16.s3:加捻:通过捻线机对蚕丝进行加捻,将蚕丝捻成符合要求的规格;
17.s4:编织:通过编线机对每组三根加捻成型的蚕丝进行编织;
18.s5:对热塑性淀粉树脂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处于液体状的热塑性淀粉树脂覆盖在s4中所述的蚕丝上,冷却备用;
19.s6:对聚乳酸进行加热,并通过注塑机注塑成型带有倒刺凸起的抗菌层,注塑成型后冷却备用;
20.s7:将s5中所述的半成品装入s6中所述的抗菌层内。
21.s8:对s7中所述的缝合线表面涂上一层盐酸左氧弗沙星。
22.s:包装入库。
23.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缝合线本体的表面涂有一层蜡,摩擦系数小,在缝针时病人不会产生不适,缝合线本体的外侧涂有一层盐酸左氧弗沙星,盐酸左氧弗沙星具有抗菌的效果,缝合线本体的表面不会因吸附过多的细菌而导致病人的伤口发炎;
24.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倒刺凸起在延伸出伤口后会起到防止蹦线的效果,采用三层蚕丝编织使缝合线本体具有高韧性易弯曲的特点,便于缝针完成后系结;
25.本发明设计合理,韧性高在使用时不会断裂,摩擦系数低能够很轻易的滑入组织,组织排异反应小,且缝合线不易被细菌吸附,使用效果好,降低了病人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的蚕丝线的编织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的侧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缝合线本体;2、倒刺凸起;3、蚕丝线;4、填充层;5、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照图1-3,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包括缝合线本体1,缝合线本体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倒刺凸起2,位于同一侧的多个倒刺凸起为等间距
设置。
3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缝合线本体1包括三个蚕丝线3、填充层4与抗菌层5,三个蚕丝线3相互缠绕,填充层4固定套设在三个蚕丝线3上,抗菌层5固定套设在填充层4上,多个倒刺凸起2均固定设置在抗菌层5的外侧。
33.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首先固定三个蚕丝线3的一端,并对三个蚕丝线3的一端进行系紧,使三个蚕丝线3为平行设置,固定住位于中间的蚕丝线3,使位于最上方的蚕丝线3与位于中间的蚕丝线3相缠绕,然后使位于最下方的蚕丝线3与位于中间的蚕丝线3相缠绕,再使位于最上方的蚕丝线3与位于中间的蚕丝线3相缠绕,然后再使位于最下方的蚕丝线3与位于中间的蚕丝线3相缠绕,如此往复即可。
35.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蚕丝线3的加捻包括以下步骤:
36.首先将一组定量纺丝的一端进行固定,然后对纺丝的另一端进行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使纤维弯曲扭转即可。
37.本实施例中,填充层4的原材料为热塑性淀粉树脂,抗菌层5聚乳酸,且抗菌层5的表面涂有盐酸左氧弗沙星。
38.一种高韧性的缝合线,缝合线本体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s1:备料:准备生产所需的聚乳酸、蜡、蚕丝、热塑性淀粉树脂颗粒与盐酸左氧弗沙星;
40.s2:消毒:对蚕丝与热塑性淀粉树脂颗粒进行清洗消毒;
41.s3:加捻:通过捻线机对蚕丝进行加捻,将蚕丝捻成符合要求的规格;
42.s4:编织:通过编线机对每组三根加捻成型的蚕丝进行编织;
43.s5:对热塑性淀粉树脂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处于液体状的热塑性淀粉树脂覆盖在s4中的蚕丝上,冷却备用;
44.s6:对聚乳酸进行加热,并通过注塑机注塑成型带有倒刺凸起的抗菌层,注塑成型后冷却备用;
45.s7:将s5中的半成品装入s6中的抗菌层内。
46.s8:对s7中的缝合线表面涂上一层盐酸左氧弗沙星。
47.s9:包装入库。
4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缝合线本体1的一端缠绕系上缝合针,在缝合线本体1的另一端系上一个扣,将缝合针贯穿组织并牵引出缝合针,用缝合线本体1对伤口进行缝合,缝合线本体1的表面涂有一层蜡,摩擦系数小,在缝针时病人不会产生不适,缝合线本体1的外侧涂有一层盐酸左氧弗沙星,盐酸左氧弗沙星具有抗菌的效果,缝合线本体1的表面不会因吸附过多的细菌而导致病人的伤口发炎,倒刺凸起2在延伸出伤口后会起到防止蹦线的效果,采用三层蚕丝编织使缝合线本体1具有高韧性易弯曲的特点,便于缝针完成后系结,在病人伤口愈合拆线后,缝合线本体1里的聚乳酸与热塑性淀粉树脂均是易降解材料,非常环保不会造成额外的污染。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